儿童正确服用退烧药的方法,您知道几个?
常见的退烧药种类及使用方法

常见的退烧药种类及使用方法退烧药是一类用于降低体温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发热症状。
退烧药的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成分和使用方法。
在使用退烧药之前,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来正确使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退烧药及其使用方法。
一、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常见的商品包括泰诺林、泰诺乐等。
该药物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热的感受性,从而降低体温。
其使用方法如下:1.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500-10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高不超过每日4克。
2. 儿童的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需遵循医生的指示。
3. 不宜长期连续使用,通常在3天内退烧有效,若症状持续,请咨询医生。
二、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缓解发热以及轻至中度疼痛。
常见的商品有各种普择尔、芬必得等。
其使用方法如下:1.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200-4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高不超过每日1.2克。
2. 儿童的剂量需遵循医生的指示,不推荐给12岁以下儿童使用。
3. 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但不宜空腹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炎镇痛药,同时也有退烧的作用。
常见的商品包括百服宁、拜阿司匹林等。
但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在18岁以下的儿童中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麻风病(Reye's syndrome),因此不推荐给儿童使用。
成年人使用阿司匹林的方法如下:1. 每次口服剂量为300-6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高不超过每日2.4克。
2. 须用足够量的水将药片吞下,避免咀嚼或在口腔中持留。
3. 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不适合正在接受手术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士使用。
四、氨酚那敏氨酚那敏是一种复方退热药,常见的商品包括泰莎、小柴胡等。
除了退烧作用外,氨酚那敏还能缓解头痛、流感和感冒症状。
使用方法如下:1.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200-40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和20-40毫克氯苯那敏,每4-6小时一次,每日不超过4次。
如何正确给儿童使用退烧药

如何正确给儿童使用退烧药退烧药是家庭常备药品之一,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发热情况,正确使用退烧药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保护儿童的健康。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风险和不良反应。
因此,家长在给儿童使用退烧药时,务必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一、热量适宜的退烧药选择儿童的体质较为特殊,因此在选择退烧药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常见的退烧药物中,对儿童比较安全的是扑热息痛。
这种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热,减轻儿童不适感,同时还有镇痛的作用,对缓解儿童头痛、肌肉疼痛等有明显效果。
此外,对于婴幼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
二、正确测量体温在给儿童使用退烧药之前,首先要进行正确的体温测量。
通常情况下,体温超过38℃可以被认为是发热。
为了准确测量,可以选择电子体温计或耳温计,将温度计放置在儿童舒适的位置,测量时间一般为1-2分钟。
将测得的体温与退烧药剂量表相结合,根据体温判断是否需要给儿童使用退烧药。
三、正确使用退烧药剂量给儿童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上的剂量进行使用。
剂量通常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
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过量服药,引发不良反应,剂量过小则无法达到退烧的效果。
因此,家长在使用退烧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计算剂量。
四、根据儿童病情正确使用退烧药退烧药的使用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病情和体温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不宜盲目使用。
如果儿童体温较高,但是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如擦身、喝凉开水等。
如果儿童出现身体不适、头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五、注意退烧药的不良反应退烧药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家长要及时观察和处理。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如果儿童出现不适,家长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六、合理保存退烧药退烧药要保存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儿童不会误食。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保存时间,过期药品禁止使用。
如何正确给孩子退烧

如何正确给孩子退烧退烧是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常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正确的退烧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舒缓不适,还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正确给孩子退烧。
一、观察孩子的体温在给孩子退烧之前,首先需要观察孩子的体温。
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孩子的腋窝或口腔的温度。
正常体温的范围在36.5℃~37.5℃之间。
当孩子的体温超过37.5℃时,说明孩子发烧了。
二、儿童退烧药的使用儿童退烧药通常是指对儿童发烧有一定疗效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使用儿童退烧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体重的药物,并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给予。
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用量。
其次,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不同品牌或不同种类的退烧药,以免造成剂量过高或药物相互作用。
最后,服用退烧药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的体温不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物理降温除了使用退烧药,物理降温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烧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1. 用湿毛巾擦拭:将湿毛巾贴在孩子的额头、腋下、手脚心等部位,帮助散热降温。
要注意湿毛巾不要过于湿润,以免引起感冒。
2. 冷敷:可以在孩子的额头、手脚心等血管丰集区域敷上冷敷物,例如用湿润的毛巾敷在头部,或者用凉水浸湿的袜子套在孩子的脚上。
冷敷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并适当观察孩子的反应。
3. 调节室温:将孩子置于室温适宜的房间内,避免过度换洗或穿得过多。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热或过冷,有助于孩子的降温。
四、饮食和水分摄入在孩子发烧期间,合理的饮食和水分摄入对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1. 饮食方面,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
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2. 水分方面,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体温的调节,防止孩子脱水。
可以给孩子多喝水、果汁、鲜奶等饮品,但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含咖啡因的饮料。
五、及时就医在给孩子退烧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例如意识模糊、抽搐等,应及时就医。
孩子服用退烧药正确方法

孩子服用退烧药正确方法今天我们聊一聊“孩子发烧了,选对退烧药到底有多难”。
一、什么时候考虑用退烧药首先,我们要知道退热的目的不仅是降低患儿体温,最主要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不适,如睡眠不安、持续哭泣、烦躁、活动减少、胃口差等等。
其次,我们要知道不是一发热就要做退热处理。
一般孩子腋窝温度小于38.5℃,且孩子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烦躁、精神萎靡、昏睡不醒,呼吸急促等症状,很可能不需要退烧药。
反之很可能要。
当小儿发热体温没有超过38.5℃时,家长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处理:(1)将房间温度保持在最舒适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2)给孩子穿合适的衣物,不能太厚,也不要太单薄。
穿纯棉透气的材质,当孩子退烧出汗时,能够足够吸汗。
(3)鼓励宝宝多喝液体,以防止脱水,增加排尿量。
(4)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和精神状态。
勤测量体温,当体温高于38.5℃,孩子精神状态转差时,考虑使用退烧药。
这里需要注意38.5℃情况。
关于38.5℃这个分界点其实并不是那么严格,这只是根据实际临床经验结果设定的分界点。
因为如果发热持续过久或体温过高,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疾病恢复。
一般认为,当患儿体温超过38.5℃且出现明显不适时,需要采用退热药治疗。
但是对于曾经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宝宝来说,就不能等到38.5℃再用药了,一旦发现宝宝精神状态转差,甚至在体温38度左右时就应该及时用退烧药,以防止进一步发展。
二、如何选择退热药在儿童退热药物的选择上,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的两种退热药。
1、对乙酰氨基酚每次服用10~15毫克/公斤体重,通常24小时内最多服用4次,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能小于4个小时。
饭前、饭后服用都可以。
这类药物退热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轻微,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但千万不过量使用,否则容易出现肝脏损伤。
2、布洛芬我们一般不推荐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布洛芬,因为6月龄以下的婴儿肾功能相对有限,使用布洛芬出现肾毒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孩子高热最好两种退烧药交替用

龙源期刊网
孩子高热最好两种退烧药交替用
作者:黎蘅
来源:《百姓生活》2015年第08期
儿童发热是指口表测温≥37.5℃,肛表测温≥38℃。
一定程度的发热对机体是有利的,是生理性防御反应,但体温过高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伤,特别是损伤脑细胞。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小儿退烧药,主要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其中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且退热持久,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布洛芬虽然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长期服用会造成肾功能衰竭,但是比起阿司匹林来说少很多。
使用剂量是5~10mg/kg,口服,每6个小时一次,每天最多4次。
规范使用就不
会有问题。
对乙酰氨基酚是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的退热药,吸收快速,口服30分钟内就能退热。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感冒复方制剂里面本身就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吃了这些复方制剂再吃对乙酰氨基酚,那就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引起药物性的急性肝损。
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剂量是10~15mg/kg,间隔时间4小时以上,每天最多4次。
如果无法通过某个单一的药物达到退热效果,建议在严重持续高温的情况下,考虑交替联合用药。
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首先使用布洛芬10mg/kg,4~6小时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第二个方法是首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4~6小时后使用布洛芬
10mg/kg。
每4~6小时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5大用药误区,你中了几个

45快乐养生 2019.05小儿用药遵循四大原则1.用药时机:先物理治疗。
应该先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应先弄清原因,儿童体温较成人高,体温低于38.5℃时,不必用退烧药,可以先用酒精擦身,或用冰袋物理降温。
2.药物种类:尽量简单化。
一是能用一种药就尽量不用两种,以免药物作用叠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增高;二是单一成分的药物更安全。
药名带“复方”两字的要慎用,如复方甘草片,虽止咳效果好,但3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3.剂型剂量:首选儿童装。
在造成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用药过量超过40%。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买“儿童装”,如针对发烧、腹泻等儿童常见病症,药店里基本都有儿童剂型;若买不到,也切忌自己拿成人药调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折算等方法指导用药。
4.给药方式:首选口服药。
儿童科学用药的顺序为口服、肌注、静脉输液,原则上能口服就不要挂点滴,婴幼儿输液本就比成人难,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更高。
用口服药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例如用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可以减少用药次数。
>>小贴士5大用药误区,你中了几个⊙佚 名据了解,用药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效发挥与治疗效果,甚至会对用药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那么,生活当中,大家在用药方面存在哪些误区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
老年朋友购买保健食品时要理性,不要将保健品当作“救命稻草”,盲目听从商家所宣传的功效,必须严遵医嘱、科学用药。
擅自停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反而会贻误病情。
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用很多人认为生病了多吃几种药,作用会更强,疗效会更好,病好得会更快。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选购药品时,消费者首先应识别药品的通用名,判断该药的成分,弄清楚该药是不是自己要买的或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是否存在成分相同的情况,以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导致严重后果。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药品使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有些家庭将过多的药品投放在家里,使幼儿不可避免地与药品接触,不幸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让家长和幼儿懂得安全用药,是幼儿园必须要教育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希望有助于幼儿和家长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减少药品误服的风险。
一、常见药品1. 发热药:对于幼儿的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其剂量一般为每次儿童体重的10-15mg/kg,每日不超过4次。
2.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家长不可将部分抗生素单独使用,必须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给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3. 消炎药:用于治疗肺炎、腹泻、扁桃体炎等疾病,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反应症状。
4. 氨茶碱:用于治疗哮喘、气管炎等疾病,剂量需与孩子体重相适应。
5. 抗过敏药:抗组织细胞释放因子药物可用于哮喘、风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
二、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 孩子不宜误服多种药品,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品时,必须要注意使用方法、剂量等要点。
2. 有的药品不能与酒、浓茶、食醋等同时使用,不然会影响药品的吸收和疗效。
家长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不懂之处可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3. 有些药品不宜空腹服用,必须要在饭后适当时间才能服用。
如消炎药和依达拉奉有此要求。
4. 对于必须要口服的药品,家长应当选择适合的药剂型,如以颗粒剂为例,需要将颗粒加少量温水或开水,匀速搅拌,避免粘在儿童口腔中形成卡片。
5. 液体口服药品要以勺子或器材装好,切忌直接用口吸取,避免感染病毒。
已感染的人千万不要互相使用勺子或器材,以免传染。
6. 孩子服用药品后,一定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发现药品剂量不当或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三、药品管理1. 家里药品应当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兴奋或好奇感使他们误服药品。
退烧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你掌握了吗

退烧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你掌握了吗退烧药是常见的一类药物,适用于缓解发热症状。
然而,许多人在使用退烧药时存在一些误区,甚至可能带来不良的副作用。
为了正确使用退烧药,避免可能的风险,本文将介绍退烧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了解退烧药的种类和功效在选择退烧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退烧药的种类和功效。
盛行的退烧药有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这些药物对于不同的发热原因和病情有不同的适应症,对症治疗效果更佳。
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
其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通过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减少发热反应。
布洛芬则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主要适用于肌肉酸痛、偏头痛以及感冒引发的发热,具有退热、止痛、抗炎等作用。
阿司匹林也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除了退热和止痛外,还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了解每种药物的具体功效和适应症,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退烧药。
二、正确参考药物说明书和医生建议在使用退烧药之前,我们应当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药物说明书详细介绍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
对于每种不同的退烧药物,使用剂量和给药频率也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扑热息痛成人用量为每次500毫克至1000毫克,每4小时至8小时一次,但应遵循医生建议。
布洛芬成人用量为每次200毫克至400毫克,每6小时至8小时一次。
阿司匹林成人用量为每次300毫克至600毫克,每4小时至6小时一次。
对于儿童、孕妇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剂量和给药间隔可能会有所不同,应当遵循医生的指导。
三、遵循正确的使用原则除了正确选择药物和参考说明书,我们还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不要滥用退烧药。
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热症状的辅助药物,并不能治疗疾病本身。
如果发热症状持续且严重,应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其次,不要超量使用退烧药。
每种药物的最大剂量是有限制的,超过建议剂量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在使用退烧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正确服用退烧药的方法,您知道几个?
如今每个家庭里基本都有常备药,碰到感冒发烧、头痛腹泻往往就会找一些药来吃了,尤其是儿童发烧,家长着急,于是就给孩子服退烧药,可儿童正确服用退烧药的方法,您知道几个?
儿童正确服用退烧药的方法,您知道几个?
儿童体温可随年龄、性别、种族不同有所变化,并受昼夜、季节变化等影响。
轻度发烧本身并无危险,故38.5°C以下,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通常不建议用退烧药。
此时,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身体,同时适当补充水分。
当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选择退烧药。
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对于小儿相对较安全,但注意不要过量。
布洛芬退烧作用较强,但会导致大量出汗,甚至虚脱,不适用于腹泻及脱水患儿,肾功能不好者
也要慎用。
退烧药多数在两小时内起效,平均起效时间为服药后1小时左右。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服药后开始出汗、哭闹减轻或精神状态好转,证明药物开始起效了,不要急着加药或者换药。
一般每6~8小时1次,最短用药间隔为4小时,如果用得太勤,可能引起肝肾损伤。
连用3天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
很多人认为,服退烧药后体温退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这是个误区。
理想的退热效果是温和的,体温降到低于38.5°C即可。
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这样能加快排泄,利于退烧。
另外还要注意衣着宽松、透气,切忌捂厚被,以防高热惊厥。
需要提醒的是,小儿发烧病程一般3~5天,可先根据病情用药缓解。
但若用药后,发热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诊。
所以说,家长在给孩子服退烧药时,一定要查看药物的成分,同一成分的药物不可以一起用。
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
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