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基本知识65267

合集下载

地震减灾基础知识

地震减灾基础知识

地震减灾基础知识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

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臵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臵东西要多加考虑。

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环境,这不仅仅就是看不到,还在心理上减少了压力。

因地震而停水就是不怪异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辨别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拎在身边,就不能存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深感疑惑的就是饮用水的问题。

这种场合,水道断水就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能晓得什么时候发生地苍的情况下,存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工作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

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人们总讨厌把救护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央又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必须把它们放到某一紧固并且难领到的地方。

8、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

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1、躲藏在桌子下面地震来得快去的也快,一般大晃动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

当发现有地震的感觉,立刻钻到桌子下面并且抓好桌子腿,无处可钻的地方,也要用棉被,厚衣服之类的东西保护好头部,起到在被东西砸中时的一个缓冲作用。

2、停用火源火灾也经常伴随地震的发生而发生,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火源。

在地震中灭火的机会有三次。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本周(5月11—17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知识水平,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们特推出防灾抗震基本常识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各类损害。

1、震时如何避险(1)楼房内的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2)地震时大家应该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防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

(4)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

(6)住院的病人应用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即躲在床下。

(7)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或小床下;应听从老师安排,不要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

(8)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以防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

(9)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处。

(10)在街道上的行人,应待在开阔地带,不要躲避在电线杆、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11)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扒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移。

(12)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13)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争于外出。

(14)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

(15)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

2、震后如何自救互救(1)自救a、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用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b、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有害气体异味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1.1 地震是什么哎呀,说到地震,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电视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地震嘛,简单说,就是地球表层的岩石因为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的剧烈运动。

好比你家里那瓶饮料,摇晃得厉害,瓶盖一打开,喝一口就“嘭”地喷出来!不过,这个“嘭”可不是开玩笑的,震动能让地面抖得厉害,连坐着的椅子都能被抛起来,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1.2 地震的种类说到地震,其实也有很多种类呢。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板块运动型”的地震,就是那些大地壳板块在挤压、碰撞、拉扯的过程中,突然“嗷”一声就爆发了。

还有一种是“人为型”,就像你在地下室搞搞挖掘,结果一不小心挖到了什么,这种情况也是会有震动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闯祸”的感觉?不过,地震发生的时候,咱可千万别慌,得学会应对才行。

2. 防震准备工作2.1 家庭防震措施好吧,咱们既然知道地震来袭的时候得小心,那平时的准备工作就得提上日程了。

你想啊,家里得有个“避震包”,里面装着水、干粮、手电筒、药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就像去远足之前,背上满满的装备,能让你心里踏实得很。

再说,家里的家具也得固定好,别让它们在地震中变成“飞行器”,给你造成二次伤害。

比如,把书架靠墙,尽量别把重物放在高处,要是那东西掉下来,嘿,那可真是“倒霉”的代名词。

2.2 地震演练防震准备不仅仅是备齐物资,还得通过演练来增强全家人的意识。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学校里演练火灾逃生,结果大家都在那儿嬉笑打闹,但其实这是为了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知道怎么做。

同样的道理,咱也可以在家里搞个小“演习”,像地震来临时,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蜷缩下来,保护好头部。

这样的演练,就算真遇到情况,也不会手忙脚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3. 地震时的应对措施3.1 地震发生时嘿,万一真遇上地震,别慌,心态要稳!首先,记得不要往外跑,这可不是“运动会”,外面有可能更危险。

你可以就近找个结实的桌子,趴在下面,用手护住头和脖子。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3,、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4、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5、公共场所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6、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7、户外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防灾减灾基本常识

防灾减灾基本常识

防灾减灾基本常识一、地震灾害1. 地震的成因地球内部的构造力作用,主要是板块运动。

地球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软流层之上不断运动。

当板块相互挤压、拉伸或错动时,地壳中的岩石就会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就会破裂,从而引发地震。

火山活动也可能引发地震。

火山喷发时,岩浆的上升和喷发过程中地下岩石的移动、破裂等都会产生地震波。

2. 地震的预警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一般来说,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 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但破坏力相对较小,横波传播速度稍慢但破坏力大。

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检测到纵波后,迅速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警报,为人们争取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

目前,一些地区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例如,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相对比较完善,能够及时向民众、企业等提供地震预警,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3. 地震中的避险措施在室内时,如果来得及,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远离窗户、玻璃门、吊灯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

如果在厨房,要远离炉灶、煤气管道等可能引发危险的设施。

在室外时,要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跑到空旷的地方,如广场、操场等。

如果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避免在山谷、陡坡等危险地带停留。

二、火灾1. 火灾的起因电气故障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电线老化、短路、过载等情况,会使电线发热,进而引发火灾。

特别是一些老旧建筑,电气线路长时间未更新,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用火不慎也是火灾的重要起因。

如在室内吸烟时未熄灭烟头,随意丢弃在易燃物上;使用明火做饭时离开炉灶,导致火焰蔓延等。

另外,祭祀活动中,在野外违规用火,如烧纸、焚香等,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或草地火灾。

2. 火灾的预防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发现老化、破损的电线要及时更换,避免私拉乱接电线,确保使用的电器设备功率在电路承载范围之内。

防灾减灾知识大全

防灾减灾知识大全

以下是一份较为详细的防灾减灾知识大全:一、地震灾害1.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一般来说,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里氏3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3)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它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2.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措施(1)室内: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颈部,直到震动停止。

远离窗户、玻璃门、吊灯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

如果没有坚固的家具可躲,也可以选择承重墙的墙角处。

在高楼大厦中,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2)室外:如果在室外,要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广场、操场等,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如果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尽量往山顶或空旷地带跑。

3.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被埋压时要保持冷静,有坚定的生存信念。

尽量挪开杂物,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已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尽量保存体力,利用环境物体击打发声,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救援时要注意先易后难,先救近处被埋压人员。

使用工具挖掘时要注意避免误伤被埋人员。

对于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被救人员,要让其先闭眼,避免强光刺激。

二、火灾1.火灾的成因及分类(1)火灾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电气故障(如电线短路、过载等)、用火不慎(如炉灶使用不当、烟头未熄灭等)、玩火、雷击等。

(2)根据燃烧物质的特性,火灾可分为A类火灾(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燃烧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等)、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电气火灾)。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一、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当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时,就会在板块边界及其附近产生应力。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会突然破裂或者错动,从而释放出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除了构造地震外,还有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发)、塌陷地震(如地下溶洞或矿坑塌陷引起)等,但构造地震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地震类型。

2.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它的传播速度最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一种剪切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横波使地面水平摇晃,其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它的传播速度最慢,但振幅较大,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最强。

二、地震预警与预报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例如,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监测仪首先检测到地震波,然后迅速将信息通过电波(如无线电、网络等)传送给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收到预警信息,从而有时间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危险设施等。

2. 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测。

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多种因素的研究,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但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性还比较低。

三、地震避险与逃生1. 室内避险如果在室内遇到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
二、抗震防震措施常识
(一)、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

(二)、固定室内家具,高层玻璃窗贴纸条,移开阳台上的花盆。

(三)、清除楼道、走廊和门前的杂物,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妥善处理室内的易爆物品。

(四)、准备好避震和营救用品,如手电筒、半导体收音机、食品、水、药品以及绳、锤子等。

(五)、做好家庭成员的分工,如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

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1、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

⑴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⑵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2、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⑴在家里,可躲在床、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

⑵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

⑶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

⑷在影剧院,可躲在椅子下。

3、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高架路下等处停留。

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

4、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⑴用枕头顶在头上。

⑵用面盆顶在头上。

⑶用书包顶在头上。

⑷用双手护住头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导读:本文是关于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二、灾害来临时如何应对
1、台风避险自救提示
(1)留意气象台的台风预警消息,避免外出,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2)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它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3)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船出海;(4)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凭借的人员要及时撤离;(5)如果一定要出行,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2、地震自救逃生要点
(1)突发地震,如果在室内,要及时躲到两面随重墙之间,如厨房、厕所等狭小空间,千万不能在窗户、阳台附近停留,不能使用电梯;(2)如果在公共场所,应躲到离自己最近而且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绝对不能停留在高楼下、狭窄的胡同等危险地方;(3)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要
等到地震停止再移出室外或者等待救援;(4)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应先清除压在身体腹部以上的物体,保持呼吸畅通,并利用身边的金属、石块等硬物敲击向外界求援。

3、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1)居住在山洪易发区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警惕;(2)在山区丘陵环境下被洪水围困时,要固守在高地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3)当被洪水困于低洼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信工具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4、高层建筑火灾
(1)不要乘坐普通电梯,要走消防通道逃生。

遇到高层建筑火灾,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设施逃生,比如乘坐消防电梯,或通过室内防烟楼梯、普通楼梯进行逃生。

不能乘坐普通电梯。

(2)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向
当着火点在本楼层时,仍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撤离,若着火点位于上层,要向楼下逃去;若着火点位于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顶平台逃生;若向楼顶平台逃生时发现被火、烟追赶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锁时,要果断地改变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安全通道逃生。

逃生时要用浸湿的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