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月考1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月考地理知识点必备

高一月考地理知识点必备

高一月考地理知识点必备地理是一门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高中学科的一部分,地理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一地理知识点的必备内容: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基性岩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它主要由固体岩石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它引起了昼夜的交替。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它决定着四季的变化。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是指地球的气体包围层,它主要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

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陆地圈是指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包括大陆、岛屿和冰川等。

岩石圈是指地球上岩石的分布层,它由地壳和地幔的上部组成。

四、地球的气候和水文:地球的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冷地区气候等。

水文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资源及其变化的科学,涵盖了水文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五、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地带称为生态系统,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和海洋生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六、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然而,人类的非理性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保护地球资源、修复环境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高一地理人教版月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月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月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球环境的改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点,以便在月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人教版月考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地理学知识非常重要。

在地图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会使用经纬度坐标系统、掌握地图的投影方式,以及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和图例。

1.2 地球的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了解各种水体的特点以及水循环过程对于我们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很重要。

我们需要学习地球上的淡水分布、河流的形成与特点,以及水的蒸发、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1.3 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地球的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而气象则研究的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了解气候与气象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灾害预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学习气候与季风、气候与植被的关系,以及天气现象的观测和预报等知识。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于我们理解城市化进程和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学习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规律,以及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等知识。

2.2 工商业与交通工业和商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交通则是连接各个地区的重要桥梁。

了解工商业发展和交通运输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地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学习工业与商业的区域分布、交通发展的模式和影响等知识。

2.3 农业与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则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了解农业发展和农村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农业地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学习农业区域分布、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和农村发展的特点等知识。

3. 地理工具与技术知识点3.1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工具,掌握地图的制作与使用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地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一地理知识点月考

高一地理知识点月考

高一地理知识点月考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探究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在高一地理知识点月考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物体,它的赤道稍微扁平,两极稍微鼓起。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极周长约为40008千米。

第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运动,一是自转,即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二是公转,即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个公转周期为约365.25天。

第三,地球的地理格局。

地球由大洲和大洋构成。

大洲是指陆地的主要部分,共有七大洲,即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大洋是指海水覆盖的广阔区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第二部分: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

以下是几个地理知识点的概述。

第一,地球上的山脉。

山脉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理现象,其特点是高耸陡峭。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罗阿尔茨山脉等。

山脉对气候和水文环境有重要影响。

第二,地球上的河流。

河流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水流,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河流有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等。

河流在地质演化和人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地球上的气候带。

气候带是根据地球赤道两侧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划分的区域。

常见的气候带有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地球的气候分布与地球形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全球化与地理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以下是关于全球化与地理挑战的知识点。

第一,全球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各地的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

有些地方会受益于全球化,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而有些地方则可能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地理高一下学期月考知识点

地理高一下学期月考知识点

地理高一下学期月考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阔的知识领域。

在高一下学期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总结,以便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图的种类、制图要素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使用地图进行空间定位和测量。

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

3.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地球由若干个板块组成,它们以不断变动的方式相对移动。

这一理论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等现象。

4.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的发生和地震带的分布,以及火山的类型和喷发过程等内容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5.水资源和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学习城市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城市规划和社会问题等内容。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口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

2.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学习农业和工业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地域分布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地区差异。

3.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地理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习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通信技术的演变和应用,可以加深我们对地理条件对交通和通信发展的作用的理解。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明白如何遵循环境规律,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知识点1.亚洲地理: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类型、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等内容。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双基练习)人教版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双基练习)人教版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双基练习)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一、人类认识的宇宙1、天体系统的层次是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主要原因宙环境3、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

5、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变化周期约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

7、宇宙中蕴藏的自然资源包括,人们可以利用真空、辐射和等物理条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二、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是1、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演示方法是(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称为一个。

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叫做。

(4)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是。

(5)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二分二至日时,晨昏线的画法为。

(7)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成为,在北半球向偏转,在南半球向偏转。

2、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形状是。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远日点。

(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叫做一个;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叫做。

(5(6)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A 春分日至秋分日:;夏至日:B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冬至日:C 春分日和秋分日:(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A 夏至日:B 冬至日:C 春分日和秋分日:总之,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8)五带的划分界线:,五带反映了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规律。

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叫,地球公转的平面叫;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从而导致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低层大气水汽:杂质:2、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次特点(2)在以上各层次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能够吸收大量紫外线的是;云、雨、雾、雪现象多发生在;利于高空飞行的是;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

地理高一月考知识点人教版

地理高一月考知识点人教版

地理高一月考知识点人教版地理是一门文理交融的学科,涵盖了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人文等方面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地理高一月考中取得好成绩,下面将介绍一些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地理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概述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陆地分布和气候特点等。

2. 中国地理区位的影响:讲述中国的地缘、地势、赤道位置、压倒平原、丘陵和山脉分布等。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的球形问题、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 中国的地理分区:讨论中国的东、南、中、西和北五大地理分区。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介绍人口问题的产生原因、人口规模和变动的因素等。

2. 城市与城市发展:概述城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以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等。

第四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位:讲述农业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以及中国的农业区位。

2. 工业资源与工业区位:介绍工业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以及中国的工业区位。

第五章交通与通信1. 铁路与公路:概述铁路和公路的定义,重点介绍中国的铁路和公路发展情况。

2. 交通运输与通信业:讨论交通运输与通信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的相关政策。

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1. 区域发展差异与城乡发展差距:讲述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的问题。

2. 区域差别与区域发展策略:介绍区域差别的影响因素和类别,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

第七章世界地理1. 世界地理概况:概述世界地理的基本特点,包括陆地和水域的分布等。

2. 大洲与大洋:讲述各大洲的位置、特点和相关的地理现象,以及主要的大洋和海洋。

以上是地理高一月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根据人教版地理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准备,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祖国和世界,为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作出贡献!。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知识点埃拉托斯特尼计算出了地球大小。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学问点,盼望对各位有所协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学问点(一)1.实现可持续开展,须要遵循三个根本原那么:公允性原那么、持续性原那么、共同性原那么。

2.在可持续开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开展是根底,经济持续开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开展是目的。

3.各国有权依据须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4.持续性原那么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开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实力之内。

5.共同性原那么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当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6.中国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势必性:浩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

7.留民营村建立生态农业所采纳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产业构造②开展综合利用③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8.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学问点(二)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商业网点区位:帆船、马车时代:河流、大道集合处公、铁路时代:公铁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2、商业网点区位改变①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缘由: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实力受到很大限制;用地惊慌,缺少必要的停车场②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开展的缘由:私人小汽车普及;高速马路;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城市郊区化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学问点(三)一、交通运输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马路:开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敏捷,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水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本钱低,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航空:最快捷的运输方式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2、五种方式排序运量:水运铁路管道马路航空速度:航空马路铁路管道水运运价:航空马路铁路管道水运3、选择最好的运输方式:多快好省原那么运距,近:马路、铁路;远:航空、水运运量,大:铁路、水运;小:航空运费,高:铁路;低:水运二、邮电通信分类方式任务邮政通信交通运输工具实物(信函、文件、包袱)电信通信电磁系统信息(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三、商业环节:收购存储、调运、销售国际贸易:商品贸易、资本投入、劳动力和技术流淌,贸易比商业范围广四、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影响城市区位和形态区位:江岸渡口和河流交汇处武汉、宜宾、重庆形态外部:沿河呈带状、团块状西安:泾、渭河交汇;内部:棋盘状对城市开展的影响: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综合开展,集中式团块状、分散状、多方向沿轴放射状木船时代:沿河开展轮船时代:沿江海开展铁路、马路使城市变更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单一形式:沿交通轴开展,催生了新一代城市:石家庄、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湘黔、浙赣)、郑州(京广、陇海兰新)受交通线路衰落而衰落的城市:大运输河淤塞,海运、铁路、马路开展,扬州、济宁运输河城市开展缓慢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学问点(四)工业地域工业联系生产上的联系:总厂与分厂的联系:汽车生产上下游的联系:上游工厂的产品一般是下游工厂的原料:钢铁工业、服装生产非生产上的联系:共同利用根底设施、廉价劳动力等;意义:降低生产本钱,利于处理环境污染工业集聚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我国沿海地区多层建筑的标准厂房内,有服装、雨伞、鞋帽等工业共同利用交通:上海宝钢所在工业区、日本港口旁边的工业区共同利用资源: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炼铝厂和砂轮厂都靠近铝土矿产地共同利用能源:克拉玛依石油城、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工业地域工业点:工业地域类型的基层单位,小城镇和乡镇的经济主体,例:济钢工业区:工业地域类型的中心环节,中等城市经济主体,例济南东部济钢和炼油厂工业区工业枢纽:一般对应工业城市,例:济南、天津工业地区:多个工业城市,在经济协作区或全国工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例:沪宁杭等工业点、区、枢纽、地区在内外联系、经济作用强弱、工业部门多少、综合性大小方面逐级增加补充世界主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兴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北美工业区: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中国工业区:大力开展海上航运、劳动力丰富、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加强国际合作大气污染企业:水泥厂、酿造厂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大气污染、水污染企业:化工厂、炼油厂大气污染、固废污染企业:发电厂、钢铁厂无污染企业:服装厂、印刷厂、玩具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例:气候:黑子数量与降水量有相关性。

电离层:耀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极光。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自转一周为23小时56分。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为向东→东偏北23°26′→向东的方向运动,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为向东→东偏南23°26′→向东的方向运动,循环往复。

拥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
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0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在日
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