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内容,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1.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孔子游春》的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游春的故事,展现了孔子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形象。

2.2 孔子的道德观念:仁爱、忠诚、诚信、宽容、勤奋、谦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道德观念。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将孔子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4.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人物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5.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5.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

5.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孔子的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6.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6.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7.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与孔子相关的书籍,如《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7.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孔子故里或其他文化遗址,加深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

7.3 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孔子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孔子文化节、儒家思想研讨会等。

八、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孔子游春》的课文文本。

孔子游春教案【3篇】

孔子游春教案【3篇】

孔子游春教案【3篇】课时篇一一、复习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景,理解文中第8自然段中孔子话语中所蕴的道理。

3、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重点: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关键:通过学习课文,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孔子的画像)师: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张,他堪称“智慧的化身”,难怪《巴黎宣言》给予了这样高的赞誉。

(出示宣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摘自《巴黎宣言》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2500年前的这个浓浓的春日里,随孔子一起去游春,在游春的过程中寻找孔子的智慧。

这是一个怎样的春日呢?二、赏景1、投影出示图片:师:漫步在泗水河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先自由交流,再齐读。

师:泗水河边桃红柳绿,风景迷人。

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课件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师:多美的一幅春景图呀!作者把如此之美的大自然比作什么?(出示句子:大自然多像一味伟大的母亲!)看,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投影出示: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师引读:她宽广的胸怀就是那广袤的大地,她飘逸的长发就是那茂密的森林,她那明亮的眸子就是那温暖的太阳,她那甜蜜的絮语就是那和煦的轻风。

师:大自然的确很美!文中的一个符号已经告诉我们她的美景不至于此?究竟是哪个符号呢?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着作者也来赞一赞这伟大的母亲吧!生交流所写句子。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局部?二、精读课文: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1)自由朗读。

(2)引导同学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

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1)自由读,考虑: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3)“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那你觉得能合理的补充那些特点呢?(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古通今、孝亲敬长……)(4)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吗?(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如,巧妙地暗示弟子。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溢了智慧。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和春游的背景。

2.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孔子和春游的背景。

2. 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孔子和春游的背景。

2.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孔子和春游背景的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孔子游春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游春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描述和细节。

教学内容:1. 孔子游春的原因。

2.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了解孔子游春的原因。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孔子游春的原因。

2. 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理解孔子游春的原因。

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游春的原因。

2.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理解孔子游春的原因。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孔子游春原因的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文章中描述和细节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孔子的游览过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描写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2.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三段,了解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2. 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三段,理解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2.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三段,理解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孔子在游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的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文章中描写和感悟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在游春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孔子游春》课堂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课堂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课堂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对孔子及其思想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及其时代背景。

简介《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的来历和主要内容。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时代背景。

学生阅读《孔子游春》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第二章:孔子的人生哲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孔子的人生哲学。

2.2 教学内容分析《孔子游春》中孔子的人生哲学。

对比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念,探讨孔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游春》中孔子的人生哲学。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人生哲学的理解。

第三章:孔子的教育观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观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3.2 教学内容分析《孔子游春》中孔子的教育观念。

对比现代教育观念,探讨孔子教育观念的现代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游春》中孔子的教育观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教育观念的理解。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孔子教育观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第四章:孔子的道德观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孔子的道德观念。

4.2 教学内容分析《孔子游春》中孔子的道德观念。

对比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探讨孔子道德观念的现代意义。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游春》中孔子的道德观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思想应用到生活中。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孔子的人生哲学、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思想应用到生活中。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孔子的人生哲学、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古代圣贤。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从故事中提炼道理,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孔子游春》,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悟和收获。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如“仁、义、礼、智、信”等。

(2)阐述孔子游春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3.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

4.2 课后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深度,以及对课文道理的领悟。

五、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孔子和古代圣贤的文学作品。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内容,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1.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会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孔子游春》的阅读与理解。

2.2 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分析。

2.3 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探讨。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3.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人物背景,引发学生对《孔子游春》的兴趣。

4.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游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孔子的人物形象。

4.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4.4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4.5 总结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5.1 写一篇关于孔子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短文。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5.3 推荐一本关于孔子或古代文化的书籍,并简述推荐理由。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孔子游春》故事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的掌握和孔子人物形象的分析。

6.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观点的表达和讨论的积极性。

6.3 评价学生对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其与自身经历的联系。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孔子游春》的文本。

7.2 关于孔子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7.3 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视频资料或文献。

七、教学注意事项:8.1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

(3)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关键生字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孔子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

(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4.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对孔子的认识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孔子思想。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关王庙坂儿上小学杨彩艳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
???
??
?
见钟情。

????二、感悟水的君子特点。

????过渡:泗水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让人受启迪,请阅读3-9段,找出孔子说的比较有智慧的一段话。

1、课件出示并抽生读: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2、孔子这段对水的一番议论是围绕哪句话说的?
????3
????4
????5
???(1
????

???(2
????“和顺温柔”
????(
????
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4)水的“教化”?
从“荡涤”体会到水帮助别人把污垢洗刷得非常干净;还事物本来之洁净。

“善施教化”告诉我们水特别善于教育别人。

从?“万物”感受水平等地对待每一种事物。

6、拓展:水还有哪些特点?(心地善良、胸怀宽广)
7、小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大教育家,或许这就是原因所在了,这么些司空见惯的流水经孔子的一番议论,竟成了真君子,这可真称得上是一番宏论了。

8、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也来扮演一回孔子用意味深长的话说说水的特点。

四、感悟志向与水的关系
过渡:孔子论水仅是为了说明水的特点吗?他论水的目的是什么?(借论水启发弟
1
之音?
2
3
4
5
6
(1
(2
(3
孔子论水,不仅说出了水的品行,水的品行又何尝不是孔子的品行呢?孔子的一生也在追求着“品德高尚、有情有义、志存高远、善施教化”的“君子”形象。

孔子有3000弟子,不管是谁,无论他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对其教化。

他是古代“仁师”的典范,真不愧为“万世师表”!(出示孔子画像)
7、生畅谈自己的志向
孔子的弟子从孔子论水中受到启发树立了志向,现在同学们是不也能从中受到启发树立自己的志向呢?
????五、感受浓浓的师生情意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弟子们能够领悟孔子的弦外之音,师生间能够畅谈志向,
1
2
3
4
????
出示:《论语》于丹的《孔子的智慧》)
?板书设计:
23、孔子游春
有德行
有情义水是真君子啊!
有志向善施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