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word版教案1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最新-《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优秀3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二、新授1、你说得很具体!照你所说,你认为这篇文章当中哪一段最为重要?为什么?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第八自然段正是全文的核心语段。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这一段?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看看这段话主要说了什么?3〈WWW..〉、同学们,孔子论水的这一番话语蕴含哲理,水的这四个特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让我们齐声把这段话读一遍。

4、同学们,这段文字我特别喜欢,读完一遍,我就忍不住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感受就更深一层。

其实,文章许多地方都与水的这四个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这种联系,那么,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感受也一定会更全面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全篇文章,细细地去探求,去挖掘,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及时地圈划、记录下来。

5、同学们刚才紧紧围绕水的四个特性于全文当中去找联系,大家静心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写,相信感受一定很多。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的读书收获拿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

发言的时候,首先要告诉大家你是把水的哪个特性和哪个词语、句子或段落联系起来思考的,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A交流有德行一句要点1.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这句话与第二自然段联系起来思考的。

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的浇灌和滋润,泗水河畔的景色能这么美丽吗?大自然又怎能妙不可言,令人心驰神往呢?这都是水的功劳哇!要点2.水的德行不仅仅是表现在它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还表现在它不求回报。

3.是啊,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润泽沿途中的万物但不求回报,它德高盖世。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13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13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13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1一、揭题:1、导入:在社会课上,我们学习过关于孔子的情况,谁说说孔子是怎样一个人?(酌情补充)2、补充并揭题:孔子很会教育他的弟子,他和弟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常常抓住身边的一些寻常事物来教育弟子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便是这么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孔子游春二、检查自学:1、介绍:同学们已经按要求预习了课文,老师请同学们用接力的方式读课文,听的同学要仔细,看有没有读准音、读顺句。

(指名读)(结合正音)2、投示生字词:“泗水飘逸……嘛”(泗、凿平舌音)(澜、茵前鼻音)每个读2遍。

3、抄写生字4、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你能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三、引导抓住重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点: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文中那些地方文字优美,写得特别精彩?或者能让你有所思,有所启发的地方呢?请速读课文,找找是哪几个自然段。

2、学生发言讨论,酌情引导学生概括一下所找的自然段的内容。

3、过渡导学:孔子听说泗水涨春潮,便带领弟子们到河边游玩,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春天。

4、投示:“阳光普照着大地……”5、讨论学习:⑴自由朗读,感受一下春之美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认为作者是分几层意思写出春之美的?⑶学生议论:第一层(1—2)第二层(3—4)把大自然比作一位伟大的母亲。

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省略号什么意思?(还有许多美的景色)⑷指导: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⑸感情朗读,(指名齐读)⑹试背。

四、学习__第二部分:1、过渡:⑴面对如此美景,孔子内心极不平静,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⑵孔子遇水而观,观而沉思,可他看到的毕竟也是平常之水啊!弟子们理解孔子为什么如此沉思呢?哪个词可以看出?⑶面对学生的疑惑,孔子说了什么?2、投示:“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真君子啊!”3、讨论学习:⑴自由读,想想每一句说了什么意思。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古代圣贤。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从故事中提炼道理,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孔子游春》,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悟和收获。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如“仁、义、礼、智、信”等。

(2)阐述孔子游春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3.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

4.2 课后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深度,以及对课文道理的领悟。

五、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孔子和古代圣贤的文学作品。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内容,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1.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会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孔子游春》的阅读与理解。

2.2 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分析。

2.3 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探讨。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3.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人物背景,引发学生对《孔子游春》的兴趣。

4.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游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孔子的人物形象。

4.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4.4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4.5 总结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5.1 写一篇关于孔子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短文。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5.3 推荐一本关于孔子或古代文化的书籍,并简述推荐理由。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孔子游春》故事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的掌握和孔子人物形象的分析。

6.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观点的表达和讨论的积极性。

6.3 评价学生对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其与自身经历的联系。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孔子游春》的文本。

7.2 关于孔子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7.3 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视频资料或文献。

七、教学注意事项:8.1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孔子游春》,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2)孔子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案例教学法:以孔子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识记和巩固生字词。

3.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孔子有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

(2)讲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5. 案例分析:(1)举例分析孔子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的道德品质。

(2)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孔子思想的感悟。

6.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练习。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

(3)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关键生字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孔子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

(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4.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对孔子的认识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孔子思想。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孔子游春》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游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游春》教案1文本(教材)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功能、价值,实施新课程倡导的“生本”理念,不少老师加大了对文本价值和内涵的发掘,以增加文本资源利用的含金量,毋庸置疑,这对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有着诸多益处,但如果教师不能够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一味地追求个性化的理解,反而会减损了教材的价值,使阅读教学走入误区。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中的一篇美文,文章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宛若清水缓缓地流淌字里行间。

尤其是论水一段,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

笔者曾多次聆听多位教师执教《孔子游春》这一课,发现执教教师在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孔子论水的宏论时,对水和真君子间的联系把握不够准确,有的老师甚至引导学生偏离了孔子论水的目的。

请看下面一段课堂实录:师:孔子说的有道理吗?你由此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生1:由‘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我想到了黄河;由‘水和顺温柔’,我想到了桂林山水,由‘水穿山岩,凿石壁’,我想到了瀑布……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生2:我觉得孔子论水很片面,“水流必向下”,只能说明水没有远大的志向,人们不是有句常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可见,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师:有道理!生3:孔子说水能荡涤污垢,我认为应该是藏污纳垢才对,它包庇、隐藏污点,难道是君子的行为吗?4:水不像孔子说的那样完美,比如说,泛滥的洪水曾淹没了多少农田,又让多少老百姓无家可归!生5:为什么会有洪水?我觉得人类应该好好反省,如果不是你们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又怎么会有洪水?……在上述片断中,学生把“水的德行”仅仅理解成“黄河”,把水的不同形态和相对应的景物联系起来,又在洪水的问题上有了争议,谈到了环保;显然,学生的这种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体验上的理解与感悟,已经脱离了文本主旨,甚至违背了文本主旨。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3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3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3篇小结:篇一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

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又以水为话题,叙事明理,内涵丰富、厚重。

示流程:自主学习,直击重点——合作学习,深化理解——回读课文,总结收获——自置作业,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A.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两个成语造句。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提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B.过程和方法:在品读中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语言。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做人要做像水一样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教学重点:读中想像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春游过吗?春游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相信沿途中,你一定会饱览到很多如画的美景,聆听到圣人如诗般的教诲。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游春》(板书课题)简介孔子生平。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1.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2.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4.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5.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三、自主学习,直击重点一提到春游,我们肯定会兴奋不已,那孔子带着弟子们游赏完泗水河畔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兴奋、快乐等)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竟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孔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内容23 孔子游春课型讲读课
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8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8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导学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汇及语段,反复品读,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第8节中孔子
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
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
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
的情谊。

教学难点:体会“孔子论水”
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导学媒体多媒体
导案学案二次修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温文尔雅、
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成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
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
言?
3.揭示课题:2 3、孔子游春
交流
导学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指名读课文指名说
书写
板演。

默读课文: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达标检测
.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交流
交流
轻读课文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

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自由朗读。

全班交流:
齐读
交流
练习背诵
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1、继续体会孔子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
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由读。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交流
同桌交流、讨论
汉坝小学学案导学备课模块
备课人: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主题板书
泗水春光美
孔子游春 真君子
师生情谊浓
导学后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