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18语用小综合1+仿写1+补写句子1+文化常识1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补写句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补写句子

语用专题训练------补写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与普通感冒症状相比,①_______,会突发高热、高寒,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

专家表示,老年人和儿童是流感感染高危人群,有效预防甲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接种流感疫苗;其次,②_______,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通风,减少外出;再者,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规律,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如果感染了甲流,不必恐慌。

对于体质较好的群体,可以对症治疗,部分群体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

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危重症的发生。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并不是每个患流感的人,③_______,绝大多数抗病毒药物是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座完善的建筑,①____:适用,坚固,美观。

建筑本身常常是时代环境的写照。

建筑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各时代的智识、技能、思想、制度、习惯和各地方的地理气候。

所谓“适用”,只是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气候环境。

天然材料种类很多,但不一定都被人采用,被选用的材料,也不一定就是最坚固、最容易驾驭的。

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而在中国用木达到了高度的圆满,②____,且建筑上的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使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

建筑上的美,显而易见的,当然是轮廓、色彩、材质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却蕴于其权衡中,如长与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分配等,所谓增一分则太长,③____。

建筑是为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而结构出来的物体,所以无论美的精神多缥缈,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的。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15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名句默写1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15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名句默写1

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名句默写1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年轻人跑步健身成________,中年人保温杯枸杞水不离手,老年人热衷各种或真或假的健康讲座、养生节目……随着社会发展,国民消费不断升级,老中青群体对健康的热情也水涨船高。

然而,由于许多国民健康素养都在“________”以下,现实中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随处可见,各种养生谣言、骗局层出不穷,疾病高发、医药费支出日益增加,消耗了很多医疗资源。

健康素养是什么?记者在多地街头随机进行了采访,受访人群涵盖老中青三代,得到的回答________。

而专家表示,健康素养是个人理解和获取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服务和信息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________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较2015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人民群众对各类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提升较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时尚及格线五花八门监测B.时髦标准线天南地北检测C.时尚标准线五花八门监测D.时髦及格线天南地北检测解析时尚:现时所崇尚的。

语境是说跑步健身这种行为被青年人所崇尚追随,“时尚”符合语境。

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时髦”本身没有崇尚追随的意思。

“及格线”就是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线。

“标准线”就是为衡量事物而制定的准则。

语境是说国民健康素养水平很低,不能达到最低标准线,就是在“及格线”以下,所以用“及格线”。

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

天南地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语境主语是“得到的回答”,表述回答是多种多样,应选“五花八门”。

监测:监视并检测。

检测:检查测量。

语境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监管并不时进行检测,所以用“监测”比较准确全面。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39语用小综合1+仿写1+图文转换1+文化常识1含解析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39语用小综合1+仿写1+图文转换1+文化常识1含解析

语用小综合1+仿写1+图文转换1+文化常识1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冒充301医院“专家”的骗子自称取得“重大医学突破”,运用各种诈骗手段,让不少患者上当受骗。

在很大程度上,假医生、假专家、假广告的流行反映的是解决亟待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大问题。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________,孔子的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公共信息服务、市场信用________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使作假受惩、失信可查,让诚实守信得到社会的保护,在全社会形成失信可耻、守信光荣的氛围,这些假医生、假专家、假广告就难以乘虚而入,最终只能消失遁形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________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形成“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奖惩机制,才能让( )。

假医生、假专家、假广告的现象再次提醒我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________,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力,才能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才能让虚假信息与失信行为无处藏身,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和信用保障。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假医生、假专家、假广告的流行反映的是亟待解决社会诚信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大问题B.假医生、假专家、假广告的流行反映的是亟待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大问题C.假医生、假专家、假广告的流行反映的是亟待解决社会诚信机制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大问题D.假医生、假专家、假广告的流行反映的是亟待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和解决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大问题解析“解决……机制”和“解决……体系”均不搭配,去掉“解决”。

答案 B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代代相传监控诚信负重致远B.口耳相传监控征信任重道远C.口耳相传监管诚信负重致远D.代代相传监管征信任重道远解析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仿写补写句子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仿写补写句子课件

补写过渡句
(2023·江苏新高考3月仿真模拟)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
异常导致的疾病。_

。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
不断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被称为蛋白质变性。人体内
克难的底气、 ①


从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到深邃厚重的经史子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
共同的精神家园。尽管欣赏古典之美不限人群,但理解古人哲思却存在“门
槛”。悠远的历史,迥异的生活,深奥的文字,以及词句的微言大义,都带来了理
2.冒号。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领句;如果空缺前 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领的内容。
3.分号。如果空缺前或后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或后构成一个并列关 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或后保持一致。
4.逗号。如果空缺前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衔接句,语意是在前面基础 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
明确仿写类型,做到心中有数
类型一:给定材料式仿写 题目提供示例,也提供答题所需的部分语言材料,对所给材料重新组合后 再添加适当语言即可。
类型二:限定话题式仿写 题目或规定仿写对象,或对陈述对象有一定限制。
类型三:对联式仿写 或者仿写提供的一联,或者提供话题拟写对联。要求仿写时,要遵循“四 原则”:
补写仿写句
(2023·重庆八中5月适应性考试)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要求:句式
结构一致,内容与上文衔接。
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看似
遥远的诗文中寻找情感共鸣,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自然的风花雪月、感受人生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训练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训练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训练及参考答案高考语文中的补写句子虽然分值不高,但也要足够重视,这样才能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补写句子专题训练的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专题训练及参考答案1.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6分) 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① ,答案似很简单:潜心钻研,反复记诵默写。

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 ② ,关键还在于兴趣。

年轻学子求知若渴,特别是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对象,会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

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但是③ 。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阿基拉是黑人子弟,参加英语拼写大赛,从学区一路比拼杀到华盛顿,最后名列前茅的竟然是她和一名亚裔学生,缘由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精神力量由此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尊严得到维护。

【答案】①怎么会记得那么多生僻的字词②他们肯在这方面花功夫③它们可以激活人的精神力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3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① 。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② 。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③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答案】①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②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③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_。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9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仿写1+文化常识1含解析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9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仿写1+文化常识1含解析

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仿写1+文化常识1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隋朝开凿了大运河,但是由于隋朝“功成力尽人旋亡”(王泠然《汴堤柳》),所以唐朝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对运河及其沿岸城市各民族间的广泛交流和接触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运河行船也给唐人提供了写诗的机会和丰富的________。

在________的唐诗中以大运河为审美对象创作的诗歌数量众多。

这些缤纷多彩的唐诗,把多元的大运河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些精美的诗行在大运河里________,幻化成一幅含韵丰赡的唐人情感画卷。

唐诗中的大运河是________的心脉律动。

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和唐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唐人们仕宦、漫游经常往来其上。

从停驻的渡口码头起航,引发诗人的许多客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张祜的《题金陵渡》描写出诗人彻夜难眠的羁旅愁绪。

行船中狂风恶浪一路颠簸,坚定了诗人对理想前途的信心:“丈夫苟未达,所向须存诚。

前路舍舟去,东南仍晓晴。

”孟云卿的《汴河阻风》直抒胸臆表达对前途的乐观。

大运河是唐人的生命之河,他们漂泊在这条河流上,(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运河及其沿岸城市对各民族间的广泛交流和接触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B.运河及其沿岸城市对各民族间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C.运河及其沿岸城市为各民族间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D.为运河及其沿岸城市各民族间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解析语序不当,应为“广泛接触和交流”;搭配不当,“对……提供”不搭配,去掉“对”在“各民族”前加“为”。

答案 C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体裁汗牛充栋徜徉流浪汉B.题材浩如烟海徜徉漂泊者C.体裁汗牛充栋徘徊流浪汉D.题材浩如烟海徘徊漂泊者解析“题材”指材料内容;“体裁”指作品的表现形式。

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11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文化常识1(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11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文化常识1(含解析)

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文化常识1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去上古的村道,蜿蜒在山岭之间。

( )。

丛丛翠绿的林带间,________着一两家民居,灰朴的基石、褐黄色的板壁和苍黑的瓦背,无一例外地显露出久远的沧桑。

偶尔,你会遇到一位挑担老人,身材________,满脸皱纹,走路________,一问高寿几何,让你大吃一惊:八十几岁了,还这样挑担有力,你不疑心走进了上古的神仙世界?途中,同伴指着远处一脉山岭,说那是象鼻沟。

正向眼下的山沟里斜伸下柔软细长的象鼻,似乎正要吸水,而象头左右两扇圆润丰阔的小山,似两只迎风招摇的象耳,珊珊可爱,让人惊讶这上古的造化。

在一片林莽间,一条石板古道斜伸而上,林莽幽深,青苔斑驳。

我们停下车,气势恢弘地远眺对面一道道高岭梯田。

稻谷已收割尽净,________着黝黑的田土,萦绕着淡淡雾岚。

那种震撼的气魄,毫不逊于龙脊梯田、哈尼梯田。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山沟隔窗眺望对面的岭莽,峰际线婀娜起伏,宛如美人横卧B.山沟隔窗眺望对面的岭莽,宛如美人横卧,峰际线婀娜起伏C.隔窗眺望山沟对面的岭莽,峰际线婀娜起伏,宛如美人横卧D.隔窗眺望山沟对面的岭莽,宛如美人横卧,峰际线婀娜起伏解析根据语境看,该语段是从人的视角进行观察的,由此可以排除A、B两项;“宛如美人横卧”的应该是“峰际线婀娜起伏”的样子,故又可以排除D。

答案 C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掩藏精瘦四平八稳裸露B.掩映矍铄老成持重裸露C.掩映精瘦老成持重裸露D.掩藏矍铄四平八稳裸露解析掩映:或遮或掩,时隐时现。

掩藏:隐藏,隐蔽。

语境指民居在丛林中时隐时现,故用“掩映”更准确。

精瘦:身体瘦而健康。

矍铄:形容老年人身体好,精神旺盛的样子。

主语是“身体”时,就只能说“身体精瘦”。

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2023届高考冲刺 语用题“补写句子”(因境写文)最新模拟题学生版

2023届高考冲刺 语用题“补写句子”(因境写文)最新模拟题学生版

2023届高考冲刺语用题“补写句子”(因境写文)最新模拟题学生版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节,俗称“新年”“过年”,在中国是汉族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新加坡、韩国、越南等国也是法定假日。

“过年”在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富于人世伦理色彩。

春节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也是礼仪文化和交往活动的集中展现。

除夕之夜,阖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习惯上称“团年”。

这是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多少年来,人们都看重这一时刻。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在外地的儿孙多半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以前,一般是晚辈回到长辈所居住的地方,现在,由于工作和时间关系等原因,①__________,地点变了,浓浓的血缘亲情不变。

“拜年”是体现晚辈对长者尊敬的一个礼节,也是邻里之间沟通情感的一种方式。

每年一次的拜年礼仪,加强了亲族之间的血缘亲情,维持和巩固着近邻“亲如一家”的地缘互助关系。

拜年是欢乐喜庆的象征。

民间讲究“冤家宜解不宜结”,②__________,也要相互拜年,尽释前嫌。

传统的拜年活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化解矛盾、增进友谊和感情的积极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礼教的一种延续方式。

春节也具有生态文化的意义,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

新年与四时中的立春节气接近,一年之始与四季之始的时间基本合拍。

过年时兴的花果植物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

③__________,春节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浓浓的暖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体现着社会的和谐。

社会的和谐,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内心的和谐。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每句不超过21个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除了遗传因素,以及不当的用眼习惯外,研究显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儿童近视的过程中起了作用。

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

专家的研究表明,处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眼底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延长;音响超过45分贝时,40%的人瞳孔散大;达到115分贝时,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下降20%,同时伴有色觉能力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小综合1+仿写1+补写句子1+文化常识1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________。

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中,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

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________,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

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

它_______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虚张声势的延展,更没有长篇累牍的枯燥和________的迂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要害堡垒危言危行食言而肥
B.要害壁垒仗义执言食古不化
C.要领壁垒仗义执言食古不化
D.要领堡垒危言危行食言而肥
解析要害:身体上致命的部位,比喻关键或重要的部分。

要领:要点,指必须掌握的几点要求。

语境是说对批评的对象要抓住其关键点来批评,所以应用“要害”。

壁垒:比喻障碍,多含贬义。

堡垒:难以攻破的事物,中性词。

从感情色彩上,应用“壁垒”。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符合语境。

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

食古不化: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符合语境。

食言而肥:为了自己占便宜而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

答案 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
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解析联系上下文,判断该句主语应是“其学理性”,排除A、C两项。

D项,不合逻辑。

答案 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解析遵循主语一致原则,补出宾语。

答案 C
4.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与前句构成排比。

要求:句式一致,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6分)
林清玄曾说:“能够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不鸣则已的时候养精蓄锐;能够动若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时洞察入微。

”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不是现成的果实,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5.下面文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移动支付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__①__。

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__②__,比如有人随意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点开来历不明的网络链接等等;二是运营方监管不力,他们往往事先不能从技术上堵死安全漏洞,__③__,在事后补救上缺少有效措施,导致用户被骗而无法挽回经济损失。

答案(示例)①也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②一是用户缺少防范意识③交易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文化常识(3分)
6.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D.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解析“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不正确,也有带有批判性质的谥号,还有平谥。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