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20(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心头赵汀生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

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这怎么行呢?”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

我们班的自习课原本和其他班一样,没有老师,大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很是自在。

后来“眼镜”将大半自习课用于自习语文,他总是坐在讲台旁批改作业,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沙沙沙写字的声音。

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眼镜,压低嗓门说:“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

”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

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

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泳,幸福来得实在有点意外。

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那些预备下课后冲出去抢占乒乓球桌的男生,赶紧将攥在手里的自制光板球拍塞回书包。

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

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一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

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一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

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没关系。

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

”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窸窣作响。

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陆续往河岸游去。

2019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

2019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

2019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种题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9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试卷(带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试卷(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模拟练习(名师精选全国中考真题+详细答案,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带雨斜开扁豆花》一文,回答 1~4 题。

(14 分)带雨斜开扁豆花周志坚①刚下过一场雨,天一下子凉爽起来,漫步小道,蓦地,我看见一架扁豆花。

②扁豆栽种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

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

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起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缀着水珠,晶莹剔透地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自始,我开始注视着这架扁豆花。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

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在秋风里起舞翩跹,欢欣鼓舞。

花落,结荚,扁豆成型。

邻居家四岁的小孩说出的话最为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

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

我走过时,稍稍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

邻居家那个小孩嚷嚷着要摘,我抱起他,他一扬手,摘了一瓣,“我摘到绿月亮了。

”他高兴地喊着,真是童心可爱。

④这里的扁豆,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

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

于扁豆而言,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由生长,花开花落。

想着若把它摘了切成碎片,清炒一下,放点蒜苗红辣椒之类,味道会很鲜美。

从前,乡下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墙院边,随便捋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

饭熟,扁豆也熟了。

用大碗装了,放点盐,再拌点蒜泥,那是一碗不错的菜呢!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那时,生活困顿,缺油,难得滴上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打嘴也不丢。

那是儿时的记忆。

⑤常听人说,扁豆最贱了,不管栽到哪里,只要有一方空间,无须怎么打理,都会开花结实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其生命力之强,犹如野草一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扁豆也是适用的。

我想人也是应该这样,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要顽强地生存,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求富贵闻达,不怨碌碌无为,走正路,不虚度年华,留下生命的足迹足矣。

【备考2020】2019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汇编(Word含答案)

【备考2020】2019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汇编(Word含答案)

2019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汇编(Word含答案)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记叙文试题汇编(Word含答案)(注:先统考地区,汇编答案为标准答案的地区,答案不准确的没有收录,大概50篇左右,119页)一、(2019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访梅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

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

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

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

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

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

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

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更有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了他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

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

我们一眼一眼看,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的红呢!”“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

”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作着沉思。

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北边,往日里,那是个大草坝,上面有着青茵茵的草,草里长着花,黄的,红的,紫的,蓝的。

可如今,雪埋得平平的,什么也没有了。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是一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

但是,我们细细地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

2019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汇总训练50篇附答案

2019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汇总训练50篇附答案

2019中考记叙文阅读汇总训练50篇附答案001与草化敌为友①草是庄稼的敌人。

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

父亲跟草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心血。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的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摞luò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

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

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充满了牵挂。

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⑦有次下班回家,我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

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

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

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

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

但对于从花盆边缘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酸橙》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酸橙》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酸橙》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酸橙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

橙甜,汁液淌嘴角。

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

村里没有人种橙。

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

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

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

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

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

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

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

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

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

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

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

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

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

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

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

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

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

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

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

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

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

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

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

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

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我去上大学熊燕①我18岁那年,到离家三百多里的一所大学去读书,还没出门,母亲就开始担忧:你从未离开过家,嘴又笨,上初中还被街坊误认为是“哑巴”,突然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不会迷路?食堂吃饭时,你能“抢”到饭吗?你有那么多不喜欢吃的菜,如果食堂只有那些菜怎么办?②整理行李时,母亲又开始担心:“你不会洗被子,被子脏了怎么办?你有轻微恐高症,住宿楼高不高?”一连串的问号,让母亲睡不安宁。

总是睡着睡着突然想起什么事,爬起来,跑到我房中,将我叮嘱一番,以至我也睡不安稳。

父亲劝母亲:“树大自然直,她又不是小孩子,会慢慢学会照顾自己的,你只管将心放进肚子里去。

”③终于要出发了,母亲将打包好了的所有衣服和日用品又重新拿出来,一一查看,生怕有什么遗漏。

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

说好只将我送到汽车站,可临时母亲又变了卦,非要和父亲一起陪我去学校。

④到学校后,母亲最关心的是我的宿舍,宿舍是上下铺,中间四张桌子,每人都有一个带锁的小柜。

我睡在上铺,母亲担心:“掉下来怎么办?”我说:“睡上铺安静。

”这让母亲想到另一个问题,你喜欢晚上睡觉时听歌,会影响大家休息,怎么办?铺好床,整理好行李后,母亲拖着我去百货商场,要为我买一个小巧带耳机的录音机。

⑤去商场的路上,母亲边走边向路人打听,并大声重复:“哦,从书店向右转。

”“哦,从饭店出来向左转。

”说好只买录音机,最后却另买了一大堆零食,母亲说分给宿舍同学吃。

⑥当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准备返回时,母亲对我说:“我忘记了,应该向右转?还是向左转?”父亲刚想说什么,被母亲制止。

我方向观念极差,也不知走哪边。

母亲让我询问商场的工作人员,我低着头,无论母亲怎么催,都不肯去问。

母亲突然向我发脾气说:“让你问个路都不愿意,养你有什么用?问个路又不会割你舌头,你到底害怕什么?”母亲说着说着竟然哭了。

2019年中考阅读理解精选20(附带解析)——语文

2019年中考阅读理解精选20(附带解析)——语文

2019年中考阅读理解精选20(附带解析)——语文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

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对于黄橙橙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

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

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

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

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

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

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

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

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

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

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

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稻草是耕牛的粮食。

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

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20)
(一)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

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

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

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

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

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

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

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

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

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

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

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

”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

”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

”场面忽然有些凝固。

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

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批注:画家“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0.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什么?(2 分)
21.结合上下文,解读划线的两句话。

(4 分)
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2.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

(3 分)
2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 分)
24.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

(3 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批注:
参考答案:
20.我懂了("我明白了"等)。

21. ①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

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②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2.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

23.不同意。

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

因为画家上山的目的是为找禅师解决人生的困惑,没有这个结尾,不能表明画家的困惑已经解决②点明小说主旨:当自己心态改变后,看别人也就高大了。

(或者:不同意。

结尾精炼深刻的解释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并且与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很好的点题,并且很好的说理。

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整合和升华。

所以不是“蛇尾”)。

24.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或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二)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

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

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

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

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

”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

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

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

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

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

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

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

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

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说完,
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
姑娘。

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

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

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

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

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

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

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

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

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

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

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

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9.第①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1分)
2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1)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21.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2分)。

—→—→
?请说理由。

(1分)
2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3分)
25.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8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9.即改为及
20.(1) 盯:喜爱(2) 盯:渴望
21.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1分)。

作用:①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1分);②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娅
是个热爱母亲,善良懂事的孩子(1分)。

22.
—→——→
答题示例:①玛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智慧执著、勤劳勇敢、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孩子。

②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道的慈祥老人。

24.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

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言之成理即可)
25.答题要点: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