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九年级化学所有演示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索化学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子一:利用酸碱指示剂演示酸碱反应教师可以将酸碱指示剂放入不同酸碱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探究出不同酸碱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并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和性质。

例子二:制作一氧化碳探测器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种简易的一氧化碳探测器,通过观察它的变化来判断空气中是否有一氧化碳。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危害,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子一:化学与环境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净化水污染?”或“如何避免大气污染?”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展开实践活动。

例子二:化学与生活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通过介绍化学原理来解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如何正确防腐保存食物,或者解释为什么有些食物会产生异味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子一:使用化学模拟软件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模拟软件来模拟化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可以提供一个更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例子二:使用教学动画和视频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动画和视频来呈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分子结构的变化。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所提到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只是一些例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改进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改进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改进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27页)。

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育近二十年,关于这个演示实验也给学生演示了无数,并在演示该实验时进行了不断的反思与改进,得出如下一些经验,将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共享。

画)其优点在于该装置既让学生观察学习到仪器的连接(橡皮塞与集气瓶的连接、橡皮塞与玻璃管的连接、玻璃管与乳胶管的连接等)也便于直观地用气压知识来理解氧气的消耗。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出其不足之处,如:1、在组装仪器时,若用60ml的集气瓶则瓶口口径过小,燃烧匙无法伸入集气瓶内,若改用125ml或250ml的集气瓶则瓶口口径过大又找不到相匹配的橡皮塞,因为一般实验室里面配备的是0-10号规格的橡皮塞,直径都不能与125ml及250ml集气瓶口径相匹配;2、因装置连接处过多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该实验不成功或实验现象误差过大。

例如,在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这步操作就会影响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误差过大。

3、要相当长时间(8-15分钟)集气瓶才冷却到室温。

4、在点燃红磷时会产生大量白烟(P2O5)弥漫于教室(或实验室)里,造成室内空气污染(P2O5刺激人的呼吸道,且P2O5在空气中能生成偏磷酸HPO3,HPO3有毒)。

JJ5、另,在点燃红磷前须将玻璃管内装满水,否则实验的误差也较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此装置作了如(图2的改进,用白磷替代红磷,用酒精灯给燃烧匙柄加热使白磷燃烧,此方案解决了以上第2、4两点不足,但仍无法解决另外三点不足。

后来,笔者拚弃教科书上所用的仪器对装置作了如(图3)的创新改进,用U型管如(图3)组装,在管内盛入适量用红墨水染过色(易观察)的水,用粗铜丝一端挽成铜网兜穿过橡皮塞,将橡皮塞封住U型管一端,并将被封空气平均5等分作好刻度记号,取适量白磷于铜网兜内,用酒精灯通过粗铜丝加热使红磷燃烧。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是指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通过创新实验项目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难度适中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要点。

2. 增强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中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并合理地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设计和改进实验,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4.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创新实验项目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并主动探索和了解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和方法:1. 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演练和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针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处理,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4.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相关的实验项目和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应用。

在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支持,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实验原理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背后的化学原理。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手段进行教学,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下面将从实验内容、实验手段以及实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究。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实验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能够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性,实验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观测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来得出实验结论。

这样的实验设计既能够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实验手段应该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小组合作实验、个人操作实验等方式,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实验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实验,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在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和观测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得出实验结论。

这样的实验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实验评价应该全面客观,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来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实验竞赛、实验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创新实验说明(四个创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创新实验说明(四个创新)

创新实验说明
一、演示实验(创新一)
1、教师用的装置不是两个破试管,是两个玻璃管,并封有两个有小孔的橡胶塞。

2、通过注射器可以控制玻璃管中水面高低,从而达到白磷是否与氧气接触的目的。

3、由于组装的装置气密性不太好,所以实验中可能有水低落。

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果明显热水一侧会出现白磷燃烧,如果不明显也会看到白烟出现。

二、学生实验一(创新二)
1、仔细观察自己小组装置内药品顺序为:红磷木炭沙子(没用石灰石)红磷
2、其中木炭和右侧红磷距离沙子距离一样。

3、玻璃管两端已密封。

4、给玻璃管预热后,对准沙子部位集中加热。

5、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大概1~3分钟内就会出现实验现象,将实验现象整理到学案上。

三、学生实验二(创新三)
1、同学们自己手中有冷水,热水老师一会儿统一发送。

2、试剂瓶内装的是白磷,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大概1~2分钟。

3、实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瓶塞,以免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

四、简易灭火器演示实验(创新四)
1、装置由两个试管组成,大的是具支试管,小的是小试管。

2、大试管内放碳酸钠,小试管内放盐酸,将小试管放入具支试管内,塞上胶塞,具支试管的支管上连接好橡胶管,用时将装置倾斜即可。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特别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现象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且能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来传达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现象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化学原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用化学反应的动画来演示化学反应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三、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化学反应的连连看游戏,让学生通过连连看的方式来识别化学反应的物质和产物,通过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化学实验和实践中,并且能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酸碱滴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试剂和仪器,并且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判断加深对酸碱滴定原理的理解。

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意实验展示与学生积极性调动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意实验展示与学生积极性调动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意实验展示与学生积极性调动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意实验展示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创意实验展示的策略1.实验设计的创新: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实验设计,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例如,可以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空中开花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兴趣。

2.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除了常规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视频、动画等,可以更好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创意实验展示的效果通过创意实验展示,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首先,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明显增加,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

其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他们在实验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创意实验展示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

四、结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意实验展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创新实验设计、多样化实验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化学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创意实验展示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意实验展示的作用,建议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探究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不仅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实验内容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实验内容应紧密围绕九年级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展开,既要符合课程要求,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内容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有趣性。

二、实验设计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实验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创意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实验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探究问题。

实验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明确:实验设计应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实现的目标。

2. 材料准备:实验设计应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准备,保证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3. 实验步骤:实验设计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后的处理方法。

4. 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实验设计应明确实验数据的采集方式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采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

三、实验评价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实验评价应既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实验评价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实验报告、实验笔记、实验成果展示等。

实验评价应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教师应注重实验内容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创意,合理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九年级化学所有演
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本中注重加强实验,但又改革了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实验简单化、微型化和生活化。

但是有些实验也不是对于所有地区、所有教师、所有学生都适用,因此根据我校实际,以及我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在教学中对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讲究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世界万千变幻,化学现象琳琅满目,奇妙无穷。

实验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要,使学生想学、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如在讲授绪言时,不能几句话带过。

我在讲绪言时设计了几个既简单又有趣、可行的实验,我事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酚酞画一朵花并晾干,讲课时让学生先看一下这张干净的白纸,再往上喷无色的液体(碱液),纸上瞬间出现一朵红色的花,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感觉很奇妙,这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化学小魔术,里面有我们应该掌握的化学原理;接下来我再取一些鸡蛋皮放在小烧杯中,倒入一些无色液体(稀盐酸),烧杯中顿时出现大量气泡,鸡蛋皮慢慢消失了,学生不仅觉得很有趣、很神奇,而且很贴近生活。

学生目睹了物质发生变化那妙不可言的景象,思维马上被引入化学的王国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二、增大可见度,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鲜明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对知识加深认识和产生求知欲。

突出实验现象的方法很多,如用试剂最佳配量来突出实验现象:初三化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要点及原因,如果水与浓硫酸任意比稀释的话,有时效果不好,通过多次的实验我发现如果用53.3mL浓硫酸溶于180mL水中,温度可升高到81℃,通过适当的剂量配比,得到较好的效果。

又如充分利用外界条件来突出实验现象,众所周知白底绘制红色特别的醒目,白底绘制白色图案便难以辨认,因此,在做一些溶液变色的实验时,选择合适的背景色,使实验现明显,如溶液变红可用白纸或白色的衣服做背景色就非常明显;另外,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改为对比实验,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色不明显,实验时可取两支试管装入等量的石蕊试液,一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另一支作对照用,这样现象就较明显;课本上一些效果不明显实验还要进行一些改进,如演示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这一实验时,课本上的是“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稀盐酸的试管里……”但由于钉上的锈形成时间长且致密,除锈速度慢且不 __实验效果常常不理想,做个实验时,改用“一块新生
锈的铁片”,将试管换成小烧杯(50mL),实验时,铁片下部浸入盐酸中,上部外露。

这样做不仅效果明显,除锈速度快。

而且节省时间。

三、挖掘仪器潜在功能,简化实验方法
一些书上的实验耗时很长,有时甚至会导致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简化实验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可改为:用一根带有橡皮塞的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黑(表面生成氧化铜)后,迅速塞进集满一氧化碳和含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大试管中,即可看到铜丝表面由黑变红,振荡试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样不仅取材容易、装置简单且实验时间短,同时还可以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再如金属活动性的实验,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四、加工仪器,改进实验装置
书上要求的实验有些在做时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失败,有些操作比较繁琐,有些效果不太好,而实验操作是可以适当地进行改进和创新,以确保得到理想效果。

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书上安排的实验要求用托盘天平分几次完成实验,我改用杠杆来完成这个实验,实验如下:
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一个带胶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胶塞中塞一个吸有硫酸铜溶液的滴管,锥形瓶内放一盛有豆粒大白磷的燃烧匙,锥形瓶瓶口塞一个吸有浓硫酸的滴管。

先使杠杆平衡,然后将浓硫酸滴入燃烧匙里将白磷引燃,冷却后,观察杠杆是否平衡。

再将另一个滴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滴入试管中,一会儿后,杠杆仍保持平衡。

这样的改良使现象直观明显,操作简单,克服了反复称量的问题。

上册中对于水的电解实验要求较高,但用水电解仪不仅仪器较大而且反应速度慢,我做了如下改进:
把塑料矿泉水瓶的下端剪去,在瓶口塞一个合适大小的胶塞,胶塞中插两个家用的缝衣针,用缝衣针做电极,在针眼中穿入导线,连上学生电源就可以实验了,这样不仅利用了废物,而且反应速度特别快,很快就可以收集到需要的气体。

五、增强综合性,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过程,同时也应是一种本事,所以我们在授课时不仅关注知识本身,更应把知识的运用放在关键位置。


在教“气体溶解度”时,我设计了一个能同时体现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的实验,方法如下:
在胶塞上插一根注射针头,将胶塞塞在内盛有浓氨水的试管上,再在针头上安上针管(针管内无空气),把该试管放入温水中,可看到针栓自动上移,且浓氨水中形成一些气泡,将此试管取出,向外拉针栓,则氨水中迅速形成很多气泡并向上运动冒出,再迅速推针栓,向上跑的气泡立即由大变得很小,当手松开针栓后,针管内仍充满一定体积的气体,把试管放入冷水中,可见针栓自动移到尽头,这样就直观地体现出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会使教学更得心应手,也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