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气环流1
第7讲_大气环流

[答案] 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例2]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3)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 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例2]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3)题
副极地低气 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 气 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 气压带
副极地低 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 压带
(3)考虑因素A、B和C;
66° 34´N
23° 26´N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23°26´S
66° 34´S
(4)考虑因素A、B、C和D;
(2)与①地相比,②地 (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例2]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3)题 (3)图示现象可能出 现在( ) A.1月 B. 2 月 C.7月 D. 8 月
(2010江苏,4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 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 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20~21题
20.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

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或地区气候模式的长期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 等气候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太阳辐射、火山活动、温 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气候变化的特征
长期趋势: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在较长时间内(几十年到几百年)的平 均状态变化。
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未来预测
气候变化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 大气环流模式 发生变化,极 端天气事件增
多
大气环流对气 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环流变化 影响全球气候 系统,如厄尔 尼诺现象、拉
尼娜现象等
未来预测:随 着全球变暖的 加剧,大气环 流与气候变化 的相互作用将 更加复杂,极 端天气事件可
短期波动:气候变化也包括气候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几年到几十年)的波 动。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火山活动、地球轨道变 化等)的影响。
人为因素:气候变化也受到人为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等) 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类型
自然气候变化:地球气候系统自然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 人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等 区域气候变化:特定区域范围内发生的气候变化,如北极变暖、非洲干旱等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大气环流的组成和作用
大气环流的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的作用:对流层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流层的气流运动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平流层的作用:平流层中的气流运动对气候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较小
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的作用:中间层、热层和外层中的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较小,但会影响地 球磁场和电离层
大气环流的原理

大气环流的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大气环流这个神奇的玩意儿。
你说这大气环流啊,就像是地球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场盛大舞会!想象一下,空气就像一群欢快的舞者,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跳着独特的舞步。
大气环流可有着重要的任务呢!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快递员,把热量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赤道地区热得要命,就靠大气环流把多余的热量往两极送。
要是没有它,那赤道不得热成火炉,两极不得冷成冰窖呀!这大气环流里有好多不同的“舞蹈队”呢!比如那信风,就像一群有规律的舞者,总是按照固定的路线跳舞。
还有西风带,它们可就没那么老实了,有时候跳得激烈,有时候又比较温和。
你知道吗?我们每天的天气可都和大气环流息息相关呢!为啥有的地方老是下雨,有的地方老是干旱?这大气环流可脱不了干系。
它决定了水汽往哪里跑,哪里就能得到滋润,哪里就只能干瞪眼。
就说季风吧,那可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夏天的时候,它呼呼地给我们带来雨水和凉爽;冬天呢,又变得懒洋洋的。
这就好像是个会变脸的小伙伴,一会儿对你好,一会儿又不理你了。
大气环流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格局呢!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就是因为大气环流这个总指挥在调配嘛。
热带地区温暖湿润,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极地地区寒冷干燥,这可都是大气环流的杰作呀!你说神奇不神奇?它就这么默默地在天空中运作着,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每天享受着适宜的温度,看着不同的天气变化,可都得感谢大气环流这个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啊!所以啊,我们得好好认识它,了解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天气,更好地和大自然相处。
毕竟,它可是一直在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努力工作着呀!可别小瞧了它哟!。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就像是地球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场超级大秀。
你看啊,太阳就像那个超级大导演,它的热量不均匀地洒在地球表面。
赤道附近呢,就像是被太阳特别宠爱的孩子,热得不行,空气受热就膨胀啦,像个充满气的气球一样往上跑,这就形成了低气压带。
而两极呢,冷得要命,空气收缩下沉,那就是高气压带。
热的地方空气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往下沉,这一上一下之间就有了空气的流动。
就好比是热地方的空气在喊:“哎呀,这里太热啦,我要去凉快的地方。
”冷地方的空气也在说:“这儿好冷啊,我得找个暖和点的地儿。
”这种流动可不是简单的直线哦。
因为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呢,这一转啊,空气流动的方向就被它带偏了,就像你本来直直往前走,突然被人拉了一把往旁边拐了。
这就形成了那些三圈环流,什么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
信风带就像是地球的快递员,稳稳地把温暖湿润或者干燥的空气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西风带呢,有时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带着海洋上的水汽到处跑,给很多地方带来降雨。
极地东风带就比较冷硬啦,带着冷空气一路南下或者北上,让气温一下子就降下来。
大气环流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啦。
比如说,如果没有大气环流,很多地方可能就不会有那么丰富的降水,沙漠可能会变得更多,而那些适合耕种的土地可能就变得干旱。
像欧洲西部啊,就是靠着西风带带来的海洋水汽,气候才那么温和湿润,有那么美丽的田园风光,人们才能在那里安居乐业,种着大片大片的鲜花和牧草。
而且大气环流还影响着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就和赤道低气压带密切相关,那里总是热热闹闹地下雨。
而热带沙漠气候呢,就是受那些干燥的信风带或者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干巴巴的很少下雨。
大气环流就像是地球这个大家庭里的空气管家,把热量和水汽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丰富多彩。
虽然它有时候也会闹点小脾气,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但总体上它是让地球充满生机的大功臣呢。
我们要是能把它的规律摸透了,就像是知道了地球这个大朋友的小秘密,多有趣呀。
第七章大气环流

3、在中高纬海平面上。
• (1)、1月份北半球中高纬度沿纬圈有两个大 低压,一个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附近,中 心强度为1000hPa 左右。称阿留申低压。另一 个在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称冰岛低压。中心 强度为997hPa。还有两个冷高压,一个是欧亚 大陆上的强大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强度为 1035hPa。另一个是北美大陆上的北美高压, 中心强度1020hPa。副热带的高压有两个主要 中心,一个在太平洋,一个在大西洋,范围甚 小,强度较弱。(共六个)
• 位于东亚海洋上和日本上空的急流强度最大, 冬季偶尔达150—180m/s,甚至达200m/s
.
急流区大多与对流层上层水平温度梯 度很大的锋区相对应,因而也和天气
系统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 在对流层上层已经发现有下列几种急流。
• (1)温带急流:又称极锋急流,位于南北半
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上空,是与极锋相联系的西风 急流。
.
三、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
由于受海陆和地形的影响,破坏了理想 的三风四带的大气环流。
(一)地面环流状况: 特点:1、北半球因海陆相间分布,纬向
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几个闭合 的高低压系 统,并随季节而变 动。
.
大气活动中心
• 冬夏在海陆出现的闭合的高低压中心 • 永久性的:常年存在的(海上四个)
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副高 大西洋: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 • 半永久性的:随季节出现的(陆地上的四个) 亚洲:蒙古高压、印度低压 美洲:北美高压、北美低压
.
(2)副热带急流:
• 又称南支西风急流,位于200hPa 上空副 热带高压的北缘,同副热带锋区相联系, 是一支相当强大而稳定的急流。
• 1)急流轴位于25—32°N 的11—13km 的高空,位置比较稳定,夏季向高纬推 移10—15 个纬距。
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解析

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解析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经常会听到天气预报员谈论着高压和低压系统、冷锋和暖锋等等。
这些术语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即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主题,解析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运作原理。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
它是由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所驱动的。
地球自转使得大气在赤道附近加热,而在极地附近冷却。
这种温度差异驱动了大气的运动。
大气环流可以分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两种。
纬向环流是指大气在赤道和极地之间的运动。
在赤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的加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
这些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中向两极方向流动,最终下沉到地面形成高压区。
这种从赤道到极地的运动形成了所谓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经向环流是指大气在经度方向上的运动。
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释放有不同的能量特性,从而导致了大气的经向运动。
在大陆上,由于陆地的热容量较小,太阳辐射能够更快地加热地表,形成低压区。
而在海洋上,水的热容量较大,太阳辐射加热的能量被吸收后会以慢速释放,形成高压区。
这种从大陆到海洋的运动形成了所谓的“大陆低压带”和“海洋高压带”。
大气环流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风。
风是由于大气压力差异而产生的空气运动。
在大气环流中,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了风。
风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压力差异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空气向两极方向流动,形成了东北风和东南风。
而在极地附近的极地高压带,空气从两极向赤道方向流动,形成了西风。
天气系统是指在大气环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天气现象。
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空气会形成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从而导致了云、降水、气温等天气现象的变化。
例如,在低压系统中,空气上升形成云和降水,导致天气变得阴雨连绵。
而在高压系统中,空气下沉形成晴朗的天气。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大气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大气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在众多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中,大气环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气环流就像是地球大气的“血液循环系统”,它的运行和变化对全球的气候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包括了全球性的环流和区域性的环流。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主要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首先,大气环流影响着热量的分布。
由于地球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存在差异,赤道地区接收的热量多,而两极地区接收的热量少。
大气环流通过风的运动,将热量从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输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全球的温度差异。
如果没有大气环流的这种热量输送作用,赤道地区将会变得更加炎热,而两极地区则会极度寒冷,这种极端的温度差异将对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产生极大的限制。
其次,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分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湿润的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水汽会凝结形成降水。
例如,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使得该地区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而在副热带地区,下沉气流占据主导,空气变得干燥,形成了干旱的沙漠气候。
此外,季风环流也是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导致降水增多;冬季风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大气环流还与海洋相互作用,对气候产生影响。
海洋的巨大热容量可以储存和释放大量的热量,而大气环流能够将海洋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到陆地。
例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就是大气环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异常的气候现象,如暴雨、干旱等。
拉尼娜现象则相反,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异常。
除了对气候的直接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还会带来一些间接的影响。
比如,它会影响农业生产。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内由于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均匀分布,造成气流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形成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气流运动。
大气环流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大气环流的知识点,包括环流系统、风带、季风、反气旋和台风等方面。
一、环流系统地球的大气环流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太阳直射造成的热量大、压力小而引起的。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赤道和极区的气流大量下沉形成的高气压系统。
极地低压带是由于两极气流冷却后下沉形成的低气压系统。
这三个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两个主要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赤道东风带。
副热带西风带是指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区域,这里的风是从西向东吹的。
赤道东风带是指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区域,这里的风是从东向西吹的。
这两个风带在世界气候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风带风带是指某一地区气流的主导方向和性质。
世界上主要的风带有五个,分别是极地风带、副极地风带、中纬度风带、副热带风带和热带风带。
极地风带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风带,它是由于低温引起的。
在北极,它是顺时针方向的,而在南极则是逆时针方向的。
副极地风带是指位于极地风带之外的温带地区的风带。
在北半球,它是一个逆时针方向环流的区域,称为南部风带;在南半球,它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环流的区域,称为北部风带。
中纬度风带是指位于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区域的风带。
在北半球的冬季,这里有一条弱而均匀的风带,称为极洋西风带;在夏季,这里有一条强而不稳定的风带,称为“亚洲季风”。
副热带风带是指大陆两侧由高气压和低气压带形成的风带,它是世界上干旱地带的主要位置。
热带风带是指赤道附近的风带,这里的风是从东向西吹的,称为“东风带”。
三、季风季风是指地球上一些特定地区的特殊气流,主要是指由海陆地形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季节性地改变了气流方向和强度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把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及季风的形成。
2、阅读气候类型图,说明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
3、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学会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大气环流:
1.地球上、的大气运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一)、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理解)
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大气是在均与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赤道地区温度高,空气受热,近地面形成;上升气流使赤道上空相对于同高度的其他区域来说,成为。
气流由赤道上空高气压区流向北极上空,在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为,流向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在继续北上,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的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
形成。
极地地区,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在近地面形成。
在和之间,是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带,称为带。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北风),在的作用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称为;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地砖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称为、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出的寒冷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
在北纬60°附近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锋面------- 。
同样的原理,南半球也形成了相应的气压带和风带。
2.根据以上分析,画图表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标出盛行风向。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认真分析右图“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说明:
(1)移动的原因:
(2) A的日期为,B的日期为,C的日期为。
(3)移动的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低压带的控制下,盛行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
多,气候。
在高压带的控制下,盛行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气候。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说明在气压带的影响下,降水较多;在气压
带的影响下,降水较少。
试举例说明。
举两种典型的气候类型。
(2)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一般来说,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向,所经地区气温逐渐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例如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常年受风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
终年湿润,形成气候类型;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向,气温逐渐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例如风带和风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少。
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水汽,降水较多,所影响地区气候比较湿润;风从陆地吹来,带来水汽较少,
降水较少,所影响地区气候比较干旱。
典型例题:
例1、读右图,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
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例2:读右图,
(1)图中风向画法有误的是图。
(2)判断其他正确的图分别所表示的季节,并说明判断
理由。
例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图表示的季节,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B. C. D. 。
例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N 附近 B 、乙点位于3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例5右图是“北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 处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图中b 处的气候特征是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
归纳总结:气压带风带知识小结。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
读10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图10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
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3.该月份甲地盛行风向及气候特征分别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回归线)
4、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陆西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0°一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一20°盛行东南风
C.30°一40°盛行西南风
D.20°一30°盛行上升气流
5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6.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
8.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9.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关系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
10.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