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5175万元,比上年增长40.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696920万元,比上年增长36.3%。
分来源看,农户投资6969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项目投资1509859万元,比上年增长42.7%;跨区投资138807万元,比上年增长54.1%;房地产开发投资316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9%。
分行业看,全年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147521万元、833139万元、10545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0%、31.9%、45.9%。
其中,工业投资833139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40.9%;房地产开发投资316815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15.6%。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2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2%;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8%;商品房销售面积14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销售额648314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住宅销售额为594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占商品房销售总额的91.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246.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
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4835.6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7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4%。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96102.3万元,比上年增长27.8%;零售业零售额6063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住宿零售额494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餐饮业零售额1003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2012年全县实际利用内资项目534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实际利用内资总额145.9亿元,增长68.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64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30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25公里,三级公路149公里,四级公路3382公里,等外路4450。
甘肃2012年数据

3.77 25.24
1083.25 810.16 3515.06 64.67 88
5.38 -1.18 27.97 -6.8 7.32
56.26
22.31
529.85
13.14
8179.58
38.05
竣工房屋 面积(万平 方米) 国内商业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亿元) 生活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元) 工资 在岗职工 工资总额 (亿元) 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 (元)
2577.55 998.8 1578.75
0.52 4.85 -2.04
1491.59 194.23
-0.58 3.13
5650.2 780.5 2600.09 2070.24 2269.61 21978
12.56 6.84 14.21 14.45 12.47 12.17
5040.53
43.85 24.34
2012年甘肃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长率 指 标 人口 年底总人 口(万人) 城镇人 口 乡村人 口 就业 从业人员 数(万人) #在岗职 工人数 国民经济核 算 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工业 第三产 业 人均生产 总值(元) 固定资产投 资 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亿元)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工业 第三产 业 #房地产 开发 物价总指数 (上年 =100) 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 者出厂价格 指数 农业生产 资料价格指 数 能源生产与 消费(万吨 标煤) 绝对数 增长(%)
5369.88 7007.04
9.63 7.87
3530.91 697.64
0.08 -2.49
1358.16
6.35
1109.7 8.1 67 24.65 359.71 92.28 86.18
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密云县2012年度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密云县2012年度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9•【字号】密政发〔2012〕26号•【施行日期】2012.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密云县2012年度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密政发〔2012〕2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属机构:《密云县2012年度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第9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密云县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密云县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密云县2012年度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提高城市居住环境和质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根据市政府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统一部署,综合街道意见和老旧小区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社区,构建和谐密云”原则,以降低既有建筑能耗、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改善老旧小区环境为重点,全面完成2012年度各项综合改造任务,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和“宜居生态城市”服务,以良好的城市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改造原则按照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我县2012年度既有建筑抗震节能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范围以1994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楼房为主,兼顾矛盾突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较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信访集中的小区。
三、工作任务1.完成77栋住宅楼、建筑面积30.47万平方米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70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8亿元,增长12.0%2012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沉着应对复杂的维稳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积极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保稳定、促增长、控物价、抓改革、扩开放、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经济增长快、投资增长快,财政税收增幅高、外贸出口增幅高,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全区上下安定团结、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70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8亿元,增长12.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36元,增长10.4%。
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1.5%、34.5%、54.0%,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持平,第三产业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
其中:城市上涨3.6%,农村上涨3.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3.9%。
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大类看,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分别比上年上涨6.9%、1.5%、4.3%、1.5%、0.9%、1.2%、0.3%和1.4%。
2012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3年3月1日)一、综合2012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热潮中,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主基调,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奋力谋划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6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0.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600.6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269.2亿元,增长12.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98.6亿元,增长10.4%,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84.4亿元,增长24.2%,房地产业增加值146.3亿元,增长6.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5∶47.4∶39.1调整为13.8∶46.0∶40.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3和1.1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共有城乡就业人员1491.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8%,比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
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3.6万人,比上年增长16.74%。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1%。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2.1%,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6.4%。
二、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1109.7万吨,比上年增产9.4%。
其中,夏粮产量323.8万吨,增产1.3%;秋粮产量785.9万吨,增产13.1%。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3.9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2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3.64万公顷,减少1.45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5.40万公顷,增加3.86万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21.12万公顷,增加2.57万公顷。
(整理)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新村沿河景观路东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

.................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新村沿河景观路东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密云县古北口镇人民政府环评单位:北京神州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3 年 12 月.................目录目录1 前言 (1)1.1 项目由来 (1)1.2 主要工作流程 (1)1.3 主要评价内容 (2)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3)1.5 环评结论 (3)2 总则 (7)2.1 编制依据 (7)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9)2.3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 (15)2.4 评价范围与环境保护目标 (16)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9)3.1 工程概况 (19)3.2 工程分析 (28)4 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31)4.1 自然环境现状 (31)4.2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 (34)4.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7)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39)5.1 大气污染影响分析 (39)5.2 水环境影响分析 (39)5.3 声环境影响分析 (41)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42)...........................5.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3)5.6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45)北京神州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I.................目录6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47)6.1 大气污染影响分析 (47)6.2 水环境影响分析 (47)6.3 声环境影响分析 (48)6.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3)6.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3)6.6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53)7 环境风险评价 (55)7.1 概述 (55)7.2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55)7.3 风险识别 (56)7.4 环境风险分析 (56)7.5 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57)8 环境保护措施 (61)8.1 工程设计环保要求 (61)8.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61)8.3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63)8.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4)8.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67)8.6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7)8.7 水土流失缓解措施 (68)8.8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69)9 总量控制 (71)9.1 控制原则 (71)9.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71)...........................1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3)10.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73)北京神州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II.................目录10.2 环境效益分析 (74)10.3 经济损益简析 (75)11 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 (77)11.1 环境管理 (77)11.2 环境监测计划 (79)11.3 环保人员培训 (81)11.4 环境监测报告 (81)11.5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内容 (82)12 公众参与 (83)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 (83)12.2 公众参与的作用 (83)12.3 公众参与调查方式 (83)12.4 公众参与调查内容 (87)12.5 公众参与调查对象 (87)12.6 调查结果与分析 (88)12.7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91)13 结论 (93)13.1 项目概况 (93)13.2 环境质量现状 (93)13.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94)13.4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96)13.5 环境风险评价 (98)13.6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98)13.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99)13.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99)13.9 公众参与 (100)...........................13.10 综合评价结论 (100)北京神州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III.................目录附图:附图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本项目周边关系及监测点位图附图3本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4等声值线图附图5密云水源保护区图附件:附件1环评委托书附件2发改委预审函附件3扬尘噪声治理方案附件4第一次网上公示材料附件5第二次网上公示材料.................北京神州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IV.................1 前言1 前言1.1 项目由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密云新城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
2012年重庆各区县经济指标统计表

房屋建筑竣工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余额 城镇居民 房屋建筑 施 (万平方米) (亿元) 人均可支 工面积 配收入 储蓄存 (万平方米) 总面积 住宅面积 存款余额 贷款余额 (元) 款
26270 13620 5183 7467 21126 2030 237 1220 1346 3049 1203 1030 2360 1145 261 542 1623 700 1120 675 650 90 648 537 291 369 11602 4681 2482 4439 8471 742 79 406 321 1004 429 396 732 572 134 250 1028 280 378 300 309 36 423 299 190 162 8762 3400 1886 3476 6387 598 41 214 241 617 377 316 560 435 105 220 849 252 276 223 206 28 390 216 110 112 18935 12548 2582 3737 15898 4193 305 1949 1006 1240 805 407 2223 421 456 313 416 387 347 157 303 181 153 219 176 242 8362 3894 1919 2547 6290 627 144 465 494 582 395 256 660 271 259 218 313 307 246 109 214 132 122 176 126 173 15131 11679 1559 1874 13766 3287 309 3202 676 1020 626 295 1900 363 336 192 220 212 237 127 203 101 58 109 110 183 22968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盘水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三化同步”战略,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一、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7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27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1.57亿元,增长15.9%,其中工业增加值412.5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3.82亿元,增长17.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5%。
图1 2008-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86%、61.13%和33.01%。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64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54个百分点。
图2 2011年、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二、农业农业经济运行良好。
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8.0%。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02万公顷(270.3万亩),下降1.3%;油料种植面积0.79万公顷(11.79万亩),增长11.6%;蔬菜种植面积2.08万公顷(31.2万亩),增长10.1%。
年末果园面积0.49万公顷(7.35万亩),增长10.3%。
今年雨水充沛,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75.29万吨,比上年增长33.4%;油料作物产量1.04万吨,比上年增长2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云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作者:时间:2013-03-14 阅读:1294次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区域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81.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13.1%。
表1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78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5985美元),比上年增长9.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1:46.1:42.8变化为10.3:45.7:44.0。
图1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财政: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9.5%和11.7%,企业所得税下降8.8%。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支出76.9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增长21.1%,用于教育的支出增长13.4%,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增长7.7%。
图2 2007-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县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54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其中,国税完成23.7亿元,增长11%;地税完成30.3亿元,增长1.7%。
表2 2012年税收(费)收入构成金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8亿元。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1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6亿元,定期、活期储蓄余额之比为1.96: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7.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4亿元。
从贷款构成看,企事业单位贷款68.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0.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3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7.3亿元,增加0.5亿元。
表3 2012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二、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9.4亿元,增长6.5%,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2.5%;畜牧业产值完成20.3亿元,下降5.9%,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4.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05万亩,比上年减少1.09万亩;粮食总产量9.77万吨,比上年下降5.8%,其中秋粮总产量9.35万吨,下降6%。
表4 2012年主要农牧产品出栏(产)量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7亿元,增长13.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97.2亿元,增长35.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产值30.4亿元,增长26.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产值24.1亿元,下降17.1%。
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表5 2012年工业主要指标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95.2亿元,增长8.3%;我县建筑业企业在县外施工完成产值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全县建筑业总产值70.6%。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6%。
三、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8.2亿元,增长16.7%。
图3 2007-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集体控股单位完成投资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私人控股单位完成投资39.7亿元,增长20.7%;外商及港澳台控股单位完成投资4.7亿元,增长12.9%。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82.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投资63亿元,增长13.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9亿元,比上年增长54.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亿元,下降27.6%,其中工业投资占99.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1.3亿元,增长17.7%。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住宅投资37.1亿元,增长7.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6.1%。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5%;房屋竣工面积45.8万平方米,下降24.4%。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3%,其中期房销售面积42.4万平方米,增长57.6%;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9.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表6 2012年房地产业主要指标四、商业、对外经济、旅游和开发区商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汽车销售实现零售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57.1%。
按商品用途分,吃、穿、用、烧四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39.2亿元、8.9亿元、42.9亿元和1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6%、16.2%和6.4%。
按城乡地区分,城镇地区实现零售额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地区实现38.1亿元,增长11.1%。
表7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外经济: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比上年减少1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86.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7.8%;外资主要来源于美国和港澳台地区。
全年出口总额3.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6%。
从工业出口情况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8.4亿元,增长68.3%;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7亿元,下降24.7%;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1.6亿元,增长5.7%。
旅游:全年接待游人86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从接待人次构成看,乡村旅游接待63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住宿业接待128.6万人次,增长17.4%;旅游区点接待103.5万人次,下降10.8%。
从旅游综合收入构成看,旅游商业实现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旅游餐饮实现收入5.1亿元,增长12.2%;乡村旅游实现收入5.7亿元,增长30.8%。
表8 2012年旅游业构成开发区:全年县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园区企业上交各项税金17.8亿元,增长15.8%;形成财政收入4.7亿元,增长1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下降26%;按产业在地口径统计,园区实现商品销售额43.5亿元,下降11%;年末,园区从业人员3.4万人,比上年增加1760人,增长5.3%,其中密云本地就业人员1.1万人,占32.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交通运输:全年货物周转量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客运线路条数54条,比上年增加1条。
全年实现营运收入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货运收入5.8亿元。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030.4公里,其中国道64.5公里,市道186.1公里,县级路393.8公里,乡村公路1317公里。
邮电:年末全县有邮政网点23处,报刊亭31处;全年函件业务交换量为429.6万件,包件4.8万件,汇票5.3万张;全年累计订销报纸1276万件,杂志54.5万件;全县邮路日行全长2343公里,投递道段53条。
六、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人口: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
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外来人口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5%。
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91‰,死亡率为7.45‰,自然增长率为1.46‰。
表9 2012年常住人口及其构成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
按户籍属性分,农业人口25.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非农业人口1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
表10 2012年末分乡镇户籍人口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51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90元,比上年增长12.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3%。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
表11 2012年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图4 2007-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表12 2012年农村居民收支情况图5 2007-2012年农村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人数为13.3万人、18.3万人、14.3万人、13.3万人和12.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1.7万人、1.9万人、1.3万人、2.4万人和7.3万人。
全年人均养老金水平为2075元,比上年增加188元。
年末全县福利中心27个,比上年增加3个;床位3411张,比上年增加810张;收养人员1721人,比上年增加132人。
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250人,比上年减少103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9807人,比上年增加92人。
就业:年末全县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2013人,比上年末减少3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年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3824人,比上年减少1320人。
七、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3.86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县总用水量8554.8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90.5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628.3万立方米,减少374.2万立方米;工业用水590.4万立方米,增加13.8万立方米;生活用水2506.6万立方米,增加75.8万立方米。
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47.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2%。
全年用电量达到13.9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7%。
其中,工业用电6.94亿千瓦时,增长8.3%;城镇居民生活用电1.22亿千瓦时,增长8.5%;农村居民生活用电1.39亿千瓦时,增长4.1%。
环境:全县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8.0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县域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15天,比上年增加1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比例为86.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全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84%,比上年提高3.39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66.73%,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伤亡3人;发生交通事故3721起,比上年减少156起,伤亡310人,比上年增加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