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5.25•【字号】大足府办发〔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的通知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加强统筹调度,促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经区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成立区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区重大项目有关工作,研究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大安排,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展改革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牵头研究提出全区重大项目管理机制、年度重大项目实施清单建议,加强重大项目工作督查指导。
二、强化重大项目统筹协调。
区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意识,按照统筹项目规划、统筹要素保障、统筹项目立项、统筹资金资源平衡、统筹组织实施、统筹调度督办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牵头协调,会同区政府有关部门建立重大项目全过程计划管理制度,重点调度可研报告及之前的项目申报、立项审查审批、投资计划编制等工作;优化完善重大项目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平行作业,高效推进前期工作。
区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和区公共交易事务中心做好重大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
区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初步设计及以后的审批、组织建设等推进工作。
三、落实项目法人主体责任。
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法人,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暂未确定项目法人的,前期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进,待项目法人确定后移交。
大足区调研报告

大足区调研报告大足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大足区位于重庆市,是一个充满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足区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查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居民和企业,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以获取广泛的意见和反馈。
实地访查主要涉及到大足区的主要景点、产业园区和社区等,以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经济状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足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旅游业是该区的重要支撑产业,大足石刻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景点之一。
此外,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也是该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企业普遍对营商环境和发展机会持乐观态度。
2. 社会状况大足区的社会状况总体较好。
受访居民普遍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表示满意。
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多所中小学和一所职业学校为居民提供教育机会。
然而,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和垃圾处理等。
3. 环境状况大足区的自然环境较为优美。
石刻和自然风景被居民和游客广泛赞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
受访居民普遍关注水污染和空气质量等问题,认为应加强环保措施。
四、调研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继续发展旅游业: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外宾接待能力,提升游客体验。
2.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府服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吸引更多企业来投资。
3. 改善交通状况:优化道路规划,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出行体验。
4.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水污染和空气质量治理力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
五、总结通过对大足区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然而,也发现了该区的潜力和优势。
只要合理规划和发展,大足区将有更好的未来。
希望该区的相关部门能根据本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促进该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大足区域分析与发展

陆艺文 2013062208
目录
基础分析
发展问题分析
发展对策
发展规划
一、基础分析——地理区位
大足区属四川盆地川中亚热 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空气湿 度大,日照偏少。总的地貌特 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坝”。幅 员面积达1442平方千米,人口 103万。
一、基础分析——行政区位
一、基础分析——经济概况
纵向比较:从大足区2009年-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大 足区近年来经济状况一直稳步上升,而2011年猛然增长,与当年大足县与双桥 区合并成大足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基础分析——经济概况
由下图可以看出,大足区现今的主要产业仍是第二产业,就目前中国的发 展水平来看,大足的“二三一”产业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今后则应更加重 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转变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
一、基础分析——科技卫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拥有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2个,市级科技服务平台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5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9家、市级科技专家大院3家。2013年全年新 增 高新技术产品 27 件、重点新产品 7 件、市级科技成果30个。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5个,其中区直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中心卫 生院8个,建制镇卫生院16个。有三级甲等医院一个(刚修建完毕),二 级甲等医院 1 个(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2个(中医院、妇幼 保健院),二级综合医院 2 个(经开区人民医院、区二院正在创建中),一级 医院 13 个,个体诊所 98 个,村卫生室 495 个,乡村医生 898 人。
二、发展对策
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市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 ,我认为大足区的发展应以旅游业为主,生态农业与工业相辅,以下提出几点 关于旅游发展问题的相关对策: 加大大足石刻文化内涵的宣传力度,延伸相关旅游产业,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将龙水湖、玉龙山等景区包含在内,增加游客的游玩内容丰富度,延长游客 在 大足的停留时间,拉动大足旅游经济的发展。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旅游商品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传统优势与 高科技含量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把商品的开发与宣传相结合,做到良性循环 。 提高大足旅游从业者自身素质。大足石刻蕴含着经典的佛教文化,一般人很 难理解其中精妙。因此,当地旅游从业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想办法把深奥的 东 西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让游客们能领悟到石刻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足 石 刻的价值,才能提高大足石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强化文化产业意识,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
重庆市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县城镇群发展思考

2 9・
孳哀衍 肾2 0 1 3 " 4
主城 的承 载压 力 , 容 易走 上 “ 摊 大饼 ” 的老 路 。 建
区 域 经 济
三 地 与 全 市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比较 表 ( 2 0 1 2 年)
指 标 永川大足 全 荣昌
0 . 4 1
设以区域性 中心永川为支撑 , 突出大足 、 荣昌制 造业发展基础 ,各地互为腹地的经济系统和服 务 功能 相对 独立 的城 镇 群 ,既 可 以缓解 主 城压
中有着 重要 地 位 ,正 日益成 为 重庆 新 型城 镇 化
、
历史 机遇
2 0 0 8 年 全球 金融 危 机之 后 ,中央 多次 提 出
加快新型城镇化 、 工业化步伐 , 扩大 内需 , 以保
证经济平稳 、 健康、 可持续发展 。扩大 内需成为 项 长期 的战略方 针 。
一
战略中的热点 区域 。特别是建设 中的成渝城际 客 运专 线贯 穿 永川 、 大足 、 荣 昌三地 并 均设 有站 点, 该片区即将进入高铁时代 , 城镇群发展将得 到极 大促 进 。
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 ,并于2 0 1 1 年 出台《 成渝经济 区区域规划 》 , 为成渝经济 区 发展注入 了强劲动力。2 0 1 3 年两会上 , 《 关 于将
也有很大提高 , 但 由于多方面原因, 在很长一段 时期内 , 仍处于重庆主城的极化过程之 中, 大量 生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向主城聚集 ,一方面限制了远郊城市 发展 , 使其难 以形成较大规模 , 另一方面加大了
区 域 经 济
重 庆市 永 川区 、 大 足区 、
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

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重庆市第一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专项法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这意味着,我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将得到更加规范、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破坏文物、扰乱景区正常秩序等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戒。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快来看看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大足石刻保护,促进大足石刻科学研究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研究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大足石刻是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摩崖造像、南山摩崖造像、石篆山摩崖造像和石门山摩崖造像,及其附属的其他造像、古建筑、古遗址和附属文物等。
第三条大足石刻保护工作,坚持统筹规划、科学保护、深化研究、注重传承的原则,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确保大足石刻的安全、真实和完整。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大足石刻保护工作的领导。
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大足石刻保护相关工作。
大足区人民政府负责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及其相关管理工作,加强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并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大足区人民政府设置的大足石刻研究院是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以下称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合理利用工作。
大足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大足石刻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通过设立大足石刻保护社会基金、提供志愿服务、举办公益性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参与大足石刻的保护。
第六条对在大足石刻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大足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保护管理第七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大足区人民政府和市文物、发展改革、国土房管、规划等有关部门编制大足石刻保护规划,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公布并组织实施。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足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足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足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2.27•【字号】大足府发〔2017〕49号•【施行日期】2017.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定资产投资正文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足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大足府发〔2017〕49号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大足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17年12月27日大足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决策科学、投向合理、审批高效、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7〕9号)、《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渝府令第16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
政府性资金包括财政性资金、举债资金及政府接受捐赠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
区属国有企业投资非基础性、公益性的其他经营性项目,由区财政、国资部门按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相关规定细化监管措施。
第三条全部使用区政府性资金,或者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资本金20%以上或绝对额超过1000万的政府投资项目适用本办法。
国务院、重庆市及其有关部门对使用中央、市级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项目,包括农业产业化投资补助、民营经济贷款贴息等其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投资规模应与本级可用财力相适应,遵循量入为出、综合平衡、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的原则;(二)坚持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决策制度,实行先决策、再审批、后实施的原则;(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坚持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四)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
关于大力支持电力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

关于大力支持电力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经开区管委会,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加快全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大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现就全区电力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工业发展产业目标,建设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配电网络。
力争到2025年,全区基本形成以220千伏电网为枢纽,110千伏电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网架结构。
届时全社会实现供电量45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35亿千瓦时。
继续深入开展城网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增强配网基础建设力度,开展低电压台区治理,完善电网整体供应能力。
二、注重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原则,实现电网规划与全区城乡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规划建设的变电站址和线路走廊与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紧密衔接,在符合现有规划布局的条件下,明确相关规划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准确坐标,并细化落实到相关规划图中,确保电网建设项目有效实施。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在编制城乡规划时,要与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国网区供电公司等加强沟通协调,将电网发展专业规划和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纳入城乡规划,按照电力规划优先、电力通道优先的原则,将变电站布点和电力线路通道等事宜纳入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要将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电网规划建设与土地总体规划常态对接机制,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变电站和开闭所站址、输电线路走廊及电缆通道等电网建设用地布局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国网区供电公司要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行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编制电网发展规划。
同时根据全区经济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修订电网建设中长期规划,按照分片区、有重点、差异化原则,滚动修编年度电网建设计划,实行动态修订、动态管理。
电网发展年度方案调整应征求区级相关部门意见,并及时报区电力行政主管部门。
大足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林业产业的法规约束,通过制定严格的森林保护和采伐 限境分析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森林旅游 的兴起,对林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足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业产 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VS
竞争状况
然而,在市场竞争方面,大足区林业产业 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因此,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 ,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产业链条完整
大足区的林业产业链涵盖了森林资源培育、木材加工、林下经济和 森林旅游等多个环节,有利于产业内部的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品牌意识增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打造自主品牌,提高 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足区林业产业的优势及不足
优势
大足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政府 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02
大足区林业产业发展历程
林业产业发展阶段
探索阶段
20世纪初,大足区的林业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以 木材生产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大足区的林业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逐渐形成,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药 材种植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随着国家对林业产业的重视和推广,大足 区的林业产业开始逐步发展,除了木材生产外,开始涉及 其他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等产业。
转型升级阶段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的有限性,大足区的 林业产业开始转型升级,逐渐向生态友好型、高效益型方 向发展。
林业产业政策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
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
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
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
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
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
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实现自营出口177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7%。
实际利用外资710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2.5%。
全年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
协议引进资金36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72.6亿元。
六、交通、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6381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6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969公里。
年末拥有载客汽车558辆,载重汽车5187辆,出租汽车300辆,公共汽车120辆。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59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77617万人公里,比上年降低10.5%。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旅游总收入达到500115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44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接待海外游客53.3万人,比上年增长10.4%。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3402万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5502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161592万元,比上年增长3.8%,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1.9%。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043611万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35572万元,比上年增长4.1%;教育支出134338万元,比上年增长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846万元,比上年增长6.6%;医疗卫生支出8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8.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33834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6%,其中:单位存款10652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852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
12.2%。
本外币贷款余额252445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5%。
八、城市建设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89.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6%。
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759827万元,比上年增加62738万元,比上年增长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学校468所,其中普通中学30所,小学173所。
全区普通中小学校共招生41488人,在校学生152342人,毕业生2322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6%、2.5%和-0.8%;普通中学招生14908人、在校生41505人、毕业生14045人;小学招生12132人、在校生77244人、毕业生9174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6%。
全年科学事业支出7575万元,比上年增长0.1%。
获得国
家专利授权63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88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2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馆2个。
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2万册。
年末电视覆盖率达到99.7%,广播覆盖率99.7%。
有线电视用户达13.2万户,综合电视入户率达到99.7%,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6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顺利推进。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
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905张,卫生技术人员3621人,其中在编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76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64190人,其中非农人口386446人。
当年出生人口9746人,出生率为9.2‰;死亡人口6675人,死亡率为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
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9483元,同比增加2360元,增长8.7%。
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3712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5198元,增长9.6%;经营性收入13769元,增长0.6%;财产性收入955元,增长2.2%;转移性收入7198元,增长1.4%。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20502元,比上年增长12.0%;城市居民恩
格尔系数为39.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2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18元,同比增加1281元,增长10.3%,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分别为6760元、4537元、595元、1826元,同比分别增长9.5%、2.3%、0.8%、47.6%;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9890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2平方米。
全年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达91287人,征收城镇养老保险费65427.2万元。
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81338人,征收医疗保险费32912.6万元。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25490人,征收养老保险费3399.6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962263人,征收医疗保险费11130.7万元。
参加工伤保险85802人,征收工伤保险费2885.5万元。
参加失业保险54544人,征收失业保险费1185万元。
全年共有31081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286万元,其中:城镇9501人,农村21580人。
十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42488公顷。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6%。
全年降水总量1219毫米。
全区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11座。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在90%以上,区城空气质量340天达到优良。
注:1.本公报为快年报统计数,如有调整,以《2016年大足统计年鉴》为准。
2.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