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3.7选用变换句式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用、变换句式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用、变换句式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选用、变换句式二高考考点剖析:1999年,《考试说明》扩大了“语言知识运用”方面的考核,“变换和选用句式”就是其中重点考核的内容。
在选用、变换句式这个考点中,以往以选用句式为主,近年来以变换句式(特别是长短句互换)为主。
句式变换是小综合性质的语言运用题,主要考查的是语感。
考查方式分两种形式:一是明确规定将句子改成某种句型;二是不提供变换句型,但提供了变换句子开头的词和短语。
纵观十年高考题,可知这一考点的题型有二:一是选择题,多考句式选用,而且一般与“语言连贯”关系密切。
二是主观表达(填空)题,多考句式变换(主要是长短句互变)。
选用句式是高考的常考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和选择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必需而有效的方法,所以,变换和选择句式是高考试题中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内容。
常见的句式变换有: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单句和复句的变换、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的变换、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变换等。
(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和选择:主语是施动者的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的句子是被动句。
例如:主动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
被动句: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
简析:选用主动句强调了主语施事者,从而揭露了非法肇事的对象;选用被动句强调了这次事件中我方无辜,罪在美国。
主动句和被动句可以变换,其方法为:用主动句的主语作介词“被”的宾语,用“把”的宾语或动词的宾语作主语,主动句就变成被动句;反之,用被动句的主语作介词“把”的宾语或动词的宾语,用“被”的宾语作主语,被动句就变成了主动句。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和选择:同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表达。
肯定句用表肯定的词,如“是”;否定句用表否定的词,如“不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 提技能)3.7选用、变换句式 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3.7选用、变换句式新人教新人教选用、变换句式核心梳理·提技能一理解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识记点拨】抓标志,熟记各种句式的特点1.从表达角度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慨句、照应句。
2.从结构角度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
【提醒】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成分结构比拟复杂。
3.根据表达习惯分,分为常式句和变式句。
变式句指语序特殊的句子,也称倒装句。
倒装句有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和修饰语与中心语倒装。
修饰语与中心语倒装主要有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三种,也是为了强调。
4.根据主语与谓语的关系分,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
【对点通关】1.以下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请认真听课。
A.什么人他都特别熟悉。
B.严禁吸烟!C.你认识季老师吗?D.天安门多么雄伟壮丽啊!【解析】选B。
B项与例句都是祈使句,发出命令或请求。
A.陈述句,表达事实。
C.疑问句,提出问题。
D.感慨句,抒发情感。
2.以下各句中是主谓倒装句式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多么委婉清丽啊,这琴声!B.给英雄的慰问信不断地飞来,从厂矿,从农村,从祖国各个地方。
C.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D.我被雨淋湿了。
【解析】选A。
A.主谓倒装句,谓语提前;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D.被动句。
3.以下各句中不是复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了解明朝的历史。
B.因为到了惊蛰,所以水中的青蛙开始叫了起来。
C.虽然海鲜营养丰富,但是吃多了对肠胃有害。
D.丁家庄是一个盛产冬枣,只有五六十户人家,靠近徒骇河的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小村庄。
【解析】选D。
D.单句。
A.假设关系的复句。
B.因果关系的复句。
C.转折关系的复句。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从连贯和句式角度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当人们摆脱了凡俗的喧嚣与诱惑,屏气凝神地阅读他的作品时,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受到感动和启迪。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4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新人教版

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核心梳理·提技能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识记点拨】抓标志;看位置;记翻译方法。
1.名词的活用类型条件翻译方法例句用作动词处于谓语位置,且无其他动词、形容词译为动宾短语沛公军霸上(军:驻军)使动用法活用后,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指称的人或事使(让)……(宾语)怎么样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意动用法活用后,把宾语看成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以……为……;把……作为……吾从而师之(师:把……作为老师)用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程度等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上)2.动词的活用类型条件翻译方法例句用作名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动词有关的人或事吾射不亦精乎(射:射箭的技术)使动用法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使……(宾语)怎么样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跑)为动用法动作是为了宾语而发出的为……(宾语)怎么样死国可乎(死:为……而死)3.形容词的活用类型条件翻译方法例句用作名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补出该定语的中心语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硬的铁甲;锐:锋利的武器)用作动词有宾语,处于谓语位置用意义对等的动词替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威慑)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具有该形容词的特点使……(宾语)怎么样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变绿)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词的特点认为(或:觉得)……(宾语)怎么样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异)【对点通关】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选B。
A项,名词作状语,向下;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项,名词作状语,向西;D项,名词作状语,亲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顺流而东.也C.北虽貌.敬D.草.行露.宿【解析】选B。
(新人教版)新版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语言运用知识整合【提分必备】

专题七语言运用《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句式,根据表达需要选用和变换句式;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次为E:表达运用。
考查形式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主观题。
2017年和2018年的考查形式都是2道选择题,分别考查了“得体”“连贯”。
考生应掌握常见的表谦敬的词语,要注意不同句式所表达意思的异同。
一、语言连贯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
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做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
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统一的话题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2.表述角度要一致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
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3.思路要连续不断思路就是作者思想所走的路,这条思想的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子的顺序、段的顺序安排要合理。
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事理顺序等。
按照这些顺序合理地安排文章,语言才能连贯。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明文多以空间或过程为顺序,议论文以事理为顺序。
句的安排、段的安排都应该考虑这些相关的顺序。
4.语言衔接要紧密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2.4思想情感的品味新人教版

思想情感的品味核心梳理·提技能一常见诗歌十大题材(一)咏史怀古诗(二)咏物抒怀诗(三)羁旅思乡诗(四)送别怀人诗(五)边塞征战诗(六)山水田园诗(七)爱情闺怨诗(八)谈禅说理诗九)梦游仙境诗((十)悼亡怀旧诗【对点通关】1.判断下列诗歌的题材类型。
①《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②《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③《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⑤《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⑥《凉州词》(王之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⑦《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⑧《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⑨《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⑩《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答案:①爱情诗②讽刺诗③哲理诗④送别诗⑤记游诗⑥边塞诗⑦咏史诗⑧咏物诗⑨咏怀诗⑩怀古诗二常见诗歌情感六大类型(一)忧国忧民类(二)建功立业类(三)思乡怀人类(四)生活杂感类(五)送别漂泊类(六)儿女情长类【对点通关】2.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能力提升)专题9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

明确意义,突出意境 1.分析意象特征。题干给出的几个词语本身具有以下特点:确定描写的角度、 对象,暗示营造的情境、表达的情感等。比如【典例17】,“秋雨”点明时令 和环境特征等,“庭院”点明地点,“树叶”点明描写的对象,由此可知描写 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秋天秋雨中树叶的红或者落等特征,再者,“人”点明描写 的主体,所以描写要体现出人看到的景色和体现的情感等。
语文
知识全通关 7
专题九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点3 变换句式
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 也……”等,又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 “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4.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 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 的是必要条件。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 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继续学习
语文
知识全通关 13
专题九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向3 句子重组
句子重组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 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这种方式比语法方面的单纯变换,变化要大一些,难度也 要大一些,需要考生多加训练。
重组句子的步骤 1.审清题目的要求,明确重组的主体对象。 2.分析原句的层次关系、句式特点以及各个分句间的关系。 3.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式,重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调整句式要合情理,句子 要通顺,同时要保证重组后句间的逻辑关系与原句一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2.3表达技巧的鉴赏新人教版

表达技巧的鉴赏核心梳理·提技能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概说一表达方式(一)诗歌常用四种表达方式(二)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三)诗歌抒情的方式“垂【对点通关】1.分析下列句子的写景角度。
①“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正与侧的结合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其余为正面描写。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ppt (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所补句子,必须与前面的句子格式一 致,才能构成排比句,而且要与整个语境和谐一致。第二步,抽主干,前面 “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作为例句,可抽出“与某诗人做某 事”这个格式,“某事”必须是“某诗人”在文章中记述过的,而且从“古卷 残页”“穿越时空”看,应是古代的文人诗家。第三步,写答案,按照此思 路,就可较容易地想出答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用、变换句式
核心梳理·提技能
一理解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
【识记点拨】
抓标志,熟记各种句式的特点
1.从表达角度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
2.从结构角度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
【提醒】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成分结构比较复杂。
3.根据表达习惯分,分为常式句和变式句。
变式句指语序特殊的句子,也称倒装句。
倒装句有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和修饰语与中心语倒装。
修饰语与中心语倒装主要有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三种,也是为了强调。
4.根据主语与谓语的关系分,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
【对点通关】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请认真听课。
A.什么人他都特别熟悉。
B.严禁吸烟!
C.你认识季老师吗?
D.天安门多么雄伟壮丽啊!
【解析】选B。
B项与例句都是祈使句,发出命令或请求。
A.陈述句,叙述事实。
C.疑问句,提出问题。
D.感叹句,抒发情感。
2.下列各句中是主谓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多么委婉清丽啊,这琴声!
B.给英雄的慰问信不断地飞来,从厂矿,从农村,从祖国各个地方。
C.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D.我被雨淋湿了。
【解析】选A。
A.主谓倒装句,谓语提前;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D.被动句。
3.下列各句中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
A.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了解明朝的历史。
B.因为到了惊蛰,所以水中的青蛙开始叫了起来。
C.虽然海鲜营养丰富,但是吃多了对肠胃有害。
D.丁家庄是一个盛产冬枣,只有五六十户人家,靠近徒骇河的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小村庄。
【解析】选D。
D.单句。
A.假设关系的复句。
B.因果关系的复句。
C.转折关系的复句。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从连贯和句式角度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人们摆脱了凡俗的喧嚣与诱惑,屏气凝神地阅读他的作品时,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受到感动和启迪。
A.便会感到心田得到了滋润灵魂得到了净化
B.心田便得到了滋润灵魂得到了净化
C.便滋润了心田净化了灵魂
D.便会感到心田得到了滋润又净化了灵魂
【解析】选A。
B、C两项偷换了主语,D项两个分句的句式不一致。
二把握句式变换的关键
【识记点拨】
审题干,解句意,熟记各种句式的变换
1.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①靠语言环境,将陈述句变为无疑而问的反问句。
【例】陈述句:这件事十分清楚。
反问句:这件事还不十分清楚吗?
②在陈述句中加“难道不”等。
③在陈述句中加“谁(哪个人)不知道”“谁(哪个人)不相信”等。
2.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
在陈述句的谓语前加上“何等”“多么”一类的程度副词,在句尾加上语气助词。
3.祈使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在祈使句后或中间加上“好吗、行吗、可以吗、好不好、行不行、可以不可以”等。
4.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例】A.多么美丽啊,这菊花!(谓语提前)
B.学生们在教师节都给我发短信,从大学,从工作岗位。
(状语后置)
C.这是一条乡间小路,曲曲折折的。
(定语后置)
D.我不想去了,雨这么大。
(因果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