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无所事事”的孩子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观察记录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观察记录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观察记录观察目的:孩子们在语言区简单地翻了翻图书和卡片后,就在一起无所事事的打闹,开始乱串。

而且经过一段观察很是让我吃惊,到语言区活动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时有一两个孩子,有时甚至没人愿意去,即使去了也坐不住,孩子语言区的孩子去的人数越来越少,有时一两个孩子,有时甚至没有人愿意去。

观察实录:区域活动开始了,李佳谦搬着小椅子选择语言区坐下,有几个小朋友同时进入语言区,有的拿起架子上的书看起来,有的拿着桌子上的字卡刚开始聚精会神地,可是过了两三分钟,他们翻了翻其他图书和卡片后,有的就在一起无所事事地打闹,有的开始在区角里乱串。

评价与分析:针对以上情况,我发现:1、幼儿看图书的习惯不好;2、幼儿的阅读能力不强;3、幼儿的协调能力不强;4、语言区到底该玩哪些材料?5、孩子的兴趣不高,没有语言对象。

措施:1、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在语言区里,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语言游戏及玩具。

如:故事盒,就是在一个盒子里为幼儿准备多种动植物立体插图,幼儿可以接班自编自导,边插边讲。

2、增加趣味性材料。

3、自己制作图书。

我们在语言区里装订了一些空白的册子,并提供了画报、糨糊、剪刀等,幼儿可以通过剪贴创编故事书。

这样幼儿讲起来就更带劲儿了。

4、在区域中投入了毛绒玩具、木偶,让幼儿之间能互相扮演,进行语言的锻炼。

效果:经过一学期针对性教育方法的实施,该幼儿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能够安安静静地看书了,而且还能简单的把看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观察记录观察对象:韩星钰王龙帅观察目的:我在语言区旁的窗台上投放了很多家长配合做的纸制品,有小纸伞、小篮子、花树、纸扇子、还有精美的纸拖鞋……玻璃上还贴上了漂亮的窗花,剪纸。

在区域桌面上摆放了手工纸、彩纸、糨糊等。

目的是让幼儿利用桌面材料和环境材料进行儿歌“纸爱变花样”的创编。

观察实录:区域活动开始了,语言区的孩子们非常兴奋,把桌面上的手工纸拿过来,饶有兴趣地折起来,韩星钰边折边念“方方一张纸,扁扁的肚子,折一折,变成小飞机。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内向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内向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内向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观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对内向幼儿进行鼓励、欣赏教育。

背景记录聪聪是个平时不爱说话、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较差,剪刀、画画等更是他的弱项,他总喜欢呆在老师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欢和大家交流,有时会自言自语。

晨间锻炼、做操时,总会发现他的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即使教师进行了个别指导,他的进步也不大。

一次,在早晨科学区活动时,发现他一个人很快就把数物配对的练习正确完成了,让我感到很意外。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发现他对于数学掌握的比较好,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分析与评价该幼儿从不爱积极表现自己,只是安静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规。

对于教师提出的建议,他也只是安静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慢半拍的孩子。

但是意外的发现,使我一下子醒悟了,这个孩子也有聪明的一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我及时把他的练习展现给大家看,并当众表扬了他,奖励了五角星,他的脸蛋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快乐。

在以后的科数活动中,即使他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单独回答问题,果然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肯定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而我也会利用单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在其它方面加强练习,并通过家校联系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养孩子对画画、剪纸的兴趣。

现在,他在其他活动中都会积极地动脑发言,而我也发现他还是个视野较开阔的孩子。

他还会主动告诉我,在家里一直有进行画画、手工活动等。

在班级里,他的身影逐渐活跃起来,周边交流的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长。

【扩展阅读】一、问题的发现:超超是一位较为胆小、内向的孩子,据跟班老师王老师反映,在小班里,每次开家长会,他都不做操,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而且平时在班级里很少讲话,不敢与同伴和老师交流。

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

而据妈妈反映,在家里还算活泼,与其他孩子玩得很开心。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班级大2 观察教师班级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班级大二观察教师郑美秋公园路幼儿园教研室班级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班级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公园路幼儿园教研室中班美工区中幼儿与同伴互动情况观察记录观察情况记录与分析:片段美工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大大小小的树叶、花瓣、树枝、海绵条、各种纸、扭扭棒、纸杯、罐子、瓶子、毛线、牙膏盒、剪刀、双面胶、胶水等,今天的制作主题是“昆虫的家”。

5位幼儿围桌正在进行制作活动。

5位孩子正在安静的进行活动,没有交谈。

他们选取制作的主要材料几乎都不相同,所以造型也各不相同。

凯凯用剪刀分别在牙膏盒和纸上钻了几个洞,把树枝的一端插进牙膏盒另一端插进了纸,进行造型,旁边的桐桐在进行纸杯加工,她也拿起剪刀尝试在纸杯上钻孔,但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好放弃。

桐桐接着就到篮子里找材料,她拿出了一根绿色扭扭棒放在自己的桌前方,但还没有用起来。

这时,旁边的凯凯接着又开始用纸杯造型第二个昆虫的家,他就近拿起了绿色的扭扭棒正要用,桐桐就开始找扭扭棒,看到凯凯在用,她马上一边抢一边说:“这个绿色的扭扭棒是我的。

”抢到手就用了起来,凯凯看着她没反应,老师看到了走过来,告诉他们材料篮子里还有其他的扭扭棒。

这时轩轩就从篮子里拿出了几根扭扭棒递给了凯凯。

就这样大家又恢复了安静的状态,各做各的,直至活动结束。

分析:中班孩子能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美工活动,并完成任务,当他们对材料发生争抢时,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

这些都符合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但是整个活动中缺乏同伴互动,比如桐桐在钻孔遇到困难时,同伴们没有主动帮助,而她在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也没有尝试请同伴帮助解决的办法。

虽然是区域活动,是否也应该鼓励幼儿的正面交往呢?指导策略1.在活动中,当幼儿发生争抢材料的冲突时,教师告诉他们篮子里有充足的材料,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冲突问题。

所以,不仅教师的关注引导非常重要,提供适宜的充足的材料也很重要。

2.活动中没有提及合作制作,所以都是以个人制作为主,自然减少了交流的机会,如果稍作要求,鼓励合作制作,相信幼儿间的互动会活跃些。

幼儿日常生活观察记录

幼儿日常生活观察记录

幼儿日常生活观察记录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观察到孩子们的种种有趣行为,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纯真和活力。

以下是我日常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的情景。

首先,我发现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探索周围的环境,比如用手摸摸花草的质地,用眼睛观察小昆虫的动态,用耳朵听听鸟儿的歌声。

每一次观察都让他们收获了新的知识和体验,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互动和合作。

他们会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和鼓励。

在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互相搀扶,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互动和合作让他们学会了团结和友爱,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会用简单的玩具和材料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游戏和作品,比如用积木搭建城堡、用彩笔画出美丽的图画。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修养。

总的来说,通过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活力和可爱。

我相信,这些有趣的观察记录将会成为我宝贵的经验,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愿意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的童年时光里茁壮成长,展现出自己的光彩!。

老师观察孩子行为的记录范文

老师观察孩子行为的记录范文

老师观察孩子行为的记录范文观察对象:李明(化名),男,6岁观察地点:学校教室观察时间:上午8:00-12:00观察记录:8:00-8:30:李明进入教室后,表现得很活泼,跟同学们打闹、开玩笑。

但在老师发出上课铃声后,他迅速回到座位,整理书包和课桌。

他的动作虽然有些粗心,但表现出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8:30-9:00:上课时间,老师开始上课。

李明在开始时非常专心听讲,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表现出了一些不安。

他时不时地扭动身体,手指摆弄文具,目光四处游移。

老师发现他的表现后,及时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希望他能够更加专注听课。

9:00-10:00:课间休息时间,李明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玩耍。

他表现得非常活泼,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各种游戏。

在跳绳游戏中,他展现出了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并与队友配合。

10:00-11:00:课堂时间,老师进行了一些小组活动。

李明被分到一个小组中,他与组员之间的互动比较融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小组活动中,他展现出了一定的领导能力,引导组员们完成任务。

11:00-12:00:课后活动时间,李明选择了绘画。

他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投入,画面色彩斑斓,构图有创意。

在老师的提示和鼓励下,他尝试了一些新的画法和手法,展现出了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总结:在今天的观察中,我发现李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

他在课上虽然有些不安,但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能够逐渐稳定下来。

在课外活动中,他展现出了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活动和绘画过程中,他表现出了领导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专注力和创造力,使其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小学教育张颖案例一: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时间取样法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表1),设计了时间取样表(表2)和观察记录表(表3)表1表2 时间取样记录表表3 儿童社会性活动观察记录表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取样法的运用,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得到儿童在一段的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行为发生的变化。

优缺点:较之描述法,时间取样法由于赋予了操作定义,可以克服观察者一定的主观看法,也比较省时省力;但是在观察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也可能只得到表面现场无法知道深层原因。

这个观察实验中如果给操作定义用符号来代替的话,可能记录时更加方便及时。

对教师来说,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状态,从而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案例二:达维(Helen C.Dawe)关于“儿童争持事件的研究”——事件取样法达维(Helen C.Dawe)对学前儿童的200例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是在自然情景中运用事件取样技术的经典研究。

这项研究是在幼儿园的自由时间里,对儿童的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做了观察描述。

观察者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观察对象(女19人,男21人)进行了58小时的观察,记录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

主要观察内容①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②争执持续的时间;③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④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等);⑤争执者把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等);⑥争执时的特殊言语或动作;⑦结局如何(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等);⑧后果与影响(高兴、忿恨、不满等)。

经过三个多月58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争执事件200例。

观察结果①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②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③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④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⑤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⑥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

游戏案例:当幼儿表现为无所事事时

游戏案例:当幼儿表现为无所事事时

游戏案例:当幼儿表现为无所事事时——
案例:你有空吗?会建魔仙堡吗?(欣怡 5岁)
欣怡是蓝蓝家的外婆,今天妈妈带家人出去旅游,临出门对外婆说:“你的年纪大了,旅游比较累人,你就不要出去,在家休息吧!”欣怡没有任何异议,乖乖待在家里。

五、六分钟过去了,她们还没有回来的迹象,而欣怡则一直被晾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

她开始无聊地东张西望,终于娃娃家拐角的建筑师在搭建“魔仙堡”这件事情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眼睛开始注视着小建筑师,一边还自言自语:“巴拉巴拉小魔仙去的魔仙堡可不是普通的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哦......可漂亮了!”
我发现后,便发出邀请:“外婆,你有空吗?你会搭魔仙堡吗?能和我们一起搭吗?”外婆点点头,来到了建构区,帮助小小建筑师投入到修建魔仙堡的游戏中。

大约十几分钟后,忙碌的外婆看到娃娃家的妈妈准备回来了,欣怡悄悄地对建筑师们说:“我是娃娃家的外婆,我现在下班了,我要回家去了哦!”
欣怡应该是内向女孩的代表,类似性格的孩子往往会在游戏中配合、迎合能力强的幼儿所发出的指令,哪怕这个指令并不合理。

案例中妈妈估计老人身体的“善意安排”,无意间终止了欣怡的游戏内容,我细心的观察看出了她在家里的百无聊赖和兴趣点的转移,我的一句“有空吗?你会吗?”把她带入新的、有经验的、感兴趣的游戏内容中,从而结束了幼儿的停滞状态。

其实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幼儿无所事事的时候,尤其是需要与他人互动的角色,比如医生、司机、理发师等等,缺少了游戏对象往往会暂停游戏,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应以角色的身份重唤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能力发展观察记录

幼儿园能力发展观察记录

幼儿园能力发展观察记录幼儿园是孩子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状况,我进行了一次观察记录。

以下是我的观察和记录:观察日期:2022年10月12日观察时间:上午8点30分至11点30分观察地点:XX幼儿园大班教室观察对象:小明(化名),5岁,性别男,活泼好动,对环境充满好奇心。

观察内容:1. 语言表达能力:小明与同伴交流时,能够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例如,当他想要一杯水时,他会说:“老师,我渴了,可以给我一杯水吗?”他的语言表达清晰,流利,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2. 社交能力:小明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他能够主动与同伴进行互动,分享玩具和游戏规则。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在小组合作中,他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

3. 动手能力:小明在手工制作和游戏中展示出较高的动手能力。

他能够使用剪刀、粘贴纸张,能够按照指示完成图画和拼图。

他的手眼协调能力较强,能够准确地进行精细动作。

4. 独立能力:小明在生活自理方面展示出良好的独立能力。

他能够自己穿脱衣物,洗手,整理书包等。

他懂得保持个人卫生,能够自觉地执行日常生活规范。

5. 注意力集中: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他能够静下心来专注听讲,能够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他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灵活应对环境的变化。

6. 情感表达:小明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中,展示出较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他能够用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观察结论:通过观察记录,我发现小明在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能力、注意力集中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他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展示出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老师和同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他的能力发展符合他所处年龄段的要求,显示出他在幼儿园环境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记录:“无所事事”的孩子
观察主题:幼儿情绪表现及控制
观察教师:**
观察时间:**年**月**日下午户外游戏活动时间
观察地点:幼儿园大操场
观察对象:大三班晨晨小朋友(5岁)
幼儿基本情况:
晨晨,是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平时他的表现就很“突出”,非常好动。

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偶尔会停下动作,但过一会又就犯了。

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喜欢跟他一起玩。

他的情绪反应有一些异常,常常会无故大喊大叫,或一个人自言自语,有时候一激动,也会出现一些暴力行为,如摔椅子、摔门、扔东西、打小朋友甚至打老师。

事件描述:
在大三班一次户外活动玩轮胎时记录,完全是孩子自主活动的真实表现,晨晨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孩子,从活动中看他不太合群,大多数时间他都在运动场上无目的的奔跑,而且常常有欺负小朋友的行为,如用轮胎碰撞小朋友的轮胎,冲到小玩得正好的小朋友中间去捣乱,甚至追在小朋友身后用轮胎去砸小朋友。

幼儿表现分析:
(1)自身因素。

从性格上看,晨晨属于内心较为矛盾、固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