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老师)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知识点

微生物的知识点微生物是指体积极小、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其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的体积通常只有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在生物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代谢方式和遗传物质的组成等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和细胞器。
细菌可以根据形状、营养需求和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细菌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有些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如帮助消化食物和合成维生素,而有些细菌则会引起疾病。
2. 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其细胞具有真核膜和细胞器。
真菌可以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和蘑菇等。
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它们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并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依赖于寄生宿主细胞进行生存和复制,它们可以感染细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
病毒在人类和动物的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三、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微小:微生物的体积很小,通常只有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 繁殖迅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有些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次。
3. 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形态、代谢方式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微生物基本知识

七、微生物的基础应用
被大量用作工业发酵 被用作环保、如降解塑料、处理废水、 废气等,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 在食品、饮料工艺方面及药物制剂微生 物学 被广泛用于传染病的控制与治疗
八、细菌介绍
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体积很小,常以微 米为测量单位.根据其外形可分为球菌、 杆菌、螺旋菌三大类。 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质。(鸡蛋结构) 3.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芽胞、鞭 毛、菌毛等。
3、出现致热原的原因 : ①药物原料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中污染, 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 ②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③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液体污染。 4、对输液器具及所输注液体的处理 : 应将输液器具及所输注的液体尽快送检验科进行 热原检测及细菌学培养。
高温干燥 干热法。利用高温破 一般要求温 适用可耐高温的 灭菌 坏微生物 度160℃以上 设备的零部件
高压蒸汽 湿热法。利用高压蒸 一般为饱合 灭菌 汽使细菌蛋白质凝固 蒸汽 变性 气体灭菌 药物法。利用某些气 某些气体对 体如环氧乙烷、甲醛 环境的温度、 等的灭菌作用 湿度有特定 要求 适用于可耐高温 的零部件、无菌 服 适用于对热敏感 的物体及厂房
10、输液反应
1.范围: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 染反应。 1.1 药物过敏反应 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某一药物相同抗原或 半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 异性免疫应答 1.2热原反应:是指由致热原(通常是由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反应。 1.3菌污染反应:是指由于液体或输液器具被细菌污染引起的不良 反应 临床以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 最为常见,二者症状有相似之处, 都表现为:都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 胸闷、低血压休克等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起源、结构、生理、遗传、分类、繁殖等方面的学科,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下面是微生物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微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0亿年前。
微生物通过进化不断适应和适应变化的环境,演化成了今天的各种形式。
微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命史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2.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的结构包括细菌的细胞壁、胞质、核物质以及相关的细胞器;真菌的菌丝体、菌丝、孢子等;病毒的DNA或RNA核酸和蛋白质壳。
了解微生物的结构可以帮助揭示其功能和生理特性。
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新陈代谢、营养、呼吸、繁殖等。
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如光合作用、化学发酵和异养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可以对其生长和代谢过程进行研究。
4.微生物的遗传和突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是指微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微生物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纵横转移等方式传递基因信息,进一步影响其适应性和功能。
微生物的突变是指其基因产生突变或重组,从而使其产生新的遗传信息。
5.微生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微生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形态、生理特性和遗传信息等进行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可以通过传统的分离培养和形态鉴定,也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DNA测序等进行分类。
同时,微生物的系统发育是指通过研究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和进化关系来建立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6.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各种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另一方面,微生物在人类肠道和皮肤上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7.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与环境密切相关。
微生物参与了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过程,如氮循环、硫循环等。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合成蛋白质、产生酶等方式参与生物技术的应用,如生物燃料的生产、环境污染物的降解等。
微生物基本知识

微生物基本知识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一类低等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简单地说是人们对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小(个体微小)简(结构简单)低(进化地位低)2微生物的共性: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共同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代谢活跃,方式多样;繁殖快速,容易变异;抗逆性强,休眠期长;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分类级宽4五大特点总结: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排泄面、环境信息的交换面。
2、吸收多,转化快:这个特点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能在自然界和人类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超型“活的工厂”的作用。
3、生长旺,繁殖快:它使科学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间减少、经费降低、效率提高。
如果说是有害微生物,这一特点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祸害。
4、适应强,易变异:有益的变异为人类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害的变异是人类各项事业的大敌。
5、分布广,种类多:这一特点,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5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点:遗传信息都是以DNA和RNA作为载体,遗传信息表达的规则相同;都是以ATP作为能量代谢的载体;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的合成途径相同;蛋白质、脂肪、核酸和多糖的合成途径相同;细胞的化学组成相似6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微生物学初创时期——微生物形态认识时期;微生物学奠基时期——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微生物学发展时期——微生物生物化学发展时期;微生物学成熟时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展时期7微生物生物多样性:1、形态多样性2、大小多样性3、结构多样性8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细胞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分类,以及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如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配制。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最大生长速率、最佳生长温度和pH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2.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包括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技术、基因功能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微生物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转化和表达等常用技术,以及临床应用中的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等。
3.微生物酶工程:-微生物酶的筛选和改良:包括通过自然筛选和分子筛选等方法寻找有用的酶类,以及通过蛋白工程和亲和力改良等方法提高酶的性能。
-微生物酶的应用:包括酶催化的反应机制,如酶催化的底物选择性、催化剂活性和催化效率等,以及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4.微生物代谢工程:-代谢途径与调控:包括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相关酶的功能与调控机制,以及酶的合成和抑制等。
-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应用:包括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构建和功能的调控,以提高微生物对废弃物、有机化合物、药物和酿造食品等原料的利用效率。
5.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包括发酵产物、培养基和工艺参数等在发酵过程中的优化调整,以提高产量或降低成本。
-发酵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包括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监测,以及对发酵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6.微生物资源和环境微生物工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包括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存,以及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环境微生物工程:包括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和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等技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只是微生物工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单整理,实际上微生物工程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深入的领域,涉及到生物技术、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微生物重要基础知识点

微生物重要基础知识点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尽管微生物体积微小,但它们在生物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形态简单的微生物,可以根据其形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它们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并且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
细菌在大自然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循环过程,比如氮循环和碳循环。
同时,细菌也可以分为有益细菌和致病细菌,有益细菌参与消化、免疫和生物工程等方面,而致病细菌会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2. 真菌:真菌是一类以菌丝体形式存在的微生物。
它们通常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并以分解有机物为生。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大类。
酵母菌常见于发酵过程中,如面包、啤酒和葡萄酒的制作。
菌丝菌则可以在土壤中分解落叶和木质纤维等有机物质。
此外,真菌也可以引起人类的感染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3. 病毒:病毒不同于细菌和真菌,它们不具备自主繁殖的能力,而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来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可以感染动植物、细菌和人类等。
病毒可以引发许多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和乙肝等。
然而,病毒也可以被用作生物技术的工具,如基因工程和疫苗制备等领域。
4. 寄生虫:寄生虫是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并从其体内获取养分的生物体。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节肢动物等,它们可寄生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引发多种疾病,如疟疾、疥疮和蛔虫感染等。
寄生虫不仅对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造成损失。
以上是微生物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生命的认识,也对农业、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梳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梳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系统进化以及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将梳理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结构、代谢、生长和繁殖等方面。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生物学的分类原则,可以分为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四大类。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形态多样,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藻类是一类既可光合作用又可吸收有机物的真核生物,包括原生质藻和真核藻等。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二、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质粒等部分,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等部分,藻类的叶绿体和储油滴等部分,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包膜等结构。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多糖组成,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的菌丝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可以形成复杂的菌丝体;孢子则是真菌繁殖的主要手段。
藻类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藻类界别于真细胞的特点之一。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包膜中,形状多样。
三、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各不相同。
细菌可以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能量,好氧菌在氧气存在下产生能量。
真菌通常是化学腐生生物,可以通过分泌酶降解有机物质。
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病毒是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性进行复制和繁殖。
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的生长是指微生物的体积和数量的增加过程。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三种:二分裂、芽生和孢子形成。
细菌和真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相同的细胞;芽生是真菌繁殖的常见方式,即从菌丝上形成芽生孢子;孢子形成则是真菌的另一种繁殖方式,通过形成孢子来传播和繁殖。
微生物基础知识

大肠杆菌的个体繁殖:时间(分钟)世代微生物数
0020=1
20121=2
40222=4
60323=8
:::
40020220=1,048,576
:::
144072272=4.72*1021
生长周期
生长曲线:代表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动态变化。
微生物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础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概述
病毒界————-病毒
原核生物界——-细菌
生物分类系统真菌界————酵母菌
霉菌
真核原生界——-藻类
原生动物
动物界
植物界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是所有形体微小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一)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100或数1000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营养物浓度
2)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已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在生长温度三基点内,微生物都能生长,但生长速率不一样。微生物只有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才最快,代时最短。超过最低生长温度,微生物不会生长,温度太低,甚至会死亡。超过最高生长温度,微生物也要停止生长,温度过高。也会死亡。一般情况下,每种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是恒定的。但也常受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观水平
生化水平
分子水平
7、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
a、细菌的形态结构
•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 • 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 •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b、细菌的繁殖
• • 二分裂繁殖 • 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 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 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 个子细胞。 • • • •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
a形态特征 培养特征 细胞形态 染色特性 特殊结构 运动性
b培养特征 • 菌落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质地 等 •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的生长 情况 • 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程度
C生理生化
能量代谢 利用光能还是化学能、自养菌和异养菌
d、生态习性 • • • • • • 分布 生长温度、酸碱度、嗜盐性 致病性 与其他生物是否有寄生、共生关系 宿主种类 有性生殖
e、真菌的形态结构
真菌的形态
• • • • • • 有细胞壁 无叶绿素 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 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 微生物
• 真菌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 •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 •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并交织成 团,称丝状真菌或霉菌
i DNA碱基组成--GC含量 • 同一种生物的DNA碱基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测定四种碱基中鸟嘌呤(G)和胞密啶(C) 占全部碱基的百分数
j、DNA杂合率 • DNA或RNA同源性的测定 • 杂合率越高,表示两个DNA之间碱基顺序 的相似越高,它们间的亲缘关系也就越近
k、核糖体核糖酸(rRNA )相关度 • rRNA同源性能显示它们的亲缘关系。rRNADNA分子杂交试验可测定rRNA的相关度,揭 示rRNA的同源性。
l、rRNA的碱基顺序 • 16SrRNA上的碱基顺序
2、微生物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 点,可分为三大类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a、非细胞型微生物
• 无细胞结构 • 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 • 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 成 • 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c、细菌生长曲线(Bacterial growth curve) • 将少量的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一定容积的 液体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 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细胞增长数目的对 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绘制 的一条曲线
细菌的生长繁殖的4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 ,稳定期,衰亡期
d、细菌的菌落 • 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 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 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三、微生物的分类
1、微生物分类依据 2、分类 3、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4、真菌分类系统
1、分类依据
• • • • • • • • • •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征 生态习性 血清学反应 传统分类依据 噬菌反应 红外吸收光谱 GC含量 DNA杂合率 基于核酸的碱基组成 rRNA碱基顺序 蛋白质种类及含量
• 病毒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胞核分化程度 低 • 只有DNA盘绕而 成的拟核,无核 仁和核膜 • 包括细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 克次体、螺旋体 和放线菌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 染色体 • 能进行有丝分裂 • 如真菌、藻类
3、原核微生物分类
a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b《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特点
•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 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二、微生物所处的分类地位
1、五届学说
2、三域学说
• 3、生物的分类 •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 细菌分类场次层次与其他生物相同,即: 界、门、纲、目、科(Family)、属(Genus)、 种(Species) • 在细菌分类中常用属和种
酵母菌的繁殖 • 酵母菌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 有性繁殖
f、真菌的生长
• 真菌生长的最适的温度为22~28℃ • 最适的pH值为4~6 • 繁殖能力强,但生长速度比细菌慢 • 不耐热,一般加热60~70℃1小时即被杀死 •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有抵 抗力,但对2.5%碘酒、10%甲醛则较敏感
g、霉菌 •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 • 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
中国药典
CMCC(B)63 501 CMCC(B)26 003
协调案
ATCC6633 ATCC6538
CMCC(B)10 104 CMCC(B)64 941
ATCC9027 ATCC11437
CMCC(F)98 001
ATCC10231
CMCC(F)98 003
ATCC16404
6、微生物鉴定原则
i霉菌的菌落 • 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 • 菌落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 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 菌落与附着物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 • 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 一致
j、酵母菌 • 分布很广 • 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
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 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 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 • 个体大,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 • • 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
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在显微镜下观察, 很像一根透明胶管 • 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的细胞 约粗几倍到几十倍。 • 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 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h霉菌的繁殖 • 繁殖能力强 • 繁殖方式多样 • 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
e、血清学反应 • 用已知菌种、型或 菌株制成 抗血清来确 定未知菌种、型或菌株
f、噬菌反应 • 菌体的寄生有专一性,在有敏感菌的平板 上产生 噬菌斑,斑的形状和大小可作为鉴 定的依据
g、细胞壁成分 •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含肽聚糖多,脂 类少
• 革兰氏阴性细菌与之相反
h、红外吸收光谱 •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技术测定微生物细胞的 化学成分,了解微生物的化学性质
4、真菌分类系统
真菌分类系统 Ainsworth et al (1973 V.Arx(1981) 真菌字典(1983) Kendrick(1992) 真菌字典(1995) Alexopoulos&Mins(生物实验室常用菌株
菌株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微生物基础知识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 孙雪奇 2016.6.17 北京
内容
微生物的定义、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
一 二 三 四
微生物所处的分类地位
微生物命名原则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菌株
五 六
微生物鉴定原则
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
七
一、微生物的定义、特点 • • • • 肉眼不能直接看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 微小生物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