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基础
环境地质评估

环境地质评估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环境地质评估是一种评估地球环境状况及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关联的方法。
它包括对地质、水文、气候和土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有关环境状况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讨论环境地质评估的意义、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环境地质评估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估环境状况,预测和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并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决策制定。
通过对地质、水文、气候和土壤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土地的适宜性及其潜在风险。
环境地质评估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环境地质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型模拟和评估报告撰写等步骤。
实地调查是获取地质和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样和测量,可以获取地下水和土壤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并研究地层地貌演化过程。
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对实地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处理的过程。
这些数据包括地质图、水文图、气象数据和土壤流失率等信息。
模型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型对环境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的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地下水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污染传播,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水质安全。
评估报告的撰写是将评估结果整理成文件形式,并向相关决策者和公众进行传达的过程。
环境地质评估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选择建设新的居住区、工业区或农业区时,可以通过地质评估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土地适宜性。
其次,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指导。
例如,通过对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找出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最后,它可以为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例如,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可以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案。
然而,环境地质评估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环境地质评估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是地质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工作,它们不仅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别从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这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地质调查是指对地球表层以及地下构造进行系统性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通过地质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构造分布、岩性特征、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
地质调查可以分为地质勘察和地质测量两个环节。
地质勘察是指对地表及地下的声、电、磁、重力等物理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以获得地质建造物中的有关信息。
地质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和观测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体的形态和位置,进而确定地球表层的内部结构。
通过这些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以及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地质调查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调查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在自然资源开发中,地质调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找到合适的矿产资源区域,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地质环境评价是对特定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地质环境评价主要研究的是地质环境中的污染源、污染物和受影响的地质环境系统。
它不仅关注地球内部的污染问题,也关注地球表层的污染问题。
地质环境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是地质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工作,它们在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地质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自然环境条件,为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通过地质环境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地质环境的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环境地质评价

环境地质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方法,旨在研究环境系统,评估各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确定环境保护措施。
该方法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地质学、生态学、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的目的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对环境的影响,并确定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评价的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保护环境的措施,以保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人类健康的保护。
通过,可以了解影响环境的因素,包括地质空间分布、气候、地下水和土地利用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环境质量评估、风险评估和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质量评估是评估自然环境质量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通过测定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风险评估是研究人类和环境面临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一系列措施、规划和政策,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影响环境的因素。
三、的应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首先,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
其次,它可以帮助制定环境污染控制政策并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最后,可以为环境审批和立法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安全。
四、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精确的实验室测试和数据分析。
其次,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
总之,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环保需求和复杂的环境系统。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领域中,通过创新和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更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环境工程地质学五PPT课件

• 三、定量评价
第15页/共19页
第16页/共19页
四、根据塌陷因素进行评价
第17页/共19页
• 2)逐步判别分析 • 从所给定的m组样品n个变量中,根据每一
变量在各组判别式中起的重要性不同,剔除 判别效果不显著的变量,挑出判别效果显著 的量进入判别式。
• 多元统计分析法所选取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地 区(地段)是不一致的。
• 三、岩溶塌陷类型
• 按成因:自然 人为
• (一)自然塌陷
• 在自然条件下,由降雨、洪水、干旱、地震、岩 土体自重等引起的塌陷。
• 按成因:重力 地震 暴雨 洪水
• 按时间: 古 老 新
• 古塌陷:第四纪以前的塌陷
• 老塌陷:第四纪期间发生的现今已停止发展,被
•
埋藏的塌陷。
• 新塌陷: 现今仍在发展的塌陷。
大小。
• 2、降雨后地表积水厚度大小,决定水力坡度的大小。 • 3、天旱后降雨,入渗量猛增,增大渗透压力和水力
坡度。
• (三)地表水入渗 第3页/共19页
二、覆盖层 (一)覆盖层的含水量 1、覆盖层为土体时,含水量增多,凝聚力降
低,抗塌力减小。 2、覆盖层为土体时,含水量增多,内摩擦角
减小,抗塌力减小。 3、覆盖层为土体时,含水量增多,其下岩溶
散离,为土粒运移创造了条件,同样构成破坏。
• 2、地下水位仅在基岩中频繁波动
•
基岩中的溶洞地下水,水位下降时,与水源相通的开
口岩溶裂隙与溶洞处将发生塌陷,地下水位上升,同样发
生顶托作用。
• 3、地下水位在基岩与土体界面处剧烈波动
•
这种波动如果是反复性的,对土体破坏性更大,塌陷
更易发生。
• 4、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有较大下降的地段。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地质环境调查

a
4
6、预测评估一节中增加了地下洞室及水利水电工程预测 评估内容与要求,地面建设工程中增加了地下水影响等 评估内容;增加了对地质遗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地表水、地下水、建构筑物影响程度分级。
7、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措施建议,强调了地质环境保护及防治分区。
a
42
隧道从下覆隔水层中通过
a
43
a
44
/10/29
a
45
⑤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情况及用途。
a
39
2、地下水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①查清地下水位,在地下水位高于拟建物基础或地下工程结构物 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上浮作用的影响。
②拟造物基础处于地下水水位变动带时,在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 响范围内可能引发地面沉降、不均匀沉降,对工程造成的不良 影响°水位上升时可能产生回弹和浮托力,对工程造成不良影 响。
a
10
a
11
3、裂隙的分类
➢ 构造裂隙 ➢ 卸荷裂隙 ➢ 风化裂隙 ➢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地裂缝 ➢ 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裂缝
a
12
构造裂隙
1)从形态上分:
横向裂隙
纵向裂隙
斜向裂隙
2)从力学角度分
张裂隙
剪裂隙
卸荷裂隙
a
13
纵向裂隙
斜向裂隙
不同形态 裂隙
横向裂隙
a
14
剪裂隙
a
15
平行排列a 剪裂隙
3、地裂缝的发育程度与所处洞室段覆岩岩性及覆岩 厚度相关,一般可用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判 定。即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覆岩厚度为不强烈, 约等于覆岩厚度为较强烈,大于覆岩厚度为强烈。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一、前言环境地质调查是指为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评价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等目的,对该地区进行系统、全面、深入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内容1.地质背景地质背景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岩石类型、构造特征、沉积历史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地质背景的了解,可以揭示该区域内自然灾害(如山洪、滑坡等)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的水文条件和岩土水力学特征。
通过对水文地质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各种水体(如河流、湖泊、渗漏水等)在数量上和品质上的情况,并为该区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土壤性质、组成结构以及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等情况。
通过对土壤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情况,并为该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方向和水质特征等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并为该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各种矿产(如金、银、铜、铁、锰等)分布情况和储量。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并为该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岩土工程建设所需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岩土力学特性、岩土结构稳定性等。
通过对工程地质环境的调查,可以为该区域内的岩土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指调查人员到实地进行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的方法。
现场勘查可以直接了解该区域内的岩石、土壤、水体等情况,是环境地质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2.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指通过对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了解其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情况。
地质调查、环境评估、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的技巧和方法

地质调查、环境评估、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的技巧和方法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地质调查、环境评估、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本文将介绍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了解地下地质情况的过程。
地质调查包括野外调查和资料搜集两个阶段,具体技巧和方法如下:1. 野外调查(1)地貌观测:了解地形地貌、河流、地区水系,观察地表的地质构造、岩层等情况。
(2)野外取样:根据实际情况,采集岩土样品,进行岩土工程试验分析。
(3)地震勘探:通过地震波的传播,了解岩土层的厚度、性质和构造等。
(4)遥感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信息,包括地貌、岩石构造、矿产、水文和土地利用等。
2. 资料搜集(1)文献查阅:查阅相关资料,如地质图、地形图和地质报告等。
(2)地下资料分析:分析已有的地质调查报告和测量成果,为野外调查提供数据和信息。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指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评估包括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和环境影响报告等多个阶段,具体技巧和方法如下:1. 初步评估(1)收集资料:搜集有关环境状况的信息,包括当地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数据。
(2)确定评估因素:确定环境评估的因素和评估的范围及影响程度,如土地利用、噪声、排放等。
(3)初步评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对不同环境因素产生的潜在影响。
2. 详细评估(1)气象和大气污染影响:测量环境污染物排放和输运,进行空气质量模拟,推算受影响范围和程度。
(2)噪声影响:通过测量和模拟,评估噪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水资源和水污染影响:对水源进行监测,评估水质和水源数量是否能够满足需要。
3. 环境影响报告(1)对影响进行量化: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和评估。
(2)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影响的负面效应进行预测,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地质环境评价基本原理PPT文档共36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6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交通建设项目 :工程地质、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
灾害、水土污染、放射性、废弃物处理等 矿产开发项目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环境 污染、放射性、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水利工程项目:工程地质、荒漠化、小气候等 地下水资源开发项目:水文地质、地面沉降、荒漠化等 农业开发项目:环境污染、荒漠化等
地壳稳定安全等级: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 三级或者稳定、次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四级。
地稳定安全评价参考标准: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
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DL/T5335《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 术规程》。
地面稳定安全问题: 是指在地壳活动影响下,诱发和直
地层与岩体——层序、分布;岩土类型、成因、特征
地质构造——成因、时代、类型、特征、分布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构造单元、规模、等级、稳定性 岩土水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 生态——自然状况和人为利用或破坏情况
环境地质作用与灾害——类型、特征
人类经济与工程活动——居民点与人口、产业结构等
选择和研究勘查工作精度,主要是调查与测绘
的比例尺问题。 应注意地面与空中相结合,以及新技术应用。
10. 评价目的与原则 11. 评价内容与要求
12. 评价理论和方法
13. 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
14.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5. 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
16. 地质环境的功能区划
评价目的: 地质环境评价是指按“无问题(灾
地面稳定安全
土壤环境安全
地质环境安全问题分类: 按诱发因素分为:地壳稳定性
问题;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危害;地球化学安全问题;特
殊岩土导致的安全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安全问题。 按危害程度的分类:一般性安全问题;重要性安全问题; 敏感性安全问题。 地质环境安全问题属性和特性: 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
接产生的各种地表变形和地质灾害对人活动及生命财产
安全的影响问题。 地面稳定安全评价: 包括斜坡稳定、地质灾害两类安全 评价问题。 斜坡稳定评价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自然历史分析法、地
貌特征分析法、图解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力学计算法
等。新理论和方法有可靠性理论、模糊理论、时空预报 技术、边界元法、有限元法等。
环境地质勘查类型与要求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书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与要求 地质环境评价内容与要求 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与要求
环境地质勘查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是什么?质环境评价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有什
么关系?
缓漫的作用过程对人类造成危害,如地面沉降等;另一
类为突发性灾害,骤然发作成灾,如滑坡、泥石流、地 震等。
法规法规: 包括宪法、国家与地方的资源环境 方面的法律或规定、经济法、合同法等
规范与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委托要求:项目任务书、技术委托书或合同书
前人工作及研究成果:技术资料或文献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属基础
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范筹,是以一定比例尺的环境地质 测绘填图为主要方式,对构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本环境 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 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 供地质环境依据。
basic environmental geologic conditions:指产生
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包括两 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地形地 貌、构造、岩性、动力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另 一方面是影响自然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包括 其方式、规模与强度等。
指标分级:一级条件、二级要素、三级因子。
指标类型: 按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划分为敏
感因子、重要因子、一般因子等三种类型。
数据源类型: 测试分析数据、基础图数据、经
验数据。
数据处理: 也称无量纲处理,即根据需要消除 原始数据量纲的数据处理过程。 初始化变换: x k 均值化变换: 极值化变换: 标准差变换:
大化法等。
主客观结合赋权法: 层次分析 - 熵值定权法、基
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等。
信息量法:单因素信息量→单元信息量→危险性等级。 综合指数法: 获取地质环境指数的过程是“单因子指数 →单要素指数→综合指数”。 数理统计法: 定性判别分析模型、多目标分类(聚类分
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模型。
模糊数学评价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贴近度 模型、模糊概率模型、模糊聚类模型。
灰色系统评价法:包括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灰色统计模
型、灰色聚类模型、灰色聚类模型。 BP人工神经网络法:又称并行分布式处理法。 敏感因子模型:是一种定性分析法。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是指对人类活动及生命财产构成威 协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评价。 地质环境安全等级: 划为安全、次安全、次不安全、不 安全。 构造稳定安全 地 质 环 境 安 全 地壳稳定问题 地震稳定安全
2002 907 470 109 51.0
2003 743 3355 125 35.0
2004 688 426 172 20.5
2005 578 339 104 36.5
2006 663 453 111 43.2
2007 598 444 81 24.8
2008 1598 656 101 32.7
2009 331 315 155 17.7
题。通常为区域性的,也有非区域性的。
nographic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指针
对某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和为了某一种专门目
的或用途进行的环境地质调查。
geologic hazards: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地质
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 的危害。简言之,即不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地质灾 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缓变性灾害,以较
第八章:项目组织及管理 第九章:技术管理措施
表:项目经费预算表
第十章:预期提交成果
附件部分——项目任务书、技术委托书、民意要求等
6. 环境地质条件调查与测绘 7. 特殊岩土地区与灾害调查 8. 建设项目的地质环境调查
9. 环境地质调查的注意事项
气象与水文——降水量与蒸发量、流域与河流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位置与特征
人地协同理论:层次等级性原理、突变性原理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科学原理、和谐原理、持续
增长原理 数量经济和模糊优化理论 : 经济系统和经济计 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最优 规划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经济数学模型法。
最优化理论是指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最
有效地传递其基因,因而也是最有效地从事各
地质环境的安全性、质量、容量、适宜性各是什 么意思?如何确定呢? 如何评价农业生产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
1. 环境地质勘查类型 2. 环境地质勘查依据与标准 3. 环境地质勘查的一般程序
依据资金性质的分类: 公益性——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支出 商业性——由企业、社团或个人财政支出 依据性质和用途的分类: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区域规划与管理 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各种开发建设项目 专门性环境地质勘查——专门目的或用途
害)即优良”的基本原则,对项目区做出安全
意义上好坏评判的活动。目的在于评价和判定 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对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适宜 性 ,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决 策依据。
评价原则: ⑴ 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⑵ 评
价结果可比性原则;⑶ 持续利用原则;⑷ 生
态优先原则;⑸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
2010 2246 669 534 63.9
历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受伤、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地壳稳定安全评价: 也称区域稳定性评价,包括地壳稳 定安全和地震稳定安全。 地壳稳定安全评价因子: 地震(震级、地震基本烈度和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活动断裂、构造应力场、地壳垂
直运动速度、地壳岩体完整程度、区域性重磁异常等。
xk x1 1 x k x xk n x x k x min xk x max x min x x k xk
x
k 1
n
k
主观赋权法: 包括层次分析法( AHP 法)、专
家打分法(Delphi法)、环比评分法、最小平方
和法、二项系数法、比较矩阵法、重要性排序 法等。 客观赋权法: 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拉 开档次法、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离差最
随机性和规律性、突发性和渐变性、群发性和区域性、
影响复杂性。
人 3500
亿元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失踪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70 60 50 40
3000 2500
2000 1500
30 20
1000 500 0 年份 2001 死亡 788 受伤 936 失踪 120 损失 48.7
10 0 2011 年份 245 人 32 人 138 人 40.1 亿元
旅游景观开发项目: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
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 :特殊、脆弱、风景名称、保护区、 纪念地等
应注意委托要求——给谁干活,用谁的标准
应注意地区的特殊要求 —— 高山高原区、一般
山区、平原区、沿海区、保护区、建设开发区
应注意特殊岩土的勘查要求
应注意项目的精度要求 —— 根据项目精度要求
文字说明书部分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 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分析 第四章:工作部署 第五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