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配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术者与手术护士配合技巧。
方法选取5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的手术配合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50例胆囊息肉、单纯性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单纯性胆囊切除的手术,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39min,平均术后住院日5天。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做到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手术过程中的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与手术医师的熟练配合是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配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手术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相关的手术器械,通过腹壁小孔插入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胆囊切除技术。
该技术在本院已开展多年,并成功完成了许多手术病例,积累了一定经验,是本院治疗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的成败关键,为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奠定了基础。
现对本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间开展的5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进行总结,以利今后更好地开展这一手术及术中配合。
现将手术配合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本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5.9岁。
507例病人中,单纯慢性胆囊炎15例,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30例,胆囊息肉5例,病程6个月~30年不等。
1.2术前准备1.2.1病人准备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应于术前一天去病房探视病人,然后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家庭生活等情况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安慰工作,向患者解释该手术的基本程序、注意事项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让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
且需确认患者没有手术禁忌证。
给病人备皮,备皮时一定要用棉签蘸肥皂水将脐部彻底洗净,防止脐部污垢污染手术切口。
1.2.2器械设备准备腹腔镜设备包括:腹腔镜显示器,冷光源,电凝线,摄像头,气腹机,高频电刀,中心CO2供气,吸引器,腹腔镜器械一套,腔镜器械一套。
手术记录: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58岁,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
入院诊断:1.慢性胆囊炎;
2.胆囊结石。
术后诊断:1.慢性胆囊炎;2.胆囊结石。
手术方式:
本例采用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的方式进行手术。
麻醉方式:
本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经过:
1.手术开始于上午10点,常规消毒铺巾,建立人工气腹,维持腹压在12mmHg。
2.插入腹腔镜探查,见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难以分离,胆囊管及胆总管显露不清。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病变复杂,为避免损伤胆总管,决定转为开腹方式进行胆囊
切除。
3.停止腹腔镜操作,消毒术区皮肤,改开腹方式进行手术。
切口选择在剑突下右侧4cm
处,长约4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后鞘及腹膜,进
入腹腔。
4.探查胆囊三角区,发现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紧密,难以分离。
在靠近胆囊侧将胆囊
管游离,并用三把胆囊钳夹闭胆囊管。
仔细分离胆囊动脉并结扎。
将胆囊床游离,
并切除胆囊。
5.术中出血约50ml,胆囊取出后未再进行腹腔镜检查,及时清洗术野后关闭切口。
术
程顺利。
注意事项:
本例手术经历表明,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时粘连情况较为严重,单纯使用腹腔镜操作可能难以分离病变组织。
对于高龄、病变复杂的患者,应充分考虑到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在腹腔镜操作无法完成分离时,应及时转为开腹方式进行手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手术记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记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术后诊断:胆囊结石(结石数目为5颗),慢性胆囊炎。
手术方式: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使用了高清晰度的镜头以及先进的腹腔镜设备进行胆囊切除。
麻醉方式:麻醉采用了全麻的方式,确保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无痛感,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能保持舒适。
手术经过:1.切口:手术开始于脐下建立一个10mm的切口,插入气腹针,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随后,分别在剑突下和右肋缘下建立两个5mm的切口。
2.胆囊抓取:通过腹腔镜的镜头,我们使用胆囊抓取器将胆囊完全抓取并移出体外。
3.胆囊切除:抓取胆囊后,我们使用电凝钩和分离钳将胆囊从肝脏上完全分离。
胆囊床进行彻底止血。
4.取出结石:将胆囊移出体外后,我们立即对其进行挤压,从而取出附着在胆囊内的结石。
5.缝合伤口:最后,我们缝合了脐下的切口,并对其他两个切口进行了皮肤贴合。
术后注意事项:1.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将接受适当的疼痛管理,以确保其在恢复过程中保持舒适。
2.抗生素和液体补充:患者将接受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接受适当的液体补充以维持其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3.饮食和活动:术后患者将首先接受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患者将被鼓励在术后第一天开始轻度的活动,以促进其恢复。
4.术后复查:患者将在术后第一天进行复查,以评估其恢复情况并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如果一切正常,患者将在术后一周左右出院。
5.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了促进身体恢复并降低未来患病的风险,医生将建议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定期的体检。
6.并发症处理:如果在术后出现任何并发症,例如出血、感染等,医生将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规范

• (2)血生化及常规检查:
1)血、尿常规、凝血四项、三抗体等
•
2)胸片、心电图,必要时心脏彩超及下肢静脉彩超;
3)肝肾功能及血生化。
• (3)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了解胆囊大小,胆囊壁的情况,结石是
否充满胆囊,胆总管是否扩大,胰腺情况;
2)常规肝胆C 】
• 2.术前谈话: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这一手术的特点和局限 性,术中有转为开腹手术的可能,家属应签字。 3.放置尿管、胃管,术前2天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的 食物,必要时术前灌肠。
5cm处放置闭合夹,在两夹间切断胆囊管;分离胆囊动脉, 夹闭后切断。游离胆囊,从脐部套管处取出胆囊及胆石。
【 术后处理 】
• 1.腹腔引流管:一般不放,但手术不顺利,术 后可能会出血、胆漏或感染者,可在胆囊床下放 置引流管,术后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如无异 常可在术后48h拔除。 2.一般术毕即拔除胃管。
• 4.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 0.5mg,非那根25mg,对过度 紧张者给于安定5~10mg。
【 手术方法 】
• 1.体位:仰卧位; 2.气腹:沿脐窝上缘作1.2cm切口,建立气腹。 3.穿孔位置: (1)右肋缘下锁骨中线穿刺置入5mm套管针; (2)正中线剑突下穿刺置入10mm套管针。
• 根据术中情况加用腋前线5mm穿刺孔。 • 4.手术操作:解剖胆囊三角,充分游离胆囊管,距胆总管0.
• 3.饮食:LC手术一般在术后48h内进食。
THANK YOU
2023/11/4
• (5)胆囊癌或胆囊隆起性病变疑为癌变者。 (6)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7)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体积小于4.5cm 1.5cm或壁厚大
于0.5cm。 (8)伴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价值分析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经胆囊三角入路,观察组患者通过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凝血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凝血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通过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高,可以改善手术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已经是肝胆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并且在近几年已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1],并且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的部位出现绞痛的问题,同时胸背部还会出现发射性的疼痛等,并且还会存在较多合并症,慢性胆囊炎就是常发的合并症。
慢性胆囊炎属于一种炎症反应,该病主要是因为胆囊管发生梗阻以及受到细菌感染引发,了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大多数患者发病快速,进展迅猛,如果无法有效及时的治疗患者,患者就会出现胆源性脓毒症以及胆囊穿孔等严重性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采用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2]。
临床中一般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而入路方式的选择,能够决定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6例手术治疗体会

脏停搏时间H ③镇静 、 。 镇痛 、 解热作用 。 荜茇挥发油在增强乌头 总碱镇痛作用的同时 , 还能降低其毒性 , 进一步研究证实 , 荜茇 挥 发油确有镇痛 、 镇静 、 解热作用 ④其他。 。 荜茇果实的醋酸乙
酯 可溶 部 分 , 冠 状 血 管 和 肠 管 平 滑 肌 有 很 强 的松 弛 作用 。荜 对
显效果时 , 进行胆囊切除术。 需 ( 收稿 日期 : 0一90 ) 2 q0—2 0
23 7
慢 性 非 结石 性胆 囊 炎 2 6例 手 术治 疗体 会
赵 富 国 李 帅
( 城 县 中西 医 结 合 医 院 , 西 芮城 0 4 0 ) 芮 山 4 6 0
半年 ~ O个月 , 5 平均 2 6个月 。其 中 l 9例术后症状 完全消失 , 6例症 状 明显 缓解 , 缓解 率达 9 %, 例 无效患者 有胆绞 痛史 6 1
1 临 床 资 料
感染 、 浓缩胆汁的刺激 、 胰液反流 等同样可引起慢性胆囊 炎。 随 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 B超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的诊 断越来越
重 要 , 而 它 毕 竟 有 一 部 分 假 阴 性 , 胆 囊 的 形 态 和 功 能 与是 然 且
否 空 腹 密 切 相 关 , 许 多 患 者 并 非 在 空 腹 下 行 B超 检查 , 就 而 这
茇 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 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 、 蜡样芽孢杆菌 、 枯
■ 组 匏∞ 国
体 明显萎缩纤维化 l 2例 , 腺体增生 4例 , 例有 胆固醇性息 肉 2
改变 , 下微小结石 4 。 镜 例 1 治疗结果 . 3 2 全 部 进 行 胆 囊 切 除 手 术 ,术 后 随 访 6例
分析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手术指征

分析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手术指征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指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及其治疗。
一、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慢性胆囊炎患者常有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不适感觉。
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餐后发作性剧烈上腹部右侧或中上腹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的钝痛或绞痛。
此外,还可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情况。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是目前常用于慢性胆囊炎诊断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波可以清晰看到胆固醇结晶、胆沉淀物和胆固醇结晶浓聚体等,有助于辨别是否存在结石以及判断肥厚壁。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常升高。
肝功能与胰酶水平也是评估慢性胆囊炎的重要指标。
此外,经胆囊刺穿可获得部分病例的有用信息,如寻找结晶、分泌物培养等。
二、慢性胆囊炎的手术指征1. 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对于反复发作且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成为主要治疗选择。
常规手术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2. 继发并发症:当慢性胆囊炎伴随并发结石或其他并发症时,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黏液填塞综合征等,在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手术是必不可少的。
3. 胆囊息肉或多发息肉:当患者存在大于1cm的胆囊息肉或多发息肉时,应高度怀疑胆囊癌的可能性,因此手术切除避免了潜在的风险。
4. 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增厚与炎性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的增生相关。
当胆囊壁超过3mm,并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胆囊壁增厚时,手术切除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5. 其他指征:①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体质衰弱等情况下,无论是否伴随明显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也应主动进行手术治疗;②孔径小于1cm/caisson珏comum俾qui iieiremento quneudntus a rotaetur rerissc ocis a semoojoc muic ,tu eryb lanitnoc iecucersid stnaraugoe cal atarofuodat tarnoc)[-3i][tema etem[il,x-1(jutnetunimretxe tnaw smrofedi recsen s,namuhcirp fikiergnib nafu ton epyT需求_return(expand_contractions("6. 慢性胆囊炎伴结石,在急性胆囊炎发作后建议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止结石进一步移位并造成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从少见胆囊良性病变探讨胆囊切除手术指征(附58例报告)

能亢进 3例 , 囊运 动功 能 障 碍 1 胆 2例 , 前 未 发 现 术
胆囊颈 管小 结石 8例 。
1 2 4 胆囊 收缩功 能亢 进 3例 : .. 2例 口服 胆 囊造 影 证实 , 1例 B超 脂 餐 试 验 证 实 。脂 餐 后 半 小 时 胆 汁 全 部排 空 。表 现为无 规律 的胆 囊 区不适 。与饮食 没 有 明显 关系 ; 腹及 餐后 都可 以发 生不适 , 上腹 不 空 右 适无 右 肩胛 区牵 涉痛 , 和情 绪有关 。 且 1 2 5 胆囊 运 动 功 能 障碍 ( 空 迟 缓 ) 2例 : .. 排 1 女性 1 O例 , 男性 2例 。手 术 中 没 有 发 现 解 剖 异 常 , 前 术 B超 也没 有慢 性 胆 囊 炎特 有 的表 现 , 口服 胆囊 造 但 影发 现排 空迟 缓 , 中 2例 口服 胆囊 造 影后 3 其 0h仍
有碘 剂存 留 。
1 2 资料 分析 . 1 2 1 胆囊 管 畸形 :7例术 中发 现胆 囊 颈 管过 长 、 .. 1 迂 曲、 打折 1 O例 , 细 3 , 短 4例 ( 有胆 囊颈 、 过 例 过 没
体 分界 的球 形 胆囊 ) 胆 囊 管低 汇 流 7例 。过 长 的 ,
检查 胆囊 排空 迟缓 , 表现 为慢性 胆 囊炎症 状 。 均
1 1 一般 资 料 : 组 中男 性 1 . 本 3例 , 性 4 女 5例 。年 龄 2 ~7 6 4岁 , 均 5 平 O岁 。胆 囊 管畸 形 1 7例 , 囊 胆
变异 6例 , d n 袋 解 剖异 常 1 Ha me ' s 2例 , 囊 收缩 功 胆
例表 现为 右 上 腹 无规 律 疼 痛 不 适 , 1例 表现 为急 性 胆囊 炎 , 理 均 证 实 为 胆 囊 憩 室 。1例 双 胆 囊 有 2 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由于受到手术创伤大、切口长、术后切口疼痛较重、恢复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多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因此,临床上对手术指征的掌握就相对比较严格,主要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有急性发作史、长期间歇发作的消化道功能紊乱、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以及胆囊丧失功能等情况。
然而,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 ,其所具有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可早日恢复工作以及手术安全可靠的特点已经被广大临床医生和病员所接受。
尤其是随着超声设备性能和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检出诊断率明显提高,加之患者对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使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也呈现居高状态。
我科通过总结 6年中lc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例258例,获得了一些手术适应证的认识和体会供同道们探讨。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2月~2008年3月施行lc手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共258例。
其中男77例,女181例,男女比例为1∶4.2 。
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3岁,平均42岁。
全部患者均由多次超声检查提示诊断,患者均在医生建议下或本人主动要求lc手术治疗。
全部病例中,lc手术中镜下所见,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未见明显炎性表现、胆囊壁不增厚、色泽呈墨绿或淡墨绿色、胆囊与周围脏器及大网膜无任何粘连、胆囊浆膜组织层次清楚。
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胆囊壁肉眼观察完全正常者27例,占病例总数的10.4%。
全部病例中,镜下见胆囊壁呈可疑灰白色增厚、墨绿色泽可辨,胆囊与周围脏器及大网膜无任何粘连,胆囊浆膜组织层次清楚。
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胆囊壁肉眼观察完全正常者51例,占病例总数的19.7%。
全部病例中,镜下见胆囊壁呈灰白色增厚、墨绿色泽不可辨,胆囊与周围脏器及大网膜有程度不等的明显粘连,胆囊浆膜与黏膜组织结构层次从欠清楚到层次消失者180例,占病例总数的69.7%。
其中镜下见胆囊与十二指肠及大网膜有轻度薄膜状粘连者19例,胆囊层次欠清楚,但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等病变,占病例总数的7.3%,占本组病例的10.5%;胆囊与网膜呈大片状甚至包裹性粘连者97例,术中胆囊层次明显不清楚,术后肉眼所见胆囊壁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厚,占病例总数的37.3%,占本组病例的53.8%。
其中合并胆固醇结晶12例,胆囊息肉样变3例;胆囊与十二指肠明显片状粘连者21例,术中胆囊层次尚基本清晰,术后肉眼未见明显胆囊壁增厚和其他胆囊壁炎性改变。
胆囊与大网膜及十二指肠有明显大片混合粘连者43例,术后肉眼所见胆囊壁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厚改变。
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提示“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报告。
2 资料分析
全部病例,在手术前均有3个月以上程度不同的上腹部间歇性疼痛、腹胀、厌油腻食物、后背部隐痛症状以及程度不等的消化道功能紊乱主诉。
手术前均已经排除了肝功能异常、黄疸及“肝炎”活动病情。
全部病例,虽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诊断,但根据术中、术后肉眼检查,我们将胆囊完全正常者27例,术中胆囊壁呈可疑灰白色增厚,而术后胆囊肉眼检查完全正常者51例,术中所见胆囊与十二指肠及大网膜有轻度薄膜状粘连,胆囊层次欠清楚,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等病变者19例,胆囊单纯与十二指肠明显片状粘连,术中胆囊层次尚基本清晰,术后肉眼未见明显胆囊壁增厚和其他胆囊壁炎性改变的21例的这四种情况共计118例,人为划分成胆囊炎症不确定组,占全部病例的45.7%。
而将术中、术后肉眼所见胆囊与大网膜及十二指肠有明显粘连,胆囊壁有明显增厚等炎性改变者140例,人为划分为胆囊炎症确定组,占全部病例的54.2%。
在胆囊炎症不确定组的118例患者中,术后近期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72例,占61%。
其余
46例患者中,症状未有明显改善者28例,1个月内症状加重者18例,其中有6例再次入院治疗。
46例患者中经术后再次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胃炎合并不全性幽门梗阻”7例,“慢性结肠炎”3例,均经相关治疗症状缓解。
其余13例病因未能查明。
本组患者中,手术后3~6个月内发生每天2~4次轻度腹泻者37例,占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