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二毫针进针法训练

合集下载

进针法的实验报告(3篇)

进针法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毫针进针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不同进针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3. 提高进针操作的准确性和无痛性。

二、实验原理进针法是针灸操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将毫针准确、迅速地刺入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正确的进针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

三、实验材料1. 毫针:0.25mm×40mm2. 针灸模型:1个3. 一次性消毒针盒:1个4. 无菌棉球:若干5. 消毒液:1瓶四、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 将针灸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模型穴位清晰可见。

- 检查毫针是否完好,并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 将无菌棉球准备好,以备进针过程中使用。

2. 实验步骤:- 持针法:右手持针,以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形成执笔式持针法。

- 单手进针法:以右手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抵住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

- 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

-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

3. 观察指标:- 进针速度- 进针角度- 进针深度- 患者疼痛感五、实验结果1. 单手进针法:- 进针速度:平均1.2秒- 进针角度:平均90°- 进针深度:平均20mm- 患者疼痛感:轻微2.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进针速度:平均1.5秒- 进针角度:平均90°- 进针深度:平均20mm- 患者疼痛感:轻微- 进针速度:平均1.3秒- 进针角度:平均90°- 进针深度:平均20mm- 患者疼痛感:轻微- 舒张进针法:- 进针速度:平均1.1秒- 进针角度:平均90°- 进针深度:平均20mm- 患者疼痛感:轻微六、实验讨论1. 单手进针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捻转补法泻法。



机体壮病实时;用泻的腧穴,如少商, 委中等。泻的手法如提插泻法。 捻转补法:拇指向前捻转重快为补;捻 转角度小(0.3寸),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 有轻度酸麻为补。 捻转泻法;拇指向后捻转重快为泻;捻 转角度大,(0.5寸) 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 酸麻感强烈为泻法。
提插补法泻法。


提插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角度 小(0.3寸),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有轻 度酸麻感为补。 提插泻法: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 幅度大,(0.5寸) 用力重,频率快,酸麻感强 烈为泻。叫提插泻法:
捻转补泻: 拇指向前重为补拇指后退重为泻


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均匀 适中。 (5)留针与出针:将针留置于穴内,称 之为留针。临床上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 的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 况而定;一般病证,刺激量达到后可立 出针,或酌情留针10-15分钟。
毫针刺法
(一)毫针刺法 的基本知识

(1)针具:毫针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 一种针具。通常用不锈钢丝制成。毫针 可分5个部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 柄、针尾。毫针是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 而定,有不同的规格。临床一般以粗细 26~32号,以1~3寸的毫针最常用。 30号,最常1.5寸用。越细越不痛,越 难进针越粗越痛,越易进针,越短越易 进针,越长越难进针.
(1)单手进针法:


既只用剌手将针剌入穴位的方法,以右 手拇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紧靠针尖 与穴位。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端 亦随之下压,将针协同剌入,此法用于 短针的进针。 (2)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 甲切按在腧穴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 手指甲缘将针刺入皮下。
3夹持进针法:

毫针刺法实验ppt

毫针刺法实验ppt

粗细规格
号数
毫米mm
26
0.45
27
0.42
28
0.38
29
0.34
30
0.32
31
0.30
32
0.28
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二、针刺练习
针刺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 刺手 ” 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 押手 ” 临床施术时,一般是右手持针,左手按压, 故称: 右手为刺手, 左手为押(压)手。

⑤穴位注射:首先使患者取舒适体位,选 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 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 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人皮下, 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 气感应,如无回血,便可将药液轻缓注入。 或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

方法:先由教师在同学身上作操作示范讲 解,请同学仔细观察,然后在教师监督下由同 学三人一组相互毫针练习,反复练习。注意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循法
方法 指用手顺着经脉的循行经路,在腧穴 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 作用 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
行针与得气
辅助手法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弹柄法
方法 作用 弹动针尾/针柄,使针体振动 催气 守气
行针与得气
辅助手法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 俯卧位 常用体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消 毒
针具器械消毒 医生手指消毒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毫针法(2)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毫针法(2)

中医操作规程——毫针法
目标: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
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
折针。

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

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再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
使用一次性针具。

7、对胸肋、腰背部位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孕妇禁止针刺。

监考人:被考核人:考核时间:。

毫针进针法

毫针进针法

求的深度。

此法多用于长针进针。

(3)舒张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

行针时,左手食中两指可夹持针身,以免弯曲,在长针深刺时常用此法。

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可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4)提捏法: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四)以进针器具分法1.针管针进针法用金属、塑料、有机玻璃等制成长短不一的细管,代替押手。

选用长短合适的平柄针或管柄针置于针管内,针的尾端露于管的上口,针管下口置于穴位上,用手指拍打入或弹压针尾将针尖刺入腧穴皮下,然后将套管抽出。

2.进针器进针法用特制的圆珠笔式或玩具手枪式进针器,将长短合适的平柄或管柄毫针,装入进针器内,下口置于腧穴皮肤上,用手指拉扣弹簧,使针尖迅速弹入皮下,然后将进针器抽出。

以上各种进计法,在临床应用时需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度、手法要求等具体情况,以便于进针、易于得气、避免痛感为目的,灵活选用相应的进针法。

毫针进针法进针法,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是指毫针在刺手与押手的密切配合下,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

在进针时要注意指力与腕力的协调一致,要求做到无痛或微痛进针。

毫针进针方法很多,有以进针速度快慢分,以刺手刺入术式分,以押手姿势分,以使用进针器具分等。

现代常用的进针法举例如下。

(一)以进针速度分法1.速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

速刺法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

2.缓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

缓刺法适用于头身腧穴和头穴。

(二)以刺入术式分法1.插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不加捻转或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的手法。

中医学:毫针针刺

中医学:毫针针刺

得气
得气得的气定指义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
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 得经气感应,又2、 滞针 3、 弯针 4、 断针 5、 血肿 6、 气胸
进针手法
2. 双手进针
(2)夹持法 :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 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 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当 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 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 深度。此法多用于长针进针。
进针手法
2. 双手进针
(3)舒张法 :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 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手持针,针尖 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行针时,左手 食中两指可夹持针身,以免弯曲,在长 针深刺时常用此法。对于皮肤松弛或有 皱纹的部位,可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 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 以便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 针。
进针深度
决定针刺深浅的原则包括: 察形气定深浅:体强形胖者宜深刺,体弱形瘦者宜浅刺。 观年龄定深浅:年老体弱和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 者,宜深刺。 辨病情定深浅:凡表证、阳证、虚证、新病,宜浅刺;里证、阴证、 实证、久病,宜深刺。 识部位定深浅:头面和胸背等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 腹等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进针手法
3. 管针进针 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
针管。选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 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 针管抽去。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疼 痛敏感者。
进针手法
1.直刺 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 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 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 ,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 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毫针刺法实训报告单

毫针刺法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目的1. 熟悉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技巧。

2. 掌握毫针进针、行针、留针、起针等基本手法。

3. 了解毫针刺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 提高针刺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中医实训室四、实训教师XXX五、实训对象XXX六、实训内容1. 毫针进针手法- 进针角度:直刺、斜刺、横刺。

- 进针深度:根据穴位位置和个体差异调整。

- 进针速度:缓慢、均匀。

2. 行针手法- 提插法:上下提插,使针体产生轻度颤动。

- 捻转法:左右捻转,使针体产生旋转。

- 震颤法:快速抖动针柄,使针体产生震颤。

3. 留针和起针- 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 起针手法:缓慢、均匀地退出针体。

4. 穴位选择- 手三里、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七、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学习毫针刺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了解毫针刺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实际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毫针刺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 先在人体模型上练习,然后在实际人体上进行操作。

3. 问题讨论- 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 分析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

八、实训结果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毫针刺法的基本操作技巧。

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穴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

3. 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毫针刺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九、实训体会1. 毫针刺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操作过程中需要严谨、细致。

2.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细节,如进针角度、深度、速度等。

3. 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操作水平。

十、实训总结本次毫针刺法实训,使我对毫针刺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操作技巧。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穴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并能够正确判断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针刺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十一、附件1. 毫针刺法操作步骤图解2. 毫针刺法适应症和禁忌症列表(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实训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毫针刺实操步骤术语

毫针刺实操步骤术语

毫针刺实操步骤术语1. 咱要开始毫针刺实操啦,第一步得先选好针呢。

这针就像战士的武器,可不能马虎。

比如说,要根据穴位的深浅、患者的体质来挑选合适粗细长短的针,要是给小孩扎,那肯定不能用太长太粗的针,不然就像用大炮打小鸟,不合适呀。

2. 选好针后,就是消毒啦。

这可是个关键步骤,就像咱们吃饭前要洗手一样重要。

我会用酒精棉球把针身和针尖仔细地擦一擦,确保没有细菌。

你看,要是不消毒,就像把脏东西带到干净的花园里,那可不行。

3. 接下来要找穴位啦。

穴位就像身体里的一个个小开关,可神奇了。

我会用手指按一按,感觉那种微微酸胀的地方,就像寻找藏在身体里的小宝藏。

比如足三里这个穴位,在小腿外侧,找到它的时候就感觉像找到了一把健康的钥匙。

4. 找到穴位后,得让患者放松。

我会跟患者说:“您就像在沙滩上晒太阳一样,全身放松就好。

”因为要是患者紧张得像拉紧的橡皮筋,这针就不好扎进去,还可能影响效果呢。

5. 现在我要开始进针啦。

进针的手法有很多种,就像厨师做菜有不同的刀法一样。

我可能会用指切进针法,就像轻轻推开一扇门那样把针刺进去。

比如说扎合谷穴的时候,用指切法,手指按在穴位旁边,针顺着手指边缘就进去了,很稳当。

6. 进针的时候,要掌握好角度。

这角度就像射箭时的方向,偏一点都不行。

有时候是直刺,像火箭直直地发射;有时候是斜刺,就像飞机斜着起飞。

不同的穴位需要不同的角度呢。

7. 针进去后,要注意深度。

这深度可不能乱猜,得根据经验和穴位的特点来。

就像挖井,挖得太浅没水,挖得太深可能会有危险。

比如说扎内关穴,深度就有一定的讲究,太深了患者可能会感觉不舒服。

8. 针在穴位里的时候,还可以进行一些手法操作呢。

像捻转法,就像拧螺丝一样,轻轻地左右转动针身。

我会一边捻转一边问患者:“您感觉有没有一种酸胀麻的感觉像小蚂蚁在爬呀?”这感觉就说明起作用了。

9. 还有提插法,就像把东西在洞里上下提插一样。

我在操作的时候会很小心,不会太猛,就像对待易碎的宝贝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要点: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和方向,将针刺入应刺深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分组、开始练习!
用1~1.5寸毫针,取合谷、外关穴,用刺手拇、示指持针,中指 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 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技术要点:三指动作协调,配合进针。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①爪切进针法
用1~1.5寸毫针,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押手拇 指或示指的指甲掐切固定针穴皮肤,刺手持针,针尖紧靠押手指 甲缘快速刺入穴位。
②斜刺法:取列缺穴,用提捏进针法,将针体与皮肤呈45°角, 倾斜刺入皮下。
③平刺法:①取百会、神庭穴,沿皮下进针,平刺腧穴,使针体 与皮肤呈15°角;②取印堂穴,用提捏进针法,沿皮下进针,横 刺腧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
(2)针刺方向
取足三里穴,用1.5寸毫针,先直刺1寸,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向 下斜刺1寸,得气后出针。
技术要点:押手手指需将所针穴位皮肤绷紧固定。
④提捏进针法
用1~1.5寸毫针,取印堂穴。押手拇、示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轻 轻提捏起,刺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刺入。
技术要点:注意进针的角度为15°~30°。
2.针刺的角度、 方向和深度
(1)针刺角度
①直刺法:取合谷穴,用爪切进针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 体与皮肤呈90°角左右。
实训二 毫针进针法训练
【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临床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和单手进针法,并在操作 中能够熟练地、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实训时间】
2课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无菌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镶子等, 学生自备纸垫、棉团。
【实训步骤】
1.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技术要点:指甲爪切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爪切用力适当。
②夹持进针法
用3寸以上长针,取环跳穴。押手拇、示指捏持针体下段,露出 针尖,刺手拇、示指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迅速 将针刺入皮下,并逐步深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技术要点:刺手、押手协同配合进针。
③舒张进针法
用1~1.5寸毫针,取天枢穴。押手五指平伸,示、中指或拇、示 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向两侧用力,绷紧皮肤,刺手持针从押手 示、中指或拇、示指之间刺入穴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