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各部的主要体表解剖标志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
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
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
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③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
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系统解剖学——体表标志

系统解剖学——体表标志在活体体表上⽤⾁眼可以观察或⽤⼿可以触摸到的⾻性突起和凹陷,肌的轮廓以及⽪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
应⽤这些体表标志,可以帮助确定⾎管和神经的⾛⾏,以及器官的位置,对临床检查、治疗和针灸腧⽳的定位具有与实⽤意义。
现按⾝体分部阐述如下:⼀、躯⼲部(⼀)项背腰部的⾻性和肌性标志图12-1 躯⼲背⾯的体表标志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的棘突。
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
脊柱下端可摸到尾⾻尖和骶⾓。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隆起。
肩胛⾻:位于⽪下,可以摸到肩胛冈、肩峰和上、下⾓。
肩胛冈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上⾓对第2肋,下⾓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髂嵴:位于⽪下,其最⾼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为髂嵴的后端,瘦⼈为⼀⾻性突起,⽪下脂肪较多者则为⼀⽪肤凹陷,此嵴平第2骶椎棘突。
斜⽅肌:此肌⾃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形的轮廓,⼀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胸腹部的⾻性和肌性标志图12-2 躯⼲前⾯的体表标志锁⾻:全长均可摸到,锁⾻的内侧端膨⼤,突出于胸⾻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喙突:在锁⾻外、中1/3交界处的下⽅⼀横指处,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颈静脉切迹:胸⾻柄上缘正中,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
胸⾻⾓:胸⾻柄与胸⾻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的横⾏隆起,两侧接第2肋软⾻,可依次计数肋和肋间隙。
胸⾻⾓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平。
剑突:在胸⾻体的下⽅两肋⼸的夹⾓处,有⼀个三⾓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
肋⼸:由剑突向外下⽅可摸到。
胸⼤肌:为胸前壁上部的肌性隆起。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被3-4条横沟分成多个肌腹,肌收缩时在脐以上可见到3条横沟,这些横沟即腱划。
该肌外缘呈半⽉形的弧线,⾃第9肋软⾻开始,下延⾄耻⾻,称为半⽉线。
此线与右侧肋⼸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临床上常以此部位作为胆囊压痛点。
常用的全身主要骨性标志

常用的全身主要骨性标志
骨性标志主要是指人体的骨骼在体表形成较明显的隆起或凹陷,常用的骨性标志有乳突、下颌角、第7颈椎棘突、胸骨角、肩胛下角、剑突、豌豆骨等。
1.乳突:位于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突,面神经由此出颅。
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沟。
2.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转折之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3.第7颈椎棘突:位于颈背部最突出的隆起,为计数椎骨的标志。
3.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的横向突起,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的水平,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骨的标志。
4.肩胛下角:平对第7肋骨,可作为在背部计数肋骨的定位。
5.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6.豌豆骨:位于腕部远侧皮纹的内侧的突起。
骨性标志主要用于定位等应用,在进行定位时应由专业医生进行。
人体解剖体表标志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经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线 胸骨线( ):沿胸骨外侧缘最凸处所作的垂线 锁骨中线( ):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胸骨旁线( ): 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中点的垂线 腋前线 ( ): 经腋前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腋中线( ):为腋前后线之间上点所作的垂线 腋后线( ):经腋后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 ):上肢下垂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后正中线( ):经身体后面正中的垂直线
胸骨角 ( ):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稍向前突,两侧连第2肋软
骨,是计数肋骨的标志,后平第4胸椎下缘,是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
脉的分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相交处
剑突 ( ):位于胸骨下角内,平对第9胸椎
乳头( ):男性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平面,女性乳头稍低,偏外下方
锁骨( ):位于颈静脉切迹两侧,全长可触及
锁骨下窝( ):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凹陷处,有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胸部(二)
肋弓( ):自剑突两侧向外下可触及肋弓,是肝、脾触诊的标志,最低
处平第2-3腰椎间隙
胸骨下角( ):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共同围成胸骨下角
肩胛下角( ): 肩胛骨最低处,上肢下垂时,肩胛下角
平第7肋
肩胛岗 ( ):平第3胸椎平面
下4横指处 腓骨头(fibular head):位于胫骨外侧髁后外下方,可触及,有腓总神经通过 胫骨前缘( anterior border of tibia): 位于胫骨体前面,居皮下,可触及 内踝(medial malleolus ):胫骨下端向内的突起,皮下可触及 外踝(lateral malleolus ):腓骨下端的膨大,隆起于踝关节外侧 皮下可触及 跟健( tendo calcaneus ): 位于小腿后区下部皮下,止于跟骨结节,可触及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身体表面解剖身体表面解剖是解剖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表面的各种标志物和表面标志,以及表面解剖和内部解剖的关系。
在学习身体表面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肌肉、骨骼和器官在体表的表现形式,熟练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
比如腋窝、胸骨下缘、肱三头肌区、髌骨上部等。
此外,还要了解体表各个部位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二、头部解剖头部解剖主要研究头颅、面部、颈部等区域的解剖结构。
头颅是保护脑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颅骨和颅面骨组成。
颅骨有颅顶骨、颞骨、颧骨、枕骨等组成,颅面骨主要有上颌骨、下颌骨等。
面部主要由眼、鼻、口等组成,颈部主要是通过颈椎与头部相连。
在学习头部解剖的时候,需要了解头颅和颅面骨的名称、数量、形态以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掌握头颅颅面骨的解剖标志以及各种孔窗、突起的位置和功能。
三、胸部解剖胸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它主要包括胸骨、肋骨、胸骨软骨等组成。
在学习胸部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胸骨、肋骨、胸骨软骨、锁骨以及肋间肌、膈肌等肌肉的位置和形态。
此外,还应了解胸部的器官,比如心脏、肺脏、气管、食管等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四、腹部解剖腹部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主要部位,它包括腹膜、腹腔、腹壁、腹内器官等。
在学习腹部解剖的时候,要了解腹壁的层次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掌握各种解剖标志的位置和形态,以及腹腔内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五、四肢解剖四肢是人体的重要运动部位,它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
在学习四肢解剖的时候,要了解上肢和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血管、神经等结构,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熟练掌握四肢的基本动作和功能,以及四肢与躯干的连接方式。
六、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解剖主要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在学习神经系统解剖的时候,要了解各种脑叶、脑室、脑神经的出口和入口,脊髓的各段的特点以及脊神经的部位和分布。
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

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当我们需要进行体格检查或者疾病诊断的时候,人体的表面往往能够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来自于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它们是我们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入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表标志,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勾骨突勾骨突位于胸骨的上部,是胸骨的一个特征性结构。
它的位置也是人体中心的标志。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用手指触摸勾骨突,以确定人体的中线位置。
在X光片或CT扫描中,勾骨突的位置也是确定头颅与胸部之间的居中线的关键。
二、尺骨茎突尺骨茎突位于手腕的外侧,是手掌侧面的一处突起。
它的位置对于肘关节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可以在手腕外侧感觉到一个小凸起,这就是尺骨茎突。
通过摸到尺骨茎突的位置,医生可以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也可以排除一些手腕和前臂的骨骼病变。
三、椎弓突椎弓突位于脊柱的背部,是脊椎骨的特征性结构。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用手指沿着椎弓突进行检查,以确定脊柱的位置和形态。
在X光片或MRI中,椎弓突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脊椎的病变和功能障碍。
四、髌骨髌骨位于膝盖前方,是膝盖关节的一部分。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摸到髌骨的位置,以评估膝盖的稳定性和疾病状况。
髌骨的位置也是确定人体前后线的关键。
五、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是指靠近体表的淋巴结,它们通常是疾病反应的早期标志。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通过触摸体表来检查淋巴结的大小和质地。
前哨淋巴结的检查对于肿瘤疾病和感染疾病的诊断都非常重要。
总结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
医生通过触摸、视觉和影像学手段来确定这些标志的位置和形态,从而评估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才能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人体解剖体表标志

锁骨上三角 (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位于锁骨中1/3上方,底部可焖与 锁 骨下动脉和第1肋骨
胸骨上窝(suprasternal fossa) 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是触诊气管的部位
腹部
腹白线( linea alba ):附着于剑突和耻骨连合之间的纤维带, 两侧为腹直 肌,右侧缘与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临床作为胆囊压痛点
脐 (umbilicus): 位于前正中线上,腹白线的中点处,平第3、4腰椎间隙, 脐与右髂前上嵴连线的中、外1/3相当于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临床上作为阑 尾压痛和手术入路的标志
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el ):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共同围成胸骨下角 肩胛下角(inferior angle of scapuia): 肩胛骨最低处,上肢下垂时,肩胛下角
平第7肋 肩胛岗 (spine of scapuia):平第3胸椎平面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anterior median line ):经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线 胸骨线( sternal line ):沿胸骨外侧缘最凸处所作的垂线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 ):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胸骨旁线(parasternal line): 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中点的垂线 腋前线 (anterior axillary line): 经腋前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腋中线(midaxillary line):为腋前后线之间上点所作的垂线 腋后线( posterior axillary line ):经腋后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scapular line ):上肢下垂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后正中线( posterior median line ):经身体后面正中的垂直线
护理应用解剖学

三是与生活护理有关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包括体位与疾病康复 和治疗的关系等。
四是与护理评估有关的人体组织结构,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解 释和实施护理评估等。
第二节 全身各部位重要体表标志
作者姓名:张海玲
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概述
体表标志主要是经体表可以看到或摸到的骨性结构、肌肉轮廓 或肌腱等结构,称为体表标志。
指掌侧固有动脉 第2~5指的相对缘。
股动脉
下
胫后动脉
肢
足背动脉
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 内踝与足跟中点。 内、外踝中点。
压迫方法 将颈总动脉压向第6颈椎横突。 将面动脉压向下颌骨。 将颞浅动脉压向颞骨。 将锁骨下动脉压向第1肋。 将肱动脉压向肱骨。 将桡动脉压向桡骨。 将尺动脉压向尺骨。 将指掌侧固有动脉压向近节指骨。 将股动脉压向股骨。 将胫后动脉压向跟骨。 将足背动脉压向足骨。
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肝及肝外胆道系统
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主要有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合成 贮存糖元、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肝脏分泌的胆汁由肝内小叶间胆管汇集成肝左、右管经肝门 出肝,再经肝外胆道系统贮存和运输。肝外胆道系统指肝门 以外的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右管、肝总 管和胆总管)。
(二)、肺下界
平静呼吸时,两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 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0肋相交,终于第10胸 椎棘突的外侧。深呼吸时,两肺的下界均可向上、下移动 2~3cm,称为肺缘移动度。
(三)、胸膜顶 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伸向颈根部,覆盖于 肺尖的上方,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一)、肝
右锁骨中线
正中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各部的主要体表解剖标志
一、头部:
1) 前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
2) 后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
3) 额角(发角)(前发际额部曲角处)
4) 完骨(颞骨乳突)
二、面部:
1) 眉间(印堂,两眉头之间的中点处)
2) 瞳孔(正坐平视,瞳孔中央)或目中(目内眦至外眦连线的中点处)
三、颈、项部:
1) 喉结(喉头突起处)
2) 第七颈椎棘突
四、胸部:
1) 胸骨上窝(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
2) 胸剑联合中点(胸骨体和剑突结合部)
3) 乳头(乳房的中央)
五、腹部:
1) 脐中(神阙,脐窝的中央)
2) 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3) 髂前上棘(髂骨嵴前部的上方突起处)
六、侧胸、侧腹部:
1) 腋窝顶点(腋窝正中央最高点)
2) 第11肋端(第11肋骨游离端)
七、背、腰、骶部:
1) 第七颈椎棘突
2) 第1~12胸椎棘突、第1~5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尾骨
3) 肩胛冈根部点(肩胛骨内侧缘近脊柱侧点)
4) 肩峰角(肩峰外侧缘与肩胛内连续处)
5) 髂后上棘(髂骨嵴后部上方突起处)
八、上肢:
1) 腋前纹头(腋窝皱襞前端)
2) 腋后纹头(腋窝皱襞后端)
3) 肘横纹
4) 肘尖(尺骨鹰嘴)
5) 腕掌、背侧横纹(尺、桡二骨茎突远端连线上的横纹)
九、下肢:
1) 髀枢(股骨大转子)
2) 股骨内侧踝(内辅上)
3) 胫骨内侧踝(内辅下)
4) 臀下横纹(臀与大腿的移行部)
5) 犊鼻(外膝眼,髌韧带外侧凹陷处的中央)
6) 腘横纹(腘窝处横纹)
7) 内踝尖(内踝向外侧的凸起处)
8) 外踝尖(外踝向外侧的凸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