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多次复发性腺样囊性癌1例

合集下载

五种病理类型并存的乳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五种病理类型并存的乳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2019 年第 6 卷第 59 期2019 Vol.6 No.59167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病例报告·五种病理类型并存的乳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肖桦琳,蔡凤林*,章佳新(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乳腺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1)【关键词】乳腺癌;病理组织学;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9.167.02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的《肿瘤组织学和遗传学分类》详细介绍了乳腺癌多种病理组织学类型。

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治疗方式及预后也不同。

因此,广泛取材明确病灶的组织学类型在个体化治疗时代非常重要。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乳腺外科收治了1例非特殊性浸润性癌、粘液癌、腺样囊性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导管内癌5种病理组织学类型并存的乳腺癌患者,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体检发现左乳肿物两月入院。

患者两月前体检发现左乳有一肿块,约鸽蛋大小,无疼痛,无发热,后在美容院每周行乳腺按摩一次,发现左乳肿块未缩小,再次就诊,门诊拟“左乳肿块”收住入院。

既往体健。

末次月经:2017年03月15日。

专科检查:左侧乳房内上方距乳头2.5 cm 处扪及一肿物,约2.5 cm ×2 cm 大小,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与皮肤无粘连,左腋下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约1.5×1 cm 大小,质地便硬。

右乳及右侧腋窝未及明细异常。

辅助检查:乳腺钼靶片提示双侧乳腺呈多量腺体型。

左乳后上方见片状不对称影,右乳未见明显肿块,双乳未见异常钙化,双腋部淋巴结可见,余未见异常。

左侧BI-RADS :4A ;右侧BI-RADS :2。

乳腺彩超提示左乳10~12点处可见数个低回声,外形不规则,边界欠清,较大20 mm ×12 mm ,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左腋下探及数个低回声,较大28 mm ×11 mm ;右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乳腺腺样囊性癌2例报告及文献回顾与分析

乳腺腺样囊性癌2例报告及文献回顾与分析
g e sv au eo x rma r s ie n t r f ta mma y a e o d c si c r i o .W e r p r t a e fa e o d c si c r i o f h ra t wi e c i — e r d n i y t ac n ma c e o t woc s so d n i y t ac n ma o eb e s , t d s r c t h p t n o h i c i ia r s n ai n ,i g n e t r s ah lgc lc a a tr t sa d s r ia r ame t n e iw fte l e au e i ft er l c l e e tt s ma i gf au e ,p t oo ia h r ce i i n u gc l e t n ,a d rv e o i r tr . o n p o sc t h t
发 生 于乳腺 的腺 样 囊性 癌 非 常 罕见 , 病 率 约 发
学 上 , 体 由分化 程度 各异 的导管上 皮 细胞 、 上皮 瘤 肌 细胞 和 特 征 性 聚 集 的 基 膜 样 非 细 胞 物 质 组 成 J 。
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 的 0 1 l , . % 1 关于其文献报道 J 多为个案或数个病例 的报道。腺样囊性癌更多 的发 生于唾液腺 , 且侵袭性很高 , 与之相 比, 发生 于乳腺
王 少华 , 纪祥 军 , 石群立 , 李 宁 , 黎介 寿
[ 摘要 】 乳 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非 常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 ; 与发生于乳腺外其他组织 的腺样 囊性癌相 比, 腺腺样囊性 乳
癌浸润性较弱 , 预后 良好 。文 中报道 2例乳腺腺样囊性癌 女性 患者的临床表现 、 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 影 并进行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及诊治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及诊治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及诊治刘芮【摘要】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少见恶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其细胞起源不清.组织学类型与发生在唾液腺的腺样囊性癌相同,但其少见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预后较好.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无特征性表现.乳房根治术是治疗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方法.术后辅助治疗存在争议.因为存在远期复发风险,长期随访是必需的.【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2(035)006【总页数】3页(P536-538)【关键词】乳腺;腺样囊性癌;影像学;病理;治疗【作者】刘芮【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ACCB)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根据WHO乳腺肿瘤分类(2003版)归类为上皮性肿瘤,具有低度浸润潜能,组织学类型类似涎腺相应肿瘤。

其发病率占乳腺恶性肿瘤0.1%以下[1]。

腺样囊性癌首次于1856年被Billroth描述为“圆柱瘤”,最常见于唾液腺,另外也可见于肺、皮肤、宫颈、喉及前庭大腺[2]。

发生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于1945年首次被Geschickter描述,与发生于唾液腺的腺样囊性癌不同,乳腺腺样囊性癌有很好的预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5%和93.5%[3]。

极少经淋巴途径扩散,占0~2%[4-6]。

远处转移亦少见,占0~9%[4],但与淋巴结转移相比,相对常见,可以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发生,最常见于肺[5],还可见于肝脏、肾脏、脑及骨[6-7]。

由于该病发病率低,现有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本文对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1 临床特点可发生于30~90岁的女性,但更常见的发病年龄为50~60岁[8],也有男性病例的报道[9]。

两侧乳腺均可发生,不同于其他类型乳腺癌可发生对侧转移[10]或对侧乳腺同时发生另一病理类型恶性肿瘤[11],腺样囊性癌双侧乳腺同时发生的概率极低。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的肿瘤,通常发生在唾液腺、乳腺、肾脏等部位。

由于其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对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手术治疗是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发现的腺样囊性癌,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的范围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一般包括肿瘤的切除以及周围组织的清扫。

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腺样囊性癌,如颅底、面部和颈部等部位的肿瘤,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结合放疗或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放疗是腺样囊性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手术后未能完全切除的病例,放疗可以有效减少残留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同时,对于一些局部晚期的腺样囊性癌,放疗也可以起到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放疗的剂量和照射范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化疗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对一些手术切除后存在微转移或复发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

同时,对于一些晚期腺样囊性癌患者,化疗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疗对身体的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在接受化疗时需要密切监测身体的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腺样囊性癌治疗的新方向。

由于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学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靶向药物如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激酶抑制剂等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

靶向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对于一些难治性或复发转移的腺样囊性癌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但需要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一些晚期腺样囊性癌患者,还需要进行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腺样囊性癌必须放疗吗,治疗方法

腺样囊性癌必须放疗吗,治疗方法

腺样囊性癌必须放疗吗,治疗方法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头颈部的唾液腺、深部组织以及乳腺等部位。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其中放疗是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就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手术治疗腺样囊性癌的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切除的对象通常是局限于某一区域的肿瘤,一般采用保守手术或根治手术。

保守手术主要是针对小肿瘤或正常组织结构复杂区域,并注意保护周围的组织器官;而根治手术则是移除肿瘤以及周围淋巴结和组织。

手术切除后,可以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其它辅助治疗。

二、放疗治疗手术切除虽然能去除癌组织,但对于高风险肿瘤、术后残留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此时,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提高治愈率。

但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小肿瘤,特别是局部分化程度好的ACCCA,放疗的作用不够明确,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放疗治疗可以根据治疗部位、放疗设备、放疗技术等因素进行选择。

常用的放疗方式包括:传统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合的放疗方式。

放疗的过程需要根据较少的治疗次数进行多次治疗,需要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三、化疗治疗化疗治疗通常适用于肿瘤晚期患者。

化疗药物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同时也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蒽环类药物、代谢类药物等。

但腺样囊性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高,所以并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四、治疗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包括手术范围、肿瘤性质、患者年龄、身体状态等因素,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治疗前准备: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复查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治疗要求。

3.放疗设备的选择:放疗设备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放疗模式而定,需要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腺样囊性癌,作为一种较为少见但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肿瘤类型,其治疗方案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来探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

首先,手术治疗是腺样囊性癌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完整切除肿瘤,防止其再生以及扩散。

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个体化是关键。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肿瘤特点,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根治性切除术、保留器官的切除术或者辅助手术。

另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十分重要,包括术后放疗或者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药物治疗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

化疗主要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以阻断其生长和扩散。

然而,腺样囊性癌对常规的化疗药物并不敏感,对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靶向治疗成为了一个新的方向。

靶向治疗是通过抑制特定的分子通道或信号传导途径,来阻断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一些靶向药物如ERBB2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被用于腺样囊性癌的治疗研究中,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最后,综合治疗是对腺样囊性癌的综合应对措施。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的综合应用。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综合治疗还包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综上所述,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其中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肿瘤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配合并积极参与各项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虽然目前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还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将有更多新的治疗手段逐渐成熟,并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甲状腺腺样囊性癌1例

甲状腺腺样囊性癌1例
l 4例分析 [ J ] .现代肿瘤医学 , 2 0 0 8, 1 6 ( 1 1 ) : 1 8 9 7— 9 . [ 2 ] 郑 唯强 , 林万和 , 马大烈.甲状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 J ] .中华 内分泌代谢杂志 , 2 0 0 5 , 2 1 ( 6 ) : 5 7 4 . [ 3 ] 朱 鸿, 傅 静, 李 科, 等.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涎腺腺样囊性 癌 的临 床 病理 分 析 及 比较 [ J ] .1 临床 与 实 验病 理 学 杂 志 ,
患者 女性 , 2 8岁。因无 明显 诱 因出现 阴道 出血 1个 月
伴异 味 , 当地医院行药 物治疗 1个月 , 效果 不佳 。患者 自诉 无接 触性 出血及其他不适。妇科 检查 : 前穹窿可触及一 直径 2 . 0 c m结节 , 见少 许 血性 分 泌 物。子 宫 颈质 硬 , 有结 节 感 ( 图1 ) , 接触性 出血 。临床 疑子宫 颈恶性 肿瘤 , 遂 行子 宫颈 活检。病 理诊断结果 : 极 少许子 宫颈黏膜 组织 , 被 覆鳞状 上 皮无异型 , 问质纤维组 织增生 并伴小肿 瘤细胞 弥漫 浸润 , 纤
可见一些 未成熟 的嗜酸性 粒 细胞及 成熟 的 中性粒 细胞 ( 图 3 ) 。免疫 表 型 : MP O( 图 4) 、 C D1 1 7( 图 5) 、 C D 4 3( 图 6) 、
C D 6 8和 C D 4 5均 阳 性 , M U M一 1 、 C D 7 9 a 、 B C L - 6 、 C D 3 0 、 C D 3 、
为白血病 性粒细胞 肉瘤 ( 1 e u k e mi c g r a n u l o c y t i c s a r c o m a ) 和 非 白血病性 粒细胞肉瘤( a l e u k e mi c g r a n u l o c y t i c s a r c o m a ) 。非 白 血病性粒 细胞 肉瘤 是在无 急、 慢性 白血病 表现 时发生 , 称 原 发性粒细胞 肉瘤 , 可能来 自间质干细胞的分化或髓外造血 的 恶性转化 … 。该肿瘤常发 生于骨组 织 , 也 可累及 皮肤 、 淋 巴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周逸云;金晓东【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6(027)002【总页数】3页(P175-177)【关键词】乳腺;腺样囊性癌;病理;鉴别诊断【作者】周逸云;金晓东【作者单位】310051,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检验病理科;310051,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检验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1.1患者,女,46岁。

因发现左乳痛性肿块于2014-12-20入院。

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外侧刺痛感,自我检查发现左乳有一蚕豆大小肿物,无红肿破溃,无乳头溢液。

入院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距乳头3 cm可及大小1.0×1.0 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皮肤表面无发红及橘皮样变。

B超显示左侧乳腺结节。

临床诊断:乳腺肿物性质待查。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乳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距乳头2 cm外上象限处,质地较硬,直径约2 cm,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组织。

病理检查:灰红灰黄软组织一块,2.5 cm×2 cm×1.8 cm,切面可触及两个结节,大小分别为1 cm×0.8 cm×0.6 cm、1.5 cm×1.2 cm×0.5 cm,颜色灰白、灰黄,质中较韧。

术中快速冷冻结果回报:(左乳)考虑乳腺恶性肿瘤,富含黏液,肿瘤主要位于导管内,不除外浸润可能,待常规多取材。

在全麻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送检常规石蜡。

镜下检查:肿瘤细胞排列成界限清楚的不规则筛孔状、腺样、条索状,浸润性分布于透明变性的胶原背景中,其中以筛孔状成分为主,肿瘤细胞由小的立方状上皮、肌上皮两种细胞构成,围成假性圆形小囊腔,腔内含淡嗜酸性或淡嗜碱性黏液样物,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淡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2个/10 HPF(图1、2)。

免疫组化结果:肌上皮细胞SMA(+)、p63(+)、actin(+)表达在细胞巢外周或筛状腔缘,腺腔及瘤巢内细胞CK5/6(+)(图3、4);其余免疫组化标记显示:ER(-)、PR(-)、HER-2(-)、E-cad(+)、Ki-67<(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1 3 3 1 5 / j . c n k i . c j c e p . 2 0 1 6 . 1 1 . 0 3 6
患者女性 , 8 2岁 , 因发现 右乳 肿 物 1 0余 年入 院。患 者 于l 0余年 前无意 中发现左乳包块 , 约花生米大小 , 不能完 全 推动 , 无压痛 , 无皮肤破溃 , 无乳头 溢液。患 者于 2 0 0 4、 2 0 1 l 、 2 0 1 4年分别 在当地 医 院行 3次 右乳 肿块 切除 术 , 具 体手 术 方式及结果不 洋, 现 右乳 再次 出现 明显 肿块 , 门诊 拟 “ 右乳 癌? ” 收治入院。专 科检查 : 双乳不对称 , 右乳头红肿 , 轻度破 溃, 表 面皮肤无 明显橘 皮样改 变 ; 右乳 内上象 限乳头 周边 可 触及一 2 c m× 2 c m大小肿块 , 质硬 , 边界欠清 , 活动 度差 , 与
周 围组织 粘连 , 无压痛 ; 左乳 未及明显异常 ; 双侧腋下 及锁骨

E 下 窝均 未触及明显肿大淋 巴结 病 理检 查 眼观 : 乳腺穿刺标本 , 组织 3条总长 3 c m, 直
径0 . 3 t i l l 。镜检 : 癌细胞呈 巢团 ( 图1 ) 或 筛状 ( 图 2) 排列,
作者 位 : 南f 大学 第 二附 属 医 院 病 理 科 、 特 作哲简介: 邾 牛, 男, 博_ 1 , 副 主任医师 , 讲师。 F e l : ( 0 7 9 1 )
8 62 9 7 6 31 . E ma i l :h a o h u a 41 0@ I 2 6. c o n r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 杂 志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2 0 1 6 N o v ; 3 2 ( 1 1 )
性, K i - 6 7增 殖 指 数 约 2 0 %。
图 1 部 分癌 细 胞 呈 巢 团状 排 列 图 2 部 分 区 癌 细 胞 呈 图 3 癌 组 织 图 4 巢 团状 分
病理 诊 断: 右乳 腺 样 囊 性 癌 ( a d e n o i d c y s t i c c a r c i n o ma ,
性 。镜下癌细胞 主要呈巢 团状 、 实性或筛孔状排列 。同涎 腺
发生 的 A C C相 同 的是 , 癌组织 易侵犯 神经 。因 A C C起 源 于 腺 上皮 、 肌_ f 皮及基底样 细胞 , 故 在 免 疫 表 型 上 通 常 表 现 为
鉴别诊断 : 乳腺 A C C主要与浸润性 筛状癌 、 胶原 小体病
性…
收稿 r J 期: 2 0 1 6— 0 7— 0 4
病变 , 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 多数情 况下 为偶然发现 , 常 与硬
化性乳腺病 、 放射状 瘢痕 等一些其 它病 变并存 , 形 态学 七也 形成筛状 结构 , 表现 为小 叶腺泡和小导管腔中见圆形无细 胞 性、 嗜酸性胶原纤维状 或透 明变性 的无定形 物质 , 该 物质 可 用Ⅳ型胶 原抗 体标 识 。 虽 然 镜 检 形 态上 与 A C C 相似 , 但 两
乳 腺 多次 复发 性腺 样 囊 性癌 1例
郝 华 , 徐 芬 , 邬黎 青 , 冯 琼
关键词 : 腺样囊 性肿瘤 ; 复发 ; 病例报道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7 . 9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l 一7 3 9 9 ( 2 0 1 6 ) 1 1 —1 3 1 4—0 2

1 3 I 4・
临床与 实验病理 学杂志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2 0 1 6 N o v ; 3 2 ( 1 1 )
网 络 出版 时 间 : 2 0 1 6—1 1 — 2 2 1 5 : 1 5 网 络 出版 地 址 : h t t p : / / w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3 4 . 1 0 7 3 . R . 2 0 1 6 1 1 2 2 . 1 5 1 5 . 0 3 6 . h t ml
S L J : 皮标志物 如 p 6 3 、 S MA等均 阳性 ; E R、 P R、 C . e r b B 一 2均 阴

以及恶性腺肌上皮瘤鉴别 。( 1 ) 浸 润性筛状 癌 : 肿 瘤组织 形
成明显 的筛状结构 , 但肌 上皮 消失 , 故 p 6 3等 肌上 皮标 志物 为阴性 . E R、 P R通常为阳性 ; 而A C C则 刚好相反 , p 6 3阳性 , E R、 P R均阴性 。( 2 ) 胶原小体病 : 累及小 叶和小导管 的 良性
布的癌组织 中 I ) 6 3呈 阳 性 , s P

图 5 筛 状排列 域 筛
多次 复发的特 点。发生部位 多位于 乳头 、 乳晕 附近 , 病 变范 围比较局 限 , 多 单发 , 肿瘤切 面灰 白色或灰黄色 , 部分 区呈囊

孔周围癌细 胞 中 p 6 3呈 阳 性 .
S P法
AC C) 。
筛孑 L 状 排 列
讨论
A C C是一种 好 发于涎 腺 的浸 润性 癌 , 在 乳腺 中
侵 犯 神 经
发病 率非 常低 , 约 占乳腺癌的 0 . 1 %, 平 均年龄 5 6岁 , 因肿物
牛长缓慢 , 故患者一般病 程较 长 , 本 例病 史长 达 1 0年 , 且 有
筛孑 L 内充满黏液 , 浸润性 生长 , 并侵犯 神经组 织 ( 图3 ) 。免 疫表 型 : 癌细胞 E R、 P R、 C — e r b B - 2均阴性 , E — c a d h e r i n 、 p 6 3 ( 图 4 、 5 ) 阳性 , p 1 2 0膜 阳性 , C a l p o n i n 巢 团结 构阳性 、 筛状 结构 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