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奉仪-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 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 r )、美国NCI ( National C 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 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现状和方向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现状和方向

靶向药物临床研究
靶向药物剂量选择的主要基础
Primary basis for dose selection relative to target
Basis for selection Toxicity Pharmacokinetic data Tumor effects Surrogate effect Other Not stated Not recommeended
iiiiiiiiii单纯追求肿瘤缩小临床获益延长生存期ttppfsosdfs提高生活质量转变qol症状改善毒性亚组疗效分析尽早进行联合治疗研究探索研究预测疗效生物学指标2004年lynch和paez等首先提出了egfr突变尤其是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基因突变决定了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gefitinib和erlotinib的敏感性目前已发现egfr突变的比例在包括日本的亜洲人群和白种人分别为32和6亜洲人群明显高于西方人群这种差别可解释对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东西方人种不同的疗效此外egfr突变比例又明显的和某些临床因素如女性非吸烟腺癌等相关
Survival probability
0.75
0.50
5.6 months (95%CI: 2.8–10.6)
0.25
0.00 0
15.6 months (95% CI: 10.9–22) 10.7 months (95% CI: 8.3–16.3)
• 药物基因组学
• 生物放射成像术
✓ DCE-MRI
✓ PET ✓ DCT ✓ 多普勒超声
• 药效学
• 药代动力学
Scheme of Phase I study for a drug with linear pharmacokinetics

肿瘤化疗辅助用药规范化应用

肿瘤化疗辅助用药规范化应用

Metoclopramide(胃复安)化疗 止吐给药剂量和方法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HT3受体拮抗剂 • 轻度呕吐:20-30mg iv 化疗前,然后每2-
4小时1-3mg/kg po
• 严重呕吐:1-3mg/kg iv 15分钟,每2-3小 时1次。化疗前30分钟开始,然后持续注 射0.4mg/kg/h至12小时后,每2-4小时口 服1-3mg/kg
恶心呕吐的过程及类型
三期
• 恶心 ( Nausea ) • 干呕 ( Retching and Vomiting ) • 呕吐后期 ( Post-Vomiting ) 类型
• 急性呕吐 ( Acute Vomiting):24小时内 • 迟发性呕吐 ( Delayed Vomiting ):化疗后
• 医生:被迫减少化疗的剂量和频次 不易取得患者的合作 恶心呕吐严重时被迫更改治疗方案
• 家属:增加患者家属的负担 加重经济负担 增加护理和请洗的工作量
癌症患者对治疗不良反应严重 性顺序(评分)
不良反应 顺序(评分) 不良反应 顺序(评分)
呕吐
1(168) 持续疲劳
8(47)
恶心
2(156) 失眠
肿瘤化疗辅助用药的规范化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冯奉仪
抗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骨髓抑制 • 心、肺毒性 • 肝、肾功能损害 • 神经毒性 • 泌尿生殖系统毒性 • 皮肤粘膜损害 • 局部刺激、静脉炎 • 过敏及其它的不良反应
化疗不良反应的结果
• 长期或暂时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 限制化疗的剂量和疗程 • 影响疗效 •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细胞毒药物致吐的神经生理学
细胞毒药物
肠道粘膜嗜铬细胞损伤释放5-HT

肿瘤治疗评价

肿瘤治疗评价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 )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研究

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研究
2 (7) 2 — 2 . 6 :8 3 8 4
胃肠 道反 应 、 4例肌 肉酸 痛 、 明显 的手足 综合 征 ; 6例 单药 组有 8例发生 Ⅱ ~Ⅲ度 骨髓抑制 、0例发生 胃肠道 反应 、 l 4例肌 肉酸 痛 、 明显 的手 足综合征 ; 7例 两组均 未发生心 动过速 、 律失常 心
18十 蠹 辱誓C IA E IN N H R A Y 0 一 药牛 HN DC E DP A M C M I A
2 1 8 第 1 第 1 期 01 年 月 卷 5
40 均低 于单 药组 的 1 .% 、00 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义 . %, 60 2 %;
( P< 00 。联合 组有 1 .5) 0例发生 Ⅱ ~Ⅲ度 骨髓抑制 、 9例发生
死 于乳腺 癌 [。随着 人们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 活习惯 的 改变 、 1 1 生
乳 腺癌手术患者 2 2例 、 未手术 患者 3例 ; 有放化疗史 者 2 例 、 3 2例首 次就诊 时 移位肺 转移 患者 ; 0例为 单肺 转移 、 为双 2 5例
肺转移 。两 组患者一 般资料 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 学意义 ( P均 > 00 , . 具有可 比性 。 5)
[ 关键词 】 多西 紫杉醇 ; 希罗达 ; 乳腺 癌肺转移
【 中图分类号 】 7 42 R3.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 5 18 0 2 9 — 6 6( 0 1 1 — 0 — 2
乳腺 癌是严重威 胁妇 女生命健 康的恶性肿 瘤之一 , 据统计 全球 范 围内 每年大 概有 10 妇女 患乳 腺癌 , 有 5 万妇 女 2万 约 0
联 合 组 采 用 多西 紫杉 醇 注 射 液 ( 存 , 圳 万 乐 药 业 有 希 深 限 公 司, 0 5 0 7) 0 / 2, 1 静 脉 滴 注 , 时 第 H2 0 2 6 10mgm 第 天 同 1 1 联 用 卡 培 他 滨 片( 罗达 , 海 罗 氏制 药 有 限公 司 , ~ 4天 希 上 H 0 7 0 4) 2 0mgm , 2 0 3 2 15 / 2次 ,, d 餐后半小 时 V服 , 1d为 1 I 2 个 周期 , 持续 6个周期 ; 单药组 仅采用 静脉滴 注多 西紫杉醇 注射 液 10m / z, 0 gm 余治疗两 组无差异 , 化疗前 1天采 用地塞米松预 防过敏 、 盐酸格拉 司琼 等预防恶心呕 吐等 。

RECIST1.1-冯奉仪解读

RECIST1.1-冯奉仪解读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更新--解读RECIST1.1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冯奉仪2000年公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作为一种抗癌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方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由于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改进,尤其是大量的非细胞毒性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对该标准的质疑开始出现。

例如,评价肿瘤负荷是否一定需要10个靶病灶?对不以客观缓解率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试验,是否需要确认疗效?以生存为终点的临床试验患者是否一定要有可测量的靶病灶?非细胞毒性靶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如何运用RECIST?如何应用FDG-PET和MRI等新的影像学技术?如何评估淋巴结?为此,RECIST需要更新。

2009年,RECIST修订版首次公布。

与RECIST1.0版一样,RECIST修订版也运用基于肿瘤负荷的解剖成像技术进行疗效评估,故被称作1.1版,而不是2.0版。

RECIST 1.1版具有循证性,以文献为基础,采用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实体瘤临床试验数据库中6500例患者、18000多处靶病灶的检验数据,主要针对靶病灶的数目、疗效确认的必要性及淋巴结的测量等方面作了更新。

解读:可测量靶病灶数目在RECIST1.1版中,用于判断疗效的可测量靶病灶数目从最多10个、每个器官5个改为最多5个、每个器官2个。

该标准规定,可测量的靶病灶包括:在5 mm薄层CT上长径≥10 mm、淋巴结短径≥15 mm;在对比度良好的胸部X线平片上长径≥20 mm;体表病变,如弯脚测径器可测量的皮肤结节等,若≥10 mm也可作为可测量病变,应通过有标尺的彩色照片明确标示其大小,若成像技术能评估应首选成像技术评估。

不可测量的非靶病灶是指确实不可测量的病灶,如软脑脊髓膜病变、腹水、胸膜心包膜渗出液、炎性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炎、成像技术不能重现的腹部肿块或包块等。

该标准还新增了短径≥10 mm、<15 mm的淋巴结为有病理意义的淋巴结。

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附116例报告)

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附116例报告)

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附116例报告)周际昌;冯奉仪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2(019)002
【摘要】本文采用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116例晚期恶性肿瘤(DDP50~
108mg/m^2/次),对睾丸癌和乳腺癌疗效较好,缓解率为100%和81%,对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恶性黑色素瘤和鼻咽癌也有效。

2例成骨肉瘤肺转移病灶有明显缩小。

副作用主要为呕吐(83%),骨髓抑制不重,未见明显肾功异常。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周际昌;冯奉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3
【相关文献】
1.高剂量甲酰四氢叶酸钙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J], 谭清和
2.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8例分析 [J], 甘建元
3.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附20例报告 [J], 廖萍
4.大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J], 陆旭;乔文波;张绍伟;吴宇殊
5.单次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卵巢内胚窦瘤2例报告 [J], 胡桂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