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环境管理体系在各行业的应用
应用一
环境管理体系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 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废弃物减量化等目标,提高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用二
环境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目标,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环保 水平。
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与
06
挑战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动态
方案与运行控制
总结词
方案与运行控制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重 要环节,它根据目标与指标制定相应 的实施方案和控制措施。
详细描述
方案与运行控制应包括具体的操作规 程、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以确保组 织在日常运营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 少对环境的影响。
监测与测量
总结词
监测与测量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环节,它通过定期监测和 测量各项环境指标,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 。
化和精细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
02
将环境管理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推动全链条的绿色化。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03
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推动企业在环境、
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综合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企业需关注国内外环境法规政策的变化,确保合 规性。
02 资源与能源消耗
企业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03 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
企业需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采取措施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未来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环境管理
01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环境管理的智能
内部审核与合规性评价
总结词
内部审核与合规性评价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保障环节,它通过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 价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一、环境管理体系概述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企业为中心,采取全面、系统、预防性的管理方法,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控制和持续改进的一种管理体系。

二、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保护环境,降低环境风险,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企业提供法律依据和基础性的支持。

三、环境管理体系的原则1.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环境保护应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所有的管理决策都要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

2.全面性原则: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全面、连续的管理过程,要求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职能都要贯彻环境保护的要求。

3.预防性原则:通过预防措施,避免环境污染的产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污染进行治理和纠正。

4.持续改进原则:持续地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和管理效果。

5.法律规定原则: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防止任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四、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4000系列标准、环境标志产品(ECOLABEL)认证标准、绿色建筑标准等。

其中,ISO 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

五、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ISO 14001标准主要包括以下要求:1.建立并不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2.制定和实施环境目标和计划;3.实施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估;4.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环境风险;5.进行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环保意识;6.紧密与相关方合作,实现共同的环保目标。

六、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流程1.组建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小组;2.制定环境保护方针、目标、计划和程序;3.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评估;4.采取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降低环境风险;5.进行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环保意识;6.建立环境绩效评价机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七、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2.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品牌知名度;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4.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
循环经济和资源高效利用将成为未来环境管理体 系的重要方向,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废 弃物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环境管理体系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效 率和准确性。
未来环境管理体系的挑战与机遇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未来环境管理体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为了衡量和评估环境目标的实现情况,组织应制 定具体的环境指标。
确保可行性
在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资源的可 用性和技术的可行性。
环境管理方案制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制定具体的环境管理方案,包括具体 的措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实施环境管理措施
按照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应采取具体的措施实施环境管理,确保 目标的实现。
监测与评估
对实施的环境管理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与持续改进
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01
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要求。
识别改进机会
02
根据审核结果,识别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提出改进建议

持续改进
03
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环保绩效和环境管理水平
低碳环保
环境管理体系鼓励采用低 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 费模式,降低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低碳发展的核心理念
低碳发展
低碳生活
环境管理体系支持低碳发展,即通过 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环境管理体系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生活 方式,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 耗等。
节能减排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采取有效的节能减 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 法律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组 织必须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符合法律法规要 求。
• 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 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越来越多的客户和投资者关注企业的环 境绩效,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整改实施
按照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进行整改,确保问 题得到有效解决。
跟踪验证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问题不再发 生或已得到有效控制。
06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识别途径及更新机制
法律法规识别途径
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 等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信息,确保 识别全面、准确。
更新机制
建立定期查阅、评估法律法规的更新 情况,及时获取最新法律法规信息, 确保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合规性 。
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帮助组织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并持续改进其环境绩效。
适用范围和原则
适用范围
环境管理体系适用于任何类型、 规模和地理位置的组织,包括企 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原则
环境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遵守法律法规、预防为主、全员 参与、持续改进、系统管理、基 于事实的决策、供方互利关系。
05
检查、审核与持续改进
检查方法及频次
日常检查
每日对关键环境管理活动进行检 查,确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定期检查
按照计划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 行全面检查,评估体系运行效果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选择认证机构时需要了解其要求和规定。
04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实施环境管 理体系,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 的能耗和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
效率。
案例二
某化工企业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 ,全面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从 而优化产品设计,降低环境负荷。
案例三
某食品企业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采用 可持续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确保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和其它要求,避免环境 违法风险。
培训和意识
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技 能水平,促进全员参与环 境管理。
文件和记录
建立完善的文件和记录管 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 性和可追溯性。
环境评审和改进
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评审和改进,不断提高环 境绩效。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降低环境风险
通过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降低因违 反法律法规或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风险 和成本。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 环境和社会三大支柱的平衡发展,推 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01 1990年代初
ISO 14000系列标准发布,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 逐渐受到关注。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与要求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一般由国家或地区政府授权,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常见的环境管理 体系认证机构有ISO 14001认证机构、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等。
审核与认证的要求
审核与认证的要求通常包括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自身的目标。在环境管理体 系方面,最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是ISO 14001,它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组织在

环境管新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环境管新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 结构和运行模式十分接近,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 • 要素基本相同(如管理职责、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能力、意识
和培训、审核和管理评审等); • 均可能成为贸易的条件,消除贸易壁垒。
不同点
ISO9001
ISO14001
ISO22000
对象 目的
结构要素不同
名称相同或相近,内 容差别较大

产品
持续改进 改善环境绩效 满足社会要求
• 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
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
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要求
持续改进
管理评审
总要求
环境方针
检查
策划
实施与 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EMS) 模式
能力 培训 意识
组织结构和 职责
●我国的环境状况 (1) 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2) 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3) 城市垃圾日渐突出; (4) 城市噪音仍在扩大。
●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对策和行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世 界环境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和国家对策 ■现状:
响方面的问题
向外界宣传企业 的、国家的环保
行为、政策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
影响; b)适合于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
他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2014..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2014..
CHANCE
马斯河谷 烟雾事件
1930.12
比利时马 大气污染 斯河谷
咳嗽、呼吸短促、 恶心、呕吐;几千 人中毒,60人死亡 刺激眼、喉、鼻, 引起眼病和咽喉 炎;大多数居民患 病,65岁以上老人 死亡400人 咳嗽、呼吸短促、 胸闷、呕吐;43%的 居民(6000人)患 病,20人死亡 咳嗽、呼吸短促、 胸闷、呕吐;5天内 死亡4000人,历年 共发生12起,死亡 近万人
CHANCE
17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CHANCE
18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CHANCE
19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HANCE 20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内涵
• 转变人的观念,建立污染防治的新思维; 1、从末端治理向污染全过程控制转变; 2、在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上由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重控 制转变; 3、在污染治理上,由分散的点源治理向集中控制转变,实 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 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减少消耗和污染、科学 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环境基础知识部分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ors training course
Basic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NCE 1
讲师介绍
讲师-李剑波 上海竟铭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高级咨询师 国家注册质量环境体系审核员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一.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1.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Environment)--组织从事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

如阳光、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植物、人群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通常指环境恶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巨大。

人类在走向物质文明时代的同时也给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其表现为:1)生态破坏:✧森林面积缩小。

四川森林覆盖率从明代占60%→解放时30%→80年代18%→现在仅占12%。

✧当前,黄河每年断流200天。

98年长江洪灾,造成重大损失。

✧土壤侵蚀与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在全国占38%。

✧生物物种的消失。

✧生态平衡破坏。

如盲目抽取地下水,引起地表沉降。

2)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环境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

✧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气候怪异变化、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强对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酸雨、沙尘暴。

✧水体污染,鱼虾绝迹。

✧城市空气污浊。

✧噪声,电磁波污染。

✧工业三废。

3)其他方面污染:✧危险废弃物的不当转移。

如核废料。

✧海洋污染。

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广。

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1000万吨。

3.人类改善环境而作的斗争人类在享受文明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严重制约了持续发展。

因此,环境与发展己成为全人类,不分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所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1)会议与立法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订了多项国际环境法方面的公约。

我国的立法也己成体系。

a) 建立多种环境保护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消防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利于提高民族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利于人们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调动企业防止污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自律机制的建立; -利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是治理环境污染与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并重,利于可
持续发展。
●对企业的现实意义 -改善环境绩效,降低环境风险、法律风险;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施清洁生产,增加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组织环境管理水平、员工的环保意识; -保持良好的公共、社会关系,满足相关方的要求,构建和谐。
■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
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现、 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管理。
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
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安全生产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条例等。
■对策:
• 加强环境立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转变工业污染防治的管理思想; • 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 转变污染防治观念:(1)从末端治理向污染全过程控制转变;(2)在污染物排
放控制上,由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重控制转变;(3)在污染治理上,由分散 治理向集中治理转变,实施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 大力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状况 (1) 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仍在扩大。
●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对策和行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世 界环境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和国家对策 ■现状:
源、植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
- 传统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造成污染; - 污染较重的重工、化工及轻工业在短期内还呈上升趋势; - 乡镇企业较多,规模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 技术、工艺、设备水平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浪费大; - 野蛮开采,违法乱纪,资源浪费严重现象仍存在; - 企业管理不善,跑、冒、滴、漏相当普遍; - 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权代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指南 • GB/T 24050-2000 idt ISO14050:1998 环境管理 术语 • GB/T 19011-2003 idt ISO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
核指南 (代替GB/T 19021.1~19021.3-1993, GB/T 24010~24012-1996)
系审核 • GB/T 24012-1996 idt ISO14012 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现在使用的环境管理体系及审核的标准
• GB/T 24001-2004 idt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 GB/T 24004-1996 idt ISO14004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 体系和支持技术
• 结构和运行模式十分接近,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 • 要素基本相同(如管理职责、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能力、意识
和培训、审核和管理评审等); • 均可能成为贸易的条件,消除贸易壁垒。
不同点
ISO9001
ISO14001
ISO22000
对象 目的
结构要素不同
名称相同或相近,内 容差别较大
产品
持续改进 改善环境绩效 满足社会要求
ISO9001、ISO14001和ISO22000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
• 三套标准都是自愿采用的管理型的国际标准; • 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在组织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文
件化的管理体系;
• 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监控和改进,对组织的产品、过程、 活动及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实现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目标;
• 降低审核成本,减轻组织经济负担。 • 有利于减少三体系要素的重复,保证管理体系的协调、
统一、有序,提高管理效能。 • 实现管理创新。
第二章:ISO14001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术语和定义
•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
第一章: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 ISO14001产生的背景
● 人类社会出现环境危机:
(1)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2) 臭氧层被破坏; (3)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转移; (4) 海洋污染; (5)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6) 生态环境恶化; (7) 自然资源的消耗。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TC207)于1996年颁布了与环境管理体系及审核有关的5 个标准。
• GB/T 24001-1996 idt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 GB/T 24004-1996 idt ISO14004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 体系和支持技术
指南 • GB/T 24010-1996 idt ISO14010 环境审核指南 通用原则 • GB/T 24011-1996 idt ISO14011 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 环境管理体
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排放
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等。
环境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清洁生产标准(啤 酒制造业)等。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 --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社会稳定。
环境因素
持续改进 预防不合格 达到顾客满意
关键工序、过程
持续改进 保证安全 达到消费者满意
无应急准备和响应 沟通为内部沟通
增加了环境因素、应急 准备和响应
沟通为内部、外部
增加了危害分析和 HACCP计划、应急准
备和响应
沟通为内部、外部
质量方针
环境方针
食品安全方针
关注点
顾客
相关方
消费者
●实施三体系整合的作用与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