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小说概况58414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有理
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又
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巨性、
长期性,也认识不到反动势力的 顽固性。
王怀庆 :《倪焕之》插图
许地山
(1893—1941) 现代著名作家,教授。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 福建龙溪,生于台湾。 幼习经史。甲午战争后,全家搬回大 陆。 1917年至1920年在燕京大学学习,积 极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任助 教。同时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 人发起文学研究会,从事创作。 1925年出版的早期作品散文集《空山 灵雨》、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的 不少作品都受宗教哲学和宿命论的影 响。 1941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
《沉沦》
《沉沦》(1921年10月,收入《银灰色 的死》和《沉沦》、《南迁》三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它以凌厉的气势,揭起专写知识青年内 心苦闷纷扰的浪漫抒情小说的旗帜 。 《沉沦》的出版轰动一时,毁誉参半,褒 之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 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 的兴起,贬之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 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超人》书影
.
散文集《寄小读者》和诗集
《繁星》、《春水》等。
冰心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
秀丽典雅,感情饱满,被称 为“冰心体”
其典雅、素洁而充盈着生命
哲理感悟的“小诗”也在新 诗坛上自成一格。
.
庐隐
(1898—1934),原名黄英,
福建闽侯人,与冰心、林徽 因并称“福建三大才女”, 是五四女作家群中最优秀的 小说家之一。她虽然名列文 学研究会,但其创作风格带 有浓郁的浪漫感伤气息,似 乎更接近创造社的郁达夫。
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又
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巨性、
长期性,也认识不到反动势力的 顽固性。
王怀庆 :《倪焕之》插图
许地山
(1893—1941) 现代著名作家,教授。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 福建龙溪,生于台湾。 幼习经史。甲午战争后,全家搬回大 陆。 1917年至1920年在燕京大学学习,积 极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任助 教。同时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 人发起文学研究会,从事创作。 1925年出版的早期作品散文集《空山 灵雨》、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的 不少作品都受宗教哲学和宿命论的影 响。 1941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
《沉沦》
《沉沦》(1921年10月,收入《银灰色 的死》和《沉沦》、《南迁》三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它以凌厉的气势,揭起专写知识青年内 心苦闷纷扰的浪漫抒情小说的旗帜 。 《沉沦》的出版轰动一时,毁誉参半,褒 之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 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 的兴起,贬之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 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超人》书影
.
散文集《寄小读者》和诗集
《繁星》、《春水》等。
冰心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
秀丽典雅,感情饱满,被称 为“冰心体”
其典雅、素洁而充盈着生命
哲理感悟的“小诗”也在新 诗坛上自成一格。
.
庐隐
(1898—1934),原名黄英,
福建闽侯人,与冰心、林徽 因并称“福建三大才女”, 是五四女作家群中最优秀的 小说家之一。她虽然名列文 学研究会,但其创作风格带 有浓郁的浪漫感伤气息,似 乎更接近创造社的郁达夫。
20年代小说

冰心概况
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5岁时,随父母迁 居烟台,度过了七年多与海为伴的生活。这些 童年时代留下的关于海的回忆,为冰心以后走 上文学道路、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冰心是20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 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 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 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 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 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 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 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 译家。
冰心的情感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一、“满蕴着温柔”——爱的主题 (母爱、童真、自然)《超人》 《春水105》。 二、“略带着忧愁”——伤感情调 (爱在合理的制度下才有效,否 则就是一种悲剧)《去国》表现 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三、“欲语又停留”——委婉的叙述。受传统诗词的影 响。 冰心的小说形成了她独特的个人风格,是现代小说领 域里,继鲁迅之后,稍早于郁达夫出现的出色的文体 家。
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 为问题小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 年《小说月报》第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 《两个小学生》《一封信》《灵魂可以卖吗?》 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 本,写出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以及中篇《海滨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 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 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 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
20年代的小说
概述: 从《狂人日记》发表到1919年夏,只有鲁迅和《新 潮》作者少数几人创作现代白话小说。不久,北京、 上海等地的很多报刊陆续刊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 空气开始浓厚。特别是1921年以后,文学研究会和 创造社先后成立并展开活动,更多的专门性新文学 刊物相继创办,小说创作趋于兴盛,并接连形成 “问题小说”、“自叙传小说 ” 和乡土小说等创作潮 流,标志着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的初步丰收和成 熟。
20年代小说概况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32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1926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30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1、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 把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 与能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 景,却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 深刻的社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 圆熟之作太少。
31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11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12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
36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 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 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 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 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 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32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1926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30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1、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 把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 与能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 景,却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 深刻的社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 圆熟之作太少。
31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11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12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
36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 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 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 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 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 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 彭家煌、许杰等。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20年代小说概况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乡》《社戏》《祝福》……
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分析蹇先艾、
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1)要求个性解放而又遭到社会压抑的年轻人,不能自禁
地要通过文学来表达其内心的激情。
(2)浪漫主义等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 (A)浪漫主义本质特征(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常常采
用热情的语言,瑰丽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豪放的夸张来塑造形象。)
(B)自我扩张哲学(叔本华、尼采为代表) (C)弗洛依德学说——精神分析学说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 1926 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二、“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兴起的原因
1、“自叙传”抒情小说
又叫“自我小说”
着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表现作家的自 己境遇的小说。
2、“自叙传”抒情小说兴起的原因
2.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农村 和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生活联系得更为密切,
也更贴近现实土壤。
3.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的小说审美领 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的形成,其中的圆熟之
作具有意境美。
4、打破了全知叙述角度,作家隐退,让画面和细节直 接在读者面前显现,语言的个性化程度和地方色彩 也都大大增强。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年代小说概况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海滨故人》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 抒情小说的界碑。
自传: 露莎、云青、宗莹、玲玉、
莲裳 ,“愁怨日多,欢乐时少”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 1 )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 人的浮沉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
六、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 —— “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
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成因:
死、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
到出路。
冰心与卢隐比较
相同点: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
3、夫妻反目
1938年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 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關系,及搬 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 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 郁达夫谨啟
王映霞致郁达夫的最后一封信
我马上要上船了,一切手续也都已经办妥。你们报 馆里知道我缺少路费,昨天送来了钱币两百元,这是 首先该向他们表示谢意的。以前的家用所积余的二十 余元,我留下了给你。 你我结婚十二年多,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未曾做 过一件于心有愧的事情。今后如何,那就要看我的家 庭出身,我的本质如何了。当你我共同生活的初时, 你不但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给予我许多未曾偿清 的债务。就是后来的十二年里,在家庭的经济上,我 亦曾作过许多东凑西补的安排。而今天我所留下给你 的 , 债 务 是 没 有 的 , 你 已 经 有 足 够 开 支 的固 定 收 入 。 你 是饱受过经济的苦楚的,当你在尽情挥霍之时,望你 总要顾到三个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虽然他们都是从 艰苦朴素里成长起来,毕竟他们还都在学龄,没有自 立的能力,父亲若不以身作则的来管教,又让谁来管 教?
20年代小说概况

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 年 鲁迅在 导言》中分析蹇先艾、 小说二集 导言》中分析蹇先艾、 许钦文、鲁彦、 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 流派的创作特色。 流派的创作特色。
二、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3、许地山(1893——1941) 、许地山( )
早期小说最引人注日的特色是 其传奇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竭力推 动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靠扰。 动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靠扰。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悲观的一面,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悲观的一面, 也有坚韧和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多都能坚韧地承 受面临的厄运, 受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 种烦恼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 孔乙己》《风波》《故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风波》《 》《社戏》《祝福 社戏》《祝福》 乡》《社戏》《祝福》……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 第一节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
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新潮》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 冰心 《 两个家庭 》 等小说开创了 “ 问题小说 ” 的创作风气。 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 问题小说”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 ” 创作引向 年文学研究会将 高潮。 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 主要创作 ❖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 《海滨故人》
❖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 叙传抒情小说的界碑。
❖ 自传: 露莎、云青、宗莹 、玲玉、莲裳 ,“愁怨日 多,欢乐时少”
❖ 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 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人民的疾 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a.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
斯文学以及东北欧文学。 b.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家易 卜生的问题剧。c.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 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
流派的创作特色。
二、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法 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 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 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 ❖ 许钦文《疯妇》双喜妻 婆媳关系 3.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
20年代小说概况58414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 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 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 艺术特征。
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 许杰《惨雾》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彭家煌《
怂恿》 4、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三、乡土小说的艺术特征:
❖ A、对故乡的怀念,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概叹——“隐现着 乡愁”
❖ 鲁迅《故乡》;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
❖ B、描绘的都是小人物的悲剧,是一个个悲惨而又司空见 惯的悲剧——“近乎无事的悲剧”
”与“美”。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乡》《社戏》《祝福》……
❖ 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分析蹇先艾、 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 ❖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倪焕之》
❖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十 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到出路。
❖ 冰心与卢隐比较
❖ 相同点: ❖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 ❖ 不同点: ❖ 冰心——爱,卢隐——悲; ❖ 古典的大家闺秀——现代知识女性气质; ❖ 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真切真率、如泣如诉。
2、王统照(1897——1957)
❖ 山东诸城人,具有诗人气质 ❖ 《雪后》儿童 军阀; ❖ 《沉思》 琼逸 模特; ❖ 《微笑》 犯人; ❖ 《湖畔儿语》 堕落的社会; ❖ 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
❖ 王任叔《疲惫者》驼背运秧 监狱 “带泪的幽默”; ❖ C、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乡土气息 ❖ 思念——痛惜 愚昧和野蛮 ❖ 蹇先艾《水葬》贵州 骆毛;王鲁彦《菊英的出嫁》浙江
冥婚;许杰《惨雾》械斗 ❖ D、注重情感的流泻和氛围的渲染——散文化 ❖ 许钦文《石宕》三人 两天;许杰《惨雾》
四、废名(1901-1967)
第一节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
一、问题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 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 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最早给 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2《中国 小说中的男女问题》对“问题小说”的阐述 。
1、问题小说的概念
❖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 小说。
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 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 家庭问题 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疗青年精神 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 爱、童心、自然是冰心“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往事 七》)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 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 、愁
❖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 感,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 成因: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
死、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
四.叶圣陶
1、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 揭示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 膜”。 《这也是一个人》
2、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 露市民精神空虚、无聊,批判没有 “爱”与“美”理想的灰色人生观 。
3、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 的现象,展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
《潘先生在难中》
❖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 (2)妇女地位问题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
❖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 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 庭》时首次使用的。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 主要创作 ❖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 《海滨故人》
❖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 叙传抒情小说的界碑。
❖ 自传: 露莎、云青、宗莹 、玲玉、莲裳 ,“愁怨日 多,欢乐时少”
❖ 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 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人民的疾 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a.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
斯文学以及东北欧文学。 b.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家易 卜生的问题剧。c.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 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
流派的创作特色。
二、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法 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 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 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 ❖ 许钦文《疯妇》双喜妻 婆媳关系 3.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
20年代小说概况58414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 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 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 艺术特征。
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 许杰《惨雾》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彭家煌《
怂恿》 4、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三、乡土小说的艺术特征:
❖ A、对故乡的怀念,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概叹——“隐现着 乡愁”
❖ 鲁迅《故乡》;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
❖ B、描绘的都是小人物的悲剧,是一个个悲惨而又司空见 惯的悲剧——“近乎无事的悲剧”
”与“美”。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乡》《社戏》《祝福》……
❖ 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分析蹇先艾、 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 ❖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倪焕之》
❖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十 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到出路。
❖ 冰心与卢隐比较
❖ 相同点: ❖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 ❖ 不同点: ❖ 冰心——爱,卢隐——悲; ❖ 古典的大家闺秀——现代知识女性气质; ❖ 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真切真率、如泣如诉。
2、王统照(1897——1957)
❖ 山东诸城人,具有诗人气质 ❖ 《雪后》儿童 军阀; ❖ 《沉思》 琼逸 模特; ❖ 《微笑》 犯人; ❖ 《湖畔儿语》 堕落的社会; ❖ 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
❖ 王任叔《疲惫者》驼背运秧 监狱 “带泪的幽默”; ❖ C、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乡土气息 ❖ 思念——痛惜 愚昧和野蛮 ❖ 蹇先艾《水葬》贵州 骆毛;王鲁彦《菊英的出嫁》浙江
冥婚;许杰《惨雾》械斗 ❖ D、注重情感的流泻和氛围的渲染——散文化 ❖ 许钦文《石宕》三人 两天;许杰《惨雾》
四、废名(1901-1967)
第一节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
一、问题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 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 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最早给 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2《中国 小说中的男女问题》对“问题小说”的阐述 。
1、问题小说的概念
❖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 小说。
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 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 家庭问题 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疗青年精神 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 爱、童心、自然是冰心“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往事 七》)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 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 、愁
❖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 感,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 成因: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
死、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
四.叶圣陶
1、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 揭示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 膜”。 《这也是一个人》
2、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 露市民精神空虚、无聊,批判没有 “爱”与“美”理想的灰色人生观 。
3、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 的现象,展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
《潘先生在难中》
❖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 (2)妇女地位问题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
❖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 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 庭》时首次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