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20年代小说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郁达夫自我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 自我的写真; 2. 感伤的抒情; 3. 结构的散文化; 4. 流丽清新的文笔。
(二)、庐隐的小说
庐隐(1899-1934)创作的小说多为问 题小说,写“人生是悲”的主题。作品常带有 自传色彩,多以爱情婚姻题材,写青年人在理
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
工具。虽有优秀之作,但总体幼稚。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先后形成两种小 说创作现象与潮流: 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
乡土小说: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 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废名等。
二、问题小说
1.概念: 问题小说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广泛的社会问 题,诸如婚姻家庭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国 民性改造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等,表 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主主 义、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 照、叶圣陶、许地山等。
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一)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1896 —1945 ):原名郁文,浙江 富阳人。曾留学日本,是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1921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 《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
2.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陷: A.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 B.哲理性强; C.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D. 社会功利化追求导致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 受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 的影响,把人生理解为爱,宣传“爱的哲学”: 歌颂母爱、儿童爱和自然爱。作品具有浓厚的 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1、社会现实对于正义感及具有合理愿望的主人公
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主人公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都与对于祖国
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 3、 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
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对“五四”时期及以后 的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警策作用。
教 叶圣陶纪念馆案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被称为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 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教案
《潘 先 生 在 难 中》:
以军阀混战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 市民习气颇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 略感得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是 一些没有勇气和环境抗争,揉揉肚子就把他的 “理想”折扣成为零的妥协者。” ——茅盾
教案
(四)蹇先艾: 贵州遵义人。
《到家的晚上》:以抒情化语言叙写主人公 在京城求学十年后重返故乡,目睹家境的衰败荒 凉,而产生的无限感伤。 《水葬》:揭示了贵州乡间“水葬”的野蛮 习俗。
教案
(五)彭家煌:
湖南湘阴人。 代表作《怂恿》描绘了农村因宗族矛盾而 引发的一场闹剧。
教案
(六)废名: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教案
五、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叙传的性质。 郁达夫坚信法郎士所说的关于“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 2、感伤的抒情。
教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光景, 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 岛国里虚度过去, 可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 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 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教案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鲁迅的小说创作奠定了白话小说的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西洋小说的引进,是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小说新人涌现、作品迭出、读者众多,加速了小说地位向文学中心地位的游移。
二、“为人生派”的现实主义小说(一)“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是指20年代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与之主张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成员创作并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
这个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又分为“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
“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是: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疾,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问题小说”的艺术倾向是:虽不乏浪漫抒情成分,但基本倾向是客观写实。
强调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再现。
在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创作使现实主义在20年代形成了一股壮阔的洪峰。
(二)“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以文研会为中坚的“为人生派”现实主义小说最早的创作潮流。
它直接师承“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和《新潮》作家群的写实传统,发端于1918—1920间,极盛于20年代初。
“问题小说”旨在“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题村比较广泛,举凡家庭之变、婚姻之苦、女子之地位、教育之不良乃至劳工问题、儿童问题、青年问题……都有涉及。
“问题小说”是黑暗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需求。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追求哲理色彩,因其“只问病根,不开药方”或以“爱”和“美”来弥合、净化人生,不免带有观念化和抽象化的弱点,人物形象为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小说审美价值,因而“问题小说”只是一股文学潮流,而并非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第三节
一、生平和创作
郁达夫
郁达夫( 1896~1945 ,浙江富 阳人,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 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在散文、 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 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
1922 年 7 月回国以后,创作视野渐趋开阔,目 光投向社会低层的被侮辱被损害者。 《茑萝行》、《青烟》、《采石矶》、《春风 沉醉的晚上》、《薄奠》
台静农
王鲁彦夫妇
蹇先艾
许杰
创造社作家群和郁达夫
创造社的标新立异
早期创造社的历史贡献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创造社的成立
1921 年 6 月在东京成立。 9 月发表的《< 创造 季刊 > 预告》,宣布了创造社同人为郭沫若、 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 郑伯奇。
创造社的发展变化
创造社的历史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3、浪漫抒情小说美学特征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 ,在艺术表 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小 说文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 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b 、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 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 性心理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 对外汉语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授课人:赵步阳 | 章澄
2012年9月
上编 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
绪论:“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与嬗变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二章 鲁迅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四章 二十年代新诗
第五章 二十年代散文
第六章 三十年代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七章 三十年代小说(1)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前期,形成了一个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青年作 家为主干的“ 乡土小说 ”作家 群。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代表作家有许钦文、王鲁 彦、蹇先艾、彭家煌、徐玉诺、许杰等。
返回
15
2、作品类型与内容
写实型乡土 :真实摹写与揭示农村现实生活。
许钦文等。
抒情型乡土:宁静和谐与乡风民俗的融合。 废名等。
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19
特点:小说诗化;对乡村文明的认同.
20
吴晓东:“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性 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废名堪称是中国现代‘诗化 小说’的鼻祖,从废名开始,到沈从文、何其芳、冯至、 汪曾祺,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能够梳理出一条连贯的诗化 小说的线索。而废名作为诗化小说的肇始者,为现代小 说提供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破天荒’的创作。” (吴晓东:《竹林的故事.跋》.2003年3月)
终至沉沦和自戕。
《沉沦》悲剧原因。
《沉沦》等作品中的色欲描写。
32
“生的苦闷”:中国“零余者”形象系列。(金钱—穷)。
郁达夫对文学史的最大贡献之一,是“零余者”形象的塑 造。
零余者:
“心头多恨”,“袋里无钱”,“于世无补”。
颓唐,忧郁,孤傲,酒色,变态。 感伤放荡、愤世嫉俗。
16
反映内容: 落后习俗。 械斗:彭家煌《怂恿》 典妻:许杰《赌徒吉顺》 借种:彭家煌《活鬼》 乡刑:蹇先艾《水葬》 冥婚: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乡村“衰美”。 许杰《惨雾》 废名《竹林的故事》 乡愁与感伤。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17
竹林的故事
18
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1967),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乡土小说
1.鲁迅的影响
2.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许杰、许钦 文、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等
3.乡土写实小说:
(1)地域色彩——“地之子”:地方风 物、风俗画
(2)批判视角——文明的观照
(3)代表作:
许杰:《惨雾》“械斗”、《赌 徒吉顺》“典妻”;鲁彦:《菊英的 出嫁》“冥婚”;彭家煌:《活鬼》 “大妻小夫”
四、王统照
1.王统照(1897-1957),字剑山, 山东诸城人。有短篇小说集《春雨 之夜》、《霜痕》等,长篇小说 《山雨》等。 2.小说 A问题小说:表现爱与美的人生理想, 如《 微笑 》、《沉思》;对黑暗 社会的控诉,如《湖畔儿语》 B从“ 问题小说 ”到“ 乡土文 学 ”:《沉船》《山雨》
主人公的心里独白:
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 自然不得 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 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 过去了。 故乡岂不有明媚的山河,故乡岂不有如花的美女?我何苦 要到这东 海的岛国里来! 到日本来倒也罢了,我何苦又要进这该死的高等学校。他 们留了五 个月学回去的人,岂不在那里享荣华安乐么?这五 六年的岁月,教我怎么 能挨得过去。受尽了千辛万苦,积了 十数年的学识,我回国去,难道定能 比他们来胡闹的留学生 更强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的光景,这最纯最美 的七八年, 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岛国里虚度过去,可怜我 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冯沅君:《菤施》; 滕 固:《新漆的偶像》 (谭味青)、《壁画》(崔 太始) 陶晶孙:《木犀》;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 (弗洛伊德的影响); 4.文学渊源: (1)西方浪漫派文学的影响 (2)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第二节
一.叶圣陶
二.冰心
三.许地山 四.王统照 五.庐隐
一 叶圣陶
1、作家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 钧,江苏苏州人。“文研会”小说创作 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 作家之一。《稻草人》是我国现代最早 童话集。 2、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多收了三五斗》等。 长篇小说:《倪焕之》。
1、基本主题:“爱的哲学”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A小说:处女作《 两个家庭 》,成 名作《 斯人独憔 悴》,代表作 《超人》。 B诗歌:小诗集《繁星》《春水》
C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
2. 《超人》 简析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 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 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 泻将进来,他想起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 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 些思想 ,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直到 天 明,才微微 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 ,看了三夜的月 ,想了三夜的往事 —— 第七天早起, 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 谁? 程姥姥一面惊讶着 ,一面说:“ 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 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怎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 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
…… 两面红十字旗立刻在新秋的轻风中招展着;可是学 校的侧门上并没有,原来移到潘先生家的大门上去了。 一枚红十字勋章早已跳上潘先生的衣襟 , 闪耀着慈善 庄严的 光,给予潘先生一种新的勇气。其余几枚呢, 潘先生重重包裹着,藏在贴身小衫的一个口袋里。他想 , “ 一个是她的,一个是阿大的,一个是阿二的。” 虽然他们离处在那渺茫难接的上海,但是仿佛给他们加保 了一重稳当可靠 的 险,他们也就各各增加一种新的勇 气。
逃难之惊犹未平息,潘先生已有“滋味”地写对联, 为反动军阀歌功颂德。这里既有小人物几分无奈,更显示 了他的苟安、麻木的灵魂。
(一) 潘先生形象 (1)灰色知识分子形象 (2)性格特征:苟安自私、 卑琐庸俗、麻木不仁 (二)艺术特点 (1)横截面的艺术结构 (2)冷静、客观的叙述 (3)不动声色的讽刺
1942-2 因新加坡沦陷,撤退到望加丽对岸的保东村, 开始蓄须,准备隐居 -5初 到达苏门答腊西部小镇 -6 被日本宪兵强逼任翻译 1943-9 与华侨何丽有结婚 1944-2 被汉奸告密,真实身份被日军发现 1945-8-29 晚 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后杀害于武吉丁宜 附近的丹戎革岱的荒野,享年50岁 。
这一天的晚上他一睡也不曾睡着。第二天的早 晨,天亮的时候 ,他就惊心吊胆的走下楼来。洗 了手面 ,刷了牙,趁主人和他的女儿还没有起来 之先,他就同逃也似的出了那个旅馆,跑到外面来 。
作品对主人公“ 窥浴 ”的细节、心理描写,大 胆裸露,可谓离经叛道。同时,也展现了“ 他 ”对 变态行为的自我谴责。可见郁达夫小说中的性苦闷表 现,不同于所谓的 “ 色情描写 ”,它是主题的需要 ,有着深刻的内涵。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第一节
一、问题小说
20年代小说概述
1.兴盛于五四运动后二三年间,实际是一股“题材热”。 2.形成创作潮流的原因: (1)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的产物。“人生究竟是什么?” (2)借鉴西方文学的结果。易卜生问题剧(胡适);泰戈 尔哲理小说(冰心);日本近代问题小说(周作人)等。 3.代表作家:文研会诸作家 4.意义与缺失 (1)意义:提出了五四青年的婚恋问题、个人前途问题, 反映了对封建秩序的反抗,对爱与美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志中国小说开始跨入世界先进小说行列。 (2)缺失:“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3、《潘先生在难中》分析
他缴纳会费愿作会员 ;又宣言自己的学校房子还宽阔, 也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这是慈善 的举措,当然受热烈的欢迎,更兼潘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 知道的人物。办事处就给他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 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这是红十字的一员。 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如捧着救命的神符,心头起一 种神秘的快慰。“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是 ……” 想到这里 ,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 多给我一面旗 ,几个徽章罢 ?”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 东西不很大 ,恐怕偶尔遗失了 ,不如多拿几个备在那里。
4.乡土抒情小说:
(1)田园牧歌情调:温馨、宁静、优 美、健康
(2)散文化、诗化
(3)代表作: 废名的“黄梅乡村” :《竹林 的故事》、《菱荡》 5.乡土小说与现代文学格局
三、浪漫派抒情小说 1.文学理念:忠实于“内心的要求” 2.特点: (1)自叙传色彩:自我的写真——个性主义的张扬 (2)散文化、诗化倾向:淡化情节、重情绪 (3)现代派色调:梦境、潜意识、变态、性心理、 意识流 (4)感伤、忧郁、孤独的情调:袒露自怜、怀才不 遇、“零余者” 3.作家作品:以创造社、浅草-沉钟社为主 郁达夫:《沉沦》;张资平《冲积期化石》(新 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倪贻德:《玄武湖之 秋》;
二、冰心
(一)博爱者•女作家 冰心(1900-1999),原名 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14年,冰心考入教会办的 北京贝满好中学,受基督教 博爱思想影响,从而形成了 日后贯穿于她早期作品中的 “爱的哲学”。五四运动爆 发时,冰心开始了文学创作 ,并成为我国现代第一位著 名女作家。
(二)冰心的早期创作
二.郁达夫的小说
《 沉沦 》、《 春风沉醉的晚上 》、《 薄奠 》、《 迟桂 花 》等。
沉 沦
(节选)
拿出一本G.Gissing的小说来读了三四页之后,静寂 的空气里,忽然传了几声刹刹的泼水声音过来。他静静儿的 听了一听,呼吸又霎时急了起来,面色也涨红了。迟疑了一 会,他就轻轻的开了房门,拖鞋也不拖,幽脚幽手的走下扶 梯去 。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 ,他尽兀自的站在 便 所的玻 璃窗口偷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 所的玻璃窗里看去,浴室的动静了了可见。他起初以为看一 看就可以走的 , 然而到了一 看之 后,他竟同被钉子钉住 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 那一双雪样的乳峰! 那一双肥白的大腿! 那全身的曲线!
呼气也不呼,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会,他面上的筋肉,都 发出痉挛来了。愈看愈颤得历害,他那发颤的前额竟同玻璃 窗冲击了一下。被蒸汽包住的那赤裸裸的“伊扶”便发了娇 声问说:
“是谁呀?……” 他一声也不响,急忙跳出了便所,就三脚两步的跑上楼 上去了。 他跑到了房里,面上同火烧的一样,口也干渴了。一边 他自家打自家的嘴巴,一边就把他的被窝拿出来睡了。他在 被窝里翻来覆去,总睡不着,便立起了两耳,听起楼下的动 静来。他听听泼水的声音也息了,浴室的门开了之后,他就 听见她的脚步声好象是走上楼来的样子,用被包着了头,他 心里的耳朵明明告诉他说: “她已经立在门外了。”
程俊英、庐隐
(二)庐隐小说
Leabharlann 《象牙戒指》《海滨故人》《云鸥情 书集》 1.代表作《海滨故人》 A、自叙传的写法。 B、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 C、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感伤、 哀怨的基调。 2.庐隐小说的价值 : A、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 B、拓展了女性婚恋题材
第三节
郁达夫
三、许地山
1.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花生。出生于台湾 ,后落籍于福建龙溪。青年 时代,参加了基督教,为了 生计,曾到过东南亚地区。 在大学研读过宗教学 。任 大学教授时,讲授过哲学 、宗教学 、民俗学 等。
著有小说集《缀网劳蛛》、 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2.小说 (1)异域情调。《 命命 鸟》 (2)宗教氛围。《 缀网劳 蛛》 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春桃》,《铁鱼的鳃》
1930-3 经鲁迅提名,加入左联 -3 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 国民党浙江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堕落 文人”鲁迅和郁达夫,被迫隐居 -11 被左联开除 1933春 移居杭州 1936-2 被委任为福建省府参议 1938-3 应郭沫若邀请,去武汉,参 加政治部第三厅宣传工作,任设计委 员 -7 家庭关系恶化,王映霞离家 出走,在武汉《大公报》登寻人启事 -12 抵达新加坡 1940-3 与王映霞协议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