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20年代小说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郁达夫自我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 自我的写真; 2. 感伤的抒情; 3. 结构的散文化; 4. 流丽清新的文笔。
(二)、庐隐的小说
庐隐(1899-1934)创作的小说多为问 题小说,写“人生是悲”的主题。作品常带有 自传色彩,多以爱情婚姻题材,写青年人在理
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
工具。虽有优秀之作,但总体幼稚。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先后形成两种小 说创作现象与潮流: 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
乡土小说: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 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废名等。
二、问题小说
1.概念: 问题小说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广泛的社会问 题,诸如婚姻家庭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国 民性改造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等,表 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主主 义、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 照、叶圣陶、许地山等。
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一)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1896 —1945 ):原名郁文,浙江 富阳人。曾留学日本,是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1921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 《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
2.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陷: A.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 B.哲理性强; C.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D. 社会功利化追求导致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 受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 的影响,把人生理解为爱,宣传“爱的哲学”: 歌颂母爱、儿童爱和自然爱。作品具有浓厚的 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1、社会现实对于正义感及具有合理愿望的主人公
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主人公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都与对于祖国
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 3、 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
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对“五四”时期及以后 的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警策作用。
教 叶圣陶纪念馆案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被称为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 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教案
《潘 先 生 在 难 中》:
以军阀混战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 市民习气颇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 略感得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是 一些没有勇气和环境抗争,揉揉肚子就把他的 “理想”折扣成为零的妥协者。” ——茅盾
教案
(四)蹇先艾: 贵州遵义人。
《到家的晚上》:以抒情化语言叙写主人公 在京城求学十年后重返故乡,目睹家境的衰败荒 凉,而产生的无限感伤。 《水葬》:揭示了贵州乡间“水葬”的野蛮 习俗。
教案
(五)彭家煌:
湖南湘阴人。 代表作《怂恿》描绘了农村因宗族矛盾而 引发的一场闹剧。
教案
(六)废名: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教案
五、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叙传的性质。 郁达夫坚信法郎士所说的关于“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 2、感伤的抒情。
教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光景, 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 岛国里虚度过去, 可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 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 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教案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20年代小说概况

32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1926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30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1、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 把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 与能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 景,却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 深刻的社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 圆熟之作太少。
31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11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12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
36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 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 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 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 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 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鲁迅的小说创作奠定了白话小说的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西洋小说的引进,是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小说新人涌现、作品迭出、读者众多,加速了小说地位向文学中心地位的游移。
二、“为人生派”的现实主义小说(一)“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是指20年代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与之主张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成员创作并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
这个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又分为“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
“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是: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疾,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问题小说”的艺术倾向是:虽不乏浪漫抒情成分,但基本倾向是客观写实。
强调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再现。
在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创作使现实主义在20年代形成了一股壮阔的洪峰。
(二)“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以文研会为中坚的“为人生派”现实主义小说最早的创作潮流。
它直接师承“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和《新潮》作家群的写实传统,发端于1918—1920间,极盛于20年代初。
“问题小说”旨在“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题村比较广泛,举凡家庭之变、婚姻之苦、女子之地位、教育之不良乃至劳工问题、儿童问题、青年问题……都有涉及。
“问题小说”是黑暗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需求。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追求哲理色彩,因其“只问病根,不开药方”或以“爱”和“美”来弥合、净化人生,不免带有观念化和抽象化的弱点,人物形象为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小说审美价值,因而“问题小说”只是一股文学潮流,而并非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
第二讲 二十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2、创作方法: 基本倾向于现实主义,它反映和揭示的社会 问题有现实社会基础,而当它试图回答和解决 社会问题时,则表现出较明显的主观理想色 彩,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因素。问题小说作家 们真诚的想给生活在灰色人生中的人们以快乐 和希望,作家们不惜从主观臆想,去建造一些 美妙然而虚幻的空中楼阁,从而影响了作品的 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问题小说”的特点: 1、内容方面: “五四”问题小说集中、广泛地反映那个时 代的社会现实,尤其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 状况,因此,问题小说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具有了历史文献的价值。但问题小说中非文学 因素过多,社会问题被摆在首要位置,问题小 说的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它的审美价值。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首先,它根植于新旧交替的时代,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 产物。 “五四”运动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造成了中国历史上少 有的思想解放的活跃的局面,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成为当时最响亮 的口号。 其次, “问题小说”的兴起与当时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 “五四”作家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性质, 是作家们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第三, “问题小说” 还受了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俄国文学 “提出问题的文学”(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科夫), 北欧文学(安徒生、易卜生)、印度文学(泰戈尔)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庐隐:《海滨故人》《象牙戒指》 “自叙传”的手法 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各奔东西的过程,包括了 他们的求学、工作、生活、婚嫁等方面,宣泄了寻 求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郁闷心里,流露出强烈的 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袒露了五四知识女性中相当 一部分人半新半旧的二重性格与心态,受过新式教 育,有知识、有文化,而生活在封建的、旧的社会 环境中,使不少新女性仍然重复着旧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 说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的出现 、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新潮》 冰心《 两个家庭》 等小说开创了“ 冰心 《 两个家庭 》 等小说开创了 “ 问题 小说”的创作风气。 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 “ 问题小说 ” 创作 年文学研究会将“ 问题小说” 年文学研究会将 引向高潮。 引向高潮。
倪焕之: 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味的人物” 倪焕之:“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味的人物”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 有理想, 有理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 又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 巨性、长期性, 巨性、长期性,也认识不到 反动势力的顽固性。 反动势力的顽固性。
“教育小说”是叶氏为人生问题小说的 教育小说” 重要部分,创作成就最高, 重要部分,创作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 他那冷静观察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 作家以冷静平实的笔调, 作家以冷静平实的笔调,把自己所熟悉 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现象放在广阔的 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 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的真 态实景,人情事理。 态实景,人情事理。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 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 . 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题材广泛,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 )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 鸿的姊姊》 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缺失: 只问病源,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2)“悲哀”的主旋律 ) 悲哀” 成因: 成因: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 、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 始创作后,母亲、夫亡、兄凋、友逝, 始创作后,母亲、夫亡、兄凋、友逝, 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 、时代原因。 五四”落潮, 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 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许地山(1893——1941) 、许地山( )
早期小说最引人注日的 特色是其传奇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 竭力推动浪漫主义向现 实主义靠拢。 实主义靠拢。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 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 悲观的一面, 悲观的一面 , 也有坚韧和 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 , 多都 能坚韧地承受面临的厄运, 能坚韧地承受面临的厄运 , 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种烦 恼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 问题小说” ( 1) 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 ) 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 3) 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 、 创作主 ) 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 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第二阶段:1925——1927年
如:《号声》、《黄昏》,伤感情调 增加,开始踏进现实主义门坎。
第三阶段 :1928——1934年
《山雨》、《银龙集》现实主义趋于 成熟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935——1944年 年 春尘》 华亭鹤》 双清》 《 春尘 》 、 《 华亭鹤 》 、 《 双清 》 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 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 , 逐渐渗进 新的象征成份
4、叶圣陶小说风格:朴实,冷峻,自然 、叶圣陶小说风格:朴实,冷峻, ( 1)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新奇 ,而致力 )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新奇, 于再现生活实况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于再现生活实况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2)描写细致真切,含而不露,不动声色, )描写细致真切,含而不露,不动声色, 冷静平实。 冷静平实。 (3)结构严谨,讲究具体、布局和含蓄。 )结构严谨,讲究具体、布局和含蓄。 ( 4)语言洗炼朴素 ,善于使用确切而富有 )语言洗炼朴素, 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海滨故人》 海滨故人》 心理问题小说” 由“心理问题小说” 转向自叙传抒情小说 的界碑。 的界碑。 《象牙戒指》 象牙戒指》 庐隐创作的艺术高峰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 1) 题材多是自己及同 ) 友人、 学、友人、家人的浮沉 与悲欢。 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 我、情、愁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 自我的情感, 自我的情感,又总被愁 云惨雾笼罩着。 云惨雾笼罩着。
五、庐隐、王绕照、许地山等人的 庐隐、王绕照、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1、庐隐(1898—1934)原名 原名
黄英,福建闽侯人。 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 》、《 学生》 海滨故人》《 》《或人 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 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丽石的日记》、 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象牙戒指》 《象牙戒指》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 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小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 潮流。 潮流。
1. 第一类是 “ 问题小说 ” 和为人生的小 . 第一类是“ 问题小说” 以冰心、 庐隐、 说 , 以冰心 、 庐隐 、 叶绍钧等作家为代 表。 2. 第二类是乡土小说 , 理解回忆 、 乡愁 、 . 第二类是乡土小说, 理解回忆、 乡愁、 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 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 , 重点把握郁 . 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 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 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 , 进而掌握浪漫抒 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冰心 “问题小说” 家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 冰心”这个笔名, 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 年 月在 晨报副刊》 月在《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 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父子( 家庭问题 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爱的哲学” 是冰心“ 问题小说” “ 爱的哲学 ” 是冰心 “ 问题小说 ” 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 《 超人 》 和 《 悟 》 是这种哲学的集中 体现。 体现。
《悟》宣扬爱的哲 学“神圣无边”。 神圣无边” 冰心的“心理问题 小说”,以慰藉五 四退潮后青年人的 心灵烦闷为出发点, 以“爱的哲学”的 系统化为终结点。 系统化为终结点。
1931年8月创作的《 分 》 , 是冰心创作 年 月创作的 月创作的《 道路上的分山岭。 道路上的分山岭。 《 分 》 通过生于教授家庭和生于屠户家 庭的婴儿对话, 庭的婴儿对话 , 表达了对知识分子阶层 的批评, 对劳苦大众的深挚同情与尊重。 的批评 , 对劳苦大众的深挚同情与尊重 。 冰心从《 冰心从《分》开始转向现实主义,30年 开始转向现实主义, 年 代前期——小说集《冬儿姑娘》,抗战 代前期 小说集《冬儿姑娘》,抗战 小说集 》, 期间——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 。 小说散文集《 期间 小说散文集 关于女人》
(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 ) 日记体、 书信体、 第一人称, 日记体 、 书信体 、 第一人称 , 都是便于 抒写个人痛苦的经历、 抒写个人痛苦的经历 、 不幸的遭遇和苦 闷彷徨的情绪的表现形式。 闷彷徨的情绪的表现形式。 (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 ) 不注重外部事件的描写, 不注重外部事件的描写 , 人物形象多雷 缺乏清晰度和立体感, 同 , 缺乏清晰度和立体感 , 结构亦较松 散。
3、爱之奏鸣曲 、
是冰心一生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 爱,是冰心一生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 是她一生文学创作的旨趣和灵魂 (1)圣母颂 ) (2)童心曲 ) (3)自然赞 )
四.叶圣陶
1、 描写下层劳动者的 、 困苦和不幸, 揭示封 困苦和不幸 , 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 的“隔膜”。 隔膜”
2、 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 , 、 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 暴露市民精神空虚、 无聊, 暴露市民精神空虚 、 无聊 , 批判 没有“ 没有 “ 爱 ” 与 “ 美 ” 理想的灰色 人生观。 人生观。 3、 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 、 败的现象。 败的现象。
冰心是以人生的慰安者的姿态出现的, 冰心是以人生的慰安者的姿态出现的 , 趋于和谐,趋于人与自然的融合。 趋于和谐,趋于人与自然的融合。 庐是以青年心理宣泄者的姿态出现的, 庐是以青年心理宣泄者的姿态出现的 , 趋于失调, 趋于人对社会的“ 大幻灭“ 趋于失调 , 趋于人对社会的 “ 大幻灭 “ 。 冰心在小说中以理制情, 冰心在小说中以理制情 , 其作品是较为 正统的“问题小说” 正统的“问题小说”。 庐是烦闷的发泄者, 在小说中以情克理, 庐是烦闷的发泄者 , 在小说中以情克理 , 或多或少地偏离了“ 问题小说” 的正轨, 或多或少地偏离了 “ 问题小说 ” 的正轨 , 并在这种偏离中逐渐增浓了自叙传的倾 向。
小说创作的两次转折 第一次是由社会问题小说 转向心理问题小说, 转向心理问题小说,由艺 术上的外向转换为内向。 术上的外向转换为内向。 第二次突破问题小说的局 限,走上现实主义的发展 道路,在艺术上, 道路,在艺术上,由内向 转向外向。 转向外向。
2、冰心“问题小说”的特点 、冰心“问题小说”
(1)“小说里有哲学”,“借小说发表自 ) 小说里有哲学” 己的思想” 是冰心“问题小说” 己的思想”,是冰心“问题小说”的重要 追求 。 (2)重视妇女题材 ——真善美的统一体 ) 真善美的统一体 (3)“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 )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停留”的风致。 停留”的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