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讲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叶圣陶小说的独特性: 1、善于写下层小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形象。缺 少文化精英意识,多写平庸世俗的“灰色 知识分子”。用冷静批判的笔揭露了小市 民的精神病态。这方面以《潘先生在难中》 为代表。 2、冷静的写实风格。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它几乎动 用了作者在教育界生活的主要积累。小说以主人公 倪焕之希望教育革新,改造家庭和社会的生活经历 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 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大革命失败等 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在前进道路上追求、动摇、幻灭的精神历程。 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圣陶比较完整地写出 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段期间的 追求与遭遇,展现了20年代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性格演变史。倪焕之追求和幻灭的三起三落, 构成了小说严整的叙述框架。它是20年代长篇小说 的“扛鼎之作”。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 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 受苦呢!”小说末尾这痛彻肺腑的呼喊,升 华了作品的爱国主义主题,提升了作品的思 想境界和文学格调,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 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同时也冲淡了作品中 多处出现的性描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沉沦》的思想:个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链接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自我的写真。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其小说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 经历以及和自我关系密切的生活。 感伤的抒情。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 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 外部的事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 。 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 的营构,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 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 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 ,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1、社会现实对于正义感及具有合理愿望的主人公
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主人公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都与对于祖国
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 3、 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
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对“五四”时期及以后 的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警策作用。
教 叶圣陶纪念馆案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被称为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 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教案
《潘 先 生 在 难 中》:
以军阀混战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 市民习气颇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 略感得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是 一些没有勇气和环境抗争,揉揉肚子就把他的 “理想”折扣成为零的妥协者。” ——茅盾
教案
(四)蹇先艾: 贵州遵义人。
《到家的晚上》:以抒情化语言叙写主人公 在京城求学十年后重返故乡,目睹家境的衰败荒 凉,而产生的无限感伤。 《水葬》:揭示了贵州乡间“水葬”的野蛮 习俗。
教案
(五)彭家煌:
湖南湘阴人。 代表作《怂恿》描绘了农村因宗族矛盾而 引发的一场闹剧。
教案
(六)废名: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教案
五、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叙传的性质。 郁达夫坚信法郎士所说的关于“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 2、感伤的抒情。
教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光景, 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 岛国里虚度过去, 可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 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 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教案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第三章 小说(一)问题小说

,抒发人苦闷和感伤的情绪。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 梁启超等文学改良主张的影响 • 现代小说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 •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促动 • 西方文学的引入对古典文学向白话小说转型的促动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理论:
• 在文学怎样反映现实的问题上,认为现实主义要求真实地 反映生活,作家应当客观的反应被压迫者的生活和命运。 • 文学也要表现生活的理想,应当一方面描摹现实,另一方
《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陈太太、亚茜 通过对否定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子,而肯定资产阶级
教育成人的贤良女性,提出当时家庭、教育乃至社会人生的普 遍问题。
《斯人独憔悴》:颖铭、颖石
父亲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提出了青年走出家庭参加社会运动受到父亲禁锢 这样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城中 》《未厌集》《四三集》 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校长》 《抗争》《夜》《多收了三五斗》 长篇小说:《倪焕之》 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稻草人》 与稍后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生》 《隔膜》 《苦菜》
《一个朋友》
表现小市民的灰色人生
《潘先生在难中》: 三个片段: 一是战乱中潘先生带领全家逃难到沪。 二是因教育局长统治而只身返回县城。 三是战后欢迎得胜军阀。
B、外国文化思潮的冲击
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 刻影响。 “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所提出的个性 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 托尔斯泰的“为人生”“写实主义”,俄国文 学是“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
定义: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 说。
20年代小说概述

第三章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第三节郁达夫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20年代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主要作家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
鲁迅的一些小说,实际上表现就是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以深刻的反封建的内容和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猛烈地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它是公认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当然,序言是用文言写成的,旧小说向新小说过渡的痕迹)。
之后,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1926年就出版了《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
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又是中国2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
胡适曾在1919年7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篇题为《一个问题》的小说,写一位青年由于社会和长辈的压力而早婚早育,结果为家庭所累,未老先衰。
作者借这个青年的嘴提出了“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样一个虽似抽象却又与社会发展极有关系的问题。
(喜欢研究问题)陈衡哲1917年6月,她在《留美学生季报》第四卷第二号上发表一篇白话作品《一日》。
反映美国一所女子大学学生们一天的生活,很生动,但属写生、速写一类。
自己说:“既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种白描,不能算为小说”。
1918年10月,她又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老夫妻》,赞咏家庭温暖。
作品比较平淡,缺乏时代精神,却是《新青年》上刊载的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
1920年,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小雨点》《波儿》。
《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
《波儿》描写的是美国一个贫民家庭的生活艰辛,体现了作者对贫病者的深切同情。
《巫峡里的一个女子》诉说的是一个受婆婆压迫,与丈夫逃到山峡里生活,后又失去丈夫的女子的经历,写出了独处者的孤寂、恐怖和恍惚。
《西风》童话。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女作家:陈衡哲端庄秀丽,一股书卷气直面袭来。
20年代小说

三、中国新文学要想在世界文学之林获得应有 的地位,也应该发展乡土文学,发展具有充分 本民族特色的文学。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潘训:《乡心》,王思玷:《偏 枯》,徐玉诺:《祖父的故事》, 许杰:《惨雾》、《赌徒吉顺》等, 许钦文:《疯妇》、《石宕》,蹇 先艾:《水葬》,黎锦明:《出阁》
理论借鉴:外国文学的三个方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 又名黄英,福建闽侯南屿人。其笔名庐隐,有隐 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 舅舅家居住。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 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 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 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出 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 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 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 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 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 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 书集》。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 京小品》。36岁时因临盆难产,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倪焕之》 :
“把一篇小说的时代安放在近十年的历 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 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个性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到十年来时代的 壮潮所冲激荡,怎样地从乡镇到都市,从埋 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而自由主义到集团主 义,这《倪焕之》不能不说是第一部” 。 (茅盾:《读〈倪焕之〉》)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叶绍钧小说思想内容: 1.表现教育界的黑暗和青年知识 分子的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20年代小说

二十年代小说
艺术特点: A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B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 活; C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D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含蓄疑练、诗情 洋溢。(在语言文体上的创作,形成了冰心体, 提倡“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见 教材68页
总结:冰心的情感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二十年代小说
从总体上看,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中坚的 现实主义小说,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针砭社会痼弊,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 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 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他们的艺术倾向基本趋于客观写实,强调对外 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厚实中 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同时又呈现了各个 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
二十年代小说
(5)许地山的小说 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祖籍 广东,生于台湾。主要作品:《命命鸟》《缀 网劳蛛》《玉官》 《商人妇》 《春桃》等。 作品特点:“奇” 1.浓厚的宗教色彩。 2.诡异的浪漫情调:A.传奇的情节; B.异域的氛围; C.瑰丽的语言。
二十年代小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小说关于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运就是我的网。……它不 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一旦 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 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 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总结:叶圣陶小说的艺术成就:(见教材61页) 1、在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与客观描写中,表现了鲜明的现实 主义特征。在冷静真切的人生观察中摄取平凡具体的生活题材, 运用严肃客观的笔触,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很少直接抒发自己 的主观见解,而是向读者呈现客观生活的本身,在冷峭里隐含着 热情和倾向。 2、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对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 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由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 又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他 们身上沾有的细菌是那个黑暗社会的赐予。所以,他在嘲讽的同 时又有同情与理解,讽刺长春显得温婉、醇厚。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结尾饶有余味。《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 遇为纵线,辅以纵横交织的人际网络。《多收了三五斗》无一中 心任物,颇有散文风格。尤其是结尾独具匠心。 4、语言朴实凝炼,明晰纯净,生动流畅,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形成 了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的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特点:
❖
❖ 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充满了南国 情趣。
❖ 作品风格独特,卓然不群,具有宗教情怀, 在宗教氛围中探讨女性的命运。
❖ 情节上多贯穿爱情主线。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爱、博爱与道德、 人性的冲突,表现了顺其自然,与世 无争的观点。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与世无争,顺 ❖ “我像蜘蛛,命运就应是天我的命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
❖ 在语言文体上的创作,形成了冰心体,提倡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 艺术特点是: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物的心 理活动;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的温婉之心来 观照生活;风格清新、飘逸、感伤;语言典雅 秀逸、清丽淡远、含蓄疑练、诗情洋溢。
许地山
❖ (1893—1941):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生 于台湾,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命命 鸟》、《缀网劳蛛》、《玉官》、《春桃》、 《商人妇》等。
叶绍钧
❖ (1894-1988):原名圣陶,江苏苏州人, 小说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早期问题小说家。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是新文 学开创期最早取得较高创作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主要写小市民的灰色卑琐人生。《隔 膜》、《火灾》、《线下》、《潘先生在难 中》、《倪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
❖ 郁达夫的小说呈现出强烈的士大夫情结, 有着挥之不去的传统隐逸思想。《迟桂花》 折射出作者人生跌宕中的身心疲惫和对自然 纯净境界的神往,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
色欲描写:
❖ 小说中的色欲成分常作反判封建道德,抨击 封建礼教的表现,具有挑战和宣战性质;作 为探索人性的窗口,性的苦闷涵盖有深广的 社会内容,而非官能刺激和肉欲挑逗;性在 郁达夫小说中常有自我解剖、认识意义;性 在郁小说中常是人性冲突、精神升华、灵魂 超越的通道;性在郁小说中是一种审美呈现, 具有美学和心理学价值。故此,郁小说中性 的描写并非淫靡成分,而是审美的题材开掘。
二十年代小说
以社团为基础的创作倾 向----文学研究会,创造
社
1、“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 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 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做出成绩的主 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 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
郁达夫
❖ 1922年前的小说主要是写“性的苦闷”, 1922年7月回国后,作品的目光开始关注社 会底层的被损害者和侮辱者,诉说“生的苦 闷”。
❖ 郁达夫的小说主题: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 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 的哀怨。另一个主题是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 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
❖ 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采石矶》、《过去》、《银灰 色的死》、《迟桂花》等:以青年人生为题 材,以罕见的直率与真诚洞察人物灵魂深处 的隐秘,表现人生的苦闷和变态心理的“零 余者”形象。“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 来”,作品流露出一种感伤美与病态美,体 现出当时的时代病。小说体现了郁达夫的中 国名士气度和自由民主精神。
《春桃》
❖ 写春桃、向高、李茂之间的情感纠葛。春桃与李茂 成亲那天,由于乱兵的冲击,两人在逃跑中离散。 后李茂参军,双腿伤残后流落街头成了乞丐。春桃 流浪到北平以捡破烂为生,与伙计日久生情。李茂 巧遇春桃后,被春桃背回去。后春桃成了李茂和向 高的媳妇,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小说中,春 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春 桃心中,已无男女,众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媳 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空”的观念。
沉着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同时又呈现 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
冰心
❖ (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18年进入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 新文学初期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新文学 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受基督教的泛爱 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的影响,把人生理 解为爱,主要歌颂母爱、童心和大自然(大 海)。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 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诚挚); ❖ 感伤的抒情,单纯的感伤抒情格调,忧郁、颓废、
忏悔情绪。作品整体上的呈现出一种感伤美的自然 美。 ❖ 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画,呈现出强烈 的诗情画意,用瞬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创造和渲染 气氛; ❖ 流丽、清新的文笔。
❖ 小说塑造了一个“零余者”人物序列形象 (社会人生被侮辱的形象,孤芳自赏、郁郁 寡欢的人物形象)。
❖ (1)问题小说 ❖ (2)乡土小说
❖ 从总体上看,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中坚的现实 主义小说,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针砭社会痼弊,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 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 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 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 识价值。他们的艺术倾向基本趋于客观写实, 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
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 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别 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一旦 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 一个好的。
❖ …… ❖ 人和他Biblioteka 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
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 ——许地山《缀网劳蛛》
小说创作阶段:
❖ 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开始,主要是探究人生的意义, 如《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秋分秋雨愁 煞人》、《去国》等,
❖ 后来小说的题材开始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创作 去改良人生,具有敏锐的社会意识。如《超人》、 《烦闷》、《悟》(爱的三部曲)等,宣扬爱的哲 学。
❖ 30年代后的作品中阶级有了明确的观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