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乡土小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故乡》ppt课件

《故乡》ppt课件

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 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勇敢机智天 真的小英雄
情同手足
端庄文静的 豆腐西施
苍老麻木守 旧的木偶人
厚障壁
放纵刻薄自 私的圆规
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 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 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 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 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 情。
侧面烘托出“我”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2.请简要分析第3段,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反问:眼前的景象和记忆中的故乡反差巨大,一个反问
句,表现了作者不愿相信眼前的一切,心里难以接受。 承上启下:悲凉的心绪变得更加沉重,也为下文写故乡
今昔的对比做了铺垫和暗示。
3.此次回故乡“我”的印象如何?“我”的心情怎样?
杨二嫂是怎样一个人?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她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
杨二嫂的变化
年轻漂亮端庄文静豆腐西施 尖刻自私势利贪婪的圆规
刻画人物 的方法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20年前的杨二嫂
20年后的杨二嫂
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
没有这么高,嘴唇没有这么 有系裙,张开两脚,活像画图仪器里
真、质朴、懂得许多知识,有智 麻木、迷信、封建等级观念
有勇的小英雄形象。
森严的木偶人。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以及封建等级制 度的毒害。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 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20年代乡土小说

20年代乡土小说


海 海 里 了 。 花“ 荷 。 “ ” 将善 花 ” 我 长男 微 将 在子 笑 永 你, 道 不 的 : 爱
花 ,

出亭 水亭 妙玉 善立 , —
我 望立 那在 一池 朵岸 好,

街头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1929年出版的《竹林
的故事》是他的第一 本小说集,属乡土文 学。其田园牧歌的风 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 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他的小说也往往被称 为田园小说。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早期代表作品,
作者以清淡的笔墨,描绘了娴静淑雅的三 姑娘,作者写菜园,写竹林,写三姑娘, 总是一派牧歌似的青春气息。给五四退潮 的时候苦闷和感伤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 的空气 。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 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 不吃!’ 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 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 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 姑娘低头过去。‛
-------对故土的回忆、对美的爱怜、
对善的同情,对命运的哀伤与无奈, 又真正表现出了东方传统文化里含 蓄与敦厚的美。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 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 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 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 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 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 他的影子。

“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买 了一个油条,坐在茶馆里。 “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 吴三说。 “道他妈的喜,俺不问他妈的这些屌事!” 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 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 居然他俩个弄起来了!” “也好。不然,老二到哪里安家去,这个年 头?”拎画眉笼的齐二爷庄重地说。 “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好像摆花生摊的 小金从后面这样说。汪二的爹爹没有听见, 低着头还是默默地喝他的酒。”

第八章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

第八章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

五、秦晋文化群落的乡土小说
此地域的乡土小说,有如唢呐,吹 奏的多是凄楚苍凉的黄土悲歌。
陕西的贾平凹运用“地方志的史录 笔法”,创作了商州系列小说,他的 长篇《浮躁》及其诸多中篇创作,是 新时期引人注目的重要乡土小说。路 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在全 国也先后产生较大影响。
山西在60年代曾形成一个乡土小说的文 学流派“山药蛋派”,有一批对艺术十分 虔诚的乡土小说作家。一批被称为“晋军” 的作家创作了乡土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 的,有柯云路《新星》,郑义《远村》、 《老井》,韩石山《磨盘庄》,李锐的 “厚土”系列。
2.陈奂生是高晓声着力塑造的一个处于 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 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农民的传统美德, 折射出新时期农民的深刻变化;同时, 还承受着因袭的心灵重负,体现了作者 对社会人生国民性的深深忧虑和严肃思 考。
首先,陈奂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 厚道、质朴等的美好品格。
其次,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 的传统农民,他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旧时 代的遗传基因,他的身上还残存着极 “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 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 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 等弱点。
第八章 异彩纷呈的新时期乡土小说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概况
1.在鲁迅小说的示范和周作人“乡土艺术”理 论的倡导之下,王鲁彦、许杰、彭家煌、 蹇先艾与台静农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乡土小 说,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2.鲁迅、沈从文与赵树理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 的三大家。
范家进:《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6月版。
《秦腔》以贾平凹生长于斯的故乡棣花街为 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 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 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 震荡和变化。小说采取疯子引生的视角来叙述。 清风街有两家大户: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 败,因此夏家家族的变迁演便成了清风街、陕 西乃至中国农村的象征……

(8)乡土小说(简)

(8)乡土小说(简)

《烛焰》 ,《红灯》. 烛焰》 红灯》 从手法上看,台静农的小说格调沉郁阴冷, 从手法上看,台静农的小说格调沉郁阴冷, 手法质朴圆熟,继承了鲁迅偏于阴冷的一面, 手法质朴圆熟,继承了鲁迅偏于阴冷的一面, 因此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小说更为压抑和沉闷, 因此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小说更为压抑和沉闷, 黯淡有余,而亮色不足. 黯淡有余,而亮色不足.
周作人
茅盾
二 乡土小说形成的原因
首先,乡土小说的出现是五四以来问题小说,为人生的创 首先,乡土小说的出现是五四以来问题小说, 作延续而来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其更深一层的发展. 作延续而来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其更深一层的发展. 其次,鲁迅的创作对于乡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其次,鲁迅的创作对于乡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鲁迅乡土小说的示范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鲁迅乡土小说的示范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这些小说充分具有生活本身那种迷人的丰富性和生动 性. (二)鲁迅的乡土小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难以比拟的深刻性. 鲁迅的乡土小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难以比拟的深刻性.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圆熟,丰富而又纯净的, (三)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圆熟,丰富而又纯净的,达到了 很高的审美境界. 很高的审美境界.
《黄金》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黄金》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陈四桥村,如史伯伯 陈四桥村,如史伯伯 ,桂生婶
四,寄寓上海的乡土小说作家
许杰 许杰: 他的最早的小说集《惨雾》 许杰:浙江绍兴人 .他的最早的小说集《惨雾》作 为文学研究会的丛书出版, 为文学研究会的丛书出版,是当时乡土小说的力 作. 枫溪村:秀丽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宗法制农村的 枫溪村:秀丽的风景背后, 械斗. 野蛮习俗 :械斗. 惨雾》 玉湖庄, 《惨雾》:玉湖庄,环溪村 :"我"和嫁到环溪村 的桂香姐 赌徒吉顺》 《赌徒吉顺》 :典妻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1、控诉地方军阀统治,于暴露社会黑暗之中充满了呼之欲 出的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 《柚子》"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样便宜的湖南的 柚子呀!"
2、描写浙东的民俗环境和乡土生活,使早期乡土小说获 得了民俗学的价值。 《菊英的出嫁》——“冥婚”
3、描写在时代的变动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农村的 衰落与破败,以及纯朴人性的堕落。 《许是不至于罢》 《李妈》《黄金》(如史伯伯 )
乡土小说:指王鲁彦、彭家煌、许钦文等在20年代中期的
写实小说。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这些作家大 都出身乡村而寓居大都市,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 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突破了 “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 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吸引了大批新作家转向社会、 转向民众(主要是农民)身上,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发展。
“三姑娘:制作的美丽——重读冯文炳(废名)《竹林的 故事》” 王毅《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竹林的故事》是冯文炳早期的代表作,学界多盛赞其 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及其烘托出的主人公三姑娘的纯净 美好形象,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小说里的三姑娘既说不上 自然,更谈不上美丽,她的身上附着了太多中原文化对女性 认识的历史积淀。如果真是这样,读者也许可以看到另外 一个三姑娘。
代表作《怂恿》 《活鬼》
台静农(1903--1990),未名社代表作家,安徽霍丘人,鲁迅 的学生,旁听过鲁迅在北京大学主讲的《中国小说史》,1947 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他最早在中 国对鲁迅进行研究,贡献卓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 子》、《建塔者》等。 悲剧型的乡镇传奇,格调更为沉郁阴冷。以朴拙、悲愤的笔法 描绘了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的生生死死,突出展现 了农村的生活惨景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 彭家煌、许杰等。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乡土文学-第八章东北作家的乡土小说精品PPT课件

乡土文学-第八章东北作家的乡土小说精品PPT课件
• 1940年6月第二次去延安。从这时起,一 直到1945年冬末,萧军一直生活和工作 在延安。他担任了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 “文协”分会的理事,《文艺月报》的编 辑,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教员等职务。
•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23日重返阔 别了十二年的哈尔滨。萧军先后担任了 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 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 就在这时,发生了《文化报》与《生活 报》论争事件。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作 出的“关于萧军问题的决定”确认了对 萧军的政治迫害。从此萧军便被排斥出 文艺界,被湮没了整整三十年。
• 2、《八月的乡村》分析
• 该小说着重描写了抗日游击队——中华 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极其艰苦的条 件下同日寇、伪满军队进行血与火的斗 争;展露了人民军队内部不同成分、不 同成员、不同思想之间的矛盾纠葛;表 现了东北人民不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 乡,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风貌;揭示了 “不前进即死亡,不斗争即毁灭”的时 代主题。

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她不顾父亲反
对,毅然背叛家庭,逃婚来到北平,并进入女
师大附中读无奈的情况下,违心 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 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 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
• 作品有着结构松散语言杂驳生硬等粗糙之处,
二、萧红的乡土小说
• 1、 萧红生平简介 • 萧红(1911——1942)本名张秀环,后改为
张乃莹,笔名悄吟、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 封建地主家庭。 •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 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 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 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 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 母亲病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PPT课件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2)支配人生的是“爱”和“美” ❖ 冰心(1900-1999) ❖ 《斯人独憔悴》:写父子 ❖ 代沟与矛盾; ❖ 《两个家庭》:探索妇女 ❖ 在中国社会与家庭中的 ❖ 地位与作用问题 ; ❖ 《超人》: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王统照(1897-1957) ❖ 《微笑》:写一青年囚 ❖ 犯的转变,爱与美的力 ❖ 量; ❖ 《沉思》:写模特琼逸 ❖ 的悲剧,显示爱与美的 ❖ 幻灭; ❖ 《湖畔儿语》:写下层 ❖ 劳动者的家庭生活的苦难
多《<女神>之地方色彩》、王伯祥《文学的 环境》,周作人《地方与文艺》 ❖ (3)鲁迅小说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A《故乡》族类:王鲁彦《童年的悲哀》:阿成哥; 废名《竹林的故事》:三姑娘;蹇先艾《老仆人的 故事》:老仆人林富;
❖ B《祝福》族类:台静农《红灯》,王鲁彦《李 妈》;蹇先艾《乡间的悲剧》:祁大娘;黎锦明 《唐寡妇》:唐寡妇;
俗);《黄金》:表现乡村原始的冷酷,如 史伯伯尘嚣的宗法社会田园牧歌 ❖ 废名:淡泊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
的交融 ❖ 《浣衣母》中的李妈“善的化身” ❖ 《河上柳》中的陈老爹 ❖ 《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美的化身”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与堕落的半殖民地都市文化的相对立:
第二章(一) 20年代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一、“问题小说” ❖ 1、产生的原因: ❖ 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反封建传
统,探索问题,居高临下的话语方式; ❖ 五四时期小说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 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俄罗斯文学,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贵州道上》以冷静的笔调刻划了贵州山 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 状态
❖ 旧贵州这片贫困而苦难的土地,和在这片土 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人们。在他笔下涌现 出的众多人物,挑夫、马夫、滑竿匠、盐巴 客、乞丐、草药贩子、家庭主妇、失业青年、 农妇、小职员、女艺人、教员……对于他们 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际,作家不仅作了忠实 的记录和典型的反映,建构了作家独特的贵 州乡土的艺术世界,对他笔下的人物,更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 道的关怀
“随便放句什么屁,都像麻辣子鸡样 塞在人家口里,又厉害,又讨人欢喜。”
“颈根”(脖子),“不在乎”(不必 要),“咸服 ”(服气),“稳当”(稳 重),“耳巴子”(耳光),“强梁”(称 霸),“粪涨”(混账), “雅”(也),“我 俚”(我们),“楼”(喽)
13
❖《陈四爹的牛》中描写一位有点阿
Q影子但性格更懦弱的农民周涵海, 妻子背地里偷人而被乡间民众取笑, 均无可奈何,他被人叫做“猪三 哈”、“黑酱豆”。陈四爹只准他 一顿吃两碗饭,他也忍饥挨饿地干 活。后因丢了牛怕东家责难而投水 自尽了。但陈四爹只为失牛而痛心, 放牛人的下落竟无人问起。
7
《菊英的出嫁》
8
坚持批判的态度,审美偏于对恶的、 丑陋的事物的深入体验,
受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影响,对心理 描写颇为重视。逼真地写出乡土人物 土头土脑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异。
9
环境描写具有浙东风情,具有一定程 度的民俗学的价值。
10
彭家煌(1898——1933),湖南湘阴人,
又名彭介黄,字韫松,文学研究会会员 。 ❖ 小说特色:活泼的方言土语,浓厚的乡土气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疯妇》描绘的是一出家庭悲剧。
22
蹇先艾(1906-1994),贵州 遵义人 ——用 平静文字叙述 愤懑压抑, 《水葬》“对我 们展示了‘老 远的贵州‘乡 间习俗的冷酷, 和出于这冷酷 中的母性之爱 23 的伟大”,(鲁
20年代乡土小说家
1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 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 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 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 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 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2
19
❖ “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买 了一个油条,坐在茶馆里。
❖ “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 吴三说。
❖ “道他妈的喜,俺不问他妈的这些屌事!” 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 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 居然他俩个弄起来了!”
❖ “也好。不然,老二到哪里安家去,这个年 头?”拎画眉笼的齐二爷庄重地说。
14
❖台静农(19021990),安徽霍邱 人
❖——写悲剧的乡镇 传奇,沉郁、阴冷 悲剧性的乡镇传奇, 宗法制度对乡村底 层的精神统治
15
❖“以安徽故乡的人 事为材料,以一部 《地之子》”能将 乡间的死生、泥土 的气息移在纸上“。
❖收小说14篇,多取 材于民间,对当时 辛酸凄苦的农村生 活作了素描式的反 映。
❖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 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 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 刊
3
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 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 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 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 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 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 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24
❖ 许杰(1901-1993),浙江天台人 —— 风格粗犷,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
16
❖《烛焰》《天二哥》《新坟》
17
❖“你看,什么事都有一定的。你看, 风波亭将星落下,五丈原八卦无灵, 这都是玉皇大帝同着列位诸仙排定的 棋势。你看,常言道:‘阎王要你三 更去,谁能留你到五更?’你看,天 二哥昨天这时还能骂人打人,今天就 没有气了。你看,天二哥虽是平凡人, 也是经了阎王爷从黑色的生死簿子, 圈将下来,交给牛头马面的,所以就 不早不迟地在昨天下半夜将他结果了18 。
❖ “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好像摆花生摊的 小金从后面这样说。汪二的爹爹没有听见,
20
低着头还是默默地喝他的酒。”
许钦文,(18971984),原名许绳 尧,字士仁,浙江天 台人,与鲁迅先生过 从甚密,自称是先生 的“私淑弟子”。
一个热情、有风格的 作家。大刀阔斧,以 气势胜,是他基本的 风格
21
息,严谨的艺术构思,多样的体式追求,诙 谐的笔墨情趣 ❖ 其乡土小说的背景皆为“奚谷镇”。
11
《怂恿》---丰富的地方俗语 “莫手续不清,明日又来唱枷绊,翻
门坎”,
“随是什么爱寻缝眼”爱“称长鼻 子”;
“真是走了种的蛮”;
“空的,蛆婆子拱磨子不起”;
“小蛾子扑灯火”; “
12
“当面的锣,对面的鼓,我俚打开窗 户说亮话;
❖ “汪二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默默地想:同 嫂子拜堂成亲,世上虽然有,总不算好事。 哥哥死了才一年,就这样了,真有些对不住。 转而想,要不是嫂子天天催,也就可以不用 磕头,糊里糊涂地算了。不过她说得也有理: 肚子眼看一天大似一天,要是生了一男半女, 到底算谁的呢?不如率性磕了头,遮遮羞,
反正人家是笑话了。 ”(《拜堂》)
4
❖回忆故乡,的小说。
5
王鲁彦(1902-1944),原名 王衡,浙江镇海人
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 短篇集《柚子》、《黄金》 等,30年代写有长篇《野 火》(《愤怒的乡村》)。
写实的观照
6
《柚子》 “湖南的柚子啊,湖南的人头啊!” “这样 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