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20年代小说

醒与追求,作品风格感伤,基调悲慽,抒情浓 郁,语言流畅,是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代 表作有《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 日记》等。与冰心并称为“文坛双星”。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郁达夫自我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 自我的写真; 2. 感伤的抒情; 3. 结构的散文化; 4. 流丽清新的文笔。
(二)、庐隐的小说
庐隐(1899-1934)创作的小说多为问 题小说,写“人生是悲”的主题。作品常带有 自传色彩,多以爱情婚姻题材,写青年人在理
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
工具。虽有优秀之作,但总体幼稚。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先后形成两种小 说创作现象与潮流: 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
乡土小说: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 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废名等。
二、问题小说
1.概念: 问题小说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广泛的社会问 题,诸如婚姻家庭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国 民性改造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等,表 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主主 义、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 照、叶圣陶、许地山等。
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一)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1896 —1945 ):原名郁文,浙江 富阳人。曾留学日本,是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1921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 《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
2.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陷: A.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 B.哲理性强; C.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D. 社会功利化追求导致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 受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 的影响,把人生理解为爱,宣传“爱的哲学”: 歌颂母爱、儿童爱和自然爱。作品具有浓厚的 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郁达夫自我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 自我的写真; 2. 感伤的抒情; 3. 结构的散文化; 4. 流丽清新的文笔。
(二)、庐隐的小说
庐隐(1899-1934)创作的小说多为问 题小说,写“人生是悲”的主题。作品常带有 自传色彩,多以爱情婚姻题材,写青年人在理
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
工具。虽有优秀之作,但总体幼稚。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先后形成两种小 说创作现象与潮流: 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
乡土小说: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 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废名等。
二、问题小说
1.概念: 问题小说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广泛的社会问 题,诸如婚姻家庭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国 民性改造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等,表 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主主 义、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 照、叶圣陶、许地山等。
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一)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1896 —1945 ):原名郁文,浙江 富阳人。曾留学日本,是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1921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 《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
2.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陷: A.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 B.哲理性强; C.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D. 社会功利化追求导致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 受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 的影响,把人生理解为爱,宣传“爱的哲学”: 歌颂母爱、儿童爱和自然爱。作品具有浓厚的 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20年代小说概况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32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1926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30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1、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 把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 与能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 景,却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 深刻的社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 圆熟之作太少。
31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11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12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
36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 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 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 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 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 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32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1926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30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1、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 把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 与能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 景,却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 深刻的社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 圆熟之作太少。
31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11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12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
36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 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 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 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 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 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
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二十年代的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个多元的特点,它不再像之前的
文学那样统一而稳定,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
家们纷纷开始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他们试图从现实生活、社会
问题和人性的深层次来创作。
这种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努力推
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除了现实主义文学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自由的
创作方式。
他们试图摆脱现实主义的束缚和限制,探索更广泛的创作领域。
这种寻求自由创作的文学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它追求新的美学和表
现方式,试图从个体内心深处揭示人的真实面貌。
二十年代的文学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
在过去的文学中,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对传
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他们试图破除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倡以个体自由
为中心的文化观念。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
文学从封闭、古典的传统向现代、多元的方向转变。
二十年代的文学既关
注现实问题,又发展出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
活力。
二十年代的文学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文
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

(二)诗歌
美国现代诗歌的基本主题,主要是表现现代社会人心灵上的压抑感 和不安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怀疑主义、对宁静的精神状态的向往。 “意象派”是美国现代诗的开端,强调语言的凝练与意向的鲜明, 反对空泛的抒情和陈腐的说教,追求“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庞德创作了长达两万三千多行的鸿篇巨制《诗章》,成为美国现代 派诗歌运动真正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目录
五、美国文学 六、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及大洋洲文学 七、拉美文学 八、亚非文学
一、法国文学
特点:大师辈出,思潮迭起,流 派纷呈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 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
(一)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
1.传统现实主义小说 多为多卷体长篇小说,即“长河小说”,以 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如:法郎士《当代史话》
八、亚非文学
(一)日本文学 在吸收西方文学的基础上发 展 二战前,主流为自然主义、 “唯美派” “白桦派”“新 思潮派” 二战后,主流为无产阶级文 学和“新感觉派”,作品众 多,其中《蟹工船》被誉为 无产阶级文学中最成功的作 品。“新感觉派”代表作家 川端康成成就突出。
(二)印度文学 20世纪上半叶的印度充满了民 族的苦难与屈辱,印度文学是 在民族运动中崛起和发展的, 代表作家泰戈尔。
主要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文学。 在这一时期,德语小说继承了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特点,并加
强了批判精神,反法西斯的主题成为其最强音。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延续 亨利希·曼代表作《臣仆》塑造了赫斯林怯 懦残忍、欺软怕硬的形象,在他身上概括了 君主制的崇拜者和沙文主义分子的典型特征,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掠夺性,描绘了德国 法西斯的狰狞面目。 (二)表现主义关注现实,反叛病态的时代 特拉克尔《孤独者的秋天》、魏德金德《春 醒》
6二十年代散文

风格:玄妙的哲理与感伤 的思绪的融合,独抒性灵,用 笔细腻,意境朦胧灵动。但有 时过多铺饰,少了天然之趣。 被周作人成为“近年来的第三 派新散文的代表”。
冰心 宣扬爱的哲学。冰心体散文文 字清丽畅达、情感真诚温柔、情绪 雅致婉约。如作品:《笑》、《往 事》(2篇)、《山中杂记》、《寄 小读者》等。用通讯的形式写的文 艺散文,表现对祖国母亲大自然的 爱,表现爱的哲学,成为冰心体。
6、 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特点 1)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 2)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 3)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 构成了冲谈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 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 涩味”:a.文词的涩与简单 b.心绪的 涩 c.文章的涩)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 1、生平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 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 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
2、美文概念的引入。 周作人的所谓“美文”,其实 也是含有冷嘲和批判的。但主 要以自然平淡的态度出之。 幽 默、雍容、漂亮、缜密,便是“ 美文”的主要特点。周作人自己 首开风气,写出了许多抒发性 情的文字。
3、作品:《自己的园地》、《谈虎 集》、《谈龙集》、《泽泻集》、 《 永日集》、《北京大茶食》,《 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 》、《乌篷船》、《雨天的书》等 。 4、散文的两种风格:浮躁凌厉与和 平和冲淡
5、周作人这种风格的散文带动了一 个“闲话风”气候的形成。 周作人带动了散文中闲话风的 形成。如饮酒、品茶,使平淡的 生活充满了艺术性和风雅,同时 也隐含了无奈和苦笑的复杂态度 。苦涩是周作人最基本的生命体 悟,也是周作人散文最基本的文 化品格。
人道主义的哲学观念,民主主义的政 治观念和人的文学观念,构成了周作 人的三大精神支柱。 艺术的品味人生和人生的艺术品味。 周作人的散文是其人生况味的表达, 而其散文的艺术品味又进入到了作者 的人生之中,周作人的散文与其生命 具有互为关照的关系。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周作人散文概况
周作人的散文按体裁划分,大致有三类:一是杂感,二是小品文, 三是书牍札记。杂感,多是作者在“五四”潮流涌动下创作的。这类作 品,尤其是作者的早期杂感,取材广泛,思想锐利,能抨击时弊,其中 代表作有《祖先崇拜》、《沉默》、《碰伤》等。周作人一生创作的小 品文数量相当多,而且最能代表他散文的独有风格。他的这类作品,虽 然着意于琐细而又不惹人注目的草木虫鱼之类的小题材,但是作者却能 够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中,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从而使这类文章具有 幽隽淡远的特有意趣。平和闲雅的情趣是周作人这类散文所表现的中心, 广征博引,知识丰厚,语言朴实无华,不重藻饰,构成了他此类作品的 重要特色。他的这类散文密切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苦雨》 等。周作人的书犊札记写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 《我的杂学》等。
二十年代小说
二、自叙传抒情小说:
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相 对集中于创造社。他们受欧洲浪漫主义和日本 “私小说”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 从事于文艺运动”,这些小说创作具有一些共 同的美学特征:自我的写真; 感伤的抒情; 结 构的散文化;流丽、清新的文笔。自叙传抒情 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1921年郁达夫出版 小说集《沉沦》开始的,郁达夫是其代表作家, 并影响了一批作家。
叶圣陶
• 小说艺术成就:(一)对“灰色人生”的冷静 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 征;(二)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 有余味 ;(三)其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 实、纯正,对国外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语言 无欧化成分,也无文白交杂现象,十分讲究规 范化。
• 许地山(1893~1941),男,现代作 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 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 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1922年往美国 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 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 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 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 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 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一生著作 颇多,主要作品有《辍网劳蛛》(短 篇 小 说 集 , 1925 年 ) 、 《 商 人 妇 》 (短篇小说集,1925年)、《春桃》 (短篇小说集,1935年)、 《空山 灵雨》(散文集,1925年)、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与价值
文学史地位
二十年代文学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文学价值
二十年代文学作品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被广泛认 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语言风格
二十年代文学在语言风格 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为 现代文学的语言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number {01}
目 录
•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 二十年代文学代表人物 • 二十年代文学流派 • 二十年代文学与其他时期文学的
比较 • 二十年代文学的未来影响与价值
01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文学背景
1 2
3
政治背景
二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的时期,这为文 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04
二十年代文学与其他时期文 学的比较
与清末民初文学的比较
文学形式
二十年代文学在文学形式上更加 注重创新,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 制,采用了更加自由、多样的表 达方式。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文学更侧重于社会政治 问题,而二十年代文学则更加关 注个体命运和人性探索。
与三四十年代文学的比较
主题风格
三四十年代文学在主题风格上更加复 杂多样,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 有对革命斗争的描写。
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崇科 学和民主思想,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表达。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和左翼文学奠定了基础。
左翼文学
总结词
左翼文学是二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旨在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和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地山《錣网劳珠》 许地山《錣网劳珠》
• 尚洁:“表面上看来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实际 上却是达天知命的强者。”——陈平原
自叙传抒情小说
郁达夫
•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2.7~1945.9.17) 原名 郁文, 字达夫, 幼名阿凤, 浙江 郁文 , 字达夫 , 幼名阿凤 , 富阳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富阳人 ,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 散文家、 诗人。 散文家 、 诗人 。 代表作有短篇小 说集《沉沦》(含《银灰色的 沉沦》 南迁》 三篇, 死 》 、 《 沉沦 》 、 《 南迁 》 三篇 , 1921年 小说《 薄奠》 1921 年 ) , 小说 《 薄奠 》 、 《 春 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风沉醉的晚上 》 、 《 迟桂花 》 等 。
周作人散文的特点与成就
• 总体风格:平淡朴拙、任心随意、意味深长。 • 具体有如下特点:(1)闲谈中见知识;如《喝茶》; (2)闲谈中含幽默,如《乌蓬船》;(3)闲谈中有 情趣,如《故乡的野菜》、《乌蓬船》、《喝茶》; (4)语言上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形成一 种涩味和简单味,耐人咀嚼。 • 成就:得散文之精髓,开闲谈之风气,有自然之美感, 成一派之宗主。
郁达夫
郁达夫
• 小说艺术风格: 自我的写真; 感伤的抒情; 结构的散文化; 流丽、清新的文笔。
20年代散文
一、20年代散文概述
•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这群作家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李 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 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于抗 争的小品文之外,有分出闲适、清涩、充满趣味 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这一派主要散文家有 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
鲁迅散文
• 二、《野草》 (一)《野草》的产生: 1924-1926 年,年间,鲁迅在《雨丝》上连续 发表了 23篇散文诗, 1927 年作者将其结集出版, 并增写《题词》一篇,总题名《野草》。《野草》 的写作时间与《彷徨》大致相同,是时代苦闷与 鲁迅个人人生苦闷这双重苦闷的结晶。 《彷徨》和《野草》写作时候的心境都是这样 的,是一种“五四”落潮时期一个启蒙者寂寞、 孤独思想情绪。
许地山
许地山
• 小说特征:(一)异域色彩;(二)宗教 氛围;(三)以爱情为线索结构作品。 “立愿尽此生,能写一篇爱情生活,便写 一篇;能写十篇,便写十篇;能写百、千、 亿、万篇,便写百、千、亿、万篇。”前 期作品由于以上三方面因素而带上浓郁的 浪漫色彩,自小说《春桃》始,转向切实 深沉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二十年代小说
一、人生写实派小说: 2、乡土小说: 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的影响下,受“为人生”文文学 主张的影响,以北京为中心,出现了一个以农村生活和乡土 回忆为描写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家群。所谓“乡土小说”, 就是指这类靠回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帶有浓重 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 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包括农村 中最底层的农村妇女、农民的思想状态,以及当时中国农村 发展趋势和特点。这些作家并不是始终扎根于农村的,而是 移居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他们的创作较多地受到“乡土文 学”奠基人魯迅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为题材,表現农民疾苦, 代表作家有王魯彦《柚子》,《菊英的出嫁》,彭家煌《怂 恿》、《活鬼》,台静农《拜堂》,許钦文《故乡》,蹇先 艾《水葬》,许杰《惨雾》、《赌徒吉顺》等。
叶圣陶
• 小说艺术成就:(一)对“灰色人生”的冷静 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 征;(二)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 有余味 ;(三)其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 实、纯正,对国外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语言 无欧化成分,也无文白交杂现象,十分讲究规 范化。
• 许地山(1893~1941),男,现代作 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 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 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1922年往美国 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 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 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 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 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 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一生著作 颇多,主要作品有《辍网劳蛛》(短 篇小说集, 1925 年)、《商人妇》 (短篇小说集,1925年)、《春桃》 (短篇小说集, 1935 年)、 《空山 灵雨》(散文集,1925年)、
鲁迅散文
• 一、《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 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 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 《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 名社初版。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 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 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 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 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二十年代小说
二、自叙传抒情小说: 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 者相对集中于创造社。他们受欧洲浪漫主义和 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 求,从事于文艺运动”,这些小说创作具有一 些共同的美学特征:自我的写真; 感伤的抒情; 结构的散文化;流丽、清新的文笔。自叙传抒 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1921年郁达夫出 版小说集《沉沦》开始的,郁达夫是其代表作 家,并影响了一批作家、人生写实派小说: 2、问题小说: 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曾盛极一时的一种小说 类型,当时一些持“文学为人生”观点的作家和文学青 年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开始以小说的形式 提出并反映各自感兴趣的人生社会问题。代表作有冰心 的《俩个家庭》、叶绍钧的《一生》等。这些小说描写 人生疾苦,发掘社会的腐败现象,书写青年男女恋爱婚 姻问题上的苦闷、探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写法上偏重 写实,富有时代感。但这些小说也存在一次弊端,因问 题的尖锐性摆在第一位,小说形象化追求不够,概念化、 简单化毛病较突出。
–
二、周作人
• 周作人(1885.1-1967.5)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 周作人(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 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 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 又名启明、启孟、起孟, 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 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 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 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 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 主任编辑。 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 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并与鲁迅、林语堂、 孙伏园等创办《雨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孙伏园等创办《雨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1939年 成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成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建国后重新从事写 作工作。 作工作。
人生写实派作家
叶圣陶 许地山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0-1988.2. ),原名 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 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 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 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副部长。主要作品有短篇 小说集 《隔膜》 ( 1922 年)、《火 灾》( 1923 年)、《线下( 1925 年 ) 、 《 城 中 》 ( 1926 年 ) 、 《未厌集》(1929年) 、《四三 集》( 1936 年);童话集:《稻 草人》( 1923 年)、《古代英雄 的石像》( 1931 年);长篇小说 《倪焕之》。
叶圣陶
• 小说主要内容: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 小说占绝大部分。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 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暴露旧中国 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 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 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 下层知识分子(主要是中、小学教员)贫穷悲 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 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剖解与审视。叶 圣陶对于底层知识分子的基本态度:同情与讽 刺兼备。
• “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 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个战阵中,一块战 斗的阵营里边,伙伴还会这么变化。而且落得一个 “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 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 有了小感触,写点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 后印成一本《野草》,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就做短篇 小说,只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比先 前好一些,思路似乎也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 了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于是印了这时期的11 篇作品叫做《彷徨》,以后不愿再这样了。”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
一、20年代散文概述
•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该派作家众多,主要有冰心、朱自清、 梁遇春、丰子恺、王统照、许地山等,多持 含蓄、缜密、漂亮的散文风格。 • (四)“雨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
《雨丝》杂志, 1924 年创刊,多刊短小系里 的杂感,坚持思想革命,鲁迅、周作人是核 心作家。 “雨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 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 物,则竭力加以排斥。”(鲁迅《我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