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生平
如何评价张居正

如何评价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臣。
评价张居正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贡献:
1. 政绩卓著:作为明朝嘉靖时期的首辅,张居正致力于整顿政府、推行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经济。
他通过减少开支、整顿财政、加强军事力量等手段,成功推动了明朝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稳定和繁荣。
2. 勤政为民:张居正以勤政著称,他秉持“儉以养廉,廉以养民”的原则,努力整治官员的腐败现象,并推行温良恭俭让的治政理念。
他对民生事务也格外关注,提倡救灾济民,创设“乡试贡孝廉,挑民课畿辅,供养残疾军人”等福利政策。
3. 教育改革:张居正注重教育改革,提倡举贤任能,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在教育方面推行科举制度的改革,取消了明朝前期存在的某些不公平规定,使得科举选拔更加公正。
他还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推动编纂和修订教科书,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4. 文化贡献:张居正在文化领域也有显著的贡献。
他倡导以经世济民为宗旨的文化理念,提倡文风俭朴,反对近体文风。
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和文化爱好者,撰写了许多文学作品,如《墨脱存稿》等。
然而,也有一些负面评价和争议与张居正相关,例如对他的过度权力追求、对异己的打压等。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其贡献和局限,并考虑当时的历史和背景。
综合来看,张居正在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突出贡献,使他成为备受尊重和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张居正生平

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万历二年(1574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万历九年(1581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隆庆元年(1567年),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
隆庆三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篙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张居正是明代最有权威的一个首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1582年6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聚集,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改革基本失败。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张居正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
祖籍安徽凤阳。
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
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湖广江陵。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
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璘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事。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
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
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
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
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
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字太冲,号东篱,陕西蒲城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被誉为“张太监”、“张三才”等称号。
张居正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和成就,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所传颂。
本文将从张居正的生平、政绩和影响三个方面,为您讲述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生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得父母的喜爱。
在家乡读书时,张居正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才能,备受师长和同学们的尊敬。
后来,他考入明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师从著名学者王守仁,深造经学、史学等知识。
张居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了国子监的佼佼者,备受赞誉。
张居正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很快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他先后担任过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
后来,张居正被提拔为礼部尚书,成为内阁首辅,直接参与朝政决策,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居正在政治上提倡“明君贤相”的理念,主张以忠诚、勤政、清廉的作风治国。
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朝纲,削藩安民,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推动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张居正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学,倡导教育普及,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张居正在历史上被誉为“明代第一相”,他的政绩和影响深远而广泛。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整顿了明代政治体制,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张居正还注重科举制度的改革,选拔人才,推动了明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总的来说,张居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张居正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居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明史张居正传原文与解析

明史张居正传原文与解析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仲任,浙江绍兴人。
他是明代中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直言敢谏、勤政爱民而著称。
本文将通过对《明史·张居正传》和相关解析的分析,深入了解张居正的生平和政治思想。
1. 张居正传原文解析张居正传是《明史》中的一部传记,对张居正的人生经历、政绩和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以下是其中的原文摘录:(此处省略正文,请自行查阅原文)通过阅读张居正传的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才华横溢、勤政爱民的特点。
他一生致力于推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且具体的政策,如开矿、设铸币局、降低农田赋税等,这些政策为明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是一位较早意识到国家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的官员,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对策。
他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官员廉洁奉公的要求,展示了其崇尚道德和礼法的思想体系。
2. 张居正传解析张居正的政治思想充满了现代的理性、务实和开明,他注重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提倡思想上的开放和改革。
他重视教育,提出了“教化士民”之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思想教化,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同时,他通过改革官制、设置科举考试标准等措施,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加强政府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张居正还在农业、水利工程等方面积极推动改革与建设。
他提出开垦荒地、疏浚河渠,以及实行耕者有其田、公田私耕等农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农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他还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增加税收收入以解决财政困难。
在对外政策方面,张居正主张“周游列国,密图四邻”,鼓励海外航行和贸易活动,提倡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总体而言,张居正以其才华横溢和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明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对明朝的改革和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通过对张居正传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政治思想和政绩。
他的改革思想和务实精神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发展和治理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读张居正有感2000

读张居正有感2000【引言】读罢张居正的传记,我深感敬佩和不尽惋惜。
这位明朝中后期的杰出政治家,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改革决心,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篇章。
张居正的人生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他既有幸成为了国家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也无奈地承受了改革者的悲剧命运。
【张居正的生平简介】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朝湖广江陵人。
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状元及第,进入仕途。
从政初期,他历任编修、侍讲、侍读等职位,因上疏直谏皇帝,名声鹊起。
后来,张居正升任宰辅,成为万历皇帝的辅政大臣,开始实施一系列政治改革。
【张居正的政治改革】张居正担任宰辅期间,明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坚决推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改革。
张居正实行官吏考核制度,整顿官僚队伍;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地方政务;选拔贤能,淘汰冗官;重视教育,改革科举制度。
这些举措使明朝政治焕发了新的活力,国家财政得到改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张居正的悲剧结局】然而,张居正的改革触及到了许多官僚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敌视。
他去世后,反对势力迅速抬头,对其生前政绩进行清算。
张居正一家被籍没,家属受到严惩。
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政治家,结局令人唏嘘。
【张居正的历史评价】尽管张居正的结局悲凉,但历史对他的评价却十分公正。
他在任内推动的改革,对明朝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并未彻底改变明朝的政治体制,封建社会的积弊仍然存在,这使得他的改革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张居正给我们的启示】张居正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改革总是充满困难和挑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推动。
其次,改革者要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各方利益,以求改革的成功。
最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改革需要广泛的支持和团结。
【结语】张居正的一生,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悲惨的结局。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东坡,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是明朝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重要影响。
张居正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
张居正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却拥有非凡的才华和勤奋的精神。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学识和才智,被誉为“神童”。
他曾经在苏州的一所私塾学习,师从于当时的著名学者。
在这个私塾里,张居正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培养了他的博学多才。
张居正的才华很快被人们所认可,他被推荐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并且一举中第。
此后,他进入了明朝的官场,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官场中,张居正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勉工作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他先后担任过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干。
然而,张居正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担任内阁首辅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他提出了“节俭治国”的理念,削减了官员的薪水和福利,减轻了财政负担。
他还推行了“一条鞭法”,统一了税收制度,提高了财政收入。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他坚持不懈地推行下去。
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挽救明朝的政治和经济,保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他的改革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困难和矛盾,但却为明朝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贡献,张居正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诗词和散文为主,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他的诗词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散文则以议论和抒情为主,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
张居正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以经世济民为本”,强调政治家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相结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对于明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身边的助手。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明朝名相张居正。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张居正是明朝着名的宰相之一。
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
张居正是明朝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后来,张居正和太监冯保交好,冯保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很他憎恨当时的宰相高拱。
冯保集合了多方力量,将高拱扳倒,促使张居正当了宰相。
张居正得知冯保的势力,便拉拢冯保作为他的盟友,在后来,张居正在实行新政时,冯保也给予了支持。
在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受李太后的信任帮助明神宗处理国家政事,担任宰相一职。
在位期间,张居正勤勤恳恳,为明神宗处理政事建言献策,深得明神宗和李太后的重用。
在当了宰相之后,便迎来了为官生涯的辉煌点,那就是推行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看到明朝长期处在积贫积弱的水火之中,便向皇上商议改革一事,并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深得明神宗的认同。
张居正在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改革。
张居正在改革期间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导致他积久成疾。
即使在生病期间,张居正依然坚持推行新政的实施。
此时,新政在张居正大力的施行下,已经初见成效了,明朝的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的复苏。
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到保守权贵派的阻拦,为了顺利推行新政的稳定实施,张居正不怕艰辛排除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时任内阁首辅的权力交接中,在徐阶的托付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
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如果到了县里还是如此,那就一直降下去,直到知府什么官都被削去,回家当老百姓为止。
张居正生平
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张居正[1],字叔大,号太岳。祖籍安徽凤阳。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湖广江陵。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璘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