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则》)《明史·张居正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
《孟子三章》中考真题精练

专题12 《孟子三章》(中考真题精练)【2020·河南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二)何易于为益昌令。
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
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
”即自焚之。
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
榷(què),专卖。
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
③矧(shěn):况且,何况。
④阁诏:搁置诏书。
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2分)【答案】1.(1)行冠礼;(2)遵从。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3.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
使用排比,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4.能称得上“大丈夫”。
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张居正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张居正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相徐阶辈皆器重之。
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
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
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
居正与中官冯保善。
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
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
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
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
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
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
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
盗贼为衰止。
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
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
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
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
”帝首肯之,有所蠲贷。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
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
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B.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C.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2分)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高中文言文《张居正》阅读答案及翻译完整篇.doc

高中文言文《张居正》阅读答案及翻译-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
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
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漕河通,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
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
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
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力。
俺答①款塞,久不为害。
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
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
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
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
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未几,www.丁父忧。
户部侍郎李幼孜欲媚居正,倡夺情②议,居正惑之。
诸翰林皆以为不可,弗听。
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被逐去。
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
帝诏谕群臣,再及者诛无赦,谤乃已。
帝初即位,冯保朝夕视起居,小捍格,即以闻慈圣。
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
及帝渐长,心厌之。
亡何,居正病。
帝频颁敕谕问疾。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
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
新进者益务攻居正。
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
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节)注释:①俺答,明时鞑靼首领。
②夺情,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
服满再行补职。
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必敬必戒.戒:谨慎C.妾妇之道.也道:道理D.与民由.之由:遵从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无陇断焉.B.一怒而.诸侯惧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C.不得志,独行其.道其.如土石何D.行天下之.大道介胄之.士不拜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景春提出观点时,运用反问句,流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钦羡甚至崇拜之意。
B.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这是文章的“立论”部分。
C.孟子运用反问对景春的观点给予否定,也利用反问引出“礼”,从礼的角度进行阐述。
D.“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言辞地指出大丈夫的精神实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孙叔敖举.于海举:选拔、任用,文中是被选拔的意思B.劳.其筋骨劳:劳动C.人恒.过恒:常常D.而后喻.喻:了解,明白5.对“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这些)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部分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汇集一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 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 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 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 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1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①古来共.谈 共:共同
②高峰入.云 入: 耸入
B. ①五色交.辉 交:交相
②四时俱.备 俱:都
C. ①猿鸟乱.鸣 乱: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D. ①盖.竹柏影也 盖: 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 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江苏省盐城市二 O 一九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张居正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张居正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张居正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勇敢任事,豪杰自许。
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
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
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
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
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
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
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
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
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帝使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归,期三月,葬毕即上道。
居正请广内阁员,诏即令居正推。
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
自强素忤居正,不自意得之,颇德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居正乃安意去。
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
其所黜陟,多由爱憎。
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
冯保客徐爵擢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
居正三子皆登上第。
世以此益恶之。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于是四维始为政,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
新进者益务攻居正。
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
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
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
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
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
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寻自缢死。
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6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选自《<孟子>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
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
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
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
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令为僧,亦不从。
乃幽之民舍。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1)往之女家(2)或败奔
(3)同敞危坐不去(4)适同敞自灵川至
【答案】(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答案】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
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
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D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军中以是服同敞。
(2分)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3分)
【答案】(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13.【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3分)
【答案】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