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欧阳修)最终版

合集下载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原文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原文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原文
《几日行云何处去》
作者: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释】
①不道:不觉。

②百草千花:词意双关,即指寒食时节的实,也暗喻花街柳巷的妓女,《赠长安妓女阿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

③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④香车:指情郎的马车。

⑤陌上:本指田间的小路,这里泛指应指马路。

⑥撩乱春愁如柳絮:烦乱的春愁就如同满天纷飞的柳絮。

【】
我那如天上行云般来去的爱人呀,近日你飘游到了哪里?你竟忘了归来,没想到即将过去。

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到了,游人双双走在百草千花的踏青路,你把香车宝马系在谁家的树上了?剩我一人多么孤独。

噙着泪眼倚凭在高楼,对天上双飞的燕喃喃自语:燕子呀燕子,你来自何处?在飞来的路上,可曾遇见我的爱人否?春愁如到处乱飞的柳絮,撩得我心乱动;即使在幽幽梦中,也无法寻找到我的爱人在何处。

【】
这是一首闺怨词。

主要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而忘归,春将暮残,百草千花的寒食,踏春路上游人双双对对,更衬托出闺中女子的孤独,乃至梦中也寻他不见,表现她对爱人的思念和痴情。

全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情怨交织的闺中思妇形象。

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这是一首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蝶恋花》宋代:欧阳修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译文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

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

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

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

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

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注释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晏殊词改今名。

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②画阁:华美的楼阁。

③桃花浅:是说春晚桃花开残,树上的花朵显得稀薄了。

④细雨:小雨。

⑤愁眉: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唐白居易《晚春沽酒》:“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敛尽:收拾、整理干净。

⑥心绪:心思,心情。

⑦芊(qiān)绵:草木茂密繁盛。

刘禹锡《省试风光草际浮》:“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⑧暗换:不知不觉地更换。

⑨旧游:昔日的游览赏析上片侧重描写女主人公从画阁归来所见的晚春景象。

首句一声“春又晚”的叹息,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从这两句可见归者是独归,所以用此景反衬孤独。

“细雨满天风满院”此句既是写景,又衬托出女主人公哀婉绵密的情感。

“柳软”、“细雨”两句,具体描写晚春时节令人伤心的风雨落花景象。

“愁眉敛尽无人见”将女主人公的形象画进了这幅残春风景图中,人景交融,凸显了他的忧愁孤独之状。

此片情景交融,将人的哀婉之情融进残春风雨中。

下片主要写主人公的伤离怨别之情。

欧阳修_蝶恋花_正式版

欧阳修_蝶恋花_正式版

生平经历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 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 字。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 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 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 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 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 名重当世。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 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赏析“深”字。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
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 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 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 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赏析“堆”字。
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
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 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蝶 恋 花
欧 阳 修
欧阳修(1007——1072),自称庐陵 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古 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 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 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 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 忠”。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黄墨谷先生认为,北宋大词家,往往小 题大做,欧阳修的“闺情词”,都是用尽 笔力,通过“闺情”这个题材,来抒发什 么情感呢? 报国无门,感慨深沉

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 又无计留春,将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 颜易逝的凄苦表达得深沉感人。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 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蝶恋花(欧阳修)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
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 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
乡里尽情享乐呢。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 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 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 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 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 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 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请分析欧词是如何将语言浑 成与情意层深统一起来的。
见花落泪 因泪问花 花儿不语 乱红飞落
走马章台的丈夫望而不见,唯见风雨 中花儿横遭摧残,联想自己的命运, 不禁伤心泪下。 泪眼愁思对花诉,足见她内心痛苦之 深重和伤心无处诉的悲凉。 花儿含悲不语,无言安慰,反映了词 中女子无尽的难言苦痛 。 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 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 。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 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 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欧阳修
作者介绍
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安永 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 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 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 家”。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 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 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 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 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 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 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 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 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 《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

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

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

“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

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

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

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

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

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

这首词是以一个深闺少妇的的口吻写的,“玉勒雕鞍游冶处”是指她的夫婿乘着华贵的马车出去寻欢作乐,可是因为“庭院深深”,即使登上高楼也看不见夫婿停留的歌楼妓馆。

“章台路”用典,指歌楼妓馆所在的地方。

蝶恋花年代:【宋】作者:【欧阳修】体裁:【词】类别:【】庭院深深深几许,[1]杨柳堆烟,[2]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3]楼高不见章台路。

[4]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注释】[1]几许:多少。

[2]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3]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4]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5]乱红:落花。

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尝爱西湖春色早①。

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②且趁余花谋一笑。

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注释】
①西湖:此指颍州西湖。

颍州,即今安徽阜阳市,此湖在州西北二里外,湖长十里,广三里,相传古时水深莫测。

见《正德颍州志》。

②绿暗红英少:即绿暗红稀,指暮春时节。

③凭君句:剩把,尽把,只管把。

宋·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逢是梦中。

”芳尊,指酒杯。

【译文】
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

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赏析】
欧阳修自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移知颍州,次年七月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

词云“尝爱西湖”系指到任的一年;而“顷刻光阴都过了”,则指第二年,词当作于此时,即皇佑二年残春。

此时词人四十四岁,古人年至四十开始称老,故云“老去风情”。

春光已逝,年华向老,犹欲花前一醉,旷放之情,溢于言表。

较之同调之“庭院深深”,可谓乐观一些。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是宋代词人欧阳修所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被选入《宋词三百首》的闺怨词。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
宋代: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前落下的花瓣在微风中飞舞着。

重重翠柳笼罩在缕缕水雾之中,柳絮象漫天飞雪。

雨后仍感到微微的寒意,春天的愁绪加上微醉的酒意形成病中惆怅的情绪。

躺在床上从枕边看去,青山象屏风围绕着绿湖,周围点缀这点点灯光,每天晚上只能眼看这景象。

寂寞中起身来掀起窗纱,看见月亮正在花丛上缓缓移动。

注释
①褰:撩起。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的词作全文是怎样的呢?《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是著名的宋代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全文,欢迎阅读!《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年代: 宋作者: 欧阳修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裹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

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

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作者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目标】1、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义,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4、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3、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黄金缕”“一箩金”,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词层出不穷。

李煜、晏殊、苏轼等人均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毛泽东也曾为之填词。

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佳句,满腔激情地畅诉伟人胸怀。

伟人的慷慨激昂、伟人的志在天下,不言而喻,常人难及。

然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

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品味。

二、知人论世。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诵读。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的题材。

(闺怨)【思考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深闺独处图),下片重在抒情(孤寂愁苦)。

【思考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思考4】理解词语意思。

杨柳堆烟——(杨柳在烟雾笼罩中也如一堆堆烟雾)帘幕——(垂落下来的柳枝像门帘布幕)章台路——(代指歌妓聚集的楼馆)乱红——(零乱的落花)【思考5】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

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

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

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

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

【思考6】有人说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

“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伤”——“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苦”——“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鉴赏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鉴赏“深”、“堆”二字。

(1)“深深”两个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2、赏析这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写了哪几个意象?意象是怎样次序展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

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写出了少妇生活环境的阴森、幽邃及与外界隔绝的特点,表现了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的压抑与禁锢。

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

【鉴赏2】“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庭院深深中的妇女为什么会有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前后两句所写的角度有何不同?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

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

前一句写的是丈夫的情形,后一句是写这位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鉴赏3】“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1、“春”字如何理解?语意双关,表面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2、这几句写了哪几个意象?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表达了什么情感?雨、风;三月;门、黄昏;春。

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3、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

【鉴赏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1、采用层层深入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第一层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只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至,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的。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②主人公见花被风雨摧残,联想到自己的命运而落泪,泪眼问花,花儿却不说话,花儿已经幻化为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的冷漠。

③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人同情的悲苦和孤独。

(三)三读诗歌,总结归纳。

【思考】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的闺阁怨妇的形象。

这首词意境深远。

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内景到外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四、拓展阅读:《破阵子》和《蝶恋花》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同:都写落花,《破阵子》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

异: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五、悟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也有人认为作者有所寄托,你认为呢?提示: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主要依据是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

北宋时期,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

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

2、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1)内容: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

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

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

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是随意性的应酬,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

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

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使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

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七、布置作业:当堂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蝶恋花》欧阳修景深闺独处图幽深凄冷烘托情悲伤:独处的愁苦;环境的凄凉;韶光不再、青春易逝;无法主宰自己命运。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