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新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冀少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冀少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2、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2、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一、生命的组成和分类1.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

二、生物的营养和呼吸1.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草食和肉食。

2.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呼吸过程:生物通过呼吸过程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三、生物的运动和感觉1.生物的运动方式:生物的运动方式包括自主运动和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2.细胞的运动:细胞通过鞭毛、纤毛和肌动蛋白等机制进行运动。

3.植物的运动:植物的运动可以通过生长和弯曲等方式实现。

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生物的生长:生物的生长是指体内物质的积累和增长。

2.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和不断形成新的组织。

3.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五、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物质的遗传和信息的遗传。

2.基因的作用:基因是控制个体遗传特征的单位,表现为遗传特征的表现型。

3.变异和进化: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遗传性状的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六、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稳定有重要作用。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

七、常见的动物和植物1.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常见的植物:常见的植物包括苹果树、玫瑰花、向日葵等。

最新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最新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第一章科学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总结、提问等科学方法;2.科学实验的步骤: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

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形态、功能;2.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3.细胞的种类和形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4.细胞的组织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第三章细胞的组成1.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构造、调节物质出入等;2.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等;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膜、染色体、核仁等;4.金字塔实验:了解DNA介导遗传的过程。

第四章基因的遗传1.种群的变异和演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2.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源性、分离、组合等;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编码蛋白质、决定性状等;4.突变的产生和作用:突变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等级;2.生物的命名方法:拉丁名、种加词等;3.动植物分类的特点:多样性、共性等;4.人类分类的特点和方法:人的物种分类、人种和民族的分类等。

第六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等;2.光合作用:光合有关的概念、作用过程和公式等;3.呼吸作用: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4.发酵作用的类型和应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1.生物适应和生态位:生物的结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适应;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等;3.生态平衡和稳定性:自然平衡、人为干扰对生物的影响等;4.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七年级冀少版生物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冀少版生物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冀少版生物必背知识点
一、植物的基本特征
植物是指具有细胞壁、可以合成有机物、有固定生长点、能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食物等基本特征的生物。

植物包括多种形态不同的生物,如草本、木本、藤本等。

二、植物的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它既可以防止细胞过度伸展又可以作为细胞保护的屏障。

三、植物的组织结构
植物的组织结构包括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绒毡组织等。

表皮组织为植物提供了保护,维管束组织是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道路,绒毡组织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场所。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包括花的授粉和结实,无性繁殖包括分生、萌芽等。

五、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萌发、生长、开花、结实等。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需充足的光照、水分和营养物质等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六、植物的重要作用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包括提供食物和氧气、制药、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等重要作用。

七、植物的分类
植物分类包括多种方式,如按照营养方式分为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按照茎的性质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冀少版生物必背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些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一、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常由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组成。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
生物体根据自身需求,将养分分解为葡萄糖等简单有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转化为 ATP 等能量分子,供生命活动所需。

三、继承与变异
遗传物质 DNA 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同时在遗传过程中也会发生突变等变异现象,这些变异现象对物种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或以上的后代细胞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五、组织器官与机体
生物体由不同的组织以及器官构成,这些组织和器官之间协调一致,才能够实现生物体内的正常生理功能。

六、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生物的多种多样性,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是全人类的责任。

七、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危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因此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以上是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生物,了解生命的奥秘。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少版)

七年级(冀少版)上册知识点1. 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3. 植物标本整形时要大多数的叶片正面朝上,少数叶片背面朝上。

4.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永久装片时,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细胞数目越少。

5. 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6. 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来减少误差。

7. 植物标本分为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8. 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是:整形、压平、干燥、装贴处理。

9. 采集植物标本应尽可能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

10. 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是: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11. 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时,如采集到鳞翅目中的小型昆虫要先放入三角纸包,防止鳞片的脱落。

12. 三角纸包的制作,选用半透明并且吸水性能好的纸长宽比例为3:213. 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三处。

14.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5.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

16. 茎上着生叶和芽的部位叫做节。

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17. 茎的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如马铃薯就变态的茎。

18. 一片完整的叶包括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

19. 植物按茎内木质部是否发达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0. 绿色植物有吸尘、杀菌、消声、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

21. 菜豆的根系是直根系,叶脉是网状脉,花的基数是5,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凡是具有这样特征的植物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如:花生、大豆、黄瓜、青椒、茄子22. 葱根—感冒芹菜—降压黄瓜—美容洋葱—降血脂姜—健胃。

23. 粮食作物是供人类食用的谷类、豆类、薯类作物的统称。

24. 小麦的根系是须根系,叶脉是平行脉,花的基数是3,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凡是具有这样特征的植物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作用:210cm处。

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

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3、变态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区别
虫媒花以颜色鲜艳的花冠、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来采蜜传粉;风媒花则没有鲜艳的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4、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
常见的双子叶植物:
常见的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
子叶个数
1
2
根系
须根系
直根系
叶脉
平行脉
网状脉
基数
7、动物的主要组织功能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8、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9、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
收集管、伸缩泡、纤毛、口沟、细胞膜、食物泡、胞肛、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化境的物质交换。
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细胞分裂及细胞生长过程
10、什么是趋性(应激性)及趋性的意义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
2、茎的主要特征
静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茎上着升叶和芽的部位叫做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9、蕨类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蕨类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苔藓植物:由茎、叶和假根三部分组成,没有根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由固着器(跟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组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第四章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核先分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为两份→最后细胞分为两份
生长过程:吸取营养、体积增大→液泡逐渐减少→最后形成一个中央大液泡
5、什么是细胞分化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发生了分化。
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6、植物常见组织的功能
输导组织(运输功能)、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贮存营养物质)分生组织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及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①三片唇适于吸附在人体小肠壁上②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③消化管结构简单,适于吸食半消化食物④感觉运动器官已退化⑤生殖器官发达
凡是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叫做无脊椎动物
2、观察动物的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对各个部分的观察一般由前向后进行。
观察完各个部分后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
3、腔肠动物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常附着在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蠕虫为食。
有口无肛门、具原始的消化腔;
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两胚层的动物。
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这样的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4、扁形动物
外部形态:前端: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背面:颜色较深呈灰褐色
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不能看到物体);腹面:颜色浅,有口,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
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
2、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
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
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
3
4或5
7、蔬菜的分类及粮食作物的分类
蔬菜分类:根菜类、茎菜类、果菜类、叶菜类、花菜类
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类
8、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裸子植物:根和茎都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裸露出来,没有果皮包被,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报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涡虫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和前、后之分,是左右对称的动物。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形成的,中胚层形成了肌肉层,使其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有口无肛门
5、线形动物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吸食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