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2、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期中复习提纲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022年秋期七年级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1单元第1章第1节走进生物实验室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新陈代谢)(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
(见P3页)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找物像)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使物像更加清晰)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第1单元第1章第2节学会观察一、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二、显微镜的使用(P7 练习使用显微镜)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安放装片④调焦⑤整理收镜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冀少版中考生物 教材系统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4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

知识点9: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①脊脊柱柱。如腔肠动物、扁
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2.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如鱼类、②两两栖栖
类、爬行类、鸟类和③哺哺乳乳类。
类
类
知识点10:我国的珍稀动物 1.我国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最多的国家之一,特有的或主要分布在我国 的珍稀动物有100多种。其中位居前列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 白 豚(白鳍豚)、东北虎、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和藏 羚等。
知识点5:鱼类 1.代表动物——鲫鱼
(1)体形: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体呈梭形,体表长有一层鳞
片,鳞片外面有黏液,可以减小游动的阻力。
(2)运动方式——游泳:鳍是鲫鱼的运动器官。①胸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 体平衡的作用;②尾尾鳍能够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鳍尾部和③躯躯干干部的 左右摆动提供前进的鳍动力;④侧侧线线的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和水部温,测
【方法指导】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类群
特征
腔肠 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
动物
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扁形 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三个胚层,
动物
有口无肛门
线形 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
动物
代表动物 水螅 涡虫 蛔虫
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蚯蚓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 河蚌
4.(2021·绵阳)下列关于动物类群身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扁形动物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B.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C.环节动物具有脊柱,呈圆筒形 D.节肢动物身体分节,有外骨骼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提纲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提纲冀教版目录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提纲冀教版生物怎样提高分数如何学好高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提纲冀教版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知识网络】关键词:对光;调整焦距;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数目;复制;平分;体积;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组织;器官;系统;根、茎、叶;苔藓;茎和叶;根;输导组织;裸露;果皮;单子叶植物;扁形;环节;软体;两栖;哺乳;亲缘关系;目;科;种核心知识梳理显微镜的结构①__转换器__②__遮光器__③__反光镜__④__粗准焦螺旋__⑤__细准焦螺旋__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2)__对光__:转动__转换器__,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__最大的光圈__对准通光孔;调节__反光镜__,通过目镜看见__均匀白亮__的视野。
(3)安放装片。
(4)调整焦距:转动__粗准焦螺旋__,使镜筒缓缓下降至__物镜__接近标本为止,再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再略微转动__细准焦螺旋__使物像更清晰。
(5)观察和收放。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__目镜__放大倍数×__物镜__放大倍数。
(2)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__相反__。
(3)调节视野明暗:光线较强时用__平面镜__、__小光圈__,光线较弱时用__凹面镜、大光圈__。
(4)视野中有污点,污点的可能位置:__目镜、物镜、玻片标本__。
其他常用生物实验器具加热工具——__酒精灯__;盛放培养液或培养基——__培养皿__;显微镜观察时托载标本的玻璃片——__载玻片__;加热、配置溶液,转移液体——__烧杯__;盛放少量试剂——__滴瓶__;测量体积——__量筒__;测量温度——__温度计__。
学习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__提出问题__→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__表达和交流__。
2.进行探究时,要设计__对照实验__,并保持单一__变量__。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2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复习教案

第2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复习目标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说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4.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5.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异同点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甲图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结构。
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结构。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⑴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相同点:都具有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⑵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不同点:植物具有细胞壁(支持、保护作用)、液泡(含有细胞液,其成分有水、无机盐、有机酸、糖分、色素等)、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知识点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及动植物组织的类型1.细胞分裂⑴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
⑵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①染色体复制加倍;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③细胞质分成两份;④形成两个新细胞。
⑶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的增多。
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复制加倍。
2.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知识点3 多细胞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
2.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

生物科学: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临时装片:滴(清水)、撕、展、盖、染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第一章 1.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植物体主要组织: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贮1.显微镜的结构,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存营养物质)、输导组织(运输功能)、分生组织筒(安放目镜)、转化器(安放物镜,转换目镜)、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动物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载物台 (通光质、细胞核三部分,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
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孔、压片夹 )、 2.结构与功能张)、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粗准焦螺旋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大幅度升降条件下,都具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镜筒 )、细准 6.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焦螺旋 (小范单位。
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围调节 )。
光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相互影响。
学部分 : 目镜7.系统:由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越短越大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系统。
人体九大系物镜 (越长越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运动、大,带螺纹 )。
生殖、免疫。
既分工又协调配合。
显微镜放大7.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被子植物体的倍数是目镜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透明薄壁)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放大倍数和细胞膜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极薄的透明膜)。
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 人体。
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照明部分 :反光镜 (平面暗,凹细胞质 * :具有流动性、加快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多数8.由单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面亮 )、遮光器 (小光圈暗,大光圈亮 )。
生物中考复习资料_[冀少版]
![生物中考复习资料_[冀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d0dbf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2.png)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一、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1.结构及功能:镜座(10):稳定镜身镜柱(14):支持镜柱以上部件镜臂(13):握镜部位载物台(7):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5),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6)镜简(2):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3):转动物镜物镜(4)和目镜(1):具有放大作用结(且镜长放大倍数小,物镜长放大倍数大)粗准焦螺旋(11)和细准焦螺旋(12):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反光镜(9)和遮光器(8):调节光线强弱的两个结构2.外界光线强时,选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增大,视野范围变小,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减少(存在倍数关系)。
4.显微镜下呈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玻片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玻片上写着‘bp’,视野里‘dq’。
即把写着‘bp’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5.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物镜、目镜或玻片上。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择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视野白亮。
(3)安放装片: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观察的材料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夹住;(4)通焦:(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略微转动细准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对光和观察时,首先选用低倍物镜:下降镜简时眼睛注视物镜:左眼观察,右眼睁开方便画图;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气泡是周围有黑边中央亮,且易变形和移动。
二、观察和测量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