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甲状腺病变CT诊断

甲状腺病变CT诊断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
1 甲状腺的CT解剖简介
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呈蝴蝶形,峡部相当于蝶体,两叶相当于蝶翼。甲状腺上缘起自甲状软骨下方或中部,下缘约平第6气管环,甲状腺峡部居中,位于气管正前方,左、右两叶分别居气管左、右两侧。正常甲状腺的前后径(即厚度)2~3 cm,左叶或右叶的左右径(即宽度)2~3 cm,上下径(即长度)6~7 cm。女性的各径略比男性为小。由于正常甲状腺含碘量比周围软组织高,故CT平扫呈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值约70±10 HU,增强扫描后甲状腺呈均匀性显著强化。峡部上缘有时出现一个锥状叶,其尖端向上,是胚胎时期甲状舌管的遗迹,不要误为病变。
3.5 高功能甲状腺腺瘤(又称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或毒性甲状腺腺瘤)
本病少见。病理上见甲状腺内有单个的、自主性高分泌功能的腺瘤结节,结节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呈萎缩状态。临床上病人有甲亢症状,但无突眼。
CT表现与甲状腺腺瘤相同,但大多数为实性结节。
3.6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可以原发,也可以是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而来。病理上可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其中乳头状腺癌多见于年轻人,滤泡状腺癌多见于中年人,未分化癌则好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以颈部结节或肿块就诊。晚期病人常有声嘶、吞咽障碍、呼吸不畅等症状。为肿瘤压迫喉返神经、食管、气管所致。
CT上本病表现为双侧弥漫性(有时为一侧性)增大的甲状腺内,平扫和增强扫描都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区,边缘多较清楚。结节内如有出血,则平扫时结节变为高密度。如有囊变,则呈水样密度,有时囊变区可见结节,不要误为囊变区癌变。但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可以发生癌变的。
3.3 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囊肿包括胶样囊肿和非胶样囊肿。CT上表现为单个囊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后无强化。胶样囊肿因含蛋白质物质较多,CT值比非胶样囊肿高。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MR杨
解剖
• 甲状腺分成左右侧叶,中 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侧 叶自甲状软骨中部向下延 至第6气管环平面,峡部覆 盖于第2~4气管环。甲状 旁腺有两对,位于甲状腺 的后内缘与食管的交角内 ,包含于甲状腺鞘囊中。 上对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 侧叶后面上中1/3交界处 ,下对位于侧叶后侧面的 下端。
• 单纯性甲状腺肿除甲状腺肿大外,往往无其他症状 。甲状腺常呈轻度或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较软, 无压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甲状腺可逐渐增大,甚 至引起压迫症状。
• 病理变化1.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2.胶质贮存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3.结节 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与结节性甲状腺肿
者为滤泡腔内充满胶质,后者为实性滤泡上 皮增生。
• 常为偶然发现甲状腺包块或硬结,可伴有疼 痛,还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CT表现:
• 1、甲状腺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不同程度增大,密度正常或减低,密 度不均匀。甲状腺边缘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存在而无浸润征象。
• 2、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低密度结节为其特征性改变。 • 3、钙化,多表现为斑点状或蛋壳状粗钙化。 • 4、增大的结节可位于甲状腺内,也可突出于腺体外,或向下延伸至
正常甲状腺CT表现
• 正常甲状腺含碘量高,血供丰富,CT平扫 及增强扫描其密度明显高于颈部其他软组 织,与周围组织结构间隙在CT图像上显示 非常清楚,故可以显示甲状腺病变与周围 组织关系、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气管受压 情况,已在临床诊断甲状腺肿瘤中得到广 泛应用。CT值范围达79 Hu~126 Hu,平均 (101±11.5)Hu。
• 肿块光滑度和软硬度:用拇指和食指仔细触摸肿块表面 ,如果表面光滑多为地方性甲状腺肿;表面不光滑,则 有甲状腺炎的可能。如果是单个结节肿大并且表面不光 滑、呈实体感者,应怀疑癌肿。

甲状腺

甲状腺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 1 甲状腺的CT解剖简介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呈蝴蝶形,峡部相当于蝶体,两叶相当于蝶翼。

甲状腺上缘起自甲状软骨下方或中部,下缘约平第6气管环,甲状腺峡部居中,位于气管正前方,左、右两叶分别居气管左、右两侧。

正常甲状腺的前后径(即厚度)2~3 cm,左叶或右叶的左右径(即宽度)2~3 cm,上下径(即长度)6~7 cm。

女性的各径略比男性为小。

由于正常甲状腺含碘量比周围软组织高,故CT平扫呈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值约70±10 HU,增强扫描后甲状腺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峡部上缘有时出现一个锥状叶,其尖端向上,是胚胎时期甲状舌管的遗迹,不要误为病变。

2 甲状腺的CT检查方法甲状腺CT 扫描的范围是:上界在甲状软骨上缘,下界至第七颈椎上缘。

层厚5 mm,连续扫描,以减少漏层。

一般先做平扫,然后作常规增强扫描。

常规增强扫描时经肘静脉快速注入60%的有机碘水溶液80~100 ml后,立即进行扫描。

3 甲状腺常见病变的CT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病征,以下四种常见疾病是引起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的常见原因。

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高原、山区居民的饮食中长期缺碘,导致血中甲状腺素水平下降,并引起脑垂体前叶分泌多量的促甲状腺素,促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因此,本病又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此外,青春期、妊娠期或绝经期妇女,有的也可发生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这是人体对甲状腺素需要增加所引起的生理性甲状腺肿大。

这种生理性肿大常在成年或分娩后自行缩小。

单纯性甲状腺肿临床上除甲状腺肿大外,无其它症状和体征。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亢,又称Grave氏病) 原发性甲亢是指甲状腺肿大同时伴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状态。

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见。

临床症状主要是甲状腺肿大、心悸、性情急躁、易激动、怕热多汗、多食而体重减轻、月经失调、双手颤动、突眼等。

甲状腺病变30例CT诊断分析

甲状腺病变30例CT诊断分析
桥 本 氏病 l例 。
1 3 1 结节性 甲状腺肿 l 例 .. l
单侧 4例 ,平扫及增强扫
廓之外 ,表现为形态不规 则 , 与周 围器官分界 不清 ,多数没 有包膜 ,而 良性肿瘤少有这种表现 ,与周 围器 官分 界也较清
描均表现为 甲状腺 内低密度结节灶 ,边界较清楚 , 密度基本 均匀 ,C 值 3 ~5 Hu,其 中 2例病 灶 内见 点状钙 化 ,2 T 7 9 例见 部分囊变 ;双侧 7例 , 均表 现为双 侧 甲状腺 弥漫性肿 大 , 侧对称或 以一侧为主 , 强扫描前后 见多个大小不等 双 增 低密度结节 ,内部密度不均 ,边界稍模糊 ,其中 3例可见斑
中 国 乡村 医药 杂 志
甲状腺病变3 O例C T诊断分析
周 鹏 飞 ( 波市g- 院 3 0o 宁 _医 1 1 5 )
本文回顾性 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 3 0例 甲状腺病变 的 CT影像 资料 ,以提 高对各种 甲状腺疾病 CT征象 的认 识 , 进一 步探讨 其 CT诊 断及 鉴别诊 断的价值 。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3 0例 ,男性 l 例 ,女性 1 l 9例 ;年 圆形低密度结节 ,边界清晰 , 密度均 匀,CT值 3 ~5 Hu 5 5 。 2例伴有斑 点状 或斑 片状 钙化 , 强扫描 后病 灶边 界趋 于清 增
1 2 检 查 方 法 全 部 病 例 均 行 CT 平 扫 ,其 中 28例 .
1 3 5 Gr v s病 1 . . ae 例
表现为双 侧 甲状 腺弥漫性 肿大 ,
密度呈均匀减低 ,内部未见明显结节或钙化灶。增 强扫描 前
后 C 值 分别为 4 T 0~8 Hu和 7 ~1 1 ,边 缘 广 整 ,与 1 9 2 Hu

常见甲状腺疾病CT诊断

常见甲状腺疾病CT诊断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杨
解剖
• 甲状腺分成左右侧叶,中 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侧 叶自甲状软骨中部向下延 至第气管环平面,峡部覆 盖于第~气管环。甲状旁 腺有两对,位于甲状腺的 后内缘与食管的交角内, 包含于甲状腺鞘囊中。上 对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 叶后面上中/交界处,下 对位于侧叶后侧面的下端 。
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
表现:
、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以峡部显著; 、甲状腺弥漫性密度减低,与周围肌肉组织密
度相仿,可不均匀; 、甲状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边缘规则锐利
呈矩形; 、增强扫描腺体仅轻度强化或不强化,部分内
有条索状或斑片状强化灶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临床上以岁女性多见,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 腮腺炎后发病,起病急骤,发热,咽喉肿痛,甲状腺
者为滤泡腔内充满胶质,后者为实性滤泡上 皮增生。
• 常为偶然发现甲状腺包块或硬结,可伴有疼 痛,还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表现:
• 、甲状腺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不同程度增大,密度正常或减低,密度 不均匀。甲状腺边缘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存在而无浸润征象。
• 、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低密度结节为其特征性改变。 • 、钙化,多表现为斑点状或蛋壳状粗钙化。 • 、增大的结节可位于甲状腺内,也可突出于腺体外,或向下延伸至纵
• 通常为单发结节,大小从不足~大小,包膜完整,缓慢膨胀 性生长,肿瘤内常伴有出血,纤维化和钙化。
• 临床以岁女性多见,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约患者可伴有甲 状腺功能亢进症。
表现: 、多为单发低密度结节或肿物,呈圆形或类圆
形,边界光滑清晰,周围甲状腺正常。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内有出血、囊变或钙化
。 、增强扫描腺瘤实质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囊变

甲状腺ct tirads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ct tirads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ct tirads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对机体的代谢和能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其中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病变。

甲状腺结节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因此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甲状腺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能够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和内部特征。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医学界提出了TIRADS分级标准,通过对结节的不同特征进行评分,帮助医生判断结节的恶性风险。

本文将对甲状腺CT T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标准的内容和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临床工具的重要性和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描述本文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甲状腺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详细阐述TIRADS 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分级标准的制定背景、具体分类标准、应用范围等。

最后,我们将探讨TIRADS分级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意义,进一步总结该标准对甲状腺疾病诊断和管理的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甲状腺CT TIRADS分级标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CT TIRADS分级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甲状腺CT扫描和TIRADS分级标准的介绍,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其在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文旨在促进医学领域对甲状腺疾病的研究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2.正文2.1 甲状腺CT扫描甲状腺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和病变特征。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大小、形状、密度以及是否存在结节等异常情况。

甲状腺结节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

甲状腺结节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

甲状腺结节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目的:探讨研究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78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病变的病理结果及CT影像表现。

结果:78例病例中3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22例为双侧,9例为单侧。

增强内见多个低密度结节,17例伴有囊变坏死。

37例为甲状腺腺瘤,其中11例发生于两侧,15例有钙化,33例有囊变、出血及环形强化,包膜完整,边界清楚。

8例为甲状腺癌,2例为转移癌,癌性结节及转移瘤密度及强化均不均匀,包膜不完整,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

甲状腺癌可见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结论:通过CT观察结节的数目、边界、钙化、囊变及强化情况、与正常周围结构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等,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结节分良恶性,良性结节主要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恶性则以甲状腺癌为主,年发病率约3.9/10万,转移瘤少见。

它们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种病症共同存在、疾病之间相互影响[1],临床表现及病理学上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常常引起临床上的误诊,尤其术后的复发率、癌变率都有着一定的不同。

因此运用CT扫描诊断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以及良恶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行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78例,男23例,女55例,年龄21~62岁,平均39岁。

78例病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年龄21~62岁,平均45岁;甲状腺腺瘤37例,年龄24~55岁,平均34岁;甲状腺癌8例,年龄30~66岁,平均42.6岁;转移瘤2例,年龄58~76岁,平均67岁,临床多以颈部包块就诊。

所有患者均用Philips 64排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120 KV/160 mA,层厚1 mm/层距1 mm,螺比1,重建层厚0.5 mm及多平面重组(MPR)。

患者仰卧,自枢椎下缘向下扫描至胸腔入口,对有可疑淋巴结肿大和胸内甲状腺者增大扫描范围至胸骨角,常规做平扫+增强扫描。

甲状腺增大ct诊断标准

甲状腺增大ct诊断标准

甲状腺增大ct诊断标准
甲状腺增大的CT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异常密度或占位性病变。

1.甲状腺的大小:正常的甲状腺在CT上表现为侧叶大小横径小
于20mm、前后径小于18mm、上下径小于55mm。

如果超出这些范围,则可能提示甲状腺增大。

2.甲状腺的形态:正常的甲状腺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
则的软组织密度影。

如果甲状腺的形态发生异常改变,如不规则或分叶状,也可能提示甲状腺增大。

3.异常密度或占位性病变:如果在CT图像上发现甲状腺内存在
异常密度或占位性病变,如低密度影、钙化灶或高密度影等,也可能提示甲状腺增大。

需要注意的是,CT诊断只是辅助检查的一种方式,对于甲状腺增大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02T10:00:13.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秦海松胡慧玲[导读] 甲状腺病变在临床较为常见,CT扫描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病变最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

秦海松胡慧玲(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CT室 438400)
【关键词】甲状腺病 CT扫描
甲状腺病变在临床较为常见,CT扫描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病变最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在我科检查45例患者经手术病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资料,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45例中,甲状腺腺瘤15例(男6例,女9例),甲状腺癌12例(男5例,女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男4例,女10例),Grave病2例(女),桥本氏病2例(男1例,女1例)。

年龄22-79岁。

除1例Grave氏病、2例桥本氏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外,其余病理均经病理证实。

CT扫描机型为美国GE 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

扫描范围:包括全部甲状腺组织及病变组织。

层厚及层距均为5mm,必要时选用薄层扫描。

采用小视野成像,以提高病变部位的密度分辨力。

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26例行常规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甲状腺腺瘤共15例。

其中实体性腺瘤6例,囊性腺瘤4例。

CT平扫均显示为甲状腺内单发低密度结节或肿块,其内密度欠均匀,1例伴有钙化,部分病变边界欠清楚,增强后病灶边界趋于清晰。

6例实体性腺瘤内部出现不规则小结节样强化;4例囊性腺瘤可见均匀的强化环,边界完整,环内结构无明显强化。

2.2 结节性甲状腺肿共14例。

根据CT表现分为单结节型和多结节型。

①单结节型:4例,CT平扫及增强均表现为甲状腺内结节状低密度区,边界较清楚。

1例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2例可见囊变;②多结节型:7例,均表现为未见中断或破坏。

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双侧可对称或以一侧为主,增强前后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区,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界较模糊,部分结节内可见小囊变区,3例其内可见不规则团块状钙化,腺体边缘光滑。

2.3 甲状腺癌共12例。

其中单结节型4例,多结节型6例。

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内结节状或肿块状不均匀低密度区,边缘模糊不整,5例可见囊变,4例可见点状钙化。

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部分边界仍无法分辨。

4例可见明显强化的壁结节;8例肿瘤邻近的腺体包膜破坏,致局部腺体边缘连线中断或消失;4例病灶侵犯颈部血管、喉、气管、食道等邻近结构;2例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

2.4 Grave病本组有2例。

CT增强前后均表现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减低,内部无明显结节或钙化灶,增强前后CT值分别约(47-72)Hu和(72-90)Hu,腺体边缘完整清晰。

3 讨论
由于甲状腺的高碘含量,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软组织,平扫CT值约(70±10)Hu,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增强后甲状腺呈均匀性显著强化[1-2]。

病变区甲状腺组织由于贮碘单位被破坏,形成了CT影像上的低密度区,故CT对于甲状腺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同时可以清楚显示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甲状腺肿瘤压迫气管、食管以及向胸骨后延伸情况和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有明显优势。

总之,CT平扫可发现甲状腺病变和腺体内细小钙化,增强扫描则更有利于病变和颈部血管的显示。

国内有文献将甲状腺病变CT表现分为两大类型或三大类型[3-5],结合本组病与鉴别诊断作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3.1 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本组病例中,CT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88.5%,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78.3%。

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①病灶边缘形态:良性病变边缘多清晰、规则,部分腺瘤周边可见完整的包膜;恶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模糊,增强后可表现为部分包膜缺失、不连续。

但平扫对此征象的显示价值有限,本组3例腺瘤平扫示病灶边缘模糊,类似恶性病变,增强后才显示其边缘完整清晰的良性特征。

②病变与腺体外结构的关系:良性病变与相邻的腺外结构分界清楚,增强后分界更清楚,邻近的气管、食管及血管等结构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恶性病变可侵犯邻近的腺体外结构。

对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与结构的关系以增强扫描为佳。

③颈部淋巴结与远处转移情况: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则支持恶性病变的诊断。

④病灶大小、密度、钙化、囊变、延伸范围及气管受压情况等,无明确良恶性鉴别诊断意义[4-5]。

必须对各种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应常规作增强前后CT扫描,这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3.2 各种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腺瘤与腺癌:甲状腺腺瘤多为单结节型,较典型者具有某些特征性表现,如瘤灶低密度;囊性腺瘤可见瘤周强化环,包膜薄而完整;实性腺瘤可见瘤内岛状强化结节等,反应了其内尚存在血供良好的腺瘤组织[2]。

不典型腺瘤表现为边界模糊,内部密度不均匀,或伴有囊变、出血,本组2例术前均误诊为甲状腺癌。

本组不同组织类型的甲状腺癌可显示一定的特征:乳头状癌常表现为瘤壁乳头状强化结节,瘤内点状、颗粒状钙化;而滤泡癌均无完整包膜,显示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6-8]。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由于缺碘引起的弥漫性甲状腺肿大未经及时治疗,病变发展,逐渐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这些增生的结节并非真正的腺瘤;当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时,须与Grave病及桥本氏病相鉴别,后两者多表现为甲状腺均匀肿大,无低密度结节灶。

Grave病与桥本氏病多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减低,边缘规则清晰,增强后增大的甲状腺呈轻度强化,密度较均匀。

部分Grave病增强后肿大的甲状腺强化较显著或腺体内出现一些细小的强化血管影,反映了腺体内血管增多的病理改变[1];桥本病增强后部分病例可出现不均匀片状强化,可能为残存的相对正常的腺体结构。

总之,2种病变于肿大的甲状腺内均无明确的结节影存在。

CT 扫描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上价值有限,其CT表现主要鉴别点是桥本氏病的腺体密度减低程度一般比Grave病明显,明确诊断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1] 徐达生.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专家讲座)[J].实用放射学,2000,16(4):195-197.
[2] 刘铁,董吉顺,张亮亮等.甲状腺肿瘤CT2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3,12(1):16-18.
[3] 邱光淮,梁波.甲状腺CT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3,12(1):16-18.
[4] 苏丹柯,谢东.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9):620-624.
[5] 罗德红,石木兰,罗斗强.甲状腺癌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11(32):7582760.
[6] 魏欣,刘继伟.甲状腺良性结节样病变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1,16(3):1992201.
[7] CadyB.PapillaryCarcinomaofthe Thyroid[J].Scminars Surg Oncol,1991,7(1):81-86.
[8] ShodayuT,ShizuoM JunpeiL,etal.CTE valuation of 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J]. AJR,1990,154(5):1079-1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