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语言、思维与实在之三元关系——建构论和实在论之本体论观融合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目录:【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
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
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本体论

•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门以“存在之作为存在”为对 象的学科区别于其他科学之处就在于它的普遍性, 具体表现在:
• 1、他以全部存在为对象,而其他科学只研究特殊 事物。
• 2、其他科学不关涉存在的本质,只是从各存在物 出发去研究被其当作对象的那个种的属性
• 3、其他科学不讨论其对象的那个种是否存在,而 所有这些均属于存在论的范围。
• 存在论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确立存在性的构成、 实在的存在方式、本质属性及其根本原则。存在 的各种含义“都指向一个中心点”,即本体
是(存在)的四种意义
其实“存在”一词是中国人用汉语把英文“IS”一词翻 译过来的,这一翻译其实首先就会碰到困难,有人翻译 成“存在”,有人翻译成“是”,有人翻译成“有” 在语言逻辑中通常将其翻译成“是(存在)”,它分为 以 下四种意思: A、存在。God is ,或上帝存在 B、等同。他的太太是西施。启明星是长庚星 C、类属关系。太阳是恒星,金星是行星 D、本体/属性关系。 太阳是明亮的
“存在”表示命题函项的可满足性,即是否有适 当 的个体使得该命题函项为真或者为假
摩尔 直接通过概念分析来驳斥本体论证明
有些天鹅是白的(有些天鹅存在) 这是一只天鹅,而且它是白的
二、肯定(是)
代表人物:皮尔斯
指称重言式:这个房子存在着 当一个语句涉及一个它所述说的事物,并且它本身暗含该 事物的存在,以至动词”存在“并未给该事物增添什么新内 容
“存在”本质上是命题函项的一个谓词 ----- 罗素《逻辑和知识》
“存在”是命题函项的一个性质,它实际上起量词 作用,化归为存在量词∃
金山存在
命题函项是个带空位的表达式,一般形式 F(.....),相当于一个简单谓词或复合谓词
(∃x)(x是山并且x是由金子构成的)
何自然等.语用三论 关联论 顺应论 模因论

何自然等.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语用三论语用三论是语言学中的一种基本理论,它主要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具体来说,语用三论包括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谈话效果三个要素。
其中,语言形式指的是语言的形式结构,即语言的音、形、义等方面;语言意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字义、词义、句义等方面;谈话效果则是指语言使用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例如,当我们使用一句话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这句话的形式和意义,还要考虑这句话的谈话效果,例如它所表达的情感、目的和意图等。
关联论关联论是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交际中的语篇关联和信息传递。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前一句话来理解后一句话,这就是语篇中的关联。
而关联论研究的就是这种关联的类型、方式和影响。
例如,我们经常使用上下文来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而上下文就是一种语篇关联方式。
顺应论顺应论是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交际中的顺应和协调。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对方的情感、心理和语境等,以及对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以便进行有效的交流。
而顺应论就是研究如何在语言交际中进行顺应和协调。
例如,我们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就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便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模因论模因论是一种文化学理论,它主要研究文化传承中的文化编码以及文化编码的演化和转移。
具体来说,模因论认为文化就像是一种信息模式,它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传承给后代。
而模因则是一种文化编码,它可以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被传承、演化和转移。
例如,我们经常会接受到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教育,这些规范和伦理就是一种模因,在文化传承中得以演化和传承。
总之,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和模因论都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理论,它们揭示了语言和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演化过程,对我们深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本体论研究

关于本体论的研究一,定义1,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最早定义。
哲学上关于本体论的定义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沃尔夫,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其说如下: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如“是”以及“是”之成为一和善。
在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
(见中文本贺麟,王安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189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由此而可以看出在沃尔夫的定义中,本体论最初是西哲史上的一种形态。
2,百科全书上关于本体论的定义。
(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关于本体论的定义。
全部引述如下:本体论:关于“是”本身,即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和研究,这个术语直到17世纪时才首次拼造出来,然而本体论痛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所界定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是同义的,由于后来形而上学也包括其他的研究,例如,哲学的宇宙论和心理学,本体论就毋宁指对“是”的研究了,本体论在近代哲学中成为显学,是由于德国理性主义者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依他的看法,本体论是走向关于诸是者之本质的必然真理的演绎的学说,然而,他的伟大的后继者康德却对作为演绎体系的本体论,以及作为对上帝的必然存在(当做最高最完善的“是”)所作的本体论证明作了有重大影响的拒斥,由于20世纪队形而上学的革新,本体论火本体论的思想又变得重要起来,这主要表现在现象学家以及存在主义者中,其中包括了马丁·海德格尔。
(2)《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则认为,“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含义,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定性的学说。
”又说:“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还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跟论’”等等。
在我国哲学界,还有许多关于本体论的说法,它们大体都可包括在我们上面所引到的几条说法中。
而且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本体论的说法比之沃尔夫关于对本体论的定义更为被大众接受。
“究天人之际”--

“究天人之际”??关于《“究天人之际”??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究天人之际”??作者:未知内容提要上古时代“巫史同源”,天人相与的大主题,即是史家的份内事;本体论上的探讨,虽朴拙,但坚守之。
文字盛世后,一是史以文存,“文史不分”;二是经学独尊,史附于经。
受此两股变动之冲击,史学日渐把守不住本体论上的向度――先是让“天人之事”陷入汉唐谶纬神学之股掌,后又转手令其沦为宋明理学之专利。
迄至近世,史学“科学化”急流勇进,但偏好“阶级关系”之时代倾向,又让史学诸家讳言天人。
相反,受近现代“人本主义”激变的史学思潮,重人轻天,终让“天人和合”之史学本体论传统,卒成绝响。
故此,21世纪的“大众化”史学,基于“人性论”层面上的已有成就,重建宇宙本体论,它既要引入科学的“天命观”,和合天人;又要培育起基层民众的公共意识,推进公共历史学的现代发展;更要“送史下乡”,启蒙乡村,合理改写中国民间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史学天人关系宇宙本体论人性论??〔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1-0132-05?おお?21世纪以来,中国史界已在“补课”和“超越”两点上――补“实证史学”之不足,超越西方史论――达成发展共识。
(周祥林:《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趋势――“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侧记》,《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但取长补短也好,后来居上也罢,源头未清,则流绪何堪!相反,基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生发原型、初始学性及其“元问题”和问学本旨的历代衍变,逐一检讨史学本体论的建构流变史,进而拷问并重整史学“现代化”的本体论根基,当属关键。
??一、天人相与:“巫史同源”的古风及其意义??近世以降,学者论及中国“史原”,皆已关注“巫史同源”的原始习俗。
例如,梁启超先生要将三代时期列为中国学术的“胚胎时代”,证据就是说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一切的道德法律和制度学艺,而其学术特点,“全在天人相与之际,而枢纽于两者之间者,则祝与史皆有力也。
老三论新三论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语言学概论

导言关于本课程的性质、教材和参考书目性质:语言学理论的入门课教材:叶蜚声徐通锵等著《语言学纲要》参考书: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刘伶等《语言学概要》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是什么人类学家:语言是人类文化行为的形式。
哲学家:语言是人类经验的工具。
文学家: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创作的手段。
外语教师:语言是一种技能。
语言学家的观点(1)洪堡特(1767—1835,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其语言理论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
(2)斯坦达尔(1823—1899):语言是“对意识到的内部的、心理的和精神的运动、状态和关系的表达”。
(3)索绪尔(1857—1913,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1)提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2)提出了语言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3)创立了符号学学科.语言是什么? 我们的定义: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本质特征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社会特征上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四种古老的文字: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甲骨文、玛雅文字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2、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已查明的语言或者方言5500余种;一般确认的独立的语言2790余种;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有13个:汉、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印地、日本、印尼、徳、孟加拉、葡萄牙、意大利;数以千计的语言使用的人口愈来愈少。
参考书目:徐世璇《濒危语言研究》安德鲁·多尔比(AdrewDalby)《处于险境中的语言:语言的丧失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3、语言学的定义: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探求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本体论语言哲学

本体论语言哲学
本体论语言哲学是探究世界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主要探讨语言的本质,如对语法的研究、词源的探讨等。
在哲学本体论阶段,西方哲学主要探讨世界的本源问题,与之相对,语言研究则集中于谈论语言的本质。
20世纪的现代哲学由古代哲学的自然本体论以及近代哲学的思维本体论(认知论)转变为语言本体论,语言哲学也由此取代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神圣地位。
在方法论上,由康德、黑格尔时代的泛逻辑主义,转变为伏尔泰、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索绪尔、萨丕尔、列维-施特劳斯、伽达默尔等人所代表的不同流派的泛语言主义。
总的来说,本体论语言哲学是一种关注语言本质的哲学理论,它对语言研究和哲学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