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2017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2017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的任意性:构成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的离散性:语言可以进行切分,被切分成的每个单位有独立的存在,彼此不相互混淆,但又可以灵活组装。

符号:是人们有意识用来指代某种特定事物的、可为人们感官感知的标记。

狭义符号:符号的“能指”(物质外壳)和“所指”(意义)语言符号:语言是以语音为能指,以语义为所指的符号系统。

具有:任意性、线条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

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它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是语言的载体。

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元音也叫“母音”,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均衡,声带振动、可以自成音节。

辅音:辅音又叫“子音”。

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发音器官各部分呈紧张状态,声带有时颤动(浊辅音)有时不颤动(清辅音)。

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音位音标、音节音标、语音结构音标,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国际音标: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超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学概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说的话、想的事儿,和我们脑袋里转的那些想法之间到底有着啥样神秘的关系呢?这就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啦!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我坐在那里,眼睛盯着题目,脑袋里拼命地想啊想。

我心里不停地念叨:“这可咋办呀?这道题咋这么难!”这不,思维在努力地解题,而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是我当时的着急和困惑。

这时候,语言就像是思维的小跟班,把我心里想的都给“说”了出来。

再比如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

我们商量着怎么制定规则,怎么分工合作。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咱们这么做行不行?”“要不那样试试?” 这时候语言就成了思维的桥梁,让我们的想法能够相互交流,一起想办法把游戏玩得更好。

你们看,有时候我们心里想的东西很难一下子说清楚,就像一团乱麻缠在心里。

这时候语言就得努力地把这团乱麻给理顺了,把思维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不就像我们整理书包,得把乱七八糟的书本和文具摆放整齐一样吗?那反过来,语言会不会影响思维呢?当然会啦!老师教我们新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学会了之后,思维的方式好像也跟着变了。

就好像给我们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还记得有一次,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里面好多优美的词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了。

这难道不像是给我们的思维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让它变得更帅气、更闪亮了吗?我还发现,不同的语言好像会让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呢!比如说英语和汉语,它们的语法、词汇都不太一样,说英语的时候和说汉语的时候,感觉思考的方式都有点差别。

这是不是很神奇?咱们再想想,要是没有语言,那思维会变成啥样?那不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也没法告诉别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那得多孤单、多无助啊!所以说,语言和思维就像是一对好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它们相互帮助,一起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第二章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第二节语言与思维 语言学概论PPT 教学课件

第二章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第二节语言与思维 语言学概论PPT 教学课件

目前学界关于思维和语言产生问题的倾向 性意见
一方面,承认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至少在语言出现之后它是人类最主要的思 维工具;另一方面,也承认人类的思维可 能先于语言产生,人类先有思维,后有语 言。
2.2语言与思维是否相互对应
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抽象 思维是必须借助于语言的。语言是抽象思 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活动(感性思维和发 散思维)不一定需要语言参加,但语言也 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起作用。 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 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 象。

2.1.3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说
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虽然语言出现以 后成了思维的主要工具,但语言出现前人 类就有了思维,甚至直到语言出现之后也 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维活动。 洛克〔英〕、爱因斯坦、周建人

思维先于语言产生的科学证据
人类系统发生学角度的研究——从整个人类的 发展史来探索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顺序。 人类的个体发生学角度的研究——从儿童掌握 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拟测人类发展史上思维、 语言的产生过程。 失语症、先天聋哑人的语言、思维状况的研 究——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 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
二、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 争论
从起源和发生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出 现的,还是有先有后,甚至各有各的产生 过程? 从范围和功能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始终对 应的,还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 从地位和作用上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 用的,还是思维决定语言或语言决定思维?

2.1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思维活 动)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1.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2)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不同,分为: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衍变及其规律)转化生成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而不去考虑前因后果)(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没有亲属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组合,分析语言片断)应用语言学:凡是关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都是应用语言学。

(1)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的语言整疗及其康复的治疗。

(2)广义:凡是将语言学原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相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问题的科学。

2.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指出联系与区别。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及结果。

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组合。

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区别:语言——全民性、抽象性、非物质性言语——个人性、具体性、物质性3.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间所形成的关系。

.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4、语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第一节语言和思维活动一、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思维‛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思想‛,二是‚思考‛,三是‚意识、精神‛。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起源和发生的先后问题:(1)思维和语言相互独立,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但二者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

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

(2)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而且思维活动必须运用语言才能进行,即使说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二者也不一一对应。

(3)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决定语言。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2、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1)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是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现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2)理性思维:也叫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主要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活动过程。

(3)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3、地位和作用的主导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虽然语言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这种影响,更不能说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萨丕尔和沃尔夫(‚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被称为‚语言相关论‛。

二、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认知过程。

2、语言可以储存认知成果。

3、语言可以增强认知能力。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一、什么是‚语言获得‛(一)‚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的内涵1、语言获得:语言获得从字面上说就是‚得到‛。

更准确地说,‚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二、其他观点
• • • • •
2.资源论: 认为语言是一种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对外汉语 英语 3.问题论: 把语言看成是一种问题 出发点就是要解决问题,这个国家有语言问题,就要解决语 言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有语言规划或计划问题。这出来后就被民 族主义者与政治家利用了。 • 4.权利论: 即天赋人权,天赋语1.载体论: • 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信息的载体 • (1)文化是人类社会知识的总和,是人类理解和叙述事物的模 式。 • 从外延上看,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 精神文化四种类型。 •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A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 B 语言反映文化,或者说语言具有文化镜像功能。 • a 语言对文化的反映首先表现在言语作品的内容上。 • b 语言系统本身也记录和反映人类文化的面貌。 • c 通过语言还可以揭示没有被语言作品记录下来的文化。 • C 语言传承文化。
三、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 (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它与自然现象有根本的区别。一方面, 语言的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另一方面,语言的音 义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 (3)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与个人现象有区别。 • 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 语言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 经济制度。 • 上层建筑是社会上政治、法律、哲学等观点和相应的制度设施, 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同人的生产行为没有直 接联系。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 • • • •
• • • • • • •
一、工具论 工具论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九章 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九章 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了解什么是“语言获得”、“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条件;了解什么是语言学习,以及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特点和要求第一节语言和思维活动一、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1、什么是思维思维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思想”,二是“思考”,三是“意识、精神”狭义的思维只指“思考”即“利用大脑性问题的活动”广义的思维则包括“思考”和“思想”即人利用大脑进行思考得到的结果,这两个方面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起源和发生的先后问题:二者同时产生,思维活动必须运用语言(2)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思维活动分为三大r类“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发散思维”①感性思维:狭义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广义包括“表象思维”②理性思维: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运用判断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反映活动的过程③发散思维: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3)地位和作用的主导问题★ A.语言决定思维,有什么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B.思维决定语言形式1.语言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工具腹稿2.理性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如:结论3.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二、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认知过程2、语言可以储存认知成果3、语言可以增强认知能力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一、什么是“语言获得”1、“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的内涵(1)语言获得:知道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可能真正“得到”(2)语言学习:语言作为一种能力并不完全是靠天赋或遗传得到的,最终还是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学习才能掌握,或者说还是需要后天的一些条件,才可能完全“得到”。

2、“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的联系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这两种途径有时是交叉作用,相辅相成的。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与动物鸣叫的区别:内容更多、用处更大、能够创造;语言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三者关系复杂语言是最直接、最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一民族可以有多种语言;2.语言的类型历时-谱系分类:亲属关系——英语、德语都属于日耳曼语系;汉语、藏语都属于汉藏语系;共时-形态分类:孤立语(汉语: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形态语(英德俄-屈折语;日韩维-黏着语)3.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和言语、本体和外围、口语和书面语1)语言和言语语言:说话的工具,是约定成俗的;比如:普通话、英语;言语:说话,包含言语作品和言语动作,比如:说:“翠花,上酸菜”;2)选择/名词:本体和外围本体:语言内部包含的要素,比如:语音、语法、语义;外围:语言和其他事物的关系,比如:语言和思维、语言和历史、语言和民族文化;3)口语和口语口语:说的话;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写的字;第二性,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1.语言符号必须同时具有表示具体意义的物质实体(红绿灯)和物质实体所表示的特定意义(红灯停绿灯行);2.语言的符号特性:能指和所指、约定和任意、不变和可变;1)能指和所指(口诀:能声所意)能指: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所指:把语言符号中有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2)约定和任意约定:人为的规定任意:符号表示意义没有必然联系,只需人人都认定或气就行3)不变和可变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任意性3.语言的结构特性:线性和离散、组合和聚合、层次和层级1)线性和离散:构成语言结构的基础条件;线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一个按工夫顺序成一条线排列;离散性:语言符合可以分解还原成一个一个的符号(词);2)组合和聚合组合:哪一个成分在前、哪一个成分在后的结构特征;(又叫句法功用)聚合:同一类成分可以相互替换的结构特性;3)层次和层级层次:一个小单位内部的成分组合叫做“层次”;(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词组、词组组合成句子)层级: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叫做“层级”;(词和词一级的内在分别)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1.学科研究的方向分类:本体研究、语言与心理、语言和使用;1)本体研究:对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的研究;2)语言与心理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3)语言与应用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把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语言与哲学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出自XXX的《正名篇》;2)“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3.语言研究1)XXX的《通俗语言学教程》提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能指和所指”,是结构语言学的奠基人;2)XXX:北美结构主义学家,间接成分分析法;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包括普遍语法、句法自治等观点;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人说话的声音”,更严格地说,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语言和思维的
关系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浅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0 刘子君
关于语言的起源,古希腊有两种说法:“约定俗成”和“自然天成”,前者是“惯例派”所持的观点,后者是“自然派”所持的观点。

“惯例派”认为除少数象声词以外,语言词汇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也就是是说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人类可以改变并发展的。

“自然派”认为一切词天然地代表着它们所指称的东西,例如象声词(onomatopoeia),虽然这些次不多,却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其它次是由此而发展来的。

(上述部分文字引于)
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都存在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之争。

但是,这两个论断都是不成立的。

因为语言和思维是一个相互成全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

我们知道,我们说出来的话都是由语言最小的单位语素、字、词、词组、句构成的,而要说出这些东西,要靠我们的嘴,也就是发声体,如果没有了发声体,我们的思维无法得到全面的表述。

除了说,思维的承载方式还有写,但是,这也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

语言是含有一定的主观意识的,就像一句话,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而表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尽相同的。

但即使表述有再大的不同,通过语言这一基准,所表达的意义还是基本一致的。

其次,思维能够对语言进行完善。

例如,写信,这是一种思维的成果,虽然说,有的时候写东西,一气呵成,这只能证明思路的流畅,不能代表写出来的东西不需要经过思维的过程。

一般人写信或文章都是先构思好了要说的话,然后再考虑用什麽样的书面语写出来,写出来可能还要修正。

这就是一个不断思维,不断表达的过程。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就像中文和英文的表达语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肯定是用华夏文化的思维想好如何表达再套用英语的句法形式表述出来,这也是需要详尽的思维的。

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了概念,这种概念就需要运用语词把它表述出来,没有语
言,没有句子,也就没有了表述的依托,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

所以,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语言参与思维的新城与展示的全过程。

所以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语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就像我们不能说犹太民族的思维发展水平很高,但语言水平低下。

语言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肯定能适应思维的需要。

所以无论哪种语言,再复杂的规则,还是能够为人们为历史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