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同步素材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人口知识的一次深入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资料,直观展示人口增长和分布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世界人口增长、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2人口同步素材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理解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
2、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提高自己分析专题地图的能力。
3、运用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采取的对策。
二、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复习回顾:各大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哪些?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2000年人口达到多少?2、读课本第11页1.9“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思考:①图中出现了两个人口增长高峰期,指图说出分别开始于哪一年?其中增长最快的时期开始于哪一年?②1999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88%,但该年新增人口近1200万,这是什么原因?③通过以上两方面,总结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你能简要说明原因吗?3、结合课本第11-12页,分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因此人口如何增长才是合理的(总结出人口增长的基本原则。
4、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教师点拨:1、人口增长过快,体现:在20世纪年代7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很高,一家有多人;20世纪90年代人口出生率虽然大大降低,一家普遍只有三口人。
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净增人口1200万左右,我国人口增长仍然很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作为生产者,人多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但作为消费者,人多一方面消费大量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废弃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造成人均各类资源不足,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自学指导二:(人口东多西少)1、提问: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是多少?2000年人口总数是多少?你能计算出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吗?(只说计算方法)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相比较能说明什么问题?2、读课本第13页,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分析说明:①图中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
第一章 同步素材(方法技巧)(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方法技巧
歌诀记忆中国的疆域四至点北端黑龙江(最北端在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脚踏暗沙岛(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西踏帕米高(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东边黑乌交(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谜语巧记法
1.碧波万顷(打一省区名)——青海省
2.船出长江口(打一省区名)——上海市
3.十一逢中秋(打一省区名)——重庆市
4.银河渡口(打一省区名)——天津市
5.宝地(打一省区名)——贵州省
6.江淮黄海(打一省区名)——四川省
7.两个胖子(打一省级行政中心名)——合肥市
8.夏天穿棉袄(打一省级行政中心名)——武汉市(“捂汗”的谐音)
9.总是大吵大闹(打一省级行政中心名)——南宁市(难得安宁)
10.久雨初晴(打一省级行政中心名)——贵阳市
11.萤火虫亮晶晶(打一省级行政中心名)——昆明市
页1第。
综合内容与测试 同步素材2(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地理1—2章内容复习纲要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东半球(按东西半球分),北半球(按南北半球分)。
②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③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我国是个临海国。
2、优越性:①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气候的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②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与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直接往来。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3、比较:俄罗斯、加拿大纬度偏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业生产。
巴西纬度偏低,热带雨林气候,太过潮湿,不宜人类生存发展。
内蒙古是个内陆国,不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日本是个岛国,不便于发展边境贸易。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4、我国的“四端”①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约53°N)。
②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约4°N)。
③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约135°E)。
④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约73°E)。
我国东西跨经度60多度,时差4个多小时。
南北跨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5、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领海宽为12海里。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7、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按逆时针方向)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8、陆上疆界长22000多千米。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综合内容与测试同步 素材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期)地理要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①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大部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为: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多)。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附近)。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5.我国南北跨越的的纬度近50度,相距约5500千米;我国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相距约5200千米。
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海陆兼备。
7.我国的海洋有4个,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渤海是内海,面积最小,南海面积最大,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台湾岛东岸濒临太平洋。
8.我国领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管辖海洋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岛屿6500多个,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海南岛。
9.我国海洋跨越近37个纬度,最大盐场: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最大渔场:舟山渔场(位于东海),南海的渔场、油气田及鱼类产量最多。
10.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 个(东部:日本、韩国;东南部:菲律宾;南部: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第一单元:从世界看中国(二)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邻国最多、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是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是跨纬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河南省人口最多。
2.与湖北省相邻的6个省级行政单位: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陕西3.既临海又有陆上国界的2个:辽宁、广西;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辽宁、山东。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云、桂、粤、台)。
1.2人口教案10(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基数大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 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
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
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
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
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
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综合内容与测试 同步素材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上)复习整理资料姓名 班级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位于北半球。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3.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填图:(见P4图1.4)相邻的国家(总共14个) 1. 2. 3. 4.5.隔海相望的国家(总共6个) 6. 7. 8. 岛屿 9. (我国最大) 10. 海峡 L.海 E. F. G. H. 洋 J. H.5. 面积: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 我国的行政区划可分为 3 级: 省级 县级 乡级 省级行政区(省区)总共有 34个,包括23个省. 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7. 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见P7图1.7 简称和行政中心见P10表格黑龙江省123456789 10 EFG HJKL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1. 人口数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约1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1)人口基数大, (2)人口增长快(前者是因,后者是果)2.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大体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知道哪些省区人口较密,哪些稀疏 3. 人口政策: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 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会带来住房紧张,交通堵塞,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1. 民族构成: 我国共56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92%),其余55个为少数民族。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 众多的人口 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素材 晋教版

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人口学家和地理教育家。
他引进
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
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即爱辉,今黑河)—腾
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
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他
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
了重要贡献。
1935年,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一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国东南部的台湾省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而西北部的外蒙古尚未独立,全国人口为45800万人。
很明显,爱辉—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目前,如仍以胡氏线为界,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2.9%和57.1%。
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6亿人(包括台港澳),东部人口占全国的94.2%,西部人口占全国的5.8%;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西部和东部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仅有±1.8%的变化,表明了该线的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的人口学案
学习主题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读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两倍多,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之和。
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40多圈。
1、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亿,居世界第位。
2、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61亿。
其中,中国占了()
A、1/3
B、1/4
C、1/5
D、1/6
(二)阅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158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是怎样的?
2、1578—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有什么变化?
3、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4、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三)读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
1、A地1万人,B地1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0.88%,A、B两地年增长的人口数分别是多少?
2、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1960—1970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875万);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当年新增人口1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数1570万,超过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
近30年我国少生约3亿人(超过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
阅读以上资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的增长有什么影响?
3、阅读下列两段资料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资料一: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较年轻,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人口的70.15%。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3.41个百分点。
年龄构成的变化将使中国劳动力适龄人口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长。
中国现有劳动力资源,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数量之总和。
资料二:(1)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
增长,居世界之首。
人均产量增长倍数却低于总产量的增长倍数,钢、发电量、糖等产品的人均产量仍低于世界人均产量。
4、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
5、请同学们看课本“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图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学习主题二:人口东多西少
2、读课本第13页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回答下列各题;
①此线东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
②找出成都、上海、武汉、北京的人口密度大约在多少人以上?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以下?
③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积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
④总结一下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4、请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