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后的一次会演

合集下载

于都长征大剧院8月演出表

于都长征大剧院8月演出表

于都长征大剧院8月演出表介绍于都长征大剧院是江西省于都县的一座现代化大型剧院,位于于都县文化广场。

每年都有各种精彩纷呈的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以下是2022年8月份的演出表。

演出表8月1日•演出名称:《红色经典舞剧欢乐颂》•时间:19:30•简介:这是一场由江西省舞蹈团带来的精彩舞剧。

舞剧以红色经典歌曲为背景,通过舞蹈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让观众领略到了红色经典的魅力。

8月5日•演出名称:《京剧名段欣赏》•时间:19:30•简介:这是一场由中国京剧院演员精心呈现的京剧经典片段。

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京剧的独特韵味和精湛表演技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8月10日•演出名称:《爵士乐之夜》•时间:19:30•简介:这是一场由国内知名爵士乐团带来的音乐盛宴。

观众将在欢快的爵士乐曲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一夜的音乐盛宴。

8月15日•演出名称:《话剧《茶馆》》•时间:19:30•简介:这是一场由江西话剧团带来的经典话剧《茶馆》。

该剧以晚清末年的一个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茶馆里的人物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8月20日•演出名称:《交响乐音乐会》•时间:19:30•简介:这是一场由江西交响乐团带来的音乐盛宴。

观众将欣赏到经典的交响乐作品,感受音乐的力量和美妙。

8月25日•演出名称:《群星璀璨演唱会》•时间:19:30•简介:这是一场由多位知名歌手倾情演唱的音乐盛会。

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众多歌手的精彩演唱,享受一场群星璀璨的演唱会。

总结于都长征大剧院8月演出表中的演出项目涵盖了舞蹈、京剧、爵士乐、话剧和交响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不同的演出,享受艺术的魅力。

无论是欣赏经典的舞蹈,还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京剧,都能让观众在演出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快来于都长征大剧院,与艺术亲密接触,度过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夏日夜晚吧!。

长征胜利之后发生的故事

长征胜利之后发生的故事

长征胜利之后发生的故事
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重要胜利,它标志着中国革
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长征胜利之后,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和意义深远的故事。

首先,长征胜利后,红军开始了整编和军事建设的工作。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
历了艰难的战斗和生活环境,但他们坚持不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胜利后,他们开始了从游击战争向正规军的转变。

红军制定了新的军事纪律和训练计划,加强了组织体系,提高了作战能力。

这些努力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长征胜利后,红军赢得了更多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长征途中,红军通过
与当地人民的交流和帮助,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胜利后,红军继续与民众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红军通过社会工作、农田改革和宣传教育等方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增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心和支持。

第三,长征胜利后,红军领导人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智慧。

在长征途中,
红军领导人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始终坚定信念,明智决策,确保了红军的生存和发展。

胜利后,他们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在国内外交往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为中国革命争取到了国际上的友好力量。

长征胜利之后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
党和红军的勇气和毅力,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信仰。

长征胜利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全部红色晚会节目单

全部红色晚会节目单

大型红色经典综合晚会节目单第一部分序(舞蹈穿红军服表演)主持人(一)(男、女各一名)1.混声合唱《太行山上》电影《风雪太行山》插曲30年代2.混声合唱《我的祖国》(领唱:朱立群)电影《上甘岭》插曲40年代演唱: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3.意境歌舞《映山红》(伴舞)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60年代表演:孙媛4.男声四重唱《游击队歌》电影《青年中国》插曲40年代《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40年代演唱:田彦、武猛、钱治国、管奇明5.表演唱《娘子军连连歌》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60年演唱: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第二部分主持人(二)朗诵《沁园春·雪》毛泽东1932年写于重庆朗诵:朱亚林6.民族歌舞《长鼓舞》表演: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主持人(三)7.女声独唱《绣红旗》歌剧《江姐》选段演唱:韩延文表演:孙东方、巨有燕、王芳、齐莹《红梅赞》歌剧《江姐》选段60年代演唱:韩延文主持人(四)8.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60年代演唱:曹雪9.歌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伴舞)革命历史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电影《延河战火》70年代演唱:高保利唢呐演奏:王振通10.意境歌舞《珊瑚颂》(伴舞)电影《红珊瑚》插曲60年代演唱:孙博、于海霞第三部分主持人(五)11.女声三重唱《山楂树》 50年代歌曲《红莓花儿开》电影《幸福生活》插曲50年代演唱:王芳、张新华、王润玉12.歌曲《三套车》50年代演唱:高鹏13.意意境歌舞《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演唱:于海燕表演: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第四部分主持人(六)14.民族情景歌舞《北京的金山上》70年代演唱:大兵表演: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15.歌曲《春天的故事》90年代演唱:朱立群主持人(七)16.男声独唱《红旗飘飘》2000年演唱:宫政《烛光里的妈妈》演唱:宫政李振涛17.舞蹈《俏江南》表演: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18. 歌舞《为祖国干杯》演唱:张蕾、巨有燕、王迎倬、毋攀表演: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主持人(八)红色经典及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一、《红旗颂》吕其铭曲二、《九九艳阳天》选自电影(柳堡的故事)演唱:著名歌唱家莫小凤、王志昕三、《金瓶似的小山》演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媛四、《虎口脱险》(拉科奇进行曲)柏辽兹五、《泰坦尼克》约翰威廉姆斯六、《花木兰》选自美国电影动画片(花木兰)七、《波基上校进行曲》选自电影(桂河大桥)八、《猫和老鼠》主题曲(蝙蝠序曲)约翰施特劳斯九、红色娘子军选曲1、《快乐的女战士》》2、《娘子军操练舞》十、沂蒙颂选取曲1、《熬鸡汤》2、《我的祖国》演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朱立群十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自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十二、原生态歌曲《红嘴唇唇一笑扰乱哥哥的心》(清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唱:高保利返场曲目1《友谊地久天长》选自电影(魂断蓝桥)返场曲目2《拉德斯基进行曲》指挥:刘凤德首席:张航主持:刁朔(注:演出节目及顺序以演出当日为准)民族音乐会《红色经典》1、歌剧《白毛女》选段a、北风吹b、扎红头绳2、《清莹莹的水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3、《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4、《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5、《海风阵阵愁煞人》选自歌剧《红珊瑚》6、《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选自歌剧《刘胡兰》7、《数九寒天下大雪》选自歌剧《刘胡兰》8、《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选自歌剧《刘胡兰》9、《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10、《恨似高山仇似海》选自歌剧《白毛女》11、《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选自歌剧《星星之火》12、《珊瑚颂》选自歌剧(红珊瑚)13、《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选自歌剧(江姐)备选:原生态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唱:西部歌王高保利原生态歌曲《东方红》《爱陕北》演唱:星光大道“无冕之王”王二妮指挥:洪侠首席:柏淼主持:刁朔、孙博合唱晚会《红色经典》1、情景合唱:混声合唱《太行山上》《我的祖国》《映山红》男声四重唱《游击队之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表演唱《红色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3、诗朗诵《沁园春、雪》4、女声独唱《绣红旗》《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5、独唱《南泥湾》6、独唱《珊瑚颂》7、独唱《红星照我去战斗》8、独唱《唱支山歌给当听》9、女三重《山楂树》《红梅花儿开》10、独唱《三套车》11、独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2、独唱《延安颂》13、独唱《春天的故事》14、独唱《共和国之恋》15、独唱《红旗飘飘》16、独唱《天路》17、独唱《江山颂》18、独唱《为祖国干杯》19、独唱《歌唱祖国》。

红色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品

红色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品

红色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品
1. 《红旗飘飘》
《红旗飘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文化院华夏舞蹈团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祝福新中国母亲的舞剧。

该作品表现
了普通劳动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场面。

2. 《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2009年重庆市话剧院创作的话剧,后
来被改编成舞剧。

该作品展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百万红军走过长征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在胜利的道路上所经历的坎坷与困苦。

3. 《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四川省舞蹈家协会、成都市文化局、四川省文化厅共同推出的一部舞剧,讲述了娘子军队员们在抗日战争中勇敢抗击侵略者、保卫家园的故事。

4. 《起义》
《起义》是中国首部以工农群众运动为题材的舞剧,讲述了1927年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斗争过程。

该作品展现了中国
工农群众长期压迫下的落后与贫困,以及他们在革命的激励下挺起脊梁,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5. 《红岩》
《红岩》是中国一部著名的话剧,该作品被改编成舞剧后也在国内外多地演出。

该作品展现了中国革命在重庆的历史过程,以及在这个洪流中孕育出的英雄群体和民族精神。

国家大剧院印青作曲《长征》的剧情

国家大剧院印青作曲《长征》的剧情

国家大剧院印青作曲《长征》的剧情
《长征》是一部中国史诗歌剧,由作曲家印青、剧作家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合力打造。

以下是其剧情简介:
该剧通过音乐、剧本创作和导演的诠释,展现了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苦历程。

在音乐方面,作曲家印青为剧中的红军战士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动人细腻的音乐作品,如《三月桃花心中开》《寒夜中》等,最终铸就而成荡气回肠的史诗性歌剧作品。

在剧本创作方面,剧作家邹静之通过长征艰苦卓绝的表象,读懂了烽火岁月里仁人志士为理想信仰奋不顾身的精神,突出表现一个个小人物在长征中所经历的命运抉择、情感起伏、理想求索、生命意义,塑造典型化的红军群体形象,体现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

导演田沁鑫与杨笑阳在红色传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力图向观众传递“行走的力量”,更唤起青年一代对理想信念的思考与追寻。

此外,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还将在7月27日至30日迎
来第十一轮演出,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长征》的演出介绍或票务平台了解更多关于这部作品的详细信息。

红色乡村会演名称

红色乡村会演名称

红色乡村会演名称红色乡村会演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大型文艺演出。

它通常以红色主题为基础,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革命英雄主义、民族精神、优秀文化传承等价值观念传递给观众,以此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心。

红色乡村会演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弘扬红色文化,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视听盛宴。

红色乡村会演的名称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以地域、革命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等为切入点命名。

下面是一些红色乡村会演可能的名称示例:1.《红颜百年:红色乡村会演》这个名称将“红色”和“美丽”的意义结合在一起,用以讲述红色女性英雄的故事。

通过女性的视角,将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相融合,展现红色历史和今天的女性形象。

2.《奋斗的足迹:红色乡村长廊》这个名称突出了奋斗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传承。

通过歌舞、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将红军长征和革命历程的足迹融入表演中,让观众感受到红色历史的伟大和英雄的牺牲。

3.《红色赞歌:红色乡村风情秀》这个名称强调了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和风情。

通过演唱、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将红色文化与当地乡村风情相结合,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4.《红色的传承:红色乡村演唱会》这个名称将红色文化与音乐相结合,以演唱会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红色历史和当代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演唱家们的实力演绎和观众的参与,将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5.《红色记忆:红色乡村剧场》这个名称以剧场为形式,通过戏剧、舞蹈、杂技等各种艺术形式展现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记忆。

通过规模宏大的舞台和丰富多样的表演,将红色历史中的经典故事呈现给观众,让人们铭记红色记忆和英雄们的壮举。

总之,红色乡村会演的名称取决于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通过将红色主题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红色乡村会演可以传递价值观念、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无论是以地域、历史事件还是人物为切入点,红色乡村会演的名称都应该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对红色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为大家整理了革命题材电视剧的观看顺序,按...

为大家整理了革命题材电视剧的观看顺序,按...

为大家整理了革命题材电视剧的观看顺序,按这个顺序看,基本能了解我国革命史和党史的大部分内容 [灵光一闪]《走向共和》→《觉醒年代》→《开天辟地》或《中流击水》→《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延安颂》或《东方战场》→《重庆1945》→《解放》→《跨过鸭绿江》→《东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剧情介绍:1,《走向共和》(马少骅,孙淳),讲述1890至1915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

2,《觉醒年代》(于和伟,张桐,侯京健),1915-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摸索阶段。

3,《开天辟地》(黄海冰,靳东,陈建斌),《中流击水》(王仁君,董勇,王志飞),两部剧的时间跨度大概都从1919-1928年,讲述了从建党初期的筹备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4,《井冈山》(王霙,王伍福,黄俊鹏),1927-1929年,南昌起义至古田会议期间的历史。

当然这期间的电视剧还可以看《秋收起义》(侯京健),《古田军号》(王仁君)。

5,《红色摇篮》(王霙,刘劲,王伍福),1929-1934年,红军转入中央苏区到第五次反围剿之前的历史。

6,《长征》(唐国强,刘劲,王伍福),1934-1936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历史。

另外,《伟大的转折》(侯京健)讲述了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前后的历史。

7,《延安颂》(唐国强,刘劲,王伍福),1936-1945年,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进入陕北到七大的这段历史。

《东方战场》(黄海冰,马晓伟),1931-1945年,从918事变至抗战结束,值得一提到是,该剧世界观宏大,且将大部分镜头给到了正面战场。

8,《重庆1945》(唐国强,张国立),1945年,抗战结束,解放战争之前的国共谈判阶段。

9,《解放》(唐国强,马晓伟),1945-1949年,解放战争阶段。

10,《路过鸭绿江》(唐国强,丁勇岱),1950-1953,抗美援朝阶段的历史。

11,《东方》(唐国强,孙维民,王伍福),1949-1957,新中国成立至十月革命40周年,中国在各方面的蜕变。

在新时代的理想照耀下听歌剧《长征》——浅析剧中万霞的人物形象以及《革命同志你听好》《三月桃花心中开》

在新时代的理想照耀下听歌剧《长征》——浅析剧中万霞的人物形象以及《革命同志你听好》《三月桃花心中开》

音乐表演李文化与男红军战士们调侃“女子不如男时”,她敢于和男战士们对峙,说明她自信、有思想、有不服输的劲儿。

在举行完写标语比赛的时候,她被李文化的文采和先进的革命思想所吸引,这时的她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欣赏之情,这是一位拥有着先进思想的红军女战士。

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她对着漫天的雪花唱着“雪啊 雪啊 飘飞着要熄灭火焰 却被火焰熄灭的雪”。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拥有崇高革命理想,并且为了理想能坚定不移的奋斗的红军女战士。

是那个时代红军战士们的缩影。

他们放弃了原本安宁平静的生活却为了心中的那点星星之火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难的道路。

这就需要我们在表演和演唱的时候怀着敬畏之心去触碰这些尘封在历史中的人物们。

三、歌曲特点在歌曲创作中印青老师加入了许多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

像在歌剧中融入地方方言、民族调式以及地方特有的表演形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将歌剧的艺术性和民族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具体主要表现在歌剧的两个选段中都包含了兴国山歌的运用以及江西民调的加入。

(一)兴国山歌的运用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后,其民谣渗透其内,与之融合,不断改造演化,在兴国山区扎根开花。

兴国山歌故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江西苏区的红军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江西兴国县的妇女们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

在那时兴国山歌作为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对兴国山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兴国山歌在演唱形式上由独唱、对唱,发展到联唱、合唱、小演唱。

在《革命同志你听好》以及《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歌剧片段中运用了大量兴国山歌的演唱形式与风格。

比如该片段中的表演形式采用的就是兴国山歌中最常见的由独唱和对唱发展到联唱、合唱从中加入演唱的表演形式。

此外该选段中几乎每段歌词的开头和结尾都运用了大量兴国山歌中非常有特色的语气词“哎呀嘞”以及江西地方特色的语气词“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后的一次会演
周红兵
2017年05月04日14:00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长征后的一次会演
戏剧运动的严峻时刻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因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而遭失败,主力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

主力红军一走,正值“广泛发展着”的苏区戏剧运动进入了严峻时刻。

当时,中央苏区工农剧社的领导和骨干李伯钊、钱壮飞、胡底、危拱之等陆续随主力红军走了,苏维埃剧团(即原著名的蓝衫社)就很难正常演出了。

为适应这急剧变化的形势,瞿秋白灵活且果断地将留下来的剧社人员按部队形式编成:石联星与王普青率领的火星剧团、施月娥与刘月华率领的红旗剧团、赵品山与宋发明率领的战号剧团,每个剧团20余人。

这三个剧团直属工农剧社领导,社长为赵品山,同时,中央苏区艺术局也由赵品山负责。

各剧团在这异常艰苦的局势下,随留下的部队分赴划定的区域演出或帮助地方开展戏剧活动。

此时,各剧团皆已军事化,剧团人员行动除携带戏箱外,还配带上步枪、梭镖、大刀、手榴弹等武器,遇到敌人即可战斗。

分开出发前,瞿秋白向三个剧团提出了要求和任务,并约定每两个月汇合一次。

1935年元宵节,在苏区的中共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所在地的于都黄麟乡井塘村,三个剧团举行了第一次汇合演出。

三个剧团的汇合演出
演出前夕,这茂密的森林似乎是大自然赐予的极佳排练场地,处处是英姿勃勃的又唱又跳的剧团演员,处处围有兴趣盎然的观看排练的苏区群众。

演员们用红纸泡染的水当胭脂,用黑炭当眉笔。

虽还是数九寒天,风雨交加,脸手冻得通红,可兴奋的演员们,个个心中像燃着一团火,热火朝天地赶排。

会演时,苏区
中央党政军领导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刘伯坚、毛泽覃、陈潭秋和贺昌等都出席观看了演出。

汇演节目有话剧《牺牲》《女英雄》《李宝莲》《非人生活》《我们的队伍来了》《游击》《堡垒中的士兵》《追击》《你教我打枪》《摸哨》《抢粮》《埋伏》《不要脸》等;舞剧《搜山》《突火阵》《缴枪》《冲锋》《台湾人民反抗殖民主义者》等;大鼓词《王大嫂》。

还有台上台下对歌、斗歌,那江西山歌、福建山歌,很是丰富多彩、红火非凡。

当时尽管冷雨不停,观众有的穿蓑衣、披油布、顶斗笠、戴草帽,也有的打着伞,始终坚持观看。

尤其是台上台下对唱“想念红军”及呼喊“保卫苏维埃”口号时,群情激奋、热气腾腾,气氛推向了高潮。

演出后,瞿秋白将这次汇演的《牺牲》《非人生活》《李宝莲》《游击》《不要脸》等优秀剧编成《号炮集》,并亲自作序,油印出版,分发到各战区有关部门。

在国民党大军压境、重重包围的危难时日,剧团演员和苏区人民倾心革命文艺,竟如此欣喜若狂,汇演持续到半夜还未散场。

直至20世纪60年代,赵品山还挥笔赋诗:“三十年来谁记得,于都情景宛如新。

”以表达其无限感慨地怀念之情。

那次会演评比:火星剧团第一,红旗剧团第二,战号剧团第三。

同年春,三个剧团又先后在于都井塘村和禾丰墟举行了汇合演出。

演出剧目有《搜山》《突火阵》《缴枪》《冲锋》和《台湾人民反抗殖民主义者》等。

这是工农剧社最后一次活动,也是最悲壮的最后一幕。

此后,中央苏区相继被国民党军占领,迫于险恶的斗争环境,各剧团解散,团员分别编入到各部队参加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