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民族服饰形制类别考

合集下载

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

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

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摘要:高句丽是汉唐时期建立于我国东北部及西北朝鲜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

高句丽历史研究在东北地方史、民族史、汉魏六朝、隋唐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句丽服饰研究是高句丽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认识高句丽人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发展。

20世纪以来,有关高句丽服饰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中外学者相关论著多达百余篇。

本文将展开对于高句丽民族服饰的研究。

关键词: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一、服饰的形制类别从过往的文献中的记载来看,高句丽的民族服饰种类是非常繁多的。

被记录的服饰中就已经有很多是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未被记载的史迹以及其中对于高句丽民族服饰的描述还有更多。

现今人们对于高句丽服饰的了解与分析主要来源于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发现。

从当下考古学家及相关学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高句丽民族服饰从形制类别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头衣、体衣、足衣及饰物。

1.头衣头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帽子、头巾以及戴在头上的相关衣物。

高句丽的头衣种类很多,见于文献记载的几种常见类型为帻、折风、冠、巾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社会,对于不同等级、阶层的人所佩戴的头衣是有不同规定的。

梁元帝《职贡图》有云:“贵者冠帻而无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穿耳以金环。

”[1]古时佩戴冠巾的通常都是贵族阶层,但戴冠的同时需要留出全发,帻就是用来罩在头上束发的头巾。

折风是用于防止冠物脱落的一种高句丽时代特有的头衣,折风的使用贯穿与高句丽的整个历史以及不同的统治地域,是当时最为普遍也最为常用的一种头衣。

文献中对于高句丽冠的描述的文字最早出于《周书·高丽传》:“其冠曰骨苏,多以紫罗为之,杂以金银为饰;其有官品者,又插二鸟羽于其上,以显异之。

”[2]从这段文献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冠的基本特点以及佩戴方式。

巾也是高句丽时期头衣的常见类型,巾为黑色,多为男子佩戴,从很多高句丽时期的古墓壁画中都能够看到当时的狩猎者会佩戴这种黑色的头巾。

高句丽瓦当纹饰构成艺术考

高句丽瓦当纹饰构成艺术考

高句丽瓦当纹饰构成艺术考摘要高句丽瓦当的制造和使用年代长达三百多年,其纹饰的变化,制作工艺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认识高句丽社会经济的进步及发展速度是极好的实物证据。

高句丽瓦当的构成种类是了解高句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窗口。

小小的高句丽瓦当纹饰承载着高句丽的文明。

高句丽瓦当独特的纹饰艺术,是高句丽人社会意识的反映,是高句丽人对生活的浓缩和提炼,是高句丽人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高句丽瓦当纹饰构成艺术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内容,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高句丽瓦当纹饰创造构成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一高句丽瓦当基本概述高句丽瓦当是了解高句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窗口。

高句丽瓦当除吸收中原瓦当特点外,尚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特别是文字瓦当更具研究价值。

高句丽瓦当的制造和使用年代长达三百多年,其形制纹饰的变化,制作工艺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认识高句丽社会经济的进步及发展速度也是极好的实物证据。

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是建都初期,生产力尚不发达,建筑基本上是草庐或规模较大的木结构草房,没有使用瓦当。

高句丽开始使用瓦当的时间,大约是在3世纪中晚期,而且是由于接受中原影响的结果。

迄今为止,在高句丽故都中国吉林集安,朝鲜平壤的古城、古墓及古建筑遗址上出土了大批高句丽时代的各种瓦当。

此外,在高句丽人活动的地区,中国辽宁省抚顺市、凤城市、西丰县,吉林省延吉市、珲春市、辽源市等地也发现了不同样式的高句丽莲花纹瓦当。

高句丽瓦当的出现与高句丽古墓壁画出现的年代相近。

这也正是高句丽社会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中国艺术史上,中原的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品数量繁多,缺少的恰恰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艺术品。

过去,在人们发现高句丽壁画之后,大为惊叹,许多知名画家驻足忘返,称其为东北亚的艺术宝库。

其实,高句丽瓦当也是这座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二高句丽瓦当纹饰构成的种类1 卷云纹文字瓦当云纹瓦当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了,秦汉时更加规范,成为四分之一式云纹图案。

高句丽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高句丽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高句丽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作者:田小弘吴春艳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年第04期摘要:作为中原文化的一脉,高句丽服饰具有一定的中原文化特性,但同时也在这七百年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

高句丽服饰文化是高句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现代服饰及其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厚的影响。

文章从头衣、体衣、足衣三个方面出发,其中头衣主要体现在折风上面,体衣主要体现在其襦、裤、袍等方面,足衣主要体现在钉子鞋方面,具体探讨高句丽民族服饰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句丽服饰现代设计检索:Abstract :As one branch of central plain culture, the Koguryo costume has some central plai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and formed its unique national dress culture in the seven hundred years‟ history. The Koguryo costum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Koguryo culture and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odern costume and its cultural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head clothing,body clothing and foot clothing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application of Koguryo national costume design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s the head cloth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folding, body cloth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hort jacket, trousers and robe etc. Foot cloth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spiked shoes.Keywords :Koguryo, Costume, Modern DesignInternet :高句丽民族是发源于我国古代鸭绿江与浑江流域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政权建立于公元前三十七年,即汉建昭二年,灭亡于公元668年,即唐总章元年,先后历经了七百多年。

高句丽都城的形制演变与建筑构制研究

高句丽都城的形制演变与建筑构制研究

高句丽都城的形制演变与建筑构制研究1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省沈阳市1101702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辽宁省省沈阳市110170摘要:高句丽都城是其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结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因素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王城规划布局。

高句丽都城无论是在规划布局,建筑材料还是建筑特色都与其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关系密切,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特征。

本文通过概述高句丽都城的民族起源,社会发展背景和建筑构置特点,解析高句丽都城的形制与演变过程,为研究高句丽民族历史遗址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历史建筑;高句丽文化;高句丽建筑;地域性文化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志码:A高句丽都城是在原始聚落基础上依附于自然环境并充分学习以中原文化为主要代表的筑城技术的前提下发展而来的。

都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功能倾向,由最初抵御敌袭的防御性城池到发展与防御相结合的城市格局,无不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高句丽都城是民族文化交流与创新的产物。

一、高句丽民族的起源历史上的高句丽曾是中国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关于高句丽的的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我国史学界则更多认定“高丽源出夫余”[1],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

也有史学家认为高句丽很有可能是商人的后裔,即便不是商人的后裔,也跟商人有近亲关系。

汉代时期汉武帝设立四郡时设立高句丽县,高句丽人学习汉人的先进技术,通过几十年的稳定发展,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由于高句丽在对外战争有功并且社会发展稳定,玄菟郡同意了高句丽建国,并臣服于汉。

二、高句丽都城的发展与变迁史高句丽民族早期的居所布局为奴隶社会时期的形制,高句丽民族逐渐发展起来原始部落变成以防御为主的山城。

早期的聚落格局以围壕成村为主要形式。

高句丽民族通过不断学习中原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充分吸收了汉族的筑城方法,筑城技术逐渐成熟,城市开始出现,出现了平原城与山城相结合的独特形式,以五女山城和纥升骨城为代表。

高句丽民族服饰设计美学研究

高句丽民族服饰设计美学研究

高句丽民族服饰设计美学研究作者:田小弘张梅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年第03期摘要:民族服饰文化是高句丽王朝文化兴盛的典范,在经历了几百年间的发展过程中,高句丽服饰的样式、形态、造型等都得到了极大地改进,尤其在服饰的形态方面,外形、功能、技巧以及艺术美等都得以呈现。

但由于存世的高句丽民族服饰非常少,对于研究高句丽民族服饰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文章结合历史记载以及考古资料对高句丽不同形态的服饰设计美学进行了初步探究,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高句丽服饰的美学设计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句丽服饰设计美学检索:Abstract :national dress culture is the model of cultural prosperity in Koguryo dynasty. After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several hundreds of years, the style, form and model of koguryo clothing are greatly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form, appearance, function, technique and artistic beauty etc. As quite few koguryo national costume exist in the world, to research the koguryo national clothing is quite inconvenient. By combining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costume design aesthetics is made to give reference to its aesthetic design.Keywords :Koguryo, Costume Design, AestheticsInternet :公元前37年,高句丽王朝开始建立,至公元668年灭亡,在经历了长达700年的发展过程中,高句丽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高句丽壁画墓服饰设计审美研究

高句丽壁画墓服饰设计审美研究

高句丽壁画墓服饰设计审美研究常鑫(通化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吉林通化134000)摘要:高句丽的服饰艺术设计,其总体形式倾向于重实效,轻装饰,从感官印象出发所反映出的是稚拙简朴,但精钻细研之后便会发现其灵便巧饰。

本文对高句丽壁画墓中的服饰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所反映出的服饰文化,进而总结出高句丽壁画墓中服饰设计审美理念。

关键词:关键字:高句丽;壁画墓;服饰设计中图分类号:K87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09-0067-01基金项目:通化师范学院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35作者简介:常鑫(1984.08-),女,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交互与动画设计。

1高句丽及其壁画墓简述高句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古代民族,无论在我国东北古代历史还是在朝鲜古代历史上都是一个较大的民族。

高句丽自公元前37年建国至公元668年灭亡,共历28代王,存世705年。

在绵延长达705年的漫长岁月中,高句丽曾经两度迁都:第一次在公元3年,由纥升骨城迁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国内城址);第二次是在公元427年,由国内城迁至平壤城(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1]。

高句丽有着漫长的历史,在高句丽文化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古墓壁画,壁画墓主要分布在中国吉林省集安地区、朝鲜半岛平壤地区以及朝鲜安岳一带。

中国发现有33座壁画墓,朝鲜发现68座,共计100余座[2]。

就高句丽墓室壁画表现内容,通常认为可分为三大类:一为社会风俗,二为图案,三为神灵。

以图案为主题在早、中期壁画墓中有所见,在晚期壁画墓里只居次要地位。

2高句丽壁画的服饰文化高句丽壁画墓服饰设计概述:虽然高句丽的服装没有流传至今,但可以文献记载和壁画作为研究依据。

高句丽的服饰可分为王服、官服、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四类。

本文以男子、女子服饰为例进行分析。

(1)男子服饰。

由于“蚕农不足以自供”,高句丽平民的服装决不会是以帛为衣料,因此布及皮为衣料更确切。

高句丽服饰研究

高句丽服饰研究
关键词:吐谷浑;西秦;北魏;隋唐王朝;吐蕃;民族关系
III
Abstract
Tuyuhun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norities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ancient China. The Tuyuhun Kingdom existed such a long tim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experienced many dynasties, which complicat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nations.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yuhun and the Central Plains, the Tubo Regim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吐谷浑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按不同的发展时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政权初建时与南北朝主要政权如西秦、北魏之间的关系;政权由盛转衰时与大一统的隋、唐王朝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吐谷浑与南朝宋、齐、梁等政权几乎未发生征战,以和为主,双方经济往来比较频繁;对北朝,尤其是北魏,吐谷浑的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实力较强时吐谷浑与南朝遥相呼应,结成统一的抗魏阵线;当北魏强大时,又主动与其交好,频繁遣使朝贡;吐谷浑还同时接受北魏与南朝对其的册封,这种左右逢源的灵活外交政策,保证了吐谷浑在南北朝时期的稳固发展。
第一节吐谷浑政权的建立、名称及大致疆域
吐谷浑,原系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①的庶长子。慕容部是鲜卑部落联盟的一部。《三国志·魏志》中有裴松之注引《魏书》的一段,载:东汉桓帝时(公元147年至167年),鲜卑檀石槐在漠北,“乃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从右北平(治今河北平泉)以西至上谷(治今河北怀来)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阙君、慕容等,为大帅”。《通鉴》卷八一胡三省注引此段后说:“是则慕容部之始也”。

衣袂翩翩高句丽遗存所见汉系服饰

衣袂翩翩高句丽遗存所见汉系服饰

衣袂翩翩 高句丽遗存所见汉系服饰文 图/郑春颖高句丽政权始建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灭亡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国祚705年。

高句丽极盛之时,西抵辽河,北到今吉林市,东达今延边地区,南至朝鲜半岛汉江流域。

考古学家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发现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地域风格的墓葬、城址、宫殿址、寺庙址、窖穴、水井等遗迹以及武器、生产工具、日用器具等遗物,统称为高句丽遗存。

高句丽遗存中服饰资料充裕。

迄今发现的123座高句丽壁画墓中服饰图像清晰的个体多达1100余例,清理出土的簪、钗、耳环、耳坠、指环、镯子、带扣、带銙、䤩尾、冠饰等各种装饰品以及纺织物残片、钉鞋及青铜人像等接近400件。

这些服饰图像、实物以及文献中的高句丽服饰史料为我们全面了解高句丽服饰文化提供了条件。

高句丽遗存中的服饰,除高句丽族服饰外,还有汉服、胡服等多种服饰类型。

“汉系服饰”狭义指汉代服饰,广义泛指汉族服饰,基朝鲜境内部分高句丽壁画墓分布深衣 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的一种,春秋、战国之交出现,将上衣下裳连在一起。

深衣的特征是“续衽钩边”,即有一幅向后拥掩的曲裾。

中国境内部分高句丽壁画墓分布本形制是上下分开的上衣下裳(裙)制和上下连署的深衣服制。

汉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内涵不同。

它像一个不断滚动的雪球,将来源、风格不同的各样服饰因素,或是原封不动照搬挪用,或是将其分解,取其部分元素杂糅到固有式样中。

汉服图像中国境内发现的高句丽壁画墓中,穿着汉服的人物不是凡夫俗子,而是跣足坐榻、乘龙驾凤,立于莲台之上的仙人。

如集安舞踊墓藻井绘有两个坐在榻上的男子:一人头戴尖顶帽,身穿领部加襈的朱红色长袍;另一人亦戴尖顶帽,手持纸笔,身穿领部加襈的右衽黄色长袍。

这两件袍服式样与汉服传统袍服相似,但两人所戴尖顶帽非汉服系统中儒士习戴冠帽。

集安五盔坟4号墓东壁、北壁、西壁绘有六位莲台居士,他们头顶漆纱笼冠,身穿红、绿、赭等各色宽袖袍服,腰系绶带、腹前垂芾,手持团扇,足登笏头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风俗 研 究 ” ( 吉 教科 文合 字 [ 2 0 1 2 】 第5 3 1号 ) ; 吉 林 省 教 育厅 项 目“ 高句 丽 民族 服 饰 研 究 ” ( 吉 教科 文合 字 【 2 0 1 O 】 第2 5 2号 ) ; 通 化 师 范学 院科 研 项 日“ 高 句 丽 民族 服饰 研 究 ” ( 2 0 1 2 2 9 )
代 通常 都是 贵族 阶层佩戴 冠 巾,帻 是 罩在 头上 用来 束 发 的头 巾 , 其 使用 范 围是平 民阶层 。 《 方 言》 云: “ 复
结 渭之 帻 巾。 ” 贵族 阶层在 戴冠 的时 候可 以把帻 隐 于
句 丽 民族 服饰 的形 制类 别便 形成 了一个 渐趋 清 晰的
线索 , 即高句 丽 首服 、 高句 丽 体 服 、 高句 丽 足 服及 饰
作者简介 : 李劲松 , 吉林 通 化 人 , 讲师 。
鹿耳, 加 之帻 上 ; 贱 者冠 折风 , 穿耳 以金 环 。 ” I t ] 我 国古
高句 丽 民族服 饰 的形制 类别 丰富 多样 。迄今 为 止 .在 我 国集安 和朝鲜 境 内所 出土的 高句丽 服饰 遗
物中. 很 多服饰 遗 物具有 极 高的考 古价值 。然 而 , 不
得 不承认 的一 个事 实是 现存 的高句 丽 服饰遗 物 十分 有限。 给 研究 工作 带来 了诸多 困难 。 我 们对 于高 句丽 服饰 的直 观 了解与 定量 分析 的主要 依据 ,仅 仅是 高 句 丽古墓 壁 画 中的相关 服饰 资料 。通过 这些 实 物资 料 和相关 考古 学家 的考 古学 报告 、相关 学者 的研 究 成果、 我 国古 代舆 服志及 相关 史料 相互 印证 , 对 于高
衣 冠楚楚 的样 子 ,无 不让我 们现代 的 中 国人 感 到 自 豪。 高 句丽 政权在 当时作 为 中原 政权 之 附属 , 服 饰在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0 9
基金项 目: 吉 林 省 普 通 高 等 学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研 究 基 地— — 高 句 耐 与 东北 民族 研 究 中 心 重 大项 目 “ 儒 家思 想 与高 句 丽
物。
冠内, 仅 作 为约发 之装束 , 而 在正式 场 合是不 会 直接
戴 帻 的。高句 丽壁 画 中所见 高句丽 首 服 的常见 形式
为 巾 .在性 别 的区分上 多 为男性佩 戴 。巾大 多为玄
( 一) 高 句丽首 服 我 国古 代 是衣 冠大 国 , 想见 我 国古代 文 人士 大夫

通 化 1 3 4 0 0 2 )
文化 内涵 和外 在 的形式感 上深 受 中原地 区强 势 的汉


高旬丽 民族服饰 的形制类别
文 化影 响 ,这 一点 已经在 我 国古代 相关 文献 和 高句 丽墓 室壁 画形 象 中得到 印证 。首 服 即我 国古 代 文献 中所谓 的冠 、 巾、 帻 及戴 在头上 的相 关饰 物 。在 等级 森严 的 封建社会 里 ,首服 已经 成为 区分 各 阶层 等级 和身份 的外在 标识 。这一 点在 梁元 帝《 职贡 图》 有一 段 记载 可 以作 为佐 证 : “ 贵者 冠帻 而无 后 。以金 银 为
高句丽. 渤海历史文化研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一 人文社会科学 一
D O I : 1 0 . 1 3 8 7 7 6 . c n k i . e n 2 2 - 1 2 8 4 . 2 0 1 5 . 0 5 . 0 0 2
高句丽民族服饰形制类别考
李 劲松 , 杨
( 通化师范学院 美术学 院, 吉林

ul
( 黑) 色, 在 高句 丽墓 室 壁 画 中 的猎 户 头上 常 常 见 到 这 种黑 色 的头 巾。折 风作 为高句 丽 民族特 有 的首 服 形式, 可 以用来 防 止戴冠 过程 中发 生脱 落 。 作 为高句
丽 统治 期 问在不 同地域 和不 同 的历史 时期使 用 的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