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投照技术新探—以《X线投照技术》为基础

合集下载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1【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5例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半年后出现肩部创伤性关节炎,无感染病例。

结论肩胛骨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行内固定治疗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使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及建筑业的发达,高能量损伤日趋多见,在遭受高能量暴力的情况下肩胛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骨折的类型及合并症较复杂。

其中一小部分肩胛骨骨折保守治疗就能获得满意疗效,但不稳定骨折常影响肩关节功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采取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9~58岁,平均(38±11)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直接暴力打击伤5例,其他伤5例。

手术距受伤时间3~10 d,平均(6.5±2.2)d。

合并颅脑损伤4例,肺挫伤3例,下肢骨折2例,肋骨折4例。

根据Hardegger的分型:肩胛体部骨折8例、肩胛颈骨折5例、肩胛冈骨折1例、肩胛盂骨折4例、肩峰骨折2例、喙突骨折1例,其中混合型骨折7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25例均采用后入路,麻醉采取全麻,体位采用45°健侧俯卧位,患肩前方垫一软垫。

切口起自肩峰背侧尖端内侧1 cm 处,沿肩胛冈向内侧延伸,再沿肩胛骨内缘,呈弧形至肩胛骨下角。

自肩胛冈分离三角肌后部,并向外牵开,显露冈下肌和小圆肌,分离冈下肌和小圆肌间隙,沿着骨面剥离肌层,完整暴露肩胛骨颈部,肩胛冈及肩胛体。

注意不能损伤肩胛上神经及血管,注意三边孔及四边孔内容物。

骨折部位清楚暴露后利用器械、手法对骨折进行复位。

骨折复位满意后用重建钛板固定。

肩关节X线投照位

肩关节X线投照位
肩关节X线投照位
标准前后位
优点:可以评价大部分肩关节创伤 限制:肱骨头与关节盂重叠,关节间隙显示不清。 方法:仰卧或直立,检查侧的上肢在中立位上充分伸展。中心线指向肱骨头。
Grashy投照—改良前后位
优点:可以观察关节盂的侧面。若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正常清晰的间隙消失,就可以确定诊断后脱位。 限制: 方法:直立或仰卧,向可疑病变侧旋转约40°,中心线指向肱盂关节。
穿胸侧位
优点:显示近段肱骨的真正侧位像,用以评估肱骨的可疑损伤,在确定骨片移位或成角的程度时有用。 限制: 方法:直立,患侧上臂抵住X线检查台,对侧上臂外展使前臂放在头上,中心线指向腋下方,略高于乳头水平 。
肱二头肌沟位
优点:可以清晰地显示肱二头肌沟。 限制: 方法:站立并向前屈体,前臂放在检查台上,掌心向上,片匣放在病人的前臂上,中心线垂直指向肱二头肌沟 。
肩锁关节位
优点:可以显示正常的 肩锁关节。 限制: 方法:直立,患侧上臂 置于中立位,中心线指 向锁骨,向头侧倾角15° 。
穿肩胛位(Y位)
优点:显示肩胛骨真正的 侧位像,以及肱骨近端的 斜位像。用以评估肩胛骨 骨折。 限制:
方法:直立,患侧抵在检 查台上,身体离向检查台 旋转约20°,患侧上臂轻度 外展,肘屈曲,手放在同 侧髋部,中心线指向突出 的肩胛骨内侧缘。也可仰 卧于检查台上,未受伤的 上臂上抬约45°。上臂不外 展时可以显示同样的解剖 结构。
标准经腋位
优点:有助于确定肱骨 头和关节盂窝的确切关 系,以及检出前脱位或 者后脱位。 限制:病人不能外展上 肢时,操作困难。 方法:坐于检查台的一 侧,上臂外展,使腋窝 位于片匣之上,X线管向 肘侧成角约5°~10°,中心 线直接穿过肩关节。
西点位(west point)— 改良经腋位

肩部x线摄影- ppt课件

肩部x线摄影- ppt课件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0°~15°,经肩锁关节射入。
切线位显示肩胛骨体,患侧前斜450投照图 体位:受检者面向暗盒而立,矢状面与暗盒呈45度夹角,患侧肱骨头置于片中心,探测器上缘超出肩 关节4CM,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使肩胛骨垂直于胸片架。
重点显示肩峰喙突的患侧前斜600投照图
条件允许,可患侧抬高行仰卧位肩胛骨 切线位,放大摄影。
意义:肩关节出口位显示肱肩关节间隙间距,肩锁关节下骨赘,锁
骨末端侧面骨刺,向下突出,到达肩胛嵴出口的区域。此投照方法 常用于怀疑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人,显示肩峰下骨刺、韧带钙 化及肩峰形态,喙突、肩峰、锁骨三都间关系测量肩峰一肱骨头 (A-H)距离,对肩峰进行分类:1型为扁平肩峰,2型为弧形肩峰,3 型为钩型肩峰 。
左图球管向足侧倾角过大 右图球管向足侧倾角过小
遇到肩关节侧位申请单 穿胸位? 冈上肌出口位?
1.对肩关节外伤或怀疑有脱位时,可选择拍摄屏气穿胸侧位片
病例1
左肩关节脱位
向前下方脱位胛骨下部骨折,断端错位,应加 摄标准切线位显示肩胛骨体,患侧前斜 450投照,比常规穿胸位更有意义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主诉:手难以举过头,肩部疼痛。肩外侧疼痛, 并可以向颈部、上臂部放射,患者难以指出具体明确的疼痛部位。
病因:从局部解剖来看,肩峰、喙突以及两者间起到连接作用的喙突肩峰韧
带组成了喙肩弓,从而保护肱骨头和肩袖,肩关节外展活动时,位于喙肩弓与肱 骨头间的肩袖反复摩擦、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受累产生炎症、肩袖组织发生退 变撕裂,最终引起肩峰下间隙减小。
部位:疼痛多发于肩峰位置,但有时疼痛范围较大,可以影响到肩周围以及三
角肌,更大范围可痛到三角之肱骨止点;肩关节功能障碍包括活动受限、无力等, 主要是肩外展收到影响,在外展60°~80° 时疼痛明显。

肩关节X线拍照方法

肩关节X线拍照方法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Trauma series
Scapular lateral 肩胛骨侧位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Trauma series
Axillary 腋位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Trauma series
改良腋位
Velpeau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Instability series 肩关节不稳定系列
➢ True AP 肩胛骨正位 ➢ West Point view 西点位 ➢ Apical-oblique view 尖斜位 ➢ Stryker notch view ➢ True AP in internal rotation肩胛骨内旋正位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Instability series
西点位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Instability series Apical-oblique view 尖斜位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Instability series
Xray Evaluation of the Shoulder
肩关节X线检查的特殊体位投照
TRAUMA SERIES 创伤系列
➢ True AP ➢ Scapular lateral ➢ Axillary
肩胛骨正位 肩胛骨侧位 腋位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Trauma series
True AP 肩胛骨正位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北J.S京.T 积水潭医院

肩部X线摄影-课件

肩部X线摄影-课件

斜位
患者侧身面对X线机,患 侧肩关节与探测器成一定 角度投射。
肩部X线摄影的操作步骤
确定投照位置
根据需要检查的部位选择合适的 投照位置。
设置参数
调整X线机参数,如管电压、管电 流、曝光时间等。
放置胶片
将胶片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确保 能够记录到需要检查的部位。
观察与诊断
对显影后的胶片进行观察,结合 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肩袖损伤是由于肩袖组织受到外力或长期劳损引起的损伤,X线表现为肩峰下密 度增高,关节面模糊,肩胛盂下密度减低。这些表现提示肩袖组织的炎症、水 肿或撕裂。
病例二:肱骨近端骨折的X线影像表现
总结词
肱骨近端骨折的X线影像表现为骨折部位出现骨皮质断裂、错位或成角畸形。
详细描述
肱骨近端骨折常由于外伤引起,X线表现为骨折部位出现骨皮质断裂、错位或成 角畸形。这些表现提示骨折的存在,需要及时治疗以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
地诊断肩部病变。
与超声检查的比较
02
超声检查无辐射、实时动态、价格低廉,对于肌腱、韧带等软
组织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与核医学检查的比较
03
核医学检查能够反映肩部代谢和血流情况,对于肩部炎症、肿
瘤等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06
病例展示与讨论
病例一:肩袖损伤的X线影像表现
总结词
肩袖损伤的X线影像表现为肩峰下密度增高,关节面模糊,肩胛盂下密度减低。
肩关节脱位
X线表现为肱骨头与肩胛盂之间的位 置关系异常。
05
肩部X线摄影的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注意事项
患者体位
确保患者体位正确,以清晰显 示肩关节结构。
焦点和曝光条件
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焦点 和曝光条件,以提高图像质量 。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摄体和探测器为最好投影方式。与胶片不 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 分角面垂直(如牙片),利用斜射线与倾 斜中心线可得到相同效果。如颈椎正位摄 片。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第4页
骨骼部分
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下蹲,手掌紧靠 床面,将第三掌骨头放于照射野中心。各 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全部指、掌、腕骨,尺桡 骨下端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放射科惯用X线投照技术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第1页
序言
医学影像学是由影像诊疗学和影像检验技 术学两大部分所组成。它们是相互联络、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整体。影像检验技术 学是影像诊疗学基础。它担负着影像科首 诊任务,伴随高、精、尖影像设备深入开 发、完善,影像检验技术更显得尤为主要。 今天主要讲一下放射科惯用X线投照技术常 规。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胫腓骨下端和上 部距骨前后位影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第14页
踝关节外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床面,
对侧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部 外侧紧靠 床面。膝部用沙袋垫高,足跟摆平,使
踝关节成侧位。将内踝上方1CM处放于照射野中 心,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处,与床面平行。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侧位影像,胫腓骨下端相 互重合。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第8页
舟状骨后前位(尺偏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下蹲,前臂伸直,然后将 手掌尽可能偏向尺侧,手掌与床面成20度角,使 舟状骨和它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楚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 台垂直,手掌与床面成20度角。而将X线球管 向 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取得一样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后前位影像,而舟状 骨和它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楚。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及答案(X线试题)X线试题一、选择题1、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A)。

A. V=2d+cB. V=d+cC. V=3d+cD. V=2d-cE.以上都不是2、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A)。

A、穿透性B、荧光作用C、感光作用D、电离作用 E生物效应3、手正位的中心线经下面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A)。

A、第三掌指关节B、第二掌指关节C、第三指间关节D、第三掌腕关节E、都不是4、用于显示手舟骨最佳摄影体位(E)。

A、手正位B、手侧位C、手斜位D、腕关节正位E、腕关节尺偏位5、踝关节正位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上多少垂直射入暗盒中心(C)。

A、3cmB、4cmC、1cmD、2cmE、都不是6、踝关节侧位中心线经内踝上多少垂直射入暗盒中心(A)。

A、1cmB、2cmC、3cmD、4cmE、5cm7、髋关节正位中心线经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多少cm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D)。

A、1B、1.5C、2D、2.5E、38、头颅正位(后前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A)。

A、枕外隆突B、外耳孔C、乳突D、鼻尖E、都不是9、头颅侧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D)。

A、外耳孔B、外耳孔前2.5cmC、外耳孔上2.5cmD外耳孔前、上各2.5cm E、以上都不是10、汤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由前额部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相应高度射入(D)。

A、15度B、20度C、25度D、30度E、以上都不是11、副鼻窦柯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鼻根射入(D)。

A、10度B、15度C、20度D、23度E、30度12、副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听眦线与暗盒成多少度角(D)。

A、20度B、25度C、30度D、37度E、45度13、乳突许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C)。

A、15度B、20度C、25度D、30度E、以上都不是14、乳突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E)。

X线投照技术对临床诊断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的应用价值

X线投照技术对临床诊断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的应用价值

冈上肌出口位片;参数设置为焦片距离 150cm,电压 65kV,活 动滤线器焦距 180cm,仪器栅比为 12:1;摄取肩关节冈上肌出 口位片时协助患者将其患肩贴近胸片架,调整胸片架的角度, 使其与患者的身体冠状面呈 60° 角,嘱患者将其患肢保持掌心 向前的自然下垂状态,将 X 线机球管向足侧倾斜约 10°~15°,使 得 X 线束经患者的患侧肩锁关节处射入,确保所获取的图像中 肩胛骨内缘投影于肩胛骨外缘的正中部,使得肩胛冈、肩峰、喙 突及肩胛骨的体部呈“Y”字投影,且与肋骨边缘完全分离。
出口部的形态、距离和骨质改变,尤其在明确肩袖损伤,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等病变的诊断中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X 线投照技术;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肩袖损伤;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8.104
4 讨论
肩关节疼痛多为慢性损伤所致,多见于运动员或体力劳 动量较大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往往会导致患者 出现肩关节扭动不力以及骨刺和炎症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严 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因此,及时对肩关节疼 痛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从而明确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
肱骨头周围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及其肌 腱 形 成 的 套 袖 样 结 构 被 称 为 肩 袖,由 肩 峰、喙 肩 韧 带 及 喙 突
组成的喙突弓位于肩袖的上方,肩峰下滑囊位于肩袖与喙突 弓 之 间。 经 有 关 临 床 研 究 显 示,当 肩 峰 的 形 态 发 生 改 变 时, 肩峰与周围组织间在肩关节运动时就会出现摩擦,长期摩擦 导致的慢性磨损则是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和肩袖损伤的重 要原因 [6]。当肩关节在做前曲、外展运动时,喙突弓与肱骨大 结节就会发生摩擦,长时间的摩擦会引起肩峰下滑囊出现炎 症反应,继而肩袖组织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最终导致出现肩峰 下撞击综合征。由肩峰结构异常引发的肩袖损伤,主要表现 为肱骨大结节附着点处的冈上肌的肌腱纤维出现变性、细胞 排列紊乱,甚至是肌腱纤维断裂征象,严重者称为肩袖撕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胛骨投照技术新探—以《X线投照技术》为基础
作者:肖信书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根据临床应用实践,对肩胛骨投照技术提出新的观点。

方法对近20年来,本院240例肩胛骨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四组中,D组成像效果最好,患者最能达到体位要求,诊断效果最好。

结论孟代英先生主编的《临床X线投照技术》中提到的肩胛骨投照技术可以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肩胛骨;投照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40例肩胛骨影像资料,其中肩胛骨前后位上臂外展60例,为A组;肩胛骨前后位60例,为B组;肩胛骨侧位60例,为C组;新体位的片子60例,为D组。

1.2方法 X光机采用西门子500mA机[1]。

理论基础为孟代英先生主编的《临床X线投照技术》一书中提到的肩胛骨投照体位。

A组为肩胛骨前后位(上臂外展):①投照体位: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测肩胛骨置于胶片中部,上臂外展,与躯干成直角,肘部屈曲使前臂上举与躯干平行,如此可使肩胛骨拉向外方与肋骨减少重叠。

②中心线对准喙突下方4~5cm处与胶片垂直。

③屏气情况:曝光时屏气。

B组为肩胛骨前后位:①投照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测肩胛骨置于台面中线上,然后将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头部转向被检测,使肩胛骨靠近台面,被检测前臂下垂甚至,手掌朝上,放于身旁。

②中心线对于喙突下方4~5cm处与胶片垂直。

③屏气情况:曝光时屏气。

C组①投照体位:患者站立于胸像架前,面向胸像架,被检测上肢屈曲,并上举抱头,然后转动身体使患者侧肩部紧靠胸像架,肩胛骨内外缘与胸像架垂直。

②中心线向头侧略斜与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

③屏气情况:曝光时屏气。

D组为新的投射方法。

1.3评判结果按感蓝X线评片标准分为4个等级,甲级片:体位标准,图像质量清晰,可明确诊断;乙级片:体位不标准,图像质量一般,可供诊断;丙级片:体位不标准,图像质量差,可勉强诊断;废片:体位不标准,图像质量很差,无法达到诊断要求。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胸片影像质量比较 D组的甲级片、乙级片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确诊度和清晰度更高。

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分析 A组因肩胛骨拉向外上方,外部不与肋骨重叠[2],内部因移至肺野外带,也减少了肺纹理的干扰而显示较为清晰。

但在日常工作中患者因伤痛多数患者不能达到体位要求。

因此甲级片不多,而且有废片情况。

B组方法解决了患者因肩痛上臂不能外展的情况。

但因肩胛骨位置与胸部重叠较多而影响诊断,因此丙级片和乙级片偏多。

C组投射方法不与其他组织重叠,用途对于确定肩胛骨骨折移位或诊断肩胛骨瘤均有价值。

缺点是被检者常因肩痛手臂不能上举而达不到检查目的。

因此废片较多。

D组结果最好。

3 讨论
孟代英先生主编的《临床X线投照技术》[3]一书长期以来都是放射技术人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其中有关肩胛骨投照体位的介绍主要有三种。

综上所叙,这三种肩胛骨检查方法均由于各种不利因素而不能获得较满意的肩胛骨片,经过20多年实践经验,提出肩胛骨后前斜位投照方法(如图1):①投照体位:患者站于胸像架前,面向胸像架患侧上肢自然下垂置于胸像架旁,健侧上肢屈曲,并上举抱头,然后转动身体与胸像架约呈15°~20°角,使患者侧肩部紧靠胸像架,肩胛骨内外缘联线与胸像架垂直。

②中心线,通过肩胛骨内缘中点与胸像架垂直。

③屏气情况,曝光时患者屏气。

此位置能清晰的显示整个肩胛骨影像,解决了因患者肩痛及肩胛骨与肋骨重叠等不利因素在近年对肩胛骨所摄60余例肩胛骨诊断均获得极佳效果。

图1 肩胛骨后前斜位投照方法
综上所述,肩胛骨投照技术的新方法可以用于摄影实践。

参考文献:
[1]杜凡,汪卫中.临床X线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2]孟代英.X线投照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编辑/苏小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