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学和机器人学chap1

合集下载

机器人学教案

机器人学教案

教案:机器人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掌握机器人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包括机械结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等。

3.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设计和开发简单机器人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机器人学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机器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机器人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机构学、动力学、传感器等。

4.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编程语言、控制算法等。

5.机器人的应用案例分析,包括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机器人。

6.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包括机械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掌握机器人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加深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器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理论: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机器人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3.分析案例: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加深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

5.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总结评价: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机器人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设计和开发简单机器人的能力。

机器人领域相关书籍

机器人领域相关书籍

机器人学:控制、传感技术、视觉、智能/ (美)付京逊,R.C.冈萨雷斯,C.S.G.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TP242/23如果搞设计的话,可参考:机器人技术手册/日本机器人学会编科学出版社1996 TP242-62/1机器人机械设计/龚振邦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虽然有些旧,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下面这些是我从图书馆以“机器人”为题名搜的一些书名,哈哈,还不少。

机器人应用技术/孟繁华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8906 TP242/25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王庭树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1 TP242/26机器人控制工程/徐缤昌,阙志宏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5 TP242/30机器人学/李自茂编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TP242/31机器人技术导论/ (法)科依费特,F.,奇罗兹,M.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TP242/32机器人系统仿真及离线编程资料汇编/智能机器人情报分析研究项目组,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机器人情报站编黑龙江省力学学会1990 TP242.6/3机器人与控制技术/诸静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TP242/34机器人控制基础/吴芳美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 TP242/35机器人机构学/马香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TP24/5机器人原理及其应用/蔡自兴编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TP242/19机器人与人类心智/(美)勃克斯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TP18/52机器人的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廖炯生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 TP242/39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吴瑞祥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TP24/6机器人/周新伦,关绮玲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TP24羽0机器人视觉技术/钟玉琢,乔秉新,李树青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TP24羽1机器人学/熊有伦,丁汉,刘恩沧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TP242/38机器人上战场/叶路,别拓仑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E919/15机器人机械设计/龚振邦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TP24羽2机器人技术基础/熊有伦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TP242/44机器人控制技术/孙迪生,王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机器人技术手册/日本机器人学会编科学出版社1996 TP242-62/1机器人在电子工业中之应用/ ()米勒氏(Miller,R.K)著台湾行政院国科会科学技术资料中心1983机器人操作的数学导论/ (美)摩雷(Murray,R.M.),(中)李泽湘,(美)萨思特里(Sastry,S.S.)<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TP242/47机器人和机械手控制系统/(苏)尤列维奇(©peBuq,E.0.)著新时代出版社1985 TP24/1机器人的发展/萧展南编著万里书店[19?] TP242/2机器人技术/(日)合田周平,木下源一郎著科学出版社1983 TP242/3机器人基本原理/杜德炜编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3 TP242/6机器人/(日)中英昌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TP242/10机器人工程学手册/ ()沙福(Safford,E.L.)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 TP242/12机器人操作手:数学、编程与控制/ (美)保罗(Paul,R.P.)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TP242/13机器人学导论:力学与控制/ (美)克雷格(Craig,J.J.)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TP242/15机器人技术/范印越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 TP242/16机器人工程导论/吴广玉,姜复兴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TP242/17机器人概论/ ()霍兰(HollandJ.M.)著新世界出版社1985 TP242/18机器人工程学:计划•设计•运用/柴田勉编著大海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 TP242/20机器人控制/陈明哲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 TP242/21机器人学:控制、传感技术、视觉、智能/ (美)付京逊,R.C.冈萨雷斯,C.S.G.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TP242/23机器人研究发展问题之探讨/程士编译科学技术资料中心1982 TP242/27机器人:探索它的历史和前景/(日)牧野贤治著北京出版社1981 TP242-49/1机器人能改变人类吗?:机器人生命人类的将来/(日)加藤一郎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机器人基本知识/刘兴良编著新时代出版社1986 TP242-49/4机器人学入门/ (美)贺尔(Hall,E.L.),贺尔(Hall,B.C.)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87 TP242.2/7机器人的机构与控制/郭俊良,王培士编译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机器人技术基础/陈哲,吉熙章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012机器人发展12个趋势2012-03-22 06:52:07 10027次阅读11次推荐稿源:0条评论cnBeta原创独家感谢机器人社区的投递2012机器人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尽管2012年已经过了173,但CROPEN认为有必要花些时间对未来几个月机器人发展做下预测。

《高等机构学》课件

《高等机构学》课件
机构组成与分类
机构组成
机构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一定的方式联接而成的,构件可以是杆、齿轮、轴承等。
机构组成的基本元素包括输入、输出和传动系统,其中传动系统是实现运动和力传 递的核心部分。
机构的运动形式包括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这些运动形式是由构件之间的相对运 动关系决定的。
机构分类
根据机构的结构特点,可以将机构分为简单机构和复杂机构,其中简单 机构包括连杆机构、齿轮机构等,复杂机构包括机器人、加工中心等。
旨在寻找满足特定性能要求的机构设计方案。
机构优化设计目标
02
提高机构性能、降低制造成本、优化结构参数等。
机构优化设计流程
03
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计算、验证优化结果

机构优化设计方法
尺寸优化
通过调整机构中零部件的尺寸参数,以达到 优化性能的目的。
形状优化
改变机构中零部件的形状,以改善机构的运 动性能和受力情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他新型机构的应 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其结构形式和运动特 性也将不断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机构选型
机构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材料、制造成本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以 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和经济性。
机构选型还需要考虑机构的可靠性和维护性,选择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的 机构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03
机构运动学
机构运动学基本概念
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 拟机构的动态行为。
通过微分几何和线性代数 的知识,分析机构中各点
的速度和加速度。
动态仿真与优化
通过优化算法,改进机构 的结构和参数,提高机构

ChatGPT与聊天机器人的关系探讨

ChatGPT与聊天机器人的关系探讨

ChatGPT与聊天机器人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聊天机器人日渐智能化和精准化。

而在这个领域中,ChatGPT(Chat Language Model)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深入探讨ChatGPT与聊天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沟通的潜在影响。

1. ChatGPT的基本原理与功能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开发的一种强大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

其基于大规模数据集进行训练,可以对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进行理解和回应。

相比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凭借其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和大规模训练数据,具备了更高的生成语言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ChatGPT在应用中可被用于多种场景,如在线客服、智能助手、虚拟主播等。

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输入生成合理且连贯的回应,模拟人类对话过程。

同时,ChatGPT还具备自动学习和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不断与用户交互进行优化和学习,进一步提升其回答问题、理解上下文和语义推理的能力。

2. 聊天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聊天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最早的聊天机器人只能识别基本的关键词,并根据预设规则生成回应。

这种简单的机器人存在着固定的模式,且缺乏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提升,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聊天机器人的开发中。

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事先构建的规则和模型来生成回应,但由于其固定的规则集合,限制了其应对复杂场景和灵活性。

然而,引入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后,聊天机器人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利用神经网络和大规模训练数据,聊天机器人可以理解更复杂的对话,生成更自然和连贯的回应。

ChatGPT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聊天机器人的技术边界,使得模拟真实对话的能力更加接近人类水平。

3. ChatGPT的优势与局限ChatGPT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生成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了许多优势。

首先,ChatGPT能够根据上下文生成合理的回应,而且可以针对用户输入进行深入理解,在沟通过程中更好地捕捉信息和意图。

ChatGPT技术简介及背景介绍

ChatGPT技术简介及背景介绍

ChatGPT技术简介及背景介绍引言: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正成为各个领域的热门话题。

聊天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ChatGPT作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聊天机器人技术,其出众的表现和呈现的潜力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ChatGPT技术的背景和简介,探讨其应用前景及影响。

一、背景介绍1. 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随着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聊天机器人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过去的聊天机器人通常只能简单地回答预设的问题,缺乏灵活性和超越事先设定的模式的能力。

然而,随着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聊天机器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 GPT模型的出现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缩写,是由OpenAI开发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语言模型。

该模型利用大量的无监督数据进行训练,可以在各种任务上生成连贯、有语法结构的文本。

GPT模型的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大突破。

二、ChatGPT技术的简介ChatGPT是在GP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一种聊天机器人技术。

它具备了GPT模型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进行了特定任务的微调,使其更适合进行对话式交互。

1. 能与用户进行持续、自然的对话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T可以模拟出更自然流畅的对话。

它可以理解用户的输入并做出合理的回应,具备人类对话的连贯性和上下文的理解能力。

这使得用户和ChatGPT之间能够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2. 可以适应不同的领域和主题由于ChatGPT在GP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话题和领域。

这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无论是进行技术咨询、医疗问答还是情感支持,ChatGPT都可以发挥出色的表现。

3. 可以进行实时学习和优化ChatGPT技术具备在线学习和优化的能力,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断更新和改善自身的能力。

chat gpt人工智能课程心得

chat gpt人工智能课程心得

Chat GPT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系统,它可以模拟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接受Chat GPT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从多个方面介绍Chat GPT人工智能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内容丰富Chat GPT人工智能课程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介绍、对话系统原理与技术、Chat GPT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深入了解了对话系统的构建原理和技术实现,并且掌握了Chat GPT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和解决方案。

这些丰富的内容为我打开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门,让我对Chat GPT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习方法得当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学习方法,包括听课、阅读相关资料、实践操作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Chat GPT 的使用技巧,通过编程实践加深了对人工智能算法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我还使用了网络资源,不断学习探索Chat GPT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这为我全面了解Chat GPT的实际应用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思维拓展与创新应用通过学习Chat GPT人工智能课程,我深刻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功能和广阔前景。

在课程的启发下,我思考了很多关于Chat GPT 的创新应用想法,并且积极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之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不断拓展思维,积极探索Chat GPT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寻找更多可能性。

四、交流互动促进进步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进行了多次交流讨论,共同探讨Chat GPT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良好的交流交流习惯,与他人共享学习和工作经验,共同促进进步。

“机器人机构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机器人机构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2023年1月第2期Jan. 2023No.2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机器人机构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邓亚玲,许 煜,曲雅微(金陵科技学院 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摘 要] 随着智能装备及高端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机器人产业备受关注,同时行业发展对掌握机器人相关技术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为此,国内高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专业,培养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满足行业需求。

在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中,“机器人机构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基于机器人学与机构学延伸出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面向本科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机器人机构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

这对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机器人机构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浓度盐溶液中聚合物润滑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动态自修复机理研究”(BK20200791);2020年度金陵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动态自修复长效润滑承载界面构筑与摩擦学性能研究”(JIT-B-202052);2021年度金陵科技学院校级科教融合项目“面向医用导管等的自修复超润滑涂层关键技术”(2021KJRH10)[作者简介] 邓亚玲(1986—),女,山东潍坊人,博士,金陵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机器人关节表面摩擦磨损研究;许 煜(1993—),男,山西晋中人,博士,金陵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机器人表面设计研究;曲雅微(1993—),女,陕西西安人,博士,金陵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机器人动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TP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2-0065-04 [收稿日期] 2022-08-24“机器人机构学”是高等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ChatGPT在计算机算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ChatGPT在计算机算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ChatGPT在计算机算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目录1. 内容综述 (3)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4)1.2 文献综述 (5)1.3 研究方法 (6)2. 教育数字化转型概述 (7)2.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 (8)2.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9)2.3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10)3. ChatGPT的介绍 (11)3.1 ChatGPT的技术基础 (12)3.2 ChatGPT的功能与应用 (13)3.3 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潜在价值 (14)4. 计算机算法课程的教学现状 (15)4.1 计算机算法课程的核心内容 (16)4.2 当前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局限性 (17)4.3 学生需求与教师挑战 (17)5. ChatGPT在计算机算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8)5.1 ChatGPT在概念讲解中的应用 (20)5.2 ChatGPT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 (21)5.3 ChatGPT在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 (23)5.4 ChatGPT在教师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24)6. ChatGPT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5)6.1 技术条件分析 (26)6.2 教育资源匹配度分析 (28)6.3 持续性与拓展性分析 (29)7. 实施ChatGPT在计算机算法课程教学中的策略 (30)7.1 教师的角色转变 (31)7.2 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32)7.3 教学过程的全方位整合 (33)7.4 学生评估方式的变革 (35)8. 实践案例分析 (36)8.1 国内外案例比较 (37)8.2 成功实施案例解读 (38)8.3 潜在问题与风险提示 (39)9. 结论与展望 (40)9.1 研究总结 (41)9.2 实践启示 (42)9.3 未来研究方向 (44)1. 内容综述随着数字化教育的飞速发展,教育机构和教师在寻求创新的教学工具和策略以适应现代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1
K
例4:
选择两种具有转动输入和直线输出的单自 由度空间机构(规定活动构件数n=3)。
(二)具有公共约束条件的机构自由度计算 所得公共约束由机构运动副的特殊配置, 使构件都失去了某些运动的可能,即该机 构上所有构件加上了若干个公共约束。因 此(1-1)可能直接用需修正。对机构所 加公共约束最多为4个。
f=3 Ⅲ类副——球面副(符号S) 平面副(符号PL) 柱销副(符号SS)
f=4 Ⅳ类副——球槽副(SG), 平面圆柱副(CP) f=5 Ⅴ类副——球平面副(SP)

以上所有运动副若为面接触的运动 副称为低副。 以上所有运动副若为点线接触的运 动副称为高副。
三、运动链和机构
对机构所加公共约束可分为五族,由于具 有m个公共约束的机构任一活动构件组成运 动链时只具有(6-m)个自由度。而运动 链中: Ⅴ级副——约束度为(5-m) Ⅳ级副——约束度为(4-m) …… 当m=0(零族机构)即可加任何公共约束, 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用(1-1)。
m=1(一族机构)不可能存在Ⅰ级副 F 5n 4P5 3P4 2P3 P2 (1-4) m=2(二族机构)不可能存在Ⅰ、Ⅱ级副 F 4n 3P5 2P4 P3 (1-5) m=3(三族机构)不可能存在Ⅰ、Ⅱ、Ⅲ级副 F 3n 2P5 P4 (1-6) m=4(四族机构)不可能存在Ⅰ、Ⅱ、Ⅲ、Ⅳ级副 (1-7) F 2n P5 总结得: 5 m F (6 m)n (6 m i) p6i (1-8)

i 1

类似(1-2)式写法,第i 运动副的自由 度fi,公共约束为m,该运动副提供的约束 (6-m-fi)则:
F (6 m)(N 1) (6 m f i )
i 1
K

单闭链空间机构,由于运动副数为K个等 于机构构件数N:
N
F (6 m)(N 1) (6 m f i )
i i 1 j 1
K
L
j
fa
(1-11)
例6:
该空间机构有2个封闭形,割断机架后可以得到2个末 杆,两个开式链:1-2-3-4-1’和1-4-5-6-1’’。则: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i i 1 j 1
7
2
j
7 6 1
例7:
例8:
该空间机构有5个封闭形:
1-2-3-4-1’(λ=3); 1-4-5-13-6-1’’ (λ=6);
四、空间机构确定运动的条件
同样对于空间机构原动件数 = 机构自由度F

若空间机构原动件数小于F则运动不确 定,大于F将无法运动甚至机构遭至毁坏。
注意:有间隙的情况。
五、空间机构的自由度 (一)空间机构的自由度 若空间机构由N个构件组成,其中之一为 机架,活动构件数为n=N-1,构件其P1个Ⅰ 级副、P2个Ⅱ级副……P5个Ⅴ级副则空间机 构相对于机架自由度: F 6n 5P5 4P4 3P3 2P2 P (1-1) 1
6-13-11-12-6’ (λ=3); 9-10-12-11-9’ (λ=3); 1-6-7-8-1’’’ (λ=6); 则:
F
f
i i 1 j 1
17
5
j
f a 25 21 2 2
六、空间机构的应用
缝纫机弯针机构 空间连杆机构0-7-8-9-10-0,F=2
第一章 空间机构的基础知识
§1-1 空间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构件——机构中能作相对运动的刚体。 空间自由构件具有六个自由度。
二、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允许 相对运动的几何连接。 运动副的自由度——两构件用运动副联接后 所允许的相对运动。 运动副的自由度一定满足:0<F*<6 运动副提供的约束数目至少为1最多为5。
单自由度的低副机构是由具有4个自由度的运动链 所组成,自由度为4的运动链应满足下列关系:
(1) n2=4, n3=4 (2) n2=5, n3=2, n4=1 (3) n2=6, n4=2
2、图论法进行分析
1 23 4 5 6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与运动链的变换:运动链的综合问题可以转化为 研究一定数量的顶与边能够联接为多少种不同构图的问题。 图中顶代表构件,边代表转动副。变换图中边作为构件, 顶作为转动副,变换图实际上就是运动链的图形。 以八杆链为例,对应的图中,v=8,e=10,L=3。
N
N (K )
i
6
(1 3)
问:开链机构? F
f f
i i 1 i 1
K
N 1
i
例1:
F fi 6 1
i 1
7
由式(1-3)当F=1时,运动副所允 许的自由度为7。
例2:
F f i p1 5
i 1
K
例3:
F f i p1 2 p 2 6 2 8
起落架收放转轮机构 收放动作实现:空间四杆机构0-1-2-3-0和0-1-4-5-0 转轮动作实现:空间机构0-1-6-11-0和1-6-7-8-9-10-1
§1-2 空间机构的结构综合
1、单自由度平面机构的结构综合 研究一定数量的构件和运动副可以组成多少机构型 式的综合过程。实质是排列与组合的数学问题。可利用 图论和矩阵工具研究。
i 1
4

对于空间机构末端自由度最高不可超过6个,分析末 端自由度归结为分析末端转动数目和末端移动数目之和: λ=λr+λt=λr+λtt+ λtr (λr≤3, λt ≤3)
λ的直观判别法:
1、如各转动或移动轴线都平行于一个方向,则λr=1或 λtt=1;如分别平行于两个不同的方向,则λr=2或λtt=2; 如还有不与前两个方向共面的第三个方向,则λr=3或 λtt=3。
根据运动副的约束数目的不同,空间
机构运动副分为五级,即具有一个约 束即为Ⅰ级运动副依次类推。也可根 据运动副的自由度 f 等于1、2、3、4、 5而分别称为Ⅰ、Ⅱ、Ⅲ、Ⅳ、Ⅴ类副。
f=1 Ⅰ类副——回转副(符号R) 移动副(符号P) 螺旋副(符号H)
f=2 Ⅱ类副——圆柱副(符号C) 球销副(符号S’) 指环副(符号T) 指环螺旋副(符号TH)
i 1
f i (6 m) f i
i 1 i 1
N
N
( 6 m)
(1 10)

公共约束非常困难,对分族学术界还有 异议。应用式(1-1)除需正确判断机构 的族以外,与平面机构类似还需注意虚约 束和局部自由度。
(三)割断机架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上式第一项可以看作机架割断后所得的 一个开式链的自由度,然后再把末杆接到 机构上,回到原机构。

算出的结果与(1-10)相同,因此(1-10) 右边第二项λ为末杆接上后所消除的自由度,因 此关键是判断末杆的自由度λ。 例5:将机架断开成一开式链,则开式链:
F开 f i 4
i 1
4
由图示末杆4’的自由度为3,与开式链不同,由 式(1-10)则λ=3
F开 f i 1
2、当λtt<3时,当构件绕两个平行轴转动时,由这两个 转动可衍生一个移动自由度,即λtr=1;当构件绕三个或 三个以上平行轴转动时,则衍生两个移动自由度,即 λtr=2。

多闭链空间机构,若空间机构有L个封闭 形,则割断机架后可以得到L个开链,就有 L个末杆,再考虑有fa个局部自由度,则:
F
f
3、空间单封闭形单自由 度机构的结构综合
1)当λ=6,如表综合可 得12种类型433种机构。 2)综合四杆单封闭形机 构,可得3种类型138 种机构。其中9种具有 特殊实用价值。 3)构成闭合约束数小于 6的机构时,组成条件 需要严格遵守,否则 可能出现不能运动的 刚架。
还有特殊的三类: R-R-R-R R-S-S-R R-C-C-R
作变换,若机构中共有K个运动副,第i个运动 副的自由度为 fi 即提供的约束为(6-fi),则:
F 6( N 1) (6 f i )
i 1
K
(1 2)

在单闭链空间机构中,由于K=N,代入 (1-2)得:
F 6( N 1)
(6 f ) f
i i 1 i 1
运动链——两个以上构件以运动副连接 而成的系统。
闭式链——组成一个或多个封闭形的运动链。 开链——不可组成封闭形的运动链。
简单运动链——运动链中可出现与其它三 个构件相连的构件时。如图a、b、c,否则 称为复杂运动链,如图d。 运动链的自由度——独立相对运动的个数 或各构件相互位置变化所需自由参数(广 义坐标)的个数。例如上图a四个运动参数 θ1、θ2、θ3、θ4中只有一个自由参数(如 θ1)F=1,上图b三个运动参数θ1、θ2、θ3 均为自由参数,F=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