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工艺
电镀行业工艺流程

电镀行业工艺流程
(1)工件准备
1.检查工件的表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有缺陷应进行除锈。
2.检查工件尺寸,注意保持工件尺寸的准确性。
3.清除表面的油污、水分等。
4.用钢丝球将工件上的毛刺等去除干净。
5.如有必要,对工件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2)镀液配制及操作
1.在镀槽内加入适量的镀液(或硫酸铜溶液)和化学稳定剂(如铁粉、氯化亚铁等),再将工件浸没在镀液中,并在工件表
面覆盖上一层保护膜。
如果使用电镀槽,则应采用电镀槽专用槽液。
镀液温度以45~55℃为宜,当温度过高时应适当补水或加
人冷却剂,在镀液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可防止镀层被腐蚀,如加入硼酸或硫酸铜溶液等。
当镀槽表面出现气泡时应及时将镀槽表面的气泡吹除。
2.根据工件所需镀层的质量和要求选择镀层厚度,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较薄的镀层。
—— 1 —1 —。
电镀工艺流程简介

电镀工艺流程简介一、流程步骤:电镀工艺分为三个阶段,即电镀前处理、电镀过程、电镀后处理。
1、电镀前处理:镀件在进行电镀之前,要根据镀件的材质、表面状况和表面处理的要求进行预处理,如除去待镀工件油污、氧化皮等;对有表面粗糙度或光亮度要求的待镀工件,要进行机械抛光、电化学抛光、喷砂处理等,以改善镀件表面状况,使镀层质量达到要求。
当镀件表面有油污、锈蚀、氧化皮时,就会使镀层不致密、多孔,镀件受热时会出现小气泡、鼓泡;当镀件表面附着极薄的甚至肉眼看不见的油膜或氧化膜时,虽然也可以得到外观正常、结晶致密的镀层,但镀层与基体结合的并不牢固,在遇到外力的冲击、冷热变化时,镀层就会开裂、脱落。
只有在镀液和镀件表面有良好的结合,发生分子间力和金属间力的结合时,镀层与基体的结合才是牢固的,因此在电镀前一定要将镀件清洗干净。
2.、电镀过程:其主要工作有工件电镀表面积的计算、挂具的选择或设计、阴阳极的调整(距离、面积)、非镀表面的绝缘、电镀电流密度的选择、镀液的配制,然后进入电镀。
流程如下∶毛坯→磨光→抛光→化学除油→水洗→酸洗→水洗两道→淡碱浸渍甩干→上挂具→电解除油→酸洗水洗两道→电镀第一层(铜)→浸洗回收两道→漂洗两道→电镀第二过层(镍)→浸洗回收两道→漂洗两道→电镀第三层(铬)→浸洗回收两道→漂洗两道→热水洗→下挂具→干燥→抛光。
具体到某一种镀种、镀件,根据其要求,其工艺有所增减。
3、电镀后处理:电镀后处理直接影响镀层质量的好坏,是电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作用是清除表面残液、提高耐蚀性、提高镀层亮度、消除镀层应力、提高镀层结合力、改善镀层理化性能,它包括清洗、出光、除氢、钝化、干燥、防变色等。
二、电镀原材料电镀液的成分:电镀液主要包括主盐、导电盐、缓冲剂、络合剂、添加剂等,各自的作用如下:1、主盐:能提供镀液金属离子的盐,能在阴极上沉积,其沉积是所要求的金属盐。
主盐浓度要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并与其他成分维持恰当的浓度比例。
电镀工艺

电镀工艺一、目的:电镀的目的是在底层铜上加厚镀铜(图形电镀将在加厚镀铜之后再镀上一层抗蚀镀层Sn,以保护所需铜在蚀板时不被蚀去,形成所需图形)。
二、流程简介:1.板面电镀:PTH—→上/下板—→预浸—→镀铜—→水洗—→下板—→焜棍—→水洗—→上板。
2.图形电镀:前工序(D/F)—→上/下板—→除油—→双水洗—→微蚀—→水洗—→预浸—→镀铜—→喷水洗—→预浸—→镀锡—→双水洗—→下板—→焜棍—→水洗—→上板。
三、流程的功能:1.除油:作用:①清洁铜面,除去包括手指印,显影后残留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等。
②润湿铜面,特别是孔壁。
控制参数:H2SO4:4~6% V/V温度:35±5℃除油剂SE–250 22~28% V/V影响:除油剂浓度太低或温度太低可能会导致甩铜、孔内无铜及线路凹痕等缺陷。
2.水洗:作用:清洁、去除生产板上除油剂等杂污,避免带入下一流程而造成污染,影响品质。
影响:水流量太小,水质差会有较多的线路凹痕产生。
水流量要求>2000L/hr。
3.微蚀:作用:①粗化待镀底层铜表面,以增大其表面积而增大结合力。
②进一步清洁板面与孔壁铜层。
控制参数:过硫酸钠(NPS):40~60g/lH2SO4:1~3%Cu2+:<15g/l温度:30±2℃影响:NPS浓度太低或温度太低会引起甩铜缺陷,NPS浓度太高或微蚀时间过长会导致孔内无铜。
基本要求:①打气②过滤③冷却4.水洗:作用:将微蚀后生产板上残留的药水洗去以避免带入下一流程而造成污染。
5.预浸缸:作用:①将微蚀后底层铜产生的Cu氧化物蚀去,保证镀铜前底层铜面清洁。
②保护酸铜缸,使液中H2SO4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控制参数:H2SO4:8~12% V/V影响:H2SO4浓度太低会导致板面粗糙。
6.铜缸:①基本要求:a. 打气b. 循环过滤c. 冷却d. 摇摆②镀铜原理:阳极Cu–2e—→Cu2+阴极Cu2++2e—→Cu↓③操作条件:A.电流密度:对一般的生产而言,阴极的电流密度应为1.0~3.5A/dm2(9.3~32.6A/ft2),在低电位会有比较好的厚度分布和整平作用,但对于添加剂中的Brightener会造成较大的用量,而高电位的情况则相反。
《电镀工艺简介》ppt课件

渗锌是一种无电镀锌技术,利用高温将锌粉熔融在工件表 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锌层。
镀铬技术
装饰性镀铬
装饰性镀铬主要是为了改善工件 的外观,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 性,常用于汽车、摩托车、家电
等领域。
硬铬
硬铬主要用于提高工件的硬度和 耐磨性,常用于工具、模具等领
域。
耐磨性镀铬
耐磨性镀铬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件 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常用于化
05
电镀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
原材料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原材料质量要求
电镀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确保其纯度、成分、粒度等关键指标 符合要求。
检测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粒度分析 等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 量符合标准。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工艺控制
制定严格的电镀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 度、电流密度等关键参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设备维护
定期对电镀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 故障影响产品质量。
人员培训
对电镀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确 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成品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
检测方法
采用外观检查、尺寸测量、重量检测、硬度测试、耐腐蚀试验等方法对成品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制定成品的质量检测标准和判定准则,确保成品质量符合要 求。
未来,清洁生产技术将在电镀行 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并成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将促进电镀 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循环经济理念在电镀行业应用前景展望
循环经济理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 少废弃物排放,符合电镀行业可持续发
电镀工艺

电镀工艺一、电镀工艺一般包括电镀前预处理,电镀、电镀后处理三个阶段;二、工艺要求1、镀层与基体金属、镀层与镀层之间,应有良好的结合力;2、镀层应结晶细致、平整、厚度均匀;3、镀层具有规定的厚度和尽可能少的孔隙;4、镀层应具有规定的各项指标,如光亮度、硬度、导电性等;5、电镀时间及电镀过程的温度,决定镀层厚度的大小;6、环境温度-10℃~60℃;7、水处理设备最大工作噪声应不大于80dB;8、相对温度(RH)应不大于95%;9、原水COD含量为100mg/L—150000mg/L三、影响因素1、主盐体系:每一镀种都会发展出多种主盐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添加剂体系,如镀锌有氰化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或称为钾盐镀锌),氨盐镀锌,硫酸盐镀锌等体系;每一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氰化镀锌液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好,镀层结晶细致,与基体结合力好,耐蚀性好,工艺范围宽,镀液稳定易操作对杂质不太敏感等优点.但是剧毒,严重污染环境.氯化物镀锌液是不含络合剂的单盐镀液,废水极易处理;镀层的光亮性和整平性优于其它体系;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氢过电位低的钢材如高碳钢,铸件,锻件等容易施镀.但是由于氯离子的弱酸性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一方面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腐蚀,另一方面此类镀液不适应需加辅助阳极的深孔或管状零件。
2、添加剂:包括光泽剂,稳定剂,柔软剂,润湿剂,低区走位剂等;主盐与具体某一厂商的添加剂的联合决定了使用的镀液的整体性能;3、电镀设备:1)挂具:方形挂具与方形镀槽配合使用,圆形挂具与圆形镀槽配合使用。
圆形镀槽和挂具更有利于保证电流分布均匀,方形挂具则需在挂具周围加设诸如铁丝网之类的分散电流装置或缩短两侧阳极板的长度;2)搅拌装置:促进溶液流动,使溶液状态分布均匀,消除气泡在工件表面的停留.3)电源:直流,稳定性好,波纹系数小。
4、前处理—化学清洗:根据油脂的种类和性质,除油剂包含两种主体成分,碱类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
镀锌、镀铬等8种电镀工艺原理与特点

镀锌、镀铬等8种电镀工艺原理与特点我们都知道如今电镀技术在现代应用非常广泛,电镀可以让产品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等。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镀锌、镀镉、镀铬、镀镍到底有什么不同以及8种电镀工艺原理与特点汇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电镀,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镀中又分为镀铜、镀金、镀银、镀铬、镀镍和镀锌等具体工艺,在制造业领域尤其对镀锌、镀镉、镀铬、镀镍应用最广。
而这四者之间一定有什么区别的吧?镀锌:锌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不易变色,在水中及潮湿大气中则与氧或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氧化物或碱性碳酸锌薄膜,可以防止锌继续镀氧化,起保护作用。
锌在酸及碱、硫化物中极易遭受腐蚀。
镀锌层一般都要经钝化处理,在铬酸或在铬酸盐液中钝化后,由于形成的钝化膜不易与潮湿空气作用,防腐能力大大加强。
对弹簧零件、薄壁零件(壁厚<0.5m)和要求机械强度较高的钢铁零件,必须进行除氢,铜及铜合金零件可不除氢。
镀锌成本低、加工方便、效果良好锌的标准电位较负,所以锌镀层对很多金属均为阳极性镀层。
应用:在大气条件和其他良好环境中使普遍使用镀锌。
但不宜作摩擦零件。
镀镉:与海洋性的大气或海水接触的零件及在70℃以上的热水中,镉镀层比较稳定,耐蚀性强,润滑性好,在稀盐酸中溶解很慢,但在硝酸里却极易溶解,不溶于碱,它的氧化物也不溶于水。
镉镀层比锌镀层质软,镀层的氢脆性小,附着力强,而且在一定电解条件下,所得到的镉镀层比锌镀层美观。
但镉在熔化时所产生的气体有毒,可溶性镉盐也有毒。
在一般条件下,镉对钢铁为阴极性镀层,在海洋性和高温大气中为阳极性镀层。
应用:它主要用来保护零件免受海水或类似的盐溶液以及饱和海水蒸气的大气腐蚀作用,航空、航海及电子工业零件、弹簧、螺纹零件很多都用镀镉。
电镀工艺详述

第一章电镀概论1 电镀定义电镀为电解镀金属法的简称。
电镀是将镀件(制品),浸于含有欲镀上金属离子的药水中并接通阴极,药水的另一端放置适当阳极(可溶性或不可溶性),通以直流电后,镀件的表面即析出一层金属薄膜的方法。
2 电镀基本五要素1)阴极:被镀物,指各种接插件端子。
2)阳极:若是可溶性阳极,则为欲镀金属。
若是不可溶性阳极,大部分为贵金属(白金,氧化铱)。
3)电镀药水: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电镀药水。
4)电镀槽:可承受、储存电镀药水的槽体,一般考虑强度,耐蚀,耐温等因素。
5)整流器: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
3 电镀目的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
2)镀镍:打底用,增进抗蚀能力。
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比金佳。
5)镀锡:增进焊接能力,提升基材抗氧化能力。
4 电镀流程(一般铜合金底材如下,未含水洗工程)1)除油:通常同时使用碱性溶液除油或者电解除油。
2)活化:使用稀硫酸或相关的混合酸。
3)镀镍:使用硫酸镍系及氨基磺酸镍系。
4)镀钯镍:目前皆为氨系。
5)镀金:有金钴,金镍,金铁,一般使用金钴系最多。
6)镀锡:硫酸亚锡体系、甲基磺酸体系。
7)干燥:使用热风循环烘干。
8)封孔处理:采用溶液浸泡,提升抗氧化能力,有使用水溶型及溶剂型两种。
5 电镀药水组成1)纯水:总不纯物至少要低于5ppm。
2)金属盐:提供欲镀金属离子。
3)阳极解离助剂:增进及平衡阳极解离速率。
4)导电盐:增进药水导电度。
5)添加剂:有缓冲剂、光泽剂、平滑剂、柔软剂、湿润剂、抑制剂等等。
一般起到均匀镀层,提升亮度、结合力的效果。
6 电镀条件1)电流密度:单位电镀面积下所承受的电流,通常电流密度越高膜厚越厚,但是过高时镀层会烧焦粗燥。
2)电镀位置:镀件在药水中位置,与阳极相对位置,会影响膜厚分布。
3)搅拌状况:搅拌效果越好,电镀效率越高,有空气,水流,阴极摆动等搅拌方式。
电镀工艺流程

电镀工艺流程一、引言电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表面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增加金属的耐腐蚀性、提高美观性、改变导电性、增强耐磨性等功能。
电镀工艺流程涉及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二、电镀工艺流程1. 前处理前处理是电镀工艺流程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表面清洁、除油、除锈、除氧化皮等步骤。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让基材表面干净、平滑,以便后续的电镀操作。
2. 镀前处理镀前处理主要包括浸蚀、活化和预镀等步骤。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基材表面的活性,为电镀做好准备。
3. 电镀电镀是工艺流程的核心步骤,主要通过电解的方式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金属。
电镀溶液、电流密度、电镀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4. 后处理后处理主要包括清洗、钝化、烘干等步骤。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电镀后残留在表面的杂质,提高电镀层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5. 检验检验是电镀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主要通过外观检查、厚度测量、耐腐蚀性测试等手段来检验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三、电镀工艺流程的注意事项1.电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电镀溶液的组成和浓度,以确保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2.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以避免电镀层出现缺陷。
3.在进行电镀操作前,需要对基材进行充分的前处理和镀前处理,以确保基材表面的活性和清洁度。
4.电镀后需要进行后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提高电镀层的耐腐蚀性。
5.在整个电镀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结论电镀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参数和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合理的前处理、镀前处理、电镀、后处理和检验,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电镀层,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电镀材料,灵活调整和优化电镀工艺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机械性能及组装件的强度
C.GB5267.3S标准相关等级的强度规定如下: A.对大于等于M12的热浸镀锌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 械性能,应符合GB/T 3098.1或GB/T 3098.2的要求。 B.M8和M10的热浸镀锌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械性 能: 加大攻丝尺寸的螺母,由于M8和M10螺纹啮合部分的减少, 因此比GB/T 3098.2显著地降低了保证载荷值。表A.1及表 A.2给出各种基本偏差对应的M8和M10的保证载荷及保证应 力。 减小螺纹尺寸的螺栓、螺钉和螺柱,由于M8和M10的螺纹 应力截面积显著地小于GB/T 3098.1的规定。M8和M10的 最小拉力载荷与保证载荷,计算方法见国标附录C。降低后的数 值在表A.3和表A.4中给出。
为避免产生微小裂纹,规格在M27及其以上的、 性能等级10.9级的螺栓、螺钉和螺柱,不应采用高温 镀锌工艺。应避免在温度480℃~530℃的镀槽中进 行热浸镀锌。
4 热浸镀锌程序和预防措施
5)、 将零件从镀槽中取出应立即进行离心处理, 然后在水中或空气中冷却(由规格大小确定)。
6)、后处理:热浸镀锌零件大多数不要求后处理。 当客户要求时,可能实施铬酸盐、磷酸盐等后 处理工艺,以尽可能地防止潮湿环境贮存时产 生白锈(白色腐蚀)或有利于镀后的喷涂工序。
M24
M27 M30 M36
6H+ 0.45mm
6H+ 0.50mm 6H+ 0.55mm 6H+ 0.60mm
2).不同标准螺纹尺寸調正方法。
(三)、德国标准DIN267/10-1988《紧固件热镀锌 技术条件》中规定: 热浸镀锌前仅减小外螺纹中径尺寸,以容纳热浸镀 锌层厚度,内螺纹中径不改变。 这在实际贸易中一般是很少采纳的,希望特别注意 标准的规定与实际做法的差异。如果外商合同注明了 按DIN 267/10的技术条件执行,那还是要采纳。 德制产品在实际贸易中还是采用螺母扩大攻丝的 办法。(加大的攻丝尺寸=6H+扩大量) 要区分德制标准的做法和贸易的实际做法的差异。
7、性能等级的标志及产品标记
A). 加大攻丝尺寸的螺母应紧跟性能等级标志之后 标志字母 Z(6AZ级)或X(6AX级)
B).减小螺纹尺寸的螺栓和螺钉应紧跟性能 标志之后标志字母 U。 C).热浸镀锌使用的代号为:tZn。 出囗紧固件的热镀锌用HGD。 等级
7、性能等级的标志及产品标记
示例1:
1型六角螺母GB/T 6170 M12、性能等级为8级、 加大攻丝尺寸6AZ螺纹热浸镀锌螺母的标记:
同时,由于各国标准存在差异、使用习惯及技术要求不同,因 此对热浸镀锌层的厚度和镀后螺纹的配合等,往往发生质量纠纷。
5、热浸镀锌的螺纹技术要求与措施
1).镀层厚度 美国标准提出热镀锌层C级的平均重量为1.00~ 1.25盎司/in2 (相当于0.0439~0.0548 mm 的厚度)。 德国标准原则推荐热镀锌层厚度为:0.04~ 0.06mm 澳大利亚标准推荐热镀锌层厚度为:0.04mm 国际标准提出经常超过: 0.04mm
2)、 表面清洗:零件应进行表面清洗。在酸洗过 程中,氢可能被钢基体吸收。氢不可能完全熔解 到锌液中,因此可能导致氢脆断裂。除非另有协 议,热处理或加工硬化的硬度大于或等于320HV (10.9级)的零件应采用防腐蚀酸、碱性或机械 方法进行清洗。
4 热浸镀锌程序和预防措施
3)、 烘干:如进行烘干,应在表面活化处理之前实施。 4)、热浸镀锌:热浸镀锌一般在温度为455℃~480℃ 的镀槽内进行。为获得较光滑和较薄的镀层而采用高温 镀锌,高温热浸镀锌一般在温度为530℃~560℃的 镀槽内进行。采用高温工艺获得的表面通常是光泽的。
6、机械性能及组装件的强度
由于加大内螺纹螺母攻丝尺寸或减小外螺纹另件螺纹尺寸,
即使可达到机械性能的要求,但与规定相配的元件组装时, 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组装件强度。
但为不降低组装件强度有两种方案可选择: • 用较高性能等级的螺母与螺栓和螺钉相配,如8.8级的 螺栓或螺钉配10级螺母等。 • 用相同性能等级,但以2型代替1型的螺母与螺栓或螺钉 相配。
2).不同标准螺纹尺寸調正方法。
(一)、按英制或美标订货时,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美国的方法, 即第三种方法。
按ASTM A153、ASME A307或ASME A563标准 的规定,即镀前外螺纹中径不改变(美制2A、英制F、N), 镀后内螺纹要加大攻丝(工艺上有的是镀前攻2B、N内螺纹, 镀后再用加大了的丝锥回攻),
2).不同标准螺纹尺寸調正方法。
(四)GB5267.3标准的办法。 第一种方法:镀后,用6AZ或6AX(加大攻丝尺寸) 的丝锥对螺 母进行攻丝,以满足与镀前螺纹公差带位置为g或h的螺栓或 螺钉的配合要求。 第二种方法:镀前,用6az(减小螺纹尺寸)的螺栓或螺钉,以满 足与镀后螺纹公差带位置为H或G的螺母的配合要求。 螺纹镀前和镀后极限尺寸的标准依据:
3、对紧固件的材料要求
热浸镀锌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GB/T 3098.1和GB/T 3098.2的规定。此外当 磷和硅的总含量在0.03%和0.13%之间时, 推荐采用高温(530℃~560℃)镀锌。
4 热浸镀锌程序和预防措施
1)、消除应力:对重要场合使用的紧固件,在酸洗 和热浸镀锌之前,可以要求先消除应力。
一、工艺和特点
热浸镀锌工艺原理: 热浸镀锌(或简称为热镀锌)是将将经过前处理的紧 固件浸入熔点较低的液态金属锌或其合金中进行镀覆的 过程。 一、特点: 热浸镀锌层是一种工艺简单、价廉、耐蚀性良好的镀 覆层。因此热浸镀锌被广泛用于保护钢材及其制件免受 大气腐蚀,特别适于标准件、紧固件的大批量生产。如 电力铁塔、通讯网络和公路设施和桥梁中普遍采用。出 囗的紧固件有20~25%采用热镀锌。
六角螺栓GB/T 5782-M12×80-8.8UtZn
相配的六角螺母GB/T 6170 M12、性能等 级为8 级、6H螺纹热浸镀锌螺母的标记: 六角螺母GB/T 6170-M12-8-tZn
8、镀锌层的外观及厚度测量
a) 热浸镀锌紧固件表面应光滑、无漏镀面、滴瘤、黑斑,无残留 的溶剂渣、氧化皮夹杂物和损害零件预定使用性能的其他缺陷。 不应因外观无光泽而拒收产品。 b) 镀层局部厚度应不小于40µm。镀层局部厚度的测量,应在如 图所示的测量面上进行。
六角螺母GB/T 6170-M12-8Z-tZn 注:螺纹为6AX时, 用8X替代8Z。 相配的六角头螺栓GB/T 5782 M12×80、性能 等级为8.8级、6g螺纹热浸镀锌螺栓的标记: 六角螺栓GB/T 5782-M12×80-8.8-tZn
7、性能等级的标志及产品标记
示例2:
六角头螺栓GB/T 5782 M12×80、性能等 级为8.8级、6az螺纹热浸镀锌螺栓的标记:
2).热浸锌前、后的螺纹尺寸調正。
国际标准、德国和美国等标准中规定的镀锌前预留镀 层裕量的方法可概括为3种: 第一种、紧固件在热浸镀锌前增大内螺纹中径尺寸、减小 外螺纹中径尺寸,以容纳热浸镀锌层厚度(内、外螺纹 均预留镀层裕量)。 第二种、紧固件在热浸镀锌前仅减小外螺纹中径尺寸,以 容纳热浸镀锌层厚度,而不改变内螺纹中径尺寸(外螺 纹预留镀层裕量,而内螺纹不留)。 第三种、紧固件在热浸镀锌前或后增大内螺纹中径尺寸、 不改变外螺纹中径尺寸,以容纳热浸镀锌层厚度(内螺 纹预留配合外螺纹的镀厚裕量)。
也就是说采用大径和中径都加大螺纹尺寸的丝锥。ASTM A563标准规定热浸镀锌可按ASTM A153 标准的C级要求 执行,相配螺栓是2A级,热浸镀锌的螺母应在镀后攻牙,螺 纹要加大攻丝尺寸。
2).不同标准螺纹尺寸調正方法。
(二)、澳大利亚AS 1214《螺纹零件热镀锌》标准规定热 镀锌内螺纹加大.40mm
对规格小于M8和(或)螺距小于1.25mm的螺纹 紧固件,不推荐采用热浸镀锌。 12.9级以上的螺栓、螺钉和螺柱不适用。
2、热浸镀锌层的术语和定义
1)、 批 batch 同时进行表面清洗、活化、烘干等前处理,并在同 一容器中进行热浸镀锌的相同型式与尺寸零件的数量。 2 )、生产批 production lot 连续地经过表面清洗、活化、烘干、浸入熔融锌液, 并经过离心处理等工序,在温度和工艺成分配比一致, 由相同的制造批生产的零件的数量(批)。 3)、批平均厚度 batch average thickness 假定镀层是均匀分布在该批零件的表面, 计算镀层的 平均厚度。
澳大利亚AS 1214-1988
《螺纹零件热镀锌》
现将ISO 10684转化国家GB/T 5267.3 《紧固件 热浸镀锌层》报批稿
前
言
标准由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涉及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与欧 美流行的美国、德国标准,以及我国一些行业的习惯用法 存在某些重大区别。 标准起草单位有: 浙江海力集团有限公司、计氏金属表面处理厂、晋亿实 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泽恩标准件有限公司和绍兴县高强 度紧固件厂参加起草。
一、工艺和特点
以吊蓝法热浸镀锌的紧固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脱脂→水洗→酸洗→水洗→熔剂处理→
烘干→浸镀锌→后处理→交验
二、GB/T 5267.3技术要点简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M8~M64钢制粗牙螺纹紧固件、性 能等级至10.9级螺栓、螺钉和螺柱, 以及性能等级 至12级螺母的热浸镀锌层的材料、工艺、尺寸和某些 特性。
对M10~M64镀前和镀后的极限尺寸,在GB/T 197、 GB/T 2516、GB/T 9145、ISO965-4和ISO 965-5 中规定。
2).不同标准螺纹尺寸調正方法。
注意: (1).加大攻丝尺寸的螺母(用Z或X标志)绝不应 与减小螺纹尺寸的螺栓或螺钉(用U标志)相配, 因为这种组合将增大螺纹脱扣的概率。 (2). 镀后攻丝到螺纹公差带位置为H或G的热浸镀 锌螺母,与镀前螺纹公差带位置为g或h的热浸镀 锌螺栓或螺钉的安装中,会发生螺纹干涉。 (3).为提高安装的拧紧功效,螺母或螺栓或螺钉的 螺纹部分应涂润滑剂。(轴力与扭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