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例艾滋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艾滋病患者56例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阴茎背神经 阻滞的方法 . 但是都存 在等待时 问长 , 并且 效果 不佳 的问题 , 部分病 例短暂 阴茎 变软 , 试图操作时再 次坚硬
勃起 而无法手术l 6 。 . 静 脉注射氯胺 酮和多种用于 阴茎 海绵体 内注射 的血管 活性药物 , 如: 去氧肾上腺素 、 麻黄碱 、 肾上腺素 、 去 甲肾上腺 素、 间羟胺等 , 使用后可能会 发生血压剧烈升 高 、 反射性心动
a r i n内疲软 , 2 0 . 0 %的阴茎勃起在 4 m i n内疲软 ,术 中阴茎未
[ 4 ]G u l e r G, S o i f k e r i m M, U g u r F , e t a 1 .I n t r a v e n o u s d e x m e d e t o m i .
1 9 9 3 , 7 1 ( 1 ) : 1 0 5 .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e r e c t i o n s d u i r n g
t r a n s u r e t h r a l s u r g e r y u s i n g e t h y l c h l o r i d e s p r a y[ J 1 .B r J U r o l , [ 3 ] 潘斌 , 鲁军 , 陆 明, 等. 经尿道内腔镜术中阴茎勃起的临床干预
d i n e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p e n i l e e r e c t i o n[ J ] _I n t U r o l
N e p h r o l , 2 0 1 2 , 4 4 ( 2 ) : 3 5 3 - 3 5 7 .
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4页word文档

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艾滋病(AIDS)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珠海市斗门区为全国艾滋病患病率较高的地区,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及异性性传播为主。
高效抗逆转录酶(HARRT)抗病毒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自我国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3],但是它有诸多不良反应,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综合评价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给予合理的抗病毒药物组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的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就本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03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5年6月~2012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感染科接受HARRT初治患者共计103例,所选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指标无异常,男86例,女17例,年龄25~50岁,平均35岁。
HIV/AIDS 患者通过静脉吸毒方式感染73例(70.87%),通过性传播29例(28.16%),原因不明1例(0.97%),已于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艾滋病确认试验,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订的2011版《艾滋病诊疗指南》[4]。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抗病毒治疗前由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明确为HIV感染,同时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功能(CD4+、CD8+T细胞计数)检测,治疗前行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B超等检查,排除合并其他并发症及机会性感染,质控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
1.3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予HARRT治疗,药物为国家卫生部统一发放的免费AIDS 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符合国家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标准[5]。
临床药物不良反应78例报告分析

应加 强
A R知识的宣传, D 将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放 在与治疗作用 同等 重要 的位置上 , 尽可 能避 免或减 少 A R的重 复发 生, D 达到
【 关键词】 药物不良 反应 抗生素 皮肤损害
An ls f d es r grat n 8essC I a ayio vredu e c osi 7 ae. U Xi s a i n o—rn , A h — iMiu o i lB in 0 5 0 C i . og W NGZ i q. ynH s t , ei 110 , hn pa jg a
—o e pain swe es mp o t al r ae n t t r y t mai l y t t d,te r man n a e r o t ame t e c e h e i i gc swe e n r t n .Amo gt e 7 ai n sf l e o e e 1i r v d a d n n s e n h m, 7 p te t u l rc v r d, mp o e o e y n
【 bt c】 O jcv T a z t vr r atn A R o7 a snts o i o aurtJn 20. tos h A sat r bete o nl eh a e e u r cos( D ) f8cs ihs t fmJna e 07Me d Te i a y ed sd ge i e i h pa r l you h
l n fe tv l . y a d ef c iey
de .T elaigcuefrn uigavr rgrat n a t iis( 94 % ) m a m n o knw sh ot o o nis tn id h dn as d c d e ed cosW a i oc 4 . 3 .I pi et f i a em s cmm nma f t i e o i n s u e i sn bt r s t eao ( 75 % ) C nlso G et ocrs hudb tc e D nt ig nkeig r tf e i et n i re s duss e 4 .0 . o c in ra cnen ol eaahdt A Rmoir epn e dc t a u s t o on i b s a a om l a r metnodroU rg a — t e f
艾滋病病例分析

并发症发生时处理流程
诊断与评估
治疗与护理
监测与随访
当患者出现并发症症状时,及时进行 诊断和评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 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例如,针对机会 性感染,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抗病毒 药物等进行治疗;针对恶性肿瘤,采 取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同时 ,加强支持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 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抗病 毒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将为艾滋病治疗 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02
智能化诊疗技术的应 用
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化诊 疗技术将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 效率。
03
社会支持与宣传教育 的加强
随着社会对艾滋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 宣传教育的加强,艾滋病患者将获得 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理解,有助于改善 患者的生存环境和质量。
病史及临床表现
病史
患者曾有过高风险行为,如未采取保护措 施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
临床表现
出现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 等非特异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CD4+T淋巴细 胞计数下降。
诊断依据与结果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 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 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长期生存情况
通过追踪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长期生 存的影响。
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为制定更加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生活质量评估
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变化,包括心理、社会功能等 方面的改善情况。
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f 关键词】 HI v/ A I Ds ; 药物; 不 良反 应 ; 发 生 率
[ 中图分 类 号】 R9 6 9 . 3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0 3( b) 一 0 0 9 6 — 0 2
Ad v e r s e e fe c t s Q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r e a t me nt a mo n g 1 0 3 HI | I DS pa t i e nt s
・
药物与 临床 ・
2 0 1 3 年 3 月 第 2 0 卷 第 8 期
1 0 3 例艾 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 良反应观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敬 敬 肖 寒
遵义 医学 院第 五 附属 ( 珠海 ) 医院感 染 科 , 广东 珠海
5 1 9 1 0 0
[ 摘要】目的 了解珠 海 市斗 门 区艾 滋 病患 者 经抗 病 毒 治疗 3个 月 内的 药物 不 良反 应 的情 况 。 方 法 回顾 性探 讨
Z h u h a i 5 1 91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a d v e r s e e f f e c t s o f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r e a t me n t( AR T )a m o n g HI V / A I D S p a t i e n t s i n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

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反馈报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院2014年共收集上报135例ADR,较2013年的71例增加了90.14%。
现就2014年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报告人职业和科室分布报告人包括医生和药师,其中医生上报122份,占90.37%;药师上报13份,占9.63%。
ADR报告来自全院18个科室,132例住院患者,3例门诊患者。
详见表1。
表1 2014年ADR上报科室排序科室例数(例)构成比外三病区1611.85%内一病区1511.11%内二病区1511.11%内四病区1410.37%内三病区128.89%临床药学室107.41%外一病区8 5.93%儿科病区8 5.83%中医二病区(肛肠)7 5.19%中医一病区7 5.19%外四病区5 3.70%中医二病区(康复)5 3.70% ICU综合组4 2.96%妇产科病区2 1.48%住院药房2 1.48%门诊急诊科2 1.48%外二病区2 1.48%门诊西药房10.74%合计135100%发生ADR的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报告的135例ADR中,男81例,女5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95岁,情况详见表2。
表2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年龄例数百分比小于1岁2 1.48%1-4岁3 2.22%5-14岁4 2.96%15-44岁3122.96%45-64岁3828.15%65岁及其以上5742.22%总计135100%用药情况分析用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及口服、皮下注射等。
最常见仍为静脉滴注,占74.85%。
详细统计见表3:表3:给药途径统计排名给药途径一般严重总计例次百分比例次百分比例次静脉滴注11695.08% 6 4.92% 122口服1976.0% 624.0% 25皮下注射375.0% 125.0% 4给药途径一般严重总计例次百分比例次百分比例次泵内注射2100.0% 00.0% 2皮内注射2100.0% 00.0% 2静脉注射150.0% 150.0% 2鞘内给药00.0% 2100.0% 2灌注1100.0% 00.0% 1肌内注射1100.0% 00.0% 1阴道给药1100.0% 00.0% 1鼻饲1100.0% 00.0% 1总计14790.18% 169.82% 163引起ADR的可疑药物共包含73个品种,可疑药品依据药理作用分类,共包括10种药物;其品种数及上报次数排名统计结果见表4所示:表4 药物类别品种数排名及上报次数排名药物类别品种数构成比(%)上报次数构成比(%)抗感染药物2128.775533.74中药注射剂79.594125.15循环系统药物5 6.859 5.52血液系统药物810.9611 6.75神经系统药物4 5.489 5.52呼吸系统药物2 2.744 2.45消化系统药物3 4.114 2.45镇痛药物68.2210 6.13内分泌系统药物68.227 4.29其他专科用药1110.871312.90合计73100.00163100.00由表4可见,引起ADR例数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其所含品种数也最多,排名第二的则为中药注射剂。
95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中国 医学科 学院 中国协 和 医科 大 学 血液 学研 究所 血 液病 医院 , 天津 302 ) 000
中图分 类号 : 9 91R 9 .1 R 7 .;9 4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8 2 (0 8)2 0 4 0 17 —6 920 0— 1 —4 0
f D
∞
C 7 A R7.% wrc s o uh—re s,t 勰 1 D ( 7 ) e —u dhr g tv o u 44 ea e t o i a nu 。 e n
weeid cdb y r i . n e e-u s m s n—  ̄ r ue yC t a n A dt ro gyt li s s n ab e h n q s e eo ip
例 , 4 1 神经 系统损害最常见 ; 占 4 %; 2 重度药品 不 良反 应 1 例 , 1. 0’ 4 占 4 40 7 / 表现为速发型过敏反
应。 结论 临床应重视抗肿瘤 药物引起 的不 良 应, 反 须定期监测与报告 , 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资料 , 少或 避免 药 品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 减 关键 词 : 抗肿 瘤 药物 ; 品不 良反 应 ; 药 监测
伤肿瘤 细胞 的同时 , 对正常 组织 、 器官 不可避免 地产 1 资料 与方 法 生损害或 毒性 作用 , 患者带来痛苦 , 给 甚至导致死亡 。
收集 、 汇总我院 20 05年 2月至 2 0 0 7年 9月的 9 5
凶此 , 肿瘤 药物 的安全 、 抗 合理 使 用已成为 医护 人员 例合格 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 采用描 述性研
p o ieb ssfrd e r vd ae o ep
95例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4期调查分析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4010作者简介:雷鹏(1981-),男,汉族,河南开封人,主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传染病相关。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1],是目前全球致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可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还有可能导致感染和恶性肿瘤疾病[2]。
此前的研究发现了治疗AIDS 的方法,如“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鸡尾酒”疗法[3]。
目前市场上的抗HIV 药物种类繁多,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的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 )、蛋白酶抑制剂(PI )、整合酶抑制剂(IN-STI )、膜融合抑制剂(FI )和CCR5受体拮抗剂6大类药物[4]。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5]中提出,一线治疗首次检出HIV ,首选治疗方案替诺福韦(TDF )+拉米夫定(3TC )/恩曲他滨(FTC )+多替拉韦(DTG ),次选方案TDF+3TC/FTC+依非韦伦(EFV )。
但在病毒日益变异的情况下,耐药现象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造成了障碍。
故本研究探讨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AIDS 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开封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95例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AIDS 患者,收集基本病例资料,并取血浆,抗凝处理后于-80℃保存待测。
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方法(1)耐药基因测序。
①提取病毒RNA (试剂盒:QIAampViral RNA Mini Kit ;厂家:德国Qiagen 公司)进行第一轮逆95例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雷鹏,韩莉莉,张冉冉,王新国(开封市传染病医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目的探讨95例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AIDS )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因素较 多,开 展和加强药物不 良反 应监 测 ,对保 障此 类患者的用药安全 有重 要意义。
【 关键词 】 A I D S ;药物不 良反应 ;用药安全 ; 【 中图分类号 】 R 9 6 9 . 3 ; R 5 1 2 . 9 1
临 床 药物 治 疗 杂志 2 0 1 3年 1 1 月第 1 1卷 第 6期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 , No v .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6
・
临床研 究 ・
9 5 例艾滋病 患者 药物不 良反应 的分析
i n AI DS p a t i e n t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1 . Me t h o d s: Th e a g e ,g e n d er ,me d i c a t i o n a n d 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i n 9 5 c a s e s wh o h a d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 Re s u l t s :Of 9 5 c a s e s , t h e r e we r e
Na ,Xi ao Ji an g ,Yang Di , Zhang W ei ’
.
【 文献标志码 】 A
Wa n g F a n g , G a o Gu i - j u ’ , S u n
7 I n f e c t i o n C e n t r e , B e i j i n g Di t a n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5 , C h i n a ; 2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ma c y, B e i j i n g D i t a n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3 3 8 4 . 2 0 1 3 . 0 6 . 0 0 5
An a l y s i s o f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i n 9 5 AI D S p a t i e n t s
7 9 ma l e p a t i e n t s a n d 1 6 f e ma l e p a t i e n t s , mo s t we r e 2 0 t o 4 9 y e a r s o l d .T h e h i g h e s t i n c i d e n c e ( 4 6 . 6 0 %) o c c u r r e d i n p a t i e n t s wh o u s e d H A A R T d r u g s . R a s h w a s t h e ma j o r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 f o l l o we d b y l i v e r i n j u r y. T h e a v e r a g e n u mb e r o f d r u g c o mb i n a t i o n w e r e u p t o 1 5 . 4 6 . C o n c l u s i o n :
回顾性 分析 方法 ,对 9 5例药 物不 良反 应报告涉 及 的患 者年龄 、性别 、用 药情况 以及不 良反应事件
等进行 分类统 计。结 果:9 5例 药 物 不 良反 应 中 男 性 7 9例 ,女 性 l 6例 ,2 0 ~ 4 9岁 之 间 8 2例 ;高 效
抗 逆转 录病毒治疗 ( HAA R T) 药物 不 良反应 发生率最 高 ,占 4 6 . 6 0 %:临床 表现 以皮疹 为主 ,其 次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王 芳 郜 桂 菊 孙 娜 肖江 杨 涤 张 伟
1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地 坛 医 院 感 染 中 心 (北 京 院 药 剂 科 (北 京 1 0 0 0 1 5) 【 摘要 】 目的:分析 9 5例艾滋病 ( AI DS)患者的药物 不 良反应发 生情况及特 点。方法 :采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