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对象: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教时安排:2个课时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教学提纲: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授课课题: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 日第周星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 对大家在接下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 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不化,冰川广布,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

1、沸点低,不利于食物烹煮;

2、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 米,气压下降,红脸蛋温(海拔上升1000 米气温下降5-6 度,全年最高气温24 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人的心理和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讨论能够帮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 大气压低, 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寒冷:易冻伤;风大:代谢率提高, 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 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 高原紫外线强, 高原紫外线角膜炎, 防护用墨镜, 自由基增多, 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 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活单调, 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的影响:

1、对各系统的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 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 头疼,头晕, 随集体调

节而减轻,消失;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增强,特别是夜间,周期性呼吸

是司空见惯的。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的进行三到四次的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

秒的呼吸暂停, 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

3)、对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率较平原地区快20~30次,适应后逐渐减慢, 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 是因为血库持续放血, 其后是因为红细胞生成

素分泌;

(4)、消化系统:对低氧敏感, 张力弱,便密, 腹泻,持续时间较短;

(5)、对肾脏的影响: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就比较严重了, 要进行相应治疗;

(6)、对胃循环的影响:处进高原地区的人微细管减少, 血红蛋白增加;

(7) 、其他:暂时性的视力下降等, 类似症状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

习服后机体可自行调节, 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

2 、正确认识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适应高原的方法就是遵循客观规律,能动的创造、控制、改善客观条件,消除不

利因素和影响, 促进习服与适应;

高原环境对人体有利的一面:空气优良,适宜疗养,不缺乏维生素D,甲状腺,肾

上腺分泌旺盛,结核、百日咳、变态反映疾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发病率低, 传染病少,食物易保存等。

3、进入高原地区心理准备

适度紧张可以提高集体的适应能力, 过度紧张有危害,一般性的心理训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培养良好的意志等;建立在一般

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性心理训练基础之上, 掌握高原常识和高原知识;高原社会环境对处上高原者的心理影响,我们已经具备了完备的后勤保障体系, 包括物质、心理培训、医疗条件等;

4 进入高原地区生理准备1)、体格检查

目的:掌握人体健康状况, 发现不适合进入高原者, 便于对身体欠佳者在进入高原前、中、后的动态监控。2、不宜进入高原者凡有下列疾患之一者,不宜进入3000 米以上高海拔地区: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律失常或静息心率>100次/分,高血压n期以上160-179、100-109),

各种血液病,脑血管疾病。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度以上阻塞性肺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尘肺病。

3)糖尿病未获控制;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

4)现患重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C以上或体温在38C以下,但全身及呼吸道症状明显者,在病愈以前,应暂缓进入高原。5)曾确诊患过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血压增高明显的高原高血压症、高原心脏病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

2)、体能锻炼

呼吸锻炼:深呼吸、呼吸操,加速高原习服,降低体内C02浓度;体育锻炼,适当锻炼、适当运动;禁止剧烈运动,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尤其应当注意;

3)、为何要限制吸烟、饮酒?

吸烟及饮酒均易使人产生冷伤。烟中尼古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易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大心脏负荷。有研究表明,在高原每日吸烟20 支造成的体内缺氧,相当于海拔高度上升

1000米,并直接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饮酒不仅使脑血流量增加,而且还由于身体表面血管扩张,散热过多,耗氧增加,使已习服的机体变得易感或加重高原反应。所以在高原生产、生活要提倡限烟限酒,最好禁烟禁酒。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病,是由于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而因高原其他非缺氧性致病因素,如寒冷、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冻伤、日光性皮炎等急病则不属于

此病范畴。

一)、高原病的特点:

低氧性病理生理改变是其发病机理的基础和临床表现的根据;

二)、常见的高原病有以下几种:

1、急性高原反应;

2、高原昏迷;

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4、高原高血压;

5、高原心脏病;

6、高原肺水肿;

7、混合型高原病等。

高原病分;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

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某个阶段内以一种比较突出。

1、在高原环境发病;

2、致病因子主要是高原低压性缺氧;

3、

4、脱离低氧环境则病情一般呈好转甚至痊愈。

增生过度。

三、高原卫生防治

服维生素C 或云南白药等方式预防粘膜糜烂;阶梯式登高方法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可预防初入期鼻出血;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改善居住环境, 调整室内湿度和温度;加强营养,注意食物的调配, 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补充维生素、钙等微量元素。

出血量较大时对鼻出血可采用压迫法止血, 必要时可采用纱布止血。另外, 在高原期间不要随意用手去抠鼻子, 防止鼻流血的发生。

三)、冻伤处理方法:人员接触、互相照顾, 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避免外伤, 防感染,保持清洁, 树立信心, 冻伤晚期要手术干预, 治疗并发症,防止以后再次受冻伤。没有治疗条件时, 不要融化冻结组织。发生小病须早治有两个在平原所谓的小病

1)、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

初次进入海拔3048米高度后,约75%的人在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状。严重者伴随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高

原反应症状。

2)、慢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高原心脏病。

举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红症的原因是组织缺氧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 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症的

根本原因。在高原长期大量吸烟将会阻碍氧的传递,减少组织摄氧量,加重低氧血

症,从而导致高红症的发生。高原地区肥胖、夜间睡眠呼吸紊乱等也易诱发红细胞

一)、常见高原病例:一氧化碳中毒、高原雪盲、流鼻血、冻伤、鼠疫等。二)、鼻流血的防治平时有鼻腔干燥等症状的人员可用涂抹抗生素软膏、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