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存在_资源之咒_吗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诅咒”现象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诅咒”现象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业劳动力 人 数 总劳 动 力 比值 为 4 5 , 制 造 业则 为 2 . .% 而 8
山西省是国内一个遭受“ 资源诅咒 ” 的典型 省份 。山西
中的“ 资源诅咒” 问题 。 二、 山西省经济现状
也有需求 , 但若要将劳动力从初级产 品部 门抢夺 过来就必须
支付更高的工资水平 。这对 于 尚处于 起步 阶段 的制造业而 言是非常困难的。劳动力 问题带 来的 生产成 本提 高也让 山
西省工业产品在与其它省产 品的价格竞争 中处 于不利地位。 20 0 6年末 山西省劳动力 总量为 2 1 . 4 2 5万人 , 采掘 业劳动 力 为 176万人 , 3. 占总数 的 5 7 ; . % 制造 业 劳动 力为 11 6万 8. 人, 占总数的 7 5 。 但从全 国范围来 看 ,0 6年 中国采掘 .% 20
现新 的油气资源后 , 反而从 资源探明前 的良性经济发展转变 到之后 的经济发展停滞 、 通货 膨胀等种 种不 良后果。对此 , 经济学 界 给予 了高 度 的关 注 并 赋予 了 这种 现 象 以“ 兰 荷
病” “ 、 资源诅咒 ” “ 源劫难” 、资 等一系列 名词 以表示 自然资
年 山西省 的人均 G P从 全国的第 7名 下降为 1 D 4名。 J 由于矿 产资源丰富 , 山西省更着重发展资源 型产业而缺 少对省 内其他产业 的扶持 。在资 源型产业 发展 “ 一枝 独秀”
提 出了“ 资源 的劫难 ” 这个概 念 , 即丰裕 的资 源对 一些 国家
的经 济 增 长 并 不 是 充 分 的有 利 条 件 , 而 是 一 种 限 制 。 而 反 …
( 劳动力 需求提 高导致制造 业生产成本上升 一) 煤 炭业在 山西省 的发展 中一直 占据主导地位 , 吸纳了省 内大量 的劳 动力 , 且随着 每年煤 产量 的提高 , 事初级 产业 从

中国省际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基于Malmquist和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省际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基于Malmquist和面板数据的分析
18 一 , 湖南长沙人 ,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生, 研究方 向: 产业创新与知识生产 ; [ 作者 简 介 ] 李栋华( 9 2 )男 ,

霄( 9 9 )男 , 16 一 , 河北徐水人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 中小企业融资、 知识管理 。
然资源 的丰裕使美 国获得 了更 高的生产率 , 并
最终导致 1 9世纪 的繁荣局 面 , 国在工业生产 美
中的领导地 位与其在煤 、 、 铜 石油 、 铁矿石 等资
二 、 献 综述 文
最早 关 注 “ 源 诅 咒 ”的学 者 当属 G l 资 e b
[ 收稿 日期 ] 2 0 - . 5 0 9—01—0
上决定了一 国的经济发 展水平 , 自然 禀赋充 足 的国家经济增长应该要 比 自然禀赋稀 缺的国家 的增 长速度要 快 。H bku ( 92 aak k 16 )也证 明 自
长中的 角 色也 仿 佛 从 “ 使” 堕 落 到 “ 天 魔
鬼 ’ 哪 。 ] 圳 51 , 这 即 是 ’] [ [l 4㈣ [ ] G l eb
21 00年第 1 期 N .1 2 1 o 00
暨南 学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 Junl f ia nvri ( hlspyadSca Si cs ora o nnU i sy P i oh n oil c ne) J e t o e
总第 l4 4 期
S m . 1 4 u No 4
经济增长呈现 出反 向的普遍 趋势 , 源缺乏 的 资 经济体为摆脱资源束缚 而主动放弃传统 的增长 模式 , 而实现更快 的经济增 长 , 从 而资源丰裕 的
经济体却陷入资 源依赖 型 的增 长 陷阱 , 济增 经 长步履维艰甚至 停滞不前 , 自然资 源在经 济增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本重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简答题1.什么是“荷兰病”,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决定大力开采,使得短时期内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到这些行业,经济一时繁荣。

人们财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进口品的需求,使得荷兰国内相关的工业受到发展限制,随后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大幅波动,经济增长态势由此崩溃。

故称“荷兰病”,亦称“资源诅咒”。

现在所称“荷兰病”,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1)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引起本币升值。

2)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减少,失业激增。

3)初级产品出口的兴旺被其他部门生产萎缩抵消。

4)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5)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徒然下降,甚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6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界定: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

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和地中海等。

现在非洲一些国家仍处于该阶段。

特征:1)没有现代科学技术;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3)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4)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质:1)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2)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繁荣,但紧接着却是危机和衰落。

(2)起飞前提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界定: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最初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西欧开始的。

由来:1)在西欧,进入前提阶段是由其内部因素引起的,如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结构等因素。

2)而在现代史中,大部分传统社会是由先进社会外部入侵而进入的。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作者:姚闯来源:《财讯》2019年第24期摘要:资源诅咒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自从八十年代的提出就倍受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大量的实证分析也充分证实了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对其条件性予以证明,理论界普遍认为资源诅咒现象是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本文主要以青龙的发展为例,通过对资源诅咒现象的概念及内涵,传导机制的分析,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为我国民族地区解决资源诅咒现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诅咒;矿产资源;传导机制一、“资源诅咒”的概念及内涵传统的经济学发展理论认为,一个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众多的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逐渐的陷入了增长陷阱,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出口初级资源产品为主,大量的资源出口,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然而这并没有转换成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反而越来越贫穷。

经济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即贸易增长的“贫困化”陷阱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对于索洛增长理论的“趋同过程”和“赶超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对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探讨的实证研究层出不穷,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却慢于一些资源匮乏的经济体,比如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所以对其中产生的原因探討成为了经济学界的主要研究命题。

20世纪90年代,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是充分的有力条件,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匮乏的地区。

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为了便于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的发展的是初级资源产品的出口贸易,这样的经济模式对于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不利于其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因此就会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

中国是否存在_资源诅咒_方颖

中国是否存在_资源诅咒_方颖

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方颖 纪衎 赵扬*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中国95个地级市或地级以上城市的横截面数据研究了“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的问题。

检验结果表明,当以人均概念衡量自然资源丰裕程度时,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城市层面上不成立。

通过设置反映资源丰裕程度的省级虚拟变量,在控制了各种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以后,我们仍然发现资源丰裕城市对省内其他城市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

通过对传导途径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资源丰裕城市可以显著促进省内其他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 资源诅咒 外溢效应 大推进一 引言“资源诅咒”这一命题最早出现于A u t y(1993)的文献,其涵义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

在此之前,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然资源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R o s e n s t e i n-R o d a n,1943;M u r p h ye t a l.,1989)。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资源相对贫乏的亚洲四小龙———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迅速崛起以及资源丰裕的墨西哥、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拉美经济体的没落令经济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源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方颖: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通讯地址: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A306室 361005 电话:0592-******* 电子信箱:y i f s t1@g m a i l.c o m;纪衎:荷兰T i l b u r gU n i v e r s i t y;赵扬: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971113)和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31 -Z K1001)资助。

的角色。

资源为什么对经济增长产生“诅咒”,学者们对此的解释众说纷纭。

社会学家认为“轻易得到的富裕会导致懒惰”。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拥有较缓慢的发展速度,似乎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国或地区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即前人所说的“资源诅咒”。

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因地而异,为消除“资源诅咒”这一怪象,在深入分析“资源诅咒”现象的基础上,从财政政策方面阐述了消除“资源诅咒”现象的对策。

标签:资源诅咒自然资源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探究一、“资源诅咒”的概念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资源禀赋会极大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越丰裕,经济增长就越有保障,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但是,20世纪中期以来,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众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比那些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缓慢。

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两者的负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

在20世纪90年代,“资源诅咒”概念首次被提出,认为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产生一种限制作用,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

资源丰裕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总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依靠大量的资源出口,形成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资源诅咒”现象及实证研究在中国,“资源诅咒”现象是存在的。

中国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和区带性,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经济发展呈现逆向趋势。

拥有丰富煤炭、石油资源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与拥有丰富水资源、森林资源的西南地区,其经济发展均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尽管也有部分地区因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经济短期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相反,资源相对贫乏的华东、华南等地区,诸如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经济发展却处于领先地位。

针对国内外“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众多学者在国家、省等不同层面上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

事业单位招录行测逻辑判断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事业单位招录行测逻辑判断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事业单位招录行测逻辑判断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总分100, 做题时间60分钟)逻辑判断1.目前食品包装袋上没有把纤维素的含量和其他营养成分一起列出。

因此,作为保护公众健康的一项措施,国家应该规定食品包装袋上明确列出纤维素的含量。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可作为论据支持上述论断?( )Ⅰ.大多数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能注意包装袋上关于营养成分的说明。

Ⅱ.高纤维食品对于预防心脏病、直肠癌和糖尿病有重要作用。

Ⅲ.很多消费者都具有高纤维食品营养价值的常识。

SSS_SINGLE_SELA仅ⅠB仅ⅡC仅ⅢDⅠ、Ⅱ和Ⅲ分值: 4答案:D题目的论断是:作为保护民众健康的一项措施,国家应该规定食品包装袋上明确列出纤维素的含量。

Ⅰ、Ⅱ、Ⅲ的说法体现了纤维素的重要性及包装袋上列出纤维素的含量对消费者的意义,支持了题干论断。

所以本题选D。

2.由于近期的干旱和高温,导致海湾盐度增加.引起了许多鱼的死亡。

虾虽然可适应高盐度,但盐度高也给养虾场带来了不幸。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提供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SSS_SINGLE_SELA持续的干旱会使海湾的水位下降,这已经引起了有关机构的注意B幼虾吃的有机物在盐度高的环境下几乎难以存活C水温升高会使虾更快速地繁殖D鱼多的海湾往往虾也多,虾少的海湾鱼也不多分值: 4答案:B答案为B。

由题意知,盐度高也给养虾场带来了不幸,要解释这一现象,A、D 项显然与题意不符,可排除;C项则是对虾繁殖快的阐述,与题意恰巧相反;只有B项幼虾的食物在盐度高的环境下难以存活,可以给养虾场带来不幸,是合理的原因,故答案为B。

3.最近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情况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质检员缺乏细致耐心,公司决定采取措施淘汰不合格的质检员,聘用有耐心的质检员,但问题在于,评估质检员的耐心和细致是不可能的,例如,在考核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有耐心的人,可能在工作时间变长的时候同样粗心大意。

上述论断最能推出哪项结论?( )SSS_SINGLE_SELA对于公司来说,质检员的淘汰与聘用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产品质量投诉增加的趋势B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不可改变C耐心和细致不能成为聘用质检员的标准D公司聘用何种类型的质检员取决于产品类型分值: 4答案:C本题考查日常推理。

“资源诅咒”悖论之辩

“资源诅咒”悖论之辩

Amin 等[4]提出了“依附”理论,这些理论都认为在不 平等的贸易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很难靠出口自然资 源等初级产品获得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学家认为拥有可观的、多 样化的自然资源是所有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的主要 优势,因为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增加收入和储蓄来增 加资本积累,推动未来的经济增长,正如澳大利亚、 美国和英国曾经经历的那样, 自然资源有助于发展 中国家实现从欠发达向工业化的起飞。 [5]70 年代和 80 年代,Balassa[6]、Krueger[7]和 Drake[8]等人也提出类 似的观点,他们认为自然资源通过提供国内市场和 投资基金使一国的工业发展更加顺畅。 因此,对于资 源丰裕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而言,充分发挥本国的比 较优势来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是一条实现经济发展 的可行路径。 但是,Hirschman[9]、Seers[10]和Baldwin[11]等 人认为,由于存在技术和资金门槛,发展中国家自 然资源产业往往是被孤立在生产体系外的一块“飞 地”, 几乎很难产生推动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外 溢效应。 Seers[10]进一步指出,即使石油工业能够带来
收 稿 日 期 :2014-11-03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13CJY041);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项 目 (12YJCZH177) 作 者 简 介 :孙 永 平 (1977-),男 ,陕 西 神 木 人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副 教 授 ,经 济 学 博 士 ,主 要 从 事 资 源 与 环 境 经 济 学 研 究 。
34
利,经过劳动力流动的传导,制造业工资也相应上 升。 同时,大量自然资源的出口使得外汇供给增加, 本币升值,打击了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两种 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 挤压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最终造成制造业部门的萎缩。 [17][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 资源之咒 吗丁菊红王永钦邓可斌*内容提要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是否存在 资源之咒 现象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资源禀赋、政府干预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经济是否存在 资源之咒 的问题进行了经验检验。

研究发现:(1)在控制住海港距离、政府干预等因素后, 资源之咒 在中国并不明显;(2)资源禀赋与政府干预因素在中国不是正相关关系,而是呈现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资源之咒 政府干预 经济增长一 引言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即看上去,矿产资源越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往往越落后,且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命题 资源之咒 (curse of resource),即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与当地经济增长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命题的内在涵义是:这种负相关关系是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仍然存在的。

换言之,自然资源的丰裕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那么,在中国经济转轨中部分地区出现的貌似 资源之咒 的现象,是否属于传统意义上 资源之咒 的范畴?还是与实行的经济体制有关,是另一种中国特有的现象?是资源因素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水平的迥异,还是其他变量的影响使其在表象上呈现出 资源之咒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导我们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资源之咒 起源于 荷兰病 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于是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导致国际收支迅速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然而,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反而停滞不前,国际上称之为 荷兰病 ,这似乎是一种反直觉的现象:自然资源丰富了,经济增长反而放慢了。

* 丁菊红,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200433;王永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200433 电子信箱:yongq i nw ang@f ;邓可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510420。

作者感谢陆铭在本文的写作中提供的有价值的评论,同时还感谢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5CJ L014)和复旦大学 985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 项目的资助。

2006年, 财经文摘 在湖南、四川、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进行了翔实的实地调研,并在该年第7期封面文章 资源越富,百姓越穷? 中,以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描述了这一现象(天行健,2006)。

丁菊红王永钦邓可斌一般而言,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应该是正面的,丰富的资源是一国天然的财富,可以通过资源的出口提高资本积累和人们的购买力,从而提升经济体的投资和增长率。

但不仅是荷兰,而且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也出现了 资源之咒 的现象。

一些众多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在过去的30年中,石油收入约为2500亿,但是经济发展却十分落后,人均收入从1975到2000年下降了15%;还有南美洲国家,如委内瑞拉,其石油资源很丰富,但却有2/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相反的是,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日本、瑞士等,经济发展却丝毫没有受到资源的约束。

这一切似乎都表明: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增长的确呈现负相关关系,世界范围内存在 资源之咒 。

理论上,较早关注 资源之咒 问题的是Gelb(1988),最先建立相关模型的则是M atsuya m a(1992),他将经济体分为农业和制造业两部门,考察了各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出如果经济从具有 干中学 效应的制造业转向农业,就会减缓经济增长。

Sachs和W ar ner(1995)在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由此得到正式的 荷兰病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成为研究 资源之咒 的范式。

在文中,他们将两部门经济增加到三部门,分别是可贸易制造业、不可贸易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指出自然资源越丰富,进入制造业的劳动和资本就会越少,不可贸易部门则膨胀,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他们还用97个发展中国家20年的数据证实了跨国之间 资源之咒 的存在,并通过进一步控制相关变量,如贸易政策、政府效率、投资率等,发现资源丰裕程度和经济增长的这种负相关关系依然存在。

后来,他们(2001)进一步证实了,即使在控制了其他遗漏的地理和气候等解释变量之后, 资源之咒 在国别间依然存在;并对原因做了分析,认为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非贸易价格较高,表现在总体价格水平高,从而被排斥在出口增长之外,经济增长缓慢。

最近,Sti g litz(2006)在讨论全球化问题的时候,也对世界范围内的 资源之咒 进行了论述,他主要是从资源引起的不同政治社会结构来考虑的,包括因为掠夺资源而发生的暴力冲突、战争,以及大多数资源丰富的国家是由非民主的政府统治的,因而使得整个国家出现 富政府,穷人民 的现象,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并且一直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然而,上述文献都是对国家间 资源之咒 问题的研究,目前学界对此命题在一国范围内是否存在仍无定论,且对资源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究竟如何众说纷纭。

有些学者也考虑到了国家体制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H odler(2006)通过建立非合作博弈模型发现,如果国家是竞争性体制或分割型(fracti o na lized), 那么因为地区之间的竞争可能会降低生产率和削弱产权, 资源之咒 很可能是存在的,反之则不一定。

这对我们在一国范围内研究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通常认为,一国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会趋同,取决于最初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同质下,资源对经济的作用就能更准确地表现出来。

Papy rakis和Gerlagh(2004)的经验研究表明,美国各个州的增长虽有趋同之势,但资源丰裕度却在增长中起到负面作用。

Cooke等(2006)运用美国国内不同地区的截面数据,通过经验检验证实了 资源之咒 命题在美国国内是成立的。

但他们的研究同时证实了港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故如果将港口因素也视为自然资源, 资源之咒 在美国是否成立待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很少,徐康宁、王剑(2006)的研究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 资源之咒 的命题在中国各地区层面是存在的,资源丰富的省份其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原因在于资源采掘业中产权安排的不合理性导致政府出现寻租行为和干预现象,使得中国自然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同时,产权不合理和由此导致的政府干预行为还会加大贫富差距,进而影响劳动力和资本作用发挥。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 资源之咒 吗二 资源之咒 的传导机制要探讨中国是否存在 资源之咒 ,以及其在一国范围内存在的合理解释机理,我们不妨回顾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始于哈罗德和多马,但他们只是在凯恩斯消费函数和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类似于会计恒等式的推导工作,后来索洛和斯旺构建了更为一般的经济增长模型,即广为流传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但是该模型要在给定的外生技术进步条件下才能得到稳定的经济增长。

与理论研究相对应,经验方面的研究自Abra m ov itz(1956)以来,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劳动或资本的角度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研究。

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利用Summ ers和H eston(1991)等人编制的数据库,新古典经济增长的经验文献大量涌现。

随后,为了解释经济增长中各个经济体的技术进步差异,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内生增长模型,认为在没有外生技术或人口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产生长期经济增长。

这些模型的基本特征就是认为存在不变或递增的要素回报,且它们能够不断积累(Lucas,1988; Ro m er,1989;Rebelo,1991)。

现在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文章大多从制度层面出发,寻找增长的微观机理。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因素开始被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使之越来越贴近现实,本文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就是其中之一。

资源因素除了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外,它的间接传导机制作用更加明显,即资源会通过影响其他因素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效用。

总体而言,目前较为公认的传导机制有两种:一是产业部门的传导机制,它是传统意义上对 资源之咒 现象的解释。

因为从长期来看,由于依靠资源发展的产业,如采掘业的增长会削弱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原材料的价格又低于制造业,加上很多国家对原材料进口实行保护,使得资源丰富国家的经济增长反而逐渐停滞(Sachs and W arner,1995)。

这个推论与H irschm an(1958)提出的资源工业有前向和后向联系非常相似。

二是政府政治寻租的传导机制,这一传导机制将政府干预与自然资源因素联系在一起。

我们认为,后者的作用在转轨国家中更为突出,也是解释中国是否存在 资源之咒 的关键所在。

因为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到当地政府的行为,而在转轨国家,地方政府的行为往往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决定性作用,因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极为密切,至于是否会引起 资源之咒 ,则需要通过理论和经验的双重检验。

其实,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很早就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模型中,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B arro(1990)的研究。

他在外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政府因素,发现无论是政府支出还是税收,都会对社会生产以及个人效用产生影响,这就有可能使经济在次优条件下增长,从而论证了政府政策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后来Barro(1991)又用98个国家26年的数据证实经济增长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但是和公共支出的关系不明显。

在此讨论的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影响政府行为而发生的,而这又是通过政治寻租传导机制来实现的。

一般而言,拥有资源就像是一国的 天然租金 ,是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该国政治寻租(包括在教育等公共支出领域)现象的增多,人们大多愿意从事非生产性活动,从而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不断减少,每个人都只想通过 攫取 这些资源而致富。

这样就会驱使人们去进行政治贿赂,而已经获得特权的人们,又会不断通过加强对政府的贿赂来维持其资源垄断权。

这一过程不断持续下去,最终使得社会上从事生产性活动的人减少,而多倾向于从事分配性活动 只丁菊红王永钦邓可斌有人去分割 蛋糕 ,却没有人把 蛋糕 做大,导致经济增长失去活力源泉,不可避免地产生 资源之咒 。

M urphy等(1990)就曾指出一国经济增长依赖于有才能的人的职业选择,而这又取决于能力回报、市场范围等因素,如果寻租带来的收益大就使得人们不热衷于做企业,经济就会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