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学2有机实验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规律的科学。
2. 元素的电子结构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
碳元素的电子结构为 1s² 2s² 2p²,有四个价电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
3. 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的命名可采用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名称两种方式。
其中,系统命名法通过规则确定化合物的命名,而常用名称则是根据它们的历史、地理或化学性质确定的。
4. 功能团有机物的功能团是由原子团组成的,能够赋予分子特定的化学性质。
一些常见的功能团包括烷基、烯基、炔基、羟基、醛基、酮基、羧基、胺基等。
二、有机反应的基本概念1. 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等几种类型。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配分子方程式描述,并且具有一定的反应机理。
2. 功能团的反应不同的功能团通常会发生特定类型的反应,如烷烃会发生燃烧反应、烯烃会发生加成反应等。
了解不同功能团的反应特性有助于预测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 合成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不同,合成路线也会有所差异。
2. 保护基和去保护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为了保护某些功能团不发生不需要的反应,常常需要引入保护基。
合成完成后,再通过去保护反应将保护基去除。
3. 合成策略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通常需要从较简单的起始物出发,通过多步反应逐步构建目标化合物的骨架。
因此,灵活的合成策略和适当的选择反应法则对于高效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研究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2. 结构确定通过解读和分析光谱数据,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
3. 化学性质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可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性质、溶解性质、反应性质等。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和酮的检验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原理,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化学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检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银镜反应和尿素反应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银镜试剂,观察是否生成银镜沉淀。
2. 尿素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尿素试剂,观察是否生成结晶沉淀。
实验结果:
1. 银镜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银镜试剂后,出现银镜沉淀,表明该化合物为醛。
2. 尿素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尿素试剂后,未观察到结晶沉淀,说明该化合物不是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待检验的化合物为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醛和酮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2.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比如费林试剂法。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醛和酮的性质和反应,拓展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还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化学知识水平。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2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
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
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
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
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
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
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
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
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____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
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
我分别采集了该社区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水样各一份,以便比较。
实验阶段中,未学过分析化学的成员得以提前接触到一些高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
这为大一的同学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虽然因实验仪器使用的不熟练使得失误的频繁发生,但由于活动参与者的认真态度,我们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2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本学期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使我更加熟悉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蒸馏,冷凝回流等,了解了各种药品的实验方法及原理,明白了实验的安全守则核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并且明确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报告要求。
对于一系列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有机化学反应,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如各种反应的副产物都需要我们进行除杂,而且我们也知道了有机反应一般都很缓慢,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各种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当然实验中难免也会有一些失误,通过对于这些失误的分析,使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实验技能,只有技能的提高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发现实验背后更多的奥秘,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索与发掘才有可能做出自己的创新。
我相信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我们会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也为后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自己操作中的失误,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避免再次失误这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实验做好了准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化学的学习上又增添了几分实力,并增加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二)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的完成和总结,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出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实验项目:1. 酚醛试验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反应过程观察酚类物质与醛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生成深蓝色产物。
实验过程中,我遵循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成功观察到了反应产物。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引言有机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分析并讨论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乙醇和丙酮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某有机化合物A。
其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乙醇 + 丙酮 -> A + H2O反应过程中,乙醇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醇,丙酮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酯,A为目标化合物。
酯化反应是一种酯的形成反应,水分子是其副产物。
合成得到该有机化合物A后,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
2.在室温条件下,将乙醇和丙酮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
3.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
4.将混合液反应在加热器中,加热至沸腾。
5.反应进行30分钟后,关闭加热器,让反应液自然冷却到室温。
6.将反应液通过吸滤器进行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7.使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对产物进行测试分析。
8.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该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有机化合物A的合成,并成功获得了产物。
经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的测试,得到了有关该有机化合物A的一些结构信息。
通过红外吸收峰的分析,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中的官能团,进一步印证了合成反应的成功。
核磁共振光谱的结果显示化合物A中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提供了进一步表征化合物结构和校正结果的依据。
质谱分析结果提供了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并在质谱图上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
综合实验结果和仪器分析,得出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证明实验合成的目标达到预期。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有机化合物A,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标题:合成和表征对硝基苯乙烯的研究引言:对硝基苯乙烯进行合成和表征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基础实验之一、硝基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表征。
实验部分:1.合成硝基苯乙烯:首先,在反应瓶中将苯乙烯溶液(体积为50mL)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缓慢向其中滴加硝酸(体积为10mL)。
反应进行时,反应瓶的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并同时用冰水浴冷却反应瓶的外壁。
反应2小时后,停止滴加硝酸,继续保持反应温度30分钟。
之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冷却后的反应液与水(50mL)进行萃取。
将萃取液进行干燥,然后通过蒸馏提纯硝基苯乙烯。
2.红外光谱表征:使用一台红外光谱仪,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放入位于试样传送带上的光谱泡士,并开始进行光谱扫描。
记录红外光谱图,并分析其中的特征吸收峰。
3.质谱表征: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溶解在一种适合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注入质谱仪中进行扫描。
记录质谱图,并对其中出现的峰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分析,我们观察到了硝基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
在2200-2250 cm-1处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吸收峰,这表明有C≡N的键的存在。
另外,在1600-1700 cm-1的位置,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个较强的吸收峰,这说明峰上可能存在C=C的键。
质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硝基苯乙烯的分子峰(M+)出现在m/z=105处,这表明硝基苯乙烯的分子量为105综上所述,通过合成和表征硝基苯乙烯的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化合物具有所期待的结构。
这项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硝基苯乙烯合成的理解,还为今后的有机合成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对其的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验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这项实验为有机化学领域中硝基苯乙烯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有机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有机化合物单元知识点总结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就是最终分解。
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CH3COONa+N aOH→Na2CO3+CH4(条件就是CaO 加热)乙烯燃烧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乙烯与溴水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与水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乙烯与氯化氢CH2=CH2+HCl→CH3-CH2Cl乙烯与氢气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氯乙烯聚合nC 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乙炔燃烧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乙炔与溴水C2H2+2Br2→C2H2Br4乙炔与氯化氢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与氢气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CaC2+2H2O→Ca(OH)2+C2H2↑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CaC2+2H2O→C2H2+Ca(OH)2C+H2O===CO+H2-----高温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C2H4可聚合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苯与液溴的取代C6H6+Br2→C6H5Br+HBr苯与浓硫酸浓硝酸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苯与氢气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就是总方程式)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170摄氏度)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2CH3CH2OH→CH3CH2OC 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乙酸与镁Mg+2CH3COOH→(CH3COO)2Mg+H2乙酸与氧化钙2CH3COOH+CaO→(CH3CH2)2Ca+H2O乙酸与氢氧化钠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乙酸与碳酸钠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甲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HCHO+4Cu(OH)2→2Cu2O+CO2↑+5H2O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乙醛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a(OH)2+C2H2↑实验室制甲烷CH3COONa+NaOH→Na2CO3+CH4 (条件就是CaO 加热)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实验室制乙炔CaC2+2H2O→Ca(OH)2+C2H2↑工业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乙醛的制取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乙酸的制取乙醛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与加温)加聚反应: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氧化反应: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乙烯燃烧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乙炔燃烧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条件为催化剂加热)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有机化学总结2

多官能团化合物命名1.吸电子和斥电子取代基有哪些?1.配位原子比中心原子电负性大的是吸电子基团,如:-CHO(O>C)、-COOH(O>C)、-NO2(O>N)-CF3(F>C)、-CN(N>C)等。
这类基团在苯环的第二取代中同时表现为间位致钝基团。
2.配位原子比中心原子电负性小的是供电子基团,如:-OH(H<O)、-CH3(H小于C)、-NH2(H<N)等。
这类基团在苯环的第二取代中同时表现为邻对位致活基团。
3.本身电负性很大的单原子取代基,如卤素,是吸电子基团。
这类基团在苯环的第二取代中同时表现为邻对位致钝基团。
2.为什么吸电子基团(NO2 > CN > F > Cl > Br > I > C三C > OCH3 > OH > C6H5 > C=C > H)和斥电子基团(C(CH3)3> (CH3)2C > CH3CH2 > CH3 > H )的排序是这样?根据什么判断他们的强弱呢?还有,羟基上的O 是电负性很强的,但羟基是带负电性的,那它到底是吸电子基团还是斥电子基团?怎么判断?它们的吸电子还是供电子效应是针对其所连接的原子或分子来说的,比如硝基连在苯环上,那么对苯环就是吸电子的,因为硝基与氧的连接方式是一个氮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分别以双键相连,因为氧的电负性比氮大,所以,两个双键的电子云都偏向于氧,那么整个基团的电子云在两个氧的拉动下均偏向于氧,所以,这个基团对苯环就是吸电子的,再比较下一个基团CN,氮的电负性比碳大,所以电子云偏向氮,同理,这个集团也是吸电子的.对于后面的OCH3和OH可以这样解释,氧上有孤对电子既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又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两个效应的加和作用使它的吸电子效应减弱了.怎么判断一个基团是吸电子基团还是斥电子基团?我知道的是:根据电负性用还原法识别基团所表现的电场. 网上可搜到“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对于一个基团-RX,如果R的电负性大于X,那么它就是给电子的,反之就是吸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用是:
。
【实验三】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 2、P68)
现象:乙烯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反应)(检验) 反应)(检验、除杂)
练习:如何验证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实验四】苯的性质
1、苯的物理性质(必修 2、P71)
2、甲烷的氯代(必修 2、P59)
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气体颜色
,试管中饱和食盐水液面
,试管壁上
有
出现。将试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可以观察
到
。
附人教版 P53 实验:向 2 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
0.5gKMnO4 和 1ml 浓盐酸,然后迅速地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 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
基本有机实验
一、基本有机性质实验整理
【实验一】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燃烧(必修 2、P59)
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方法
现象
结论
练习:对比乙烯的燃烧(必修 2、P59)、苯的燃烧、乙醇的燃烧现象,思考能否根据燃烧
现象鉴别甲烷和乙烯?为什么点燃前必须验纯?燃烧产物产物为 CO2 和 H2O,能否说明 该有机物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如何判断该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烷和氯气的试管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可能会发生爆炸 ⑤光照时,试管中甲烷和氯气的
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实验二】1、石油的分馏(必修 2、P71)(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
相差较大且
的液体混合物,
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
铁夹)、石棉网、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
塞、
、牛角管、
。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
。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
。
2、石蜡油的分解实验(人教版必修 2、P59)
如下图所示,将浸透了石蜡油(17 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
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
发生反应,可得到一定量的气体生成物;用该生成物进行如下实验:
1.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 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现象: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KMnO4 溶液红色褪去
洗涤。
⑤将用无水 CaCl2 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填写下列空白:
(1)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和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 55-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种加热方法的优点
(6)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____(填“小”或“大”),具有_______气味的油状液体。
【实验五】乙醇的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必修 2、P77)
钠与水反应
钠与乙醇反应
钠是否浮在液
面上
钠的形状是否
变化
有无声音
有无气泡
剧烈程度
化学方程式 提醒: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常作为定量实验的出题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 有机物与足量 Na 反应生成的气体判断有机物的结构。 2、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 2、P77)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
(3)纯净的硝基苯是 色有
气味的油状液体, 于水,密度比水 ,蒸气有毒。
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粗产品颜色
用 5%NaOH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胶塞上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颜色
,溶解性
,密度
2、苯结构的验证(必修 2
。
结论:
3、苯的溴代
(1)溴应是_________。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但实际上
起催化作用的是
,反应
。
(2)导管为什么要这么长?其末端为何不插入液面?
①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离,反应方程式
。
③锥形瓶中出现
,是
。
探究:如何验证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
4、苯的硝化反应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加入反应器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和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
③在 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和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 5%NaOH 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
②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__________。
(3)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分离?
①混合液剧烈沸腾,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
,
这是因为溴苯溶有_______的缘故。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_____________,振荡,再用
现象: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 发生反应;光照时,瓶内气体颜色
,瓶
壁出现
,瓶中出现少量
。
练习: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 Cl2 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常温下, CH3Cl 是气体,其他 3 种氯代产物都是液体 ②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的事实证明了 CH4 不是 平面正方形 ③实验前可以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甲烷和氯气 ④如果把收集好甲
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加热,看到铜丝表面变 ,生成 ;再
迅速插入盛乙醇的试管中,看到铜丝表面
;反复多次后,试管中生成有
气味的物质,反应的总化学方程为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色褪去 3.收集到的气体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右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
蜡油和
;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
KMnO4 溶液或溴水。
实验要点:
(1)石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油。
(2)石蜡油分解反应的温度要在 500 ℃以上。
(3)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