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婚姻家庭观念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婚姻家庭观念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婚姻家庭观念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婚姻习俗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古代中国,婚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涉及到家族的延续。

本文将以介绍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以及婚姻家庭观念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一、婚姻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主要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本原则。

传统上,婚姻是由家长和媒婆等媒介人物进行牵线搭桥的。

父母的意愿通常是决定孩子的婚姻对象的首要因素,他们会为子女选择一个合适的婚姻对象,通常以家庭出身、经济状况、婚姻条件等为考虑因素。

然后,媒婆或媒人负责去对方家庭做联络,商量婚姻事宜。

最后,在严格的家族制度下,婚姻是由双方父母的最终决定,子女往往没有话语权。

二、婚姻习俗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在婚姻仪式上,有一些常见的习俗。

首先是聘礼,即男方给女方家庭的财物,其目的是显示男方的诚意和经济实力。

其次是婚礼,一般是在官方的洞房酒席上举行,家族亲友聚集在一起,观看新婚夫妇行礼,并祝福他们的美好未来。

最后是迎亲,即男方的家人前往女方家庭接新娘返回男方家。

迎亲过程庄重而隆重,新娘经过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后,被带回男方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另外,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还包括许多民间的传统习俗。

例如,新娘出嫁前要进行一个洞房的仪式,用以驱除邪灵和带来好运。

新婚夫妇在进入洞房时,要用红布围住,以防止不幸的力量进入。

此外,在丰富多样的婚礼游戏和娱乐中,众多的亲友会参与其中,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

三、婚姻家庭观念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观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婚姻被视为一种道德义务,夫妻关系是建立在忠诚、孝顺和亲密关系的基础上的。

儒家思想强调男女双方应该尊重传统价值观念,维护家族的利益,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事情,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因此,男方负责养家糊口以及传宗接代,女方则负责家庭的琐事、照料子女等。

在这种观念下,家庭稳定和家族的延续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妻妾制度

古代妻妾制度

古代妻妾制度古代妻妾制度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采用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这种制度下,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正妻,但可以有多位妾室。

以下是对古代妻妾制度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概述。

一、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多妾为核心。

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即正妻,而可以有多位妾室。

正妻在家庭中拥有崇高的地位,是男主人的正式配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而妾室则处于次要地位,是男主人非正式的配偶。

二、三妻四妾比喻古代中国有“三妻四妾”的说法,用来形容一个男人有多个妻子和妾室的情况。

这个说法并不代表每个男人都必须有多个妻子和妾室,而是用来形容那些拥有多个配偶的人。

正妻通常是一个家庭中的主妇,而妾室则是她的辅助者。

三、纳妾规定古代中国对于纳妾的规定非常严格。

首先,只有男子才能纳妾,女子不能有多个丈夫。

其次,纳妾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例如,只有正妻无子或死亡后,男人才可以纳妾。

此外,纳妾必须经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同意,并举行正式的仪式。

四、纳妾数量古代中国对于纳妾的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来说,纳妾的数量取决于男子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一些富有的男子可以纳很多妾室,而贫穷的男子则可能无法纳妾。

但是,如果一个男子过于沉迷于女色,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五、个别君主多妻情况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个别君主有多个妻子的情况并不罕见。

例如,商纣王有多个妻子,周幽王也有多个妻子。

这些君主的多个妻子之间往往会发生争宠和权力斗争的情况,对于朝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代表整个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都是一夫多妻制。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多妾为核心,严格规定了纳妾的条件和程序。

虽然个别君主有多个妻子的情况存在,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都是一夫多妻制。

古代的婚姻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之间的个人结合,更是家族之间的联姻和政治上的联盟。

因此,古代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色彩。

一、婚姻程序古代的婚姻程序一般包括提亲、送礼、迎娶等几个环节。

提亲是婚姻的第一步,由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并送上一定的聘礼。

聘礼的种类和数量因时代和地区而异,但一般都是贵重的物品或者货币。

送礼是男方家在提亲成功后,向女方家送上一份厚重的礼物,以表示对女方家的尊重和感谢。

迎娶则是男方家在准备好婚礼后,前往女方家将新娘迎娶回家。

二、婚姻制度1.包办婚姻在古代社会中,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制度。

父母会为子女选择合适的配偶,并由双方家长商议婚期和彩礼等事宜。

这种婚姻制度下,男女双方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往往是由家长们决定他们的婚姻大事。

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和权利。

1.纳妾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纳妾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制度。

男性可以合法地娶妾,而女性则只能从一而终。

这种制度下,女性没有权利和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丈夫的安排。

此外,妾室的存在也导致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纷争,给女性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幸。

1.婚姻等级制度古代社会中存在一种婚姻等级制度,即不同等级的人只能与同等级的人结婚。

这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人无法自由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这种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

三、古代婚姻制度的评价古代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色彩,是一种以家族利益为重的婚姻制度。

这种制度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和权利,使得他们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

同时,这种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人无法自由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种不公正、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然而,古代的婚姻制度也有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指封建社会时期的婚姻法律和风俗习惯。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氏族社会,但在秦汉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婚姻制度主要采用部落联姻的方式。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涉及到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婚姻法律和婚姻习俗。

婚姻法律规定了婚姻的合法性、禁止近亲婚姻、离婚等法律规定。

婚姻习俗则指的是婚礼的仪式和婚姻生活中的风俗习惯。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男方通常是娶妻方,女方则是嫁入男方的家庭。

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而不是由双方自由选择。

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包办婚姻。

在包办婚姻中,双方的家庭通过媒人的介绍来商定婚姻的事宜。

这种制度通常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和利益。

此外,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即联姻制。

这是指通过婚姻联姻两个家族或政治集团的关系。

联姻是一种政治手段,可以用来巩固势力、争取盟友或建立外交关系。

在联姻中,通常是统治者或贵族之间进行的,通过婚姻将两个家族紧密联系起来,共同维护利益和权力。

除了包办婚姻和联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形式。

比如,封建社会中有一种称为妻兄弟婚的形式,在这种婚姻中,一位男性娶了他已故兄弟的妻子。

这种婚姻形式主要是为了保障妻子的生活和身份地位。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比如禁止近亲婚姻。

古代中国普遍禁止直系亲属之间的婚姻,比如父女、母子、姐弟等。

这是为了避免近亲繁衍所导致的遗传疾病和家族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是基于封建社会的家族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需要而建立的。

虽然这些制度不同于当代婚姻制度,但它们在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h
9
h
10
h
4
(3)关于结婚的规定
①一夫一妻多妾制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②同姓不婚 “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卜之。”-----《礼记》 ③五不娶
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疾不取;丧妇长女不 取。 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⑤婚姻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关于休妻,也要制定合法文书,否则要接受处罚。
◊《汉律》将“七弃三不去”入律,内容与《大戴礼记》基本相同,但是以 礼入律,提高了法律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第婚,要求门当户对,为了巩固政治联盟,上等门 第不得与下等门第联姻,否则以违制论罪。
◊南北朝时期还禁止与母同姓者为婚,弥补了只对男性“同姓不婚”的片面 性。
◊秦代法律并不禁止夫死妻嫁的行为。在汉代,在夫妻解除婚姻方面,妇女 也有一定的主动权。
h
7
四、唐代婚姻制度
1、订婚制度
①以“报婚书”或聘财私约作为订婚的法律程序。2、结婚的禁止条件
①禁止同行为婚和亲属为婚
②禁止良贱为婚
③禁娶逃亡妇女为妻妾
④监临官禁娶监临女
h
2
二、西周的婚姻制度
1.宗法父系家长制的确立与周公制礼
(1)宗法制度
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确立与西周。
一族之中,先祖的直接继承人(嫡长子、嫡长孙)称为“宗子”, 其余无继承权的人称为“宗人”。宗人必须共同尊重宗子。
宗子掌握以下权利:
①宗族祭祀权
②全族共有财产权
③宗子是全族内日常事务的最后裁决者。
家长制下,晚辈要服从长辈,夫妻之间,夫为贵,妻为贱,子女之 间,重男轻女,重嫡轻庶。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古代婚姻的观念在早期原始人群内部,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杂乱的。

随着人类的进化,两性关系中出现了道德和理性的曙光。

乱伦禁忌的形成和族外婚姻的实行,标志着性的需要开始服从于“人”的需要,婚姻制度正是随着原始经济的发展、人类互助的日益广泛以及亲属关系的趋于明晰,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被纳入礼的范畴,婚礼是中国文化的有形部分。

《礼记》中说:礼是“始诸饮食”,“本于婚”。

“饮食”包括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方式,“婚”是人本身的生产,包括男女交往方式和婚姻的方式。

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

一、婚姻的概念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约略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

”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

嫁娶婚姻,其事是一。

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

”三是指亲家,《说文解字》释“婚’、“姻”说:“婚,妇家也”、“姻,婿家也”。

《尔雅? 释亲》说得更明确:“婿之父母为姻,妇之父母为婚。

……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

”上述三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已涉及到婚姻的基本特点。

其一,表明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

其二,表明婚姻依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婚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两性的结合,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要求和社会文化的特点。

在儒家经典中,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

首先,婚礼被视为人伦之始。

《礼记?经解》云:“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其次,婚礼被视为礼的根本。

《礼记?昏义》云:“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定,包括婚姻的形式、婚姻的意义、婚姻的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古代婚姻的形式古代中国的婚姻形式主要包括嫁与娶两种,其中嫁指女子嫁入男方家庭,娶则是男子娶妻成家。

嫁与娶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周密安排和各种正式的仪式。

以嫁为例,一般来说,女子要通过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的协商决定婚事,然后进行彩礼的交换,最后在举行婚礼后女子嫁入男方家庭。

这一过程注重礼仪的规定和遵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尊重和礼让。

二、婚姻的意义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手段。

婚姻的意义在于延续家族血脉、繁衍后代、巩固家族地位和维护家族荣誉。

古代中国注重血脉传承,男子需要继承家业并生育后代,女子则承担传宗接代的重任。

因此,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婚姻是家族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婚姻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姻礼仪复杂而庄重,分为订婚和婚礼两个阶段。

订婚是正式确定婚姻关系,并签订婚约的过程。

而婚礼则是婚姻正式举行的仪式,通常包括迎亲、祭拜祖先、交换婚礼以及新娘进入新家等环节。

在婚礼中,男方家庭需要准备鞭炮、红布、花轿等水火不容的祥瑞物品,以示对新娘的敬重和欢迎。

而女方家庭则准备嫁妆和其他婚礼必备品,以示对新娘的祝福和送别。

四、古代婚姻的限制与责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有一些限制,例如同姓者不得通婚,堂兄弟堂姐妹之间也禁止成婚等。

这些限制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宗族规模和族谱传承的重视。

此外,古代婚姻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男方需要承担维持家族生计和保护妻子的责任,而女方则需要尊重丈夫的地位和履行母妇之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形式、意义、礼仪、限制和责任等方面都具备其独特的特点。

婚姻作为家族延续的重要手段,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些古代婚姻的影响和痕迹仍然深深地根植在中国的文化中。

中国古今婚姻制度

中国古今婚姻制度

中国古今婚姻制度
《中国古今婚姻制度》
一、古代婚姻制度
1、婚姻和财产的特殊性
古代婚姻制度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特殊制度,其结构极其复杂,其中以家族财产最为重要,拉近家族的关系同时也是维系家族财富的最佳途径。

从财产的角度来看,婚姻关系与财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家将婚姻和财产称之为“两头财”,古代家庭的婚姻制度也与财产利益息息相关,婚姻可以起到关系家族的稳固作用,以婚姻之间的财产换取家族的力量。

2、三缘制惯例
古代婚姻制度大多以“三缘制”为核心,它包括父母的同意、家长的介绍以及本人的看法。

三缘制规定:父母的允许是结婚的前提,家长的介绍是桥梁,本人的意思是根据。

三缘制既可以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安排婚姻,也可以以本人的意思来决定,体现出古代社会家庭内部生活的复杂性。

二、现代婚姻制度
1、法律保护
现代婚姻制度和古代婚姻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它把两性平等、家庭和睦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双方同意”的原则。

目前,中国的现代婚姻制度讲求合法性,婚姻关系完全是双方自愿的,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

2、爱情婚姻
爱情婚姻是当今社会主流的婚姻观,是一种基于爱情的婚姻观念,是一种以双方彼此的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生活方式,思想家们甚至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石,是美满婚姻的开始,是婚姻永恒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西周的婚姻制度
1.宗法父系家长制的确立与周公制礼 (1)宗法制度 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确立与西周。 一族之中,先祖的直接继承人(嫡长子、嫡长孙)称为“宗子”,其余 无继承权的人称为“宗人”。宗人必须共同尊重宗子。 宗子掌握以下权利: ①宗族祭祀权 ②全族共有财产权 ③宗子是全族内日常事务的最后裁决者。 家长制下,晚辈要服从长辈,夫妻之间,夫为贵,妻为贱,子女之间, 重男轻女,重嫡轻庶。
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 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 相杀及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 姑、姊妹及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赦,皆为义 绝。”
(4)关于解除婚姻的规定
①“七出” “妇有七出: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去;盗窃,去。” -----《大戴礼记· 本命篇》
②“三不去” “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尝更三年丧,不去;” “贱取贵,不去。”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秦汉以后的婚姻制度
◊关于结婚程序,秦律规定不需经过官府批准才予以保护。 ◊关于休妻,也要制定合法文书,否则要接受处罚。 ◊《汉律》将“七弃三不去”入律,内容与《大戴礼记》基本相同,但是以 礼入律,提高了法律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第婚,要求门当户对,为了巩固政治联盟,上等门 第不得与下等门第联姻,否则以违制论罪。 ◊南北朝时期还禁止与母同姓者为婚,弥补了只对男性“同姓不婚”的片面 性。 ◊秦代法律并不禁止夫死妻嫁的行为。在汉代,在夫妻解除婚姻方面,妇女 也有一定的主动权。
(2)周公制礼
周公,姬旦,武王之弟,以其为代表的奴隶主统治者,总结了夏、商以 及周初的经验和习惯,制订了同行全国的比较系统的礼制,史称“周公 制礼”。
基本原则: “亲亲” “尊尊”
要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其核心是一个 “孝”字,必须孝敬和服从以父权家长、宗主为中心的尊亲属,以维护 家庭、家族内de伦理道德秩序。
四、唐代婚姻制度
1、订婚制度 ①以“报婚书”或聘财私约作为订婚的法律程序。 ②“违约妄冒”的规定。 ③双重婚约的处理原则 2、结婚的禁止条件 ①禁止同行为婚和亲属为婚 ②禁止良贱为婚 ③禁娶逃亡妇女为妻妾 ④监临官禁娶监临女 ⑤禁止恐吓违约强娶 3、鼓励寡妇再婚,禁止有妻更娶
4、离婚制度
①出妻 《唐律疏议》189条云:“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 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②和离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夫妻义和,义绝则离。” ③义绝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一、婚姻制度简介
概念
婚姻,亦称作昏姻,婚姻是夫妻结合之礼,目的在于合二姓之好, 以敬祖宗延后代。
婿曰昏,妻曰姻。-----《礼记· 经解》 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礼记· 昏义》
从现代术语讲,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这种结合形成了 被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 从法学领域讲,婚姻就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 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结合。
(3)关于结婚的规定
①一夫一妻多妾制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②同姓不婚 “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卜之。”-----《礼记》 ③五不娶 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疾不取;丧妇长女不 取。 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⑤婚姻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