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失眠治验

合集下载

庞景三教授治疗失眠验案4则

庞景三教授治疗失眠验案4则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1 1 . 0 8 0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1 1 — 2 3 7 1 - 0 2
失眠 , 中医称 不寐 , 是 由于 阳不 入 阴引起 的经 常不
甘草 6 g 。5剂 , 水 煎 早 晚分 服 。5 日后 二 诊 诉 服 上 药 后 睡 眠好转 , 气 力增 加 , 仍有 腹胀 。上方 去酸 枣仁 加 陈 皮 1 0 g , 川 厚朴 1 0 g , 5剂 水 煎 分 服 , 5 E t 后 来 电称 诸 症 痊愈。
阿胶 、 白芍 滋养 阴血 。 药 虽平 淡 无 奇 , 但 甚合 病 机 , 所
光明 中医2 0 1 3年 1 1月 第 2 8卷 第 1 1期
C J G MC M N o v e mb e r 2 0 1 3 . V o l 2 8 . 1 1
・2 3 7 1・
庞 景 三 教 授 治疗 失 眠验 案 4则
陈吉全 庞 景 三

关键词: 庞景三; 失眠; 验案
牡各 2 0 g 。5剂 , 水 煎分 服 。二诊 诉服 上药 睡 眠有所 好
转, 每天 能睡 6小 时 左 右 , 安 定 减 至 2片 , 时有 心 慌 。 上方 加 阿胶 1 0 g , 白芍 3 0 g , 3剂水 煎 服 , 服上 药后 能 安 睡 7小 时 , 安定 已停 , 嘱 其服六 味地 黄丸 善后 。 按: 本例 患 者 因晚 睡伤 阴, 且 工作 劳 累, 心 身俱 疲 ,
郁 。方 用 补 中益 气 汤 加 减 , 药用 : 黄芪 3 0 g , 党参 1 5 g , 白术 1 0 g , 当归 1 5 g , 莪术 1 5 g , 酸 枣仁 2 5 g , 小茴 香 1 5 g , 葛根 1 5 g , 乌梅 1 5 g , 麻仁 1 0 g , 焦 山楂 2 0 g , 橘核 仁 1 5 g ,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 5两1、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2、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制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3、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

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

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

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4、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5、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

6、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①加甘草,即是合用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

②加桃仁、芒硝、甘草,即是合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

③加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即是合用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

④加黄连,即是合用三黄解毒汤。

主治烦躁而心下痞。

方二、酸枣仁汤经方:酸枣仁2升甘草1两茯苓2两知母2两川芎2两黄煌方: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1、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

体质: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

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③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验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验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验方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验方2015-01-11简心渡惑阅1817转17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失眠症临床上所常见,失眠重症,顽固性失眠亦不少见,中西药频投,反复不愈,颇为难疗,痛苦万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医师路志正教授被誉为杂病圣手,诊治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疗效颇佳,经验丰富,侍诊于侧,获益良,不揣愚陋,管窥如下。

1法自心出重圆机近年来,随路师侍诊十次,诊治顽固性失眠或原有其他疾病但以失眠为主症的病人共73人次,其中男47人次,女26人次;年龄以40〜60岁患者最多,为52 人次,占总数的71. 1 % ;所伴疾病以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胃肠病、肝胆病、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为多见。

在73人次中,路师亲拟治法30余法,处方主方73张。

所拟之治法,常用的依次为:益气养血(阴)法、疏肝和胃法、调理心脾法、调理肝脾法、调理脾肾法、和解枢机(少阳)法、交通心肾(泻南补北)法、运(醒)脾和胃法、温胆安(育)神、和胃降浊(逆)法、清心宁神法、疏肝解郁法、益气固卫法、养血柔肝法等15法。

路老临证从脏论治,重视脾、肝两脏。

从脾论治为主的处方治法有:调理心脾、调理肝脾、运(醒)脾和胃、调理脾肾(健脾益肾)、柔肝理脾等法共47次。

从肝论治为主的处方治法有:疏肝和胃、调理肝脾、养血柔肝、疏肝解郁、柔肝理脾、清肝益肾等法共42次。

而涉及心(神)的23次,肾20次,最少是肺1次。

从腑论治、重视胃、胆两腑,涉及胃论治的有:疏肝和胃、运(醒)脾和胃、和胃降浊(逆)、温胆和胃等法共28次。

涉及胆论治的有:和解枢机(少阳)、温胆安(育)神、温胆和胃等法共25次。

无明确涉及大、小肠及膀胱者。

通过对治法的频次分析,总结了路老治疗失眠的点滴经验。

首先,重视五脏功能的调理。

在脏腑方面,重视脏,依次是脾、肝、心、肾,最少是肺;在腑方面,主要为胃、胆,基本不涉及大、小肠及膀胱。

从脏腑相连表里考虑,首重脾胃,次之是肝胆,再次之是心肾,与路老治疗疑难杂病,重视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是相一致的。

顽固性失眠,可以试试针灸治疗

顽固性失眠,可以试试针灸治疗

顽固性失眠,可以试试针灸治疗发布时间:2021-05-25T06:06:10.264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3期作者:曾云[导读] 目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很多人的身心压力逐渐增大这是导致失眠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失眠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曾云(平昌县中医医院四川巴中636400)目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很多人的身心压力逐渐增大这是导致失眠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失眠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顽固性失眠相比较于继发性失眠,其对人体的影响更大其治疗的难度也更大,多数患者因为心理因素的存在导致入睡困难、持续睡眠困难,白天疲倦感强烈等等,患者越想进入睡眠也就越难入睡导致心理负担加重,引起焦虑,情绪不稳定,睡眠更加困难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失眠的人数占10%~20%的比例,这是因为现在很多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生活不规律等,导致机体处于不良状态之中导致失眠。

长期失眠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对失眠的治疗应该给予重视。

临床上主要实施药物治疗,常规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不良反应较多,且患者容易出现药物依赖性。

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开始受到关注。

中医认为顽固性失眠属于不寐范畴,其病因主要在于心,疾病虚实夹杂,但是总体来说虚多实少,失眠多发生于中老人,因为心肾亏损、阴阳失调导致发病。

目前,失眠逐渐向年轻化发展。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大约有10%的人患有失眠症。

在临床上治疗失眠多运用西药治疗,在短期的治疗期内其效果明显,但是随着疾病病程的延长,患者常时间服用西药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伤害,因此长期使用西药来治疗失眠并非对身体有好处。

中国医学针灸治疗失眠是一种绿色治疗方式,可直接作用于经络脏腑起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宁心安神等效果,具有安全、高效、无不良反应等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明显。

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586・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8月第54卷第8期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周润津林兴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关键词乌梅丸顽固性失眠医案顽固性失眠是指长期持久的难以入睡,频繁或持久的觉醒、早醒,持续3周以上,且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不寐”范畴。

笔者导师林兴栋教授善用经方辨治失眠症,效果满意。

现择其运用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典型病案如下.并阐释其证治机理。

方某,男,54岁。

主诉:入睡困难2年余,于2018年8月26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工作不顺等原因开始出现入睡困难,间断服助眠药(思诺思),伴夜梦多,常于凌晨2 ~3点醒来,醒后难入睡,自觉肢体乏力,咽干口苦,白天精神困倦,注意力难集中,影响工作,遂于我院门诊就诊。

进一步问诊,知患者平日感头部胀闷、咽部干痒不适,四肢畏寒(过肘膝部),腰部酸软感.纳差,大便稀,不成形,1~2次/天,舌黯、苔白偏干,脉弦细。

查体:双眼结膜充血,咽部扁桃体I度肿大,轻度充血,淋巴滤泡增多。

既往史:高尿酸血症、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辨证:厥阴证(上热下寒)。

处方:乌梅、白芍、天冬、首乌藤各30g,盐牛膝、酒萸肉各20gJ|茸、太子参、醋香附、酸枣仁各15g,淡附片(先煎)、桂枝、干姜、黄苓、炙甘草各10g,黄连5g,细辛(先煎)、肉桂(冲服)各3g°8剂,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同时嘱患者尝试停用助眠药,若难以入睡可酌情服用。

二诊:患者怕冷感较前改善,但入睡困难感仍在,于原方加入北沙参#通讯作者:林兴栋,E-mail:linxdlili@失眠有独特优势。

笔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采用体质辨识,以便更精准的进行治疗。

体质辨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属于阴虚质29人(63%)、气虚质11人(24%),湿热质4人(9%),气郁质2人(4%),阴虚质占比最大,说明辨证分型与辨体质总体分布趋势是一致的,在耳穴选择时,兼顾体质因素,根据患者体质有针对性地加用穴位,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睡眠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辨体一辨证一辨病结合的思路指导临床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疗效。

失眠治验

失眠治验


雯 蔓 . 壹




∞ (I£ 亍
之萎
。、,£
事、
.重
|j 基 于乏
寸 2 :


一 咛耋

喜 霉


.,
7e

杰 u霉 蔓 妻 u
宝 u



’口 善

. 量 . ]●∞ d

5 季 一

霉 毫 蔓
孝 .
莓 垂 芰 sI吏
才 乏 垂 委 :
乏 妻 萎 童
J 萎 亍、m彳 .1口' 争、

笔 乏 乏 砉 .
奏 叠 萋
妻 一 : 京 妻 萎

宝 :
i鼍 蔓

j量 毫鼍




口、, 童

乏 口、, 之 壬妻 一 己
壹 :

叉差

1. 誊
彳 争~ 窆 司 .
. 乏
杰 u罢 夏 一之
誊 ¥ . 殳 一 . 乏


量 垂 .乏 H .
. 砉 宝 客 杰 .):
乏殳 夏 垂
玉 .彳 、 盘 t 罢
乏 毫 蔓 垂 一
篁玉 量 .冀 宝 口、,乏 菱
口、,是


’口口 霉 习 u 们 营



壹 掌

殳 垂 习
司 习 .
委 母
乏 萋 三 .

针刺治疗不寐证治验案三则

针刺治疗不寐证治验案三则
中图分类 号 : 4 6 R2 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5—0 7 ( 0 2) 9— 0 2 10 7920 0 0 1— 0 2
朱永志教 授善 治脑 病 , 不寐 证治 疗有 丰富 对 经验 和独到之 处 。笔 者 在学 习期 问 , 目睹 老师 以 针刺 为主 , 药结合 , 针 使许多顽 固性不寐 的患者迅 速 得 以治 愈 。 此 仅 录 其 验 案 之 则 , 同道 参 考 。 供 1 不 寐 ( 肝 火旺 , 热上扰心神 ) 心 痰
维普资讯
针灸临床杂志・
针 刺 治 疗 不 寐 治 验 三 则 证 案
葛 磊
( 龙 江 省 龙 镇 农 场 职 工 医院 , 黑 黑龙 江 五 大连 池 市 14 3 ) 6 15
关键 词 : 刺 疗 法 ; 眠 ; 床验 案 针 失 临
神定 志 , 标本 兼治 , 以捻转 提插 之泻 法 , 辅 故能 奏 效 , 年之顽痰 , 周而得解 。 半 3
2 不 寐 ( 脾二虚 , 神不 宁) 心 心
内外 走动 , 劳至 极 , 疲 尚可 闭 目休 息一会 , 但仍不 能人 眠 。经 当地 中西 医多方 诊治 , 曾用 多种镇静 药及中药 3 0余 剂 , 无 明 显 好 转 , 来 院 就 诊 。 均 故 主诉不寐 同前 , 伴有 心烦 、 口苦 、 目干 、 胁胀 、 痛 、 头 头晕 、 纳差 、 黄便 干 。诊见 精 神疲 惫 。形 肥 、 尿 面 红、 舌红苔 黄 、 腻脉 滑数 , 医诊 断神 经症 , 西 中医诊 断为不寐 , 心肝火 旺 , 挟痰热上扰 。治则 清泻心肝 之火 , 化痰 安神法 。针刺 取穴 : 四神聪 、 安眠穴 、 劳 宫、 池、 风 内关 、 丰隆、 间、 行 公孙 , 针用 捻转提插泻 法 , 次 留针 1 时 , 日 1次 。 每 小 每 人 每晚睡眠保 持 在 5 小 时 , 梦 。食 欲 渐增 , —6 少 治 疗 经 过 : 1次后 病人 心 神 稍 安 , 仍 不 能 体力 好转 , 针 但 面见 润色 。续 以此法针刺 9 , 次 病人 睡 寐 。3次 后 能 睡 3个小 时 , 人情 绪 好转 。针 6 病 眠保持在 6— 小 时 。遂 停针 , 以归脾 丸 巩 固 。 7 嘱 次后 病人能 睡 5 6 时 , — 小 心情平 稳 , 心烦 口苦 、 头 随访病人 , 半年来未见反复 。 晕、 头痛诸 症减轻 , 苔渐薄 , 舌 脉渐 平 。随后取 穴 讨论 : 本案病人 因其 丈 夫患精 神 分裂 症 经几 去劳宫加神 门 , 去公孙 加 申脉 , 针法 同前 。再 针 7 年搔扰 , 神不 宁 。复 因忧 思 伤 及 心 脾 面 为 病 。 心 次 后 病 人 每 晚 能 睡 7—8小 时 。病 人 自觉 前 述 诸 综合 脉证 , 心脾两 虚 , 属 心神 失养之不寐 。故 治之 症不 显 , 精神体力 大增 。继续此法巩 固治疗 l , 周 大法 , 当以补 益心 脾 , 养心 安神 。取 穴安 眠 穴 、 百 病人 睡眠完全工作 , 即便周 围略有声音 干扰 , 亦无 会 、 门等 穴 以安 其神 。取穴 心俞 、 神 脾俞 、 交会 穴 大影响 。因嘱 病人 回家 休养 。半年 后病人 来 述 , 三阴交 、 元 , 关 胃经 下 合 穴 足 三 里 , 补 益 , 、 以 t脾 益 2 睡 眠 一 直较 好 , 安 睡 时 间 7小 时 左 右 。偶 因 心 气血生化之源 , 多 气血是心神得养 , 故病 渐愈 。老师 情不 快影响 睡眠 , 口服少 量朱 砂安 神丸 即安 。 已 治疗此类虚症 , 在重视头部局 部取穴 的同时 , 调 强 恢 复工作数月 , 此次来 哈公 出, 并来告安 。 取其相关经脉 的背俞 穴 、 穴 、 穴交 会穴等 。因 原 合 讨论 : 本案不寐 , 因所愿不遂 而致 , 心肝火 旺 , 这 些 穴 位 更 具 补 虚 , 运 脏 腑 的 作 用 。 而 关 元 更 健 化热 生 痰 , 热 上扰 神 , 痰 t 5 神失 所 藏故 致夜 不 能 是 必 取 之 穴 , 元 为 足 三 阴经 在 腹 部 的 交会 之 处 , 关 寐 。就 诊 前 曾 经 多 方 治疗 , 明显 效 果 , 其 原 因 又是 原气生发之所 。欲养 心安神 , 气养血 , 无 究 益 当刺 多用安 神镇 静 治标 之 法 。老师 认 为欲安 其神 , 当 灸关 元 。 谨 守 病 机 , 本 同 治 。故 用 针 之法 , 标 当重 在 清 泻 心 3 不 寐 【 肾 不 交 ) 心 肝之火 , 理气 化痰 , 辅 以安 神之 法 。取 风池 、 并 劳 郑 × ×, ,2岁 , 市 居 民 O20 女 7 哈 00年 3月 2 0 宫 、 间 、 在清 泻心 肝之火 ; 行 意 内关 、 丰隆 、 公孙 意 日 诊 , 初 患顽 固性失 眠 3年余 。几 年一 直在 不 寐 在理气化痰 ; 取安眠穴 , 四神 聪 、 门 、 神 申脉 意在安 的痛苦 中渡 过。尤其近半年 多彻 底不寐 , 伴腰 酸 ,

扶阳法辨治失眠验案一则

扶阳法辨治失眠验案一则

均 未见 明显 异 常 。刻诊 : 老 年 女性 , 形体消瘦 , 神 智 清 楚, 精神 不振 , 时有 叹气 , 舌质 暗 红 , 苔薄白, 脉弦 。上 消
化 道钡 餐透 视示 : 食 道 上段扩 张 , 下段可 见 明显收 缩波 ,
但 管壁柔 软 , 未见 龛影 及 充 缺 ; 胃钩 型 , 胃黏 膜紊 乱 , 未
疗效 。后 跟踪 至今 病未 再发 。
体 会
按: 失 眠是 临床神 经 科 常 见疾 病 , 在 神经 科 门诊 占
初 诊病 人 主诉 的第 二 位 , 也 是 众 多 疾 病 的一 个 伴 随 症 状, 而 且发 病率 近年 来 急剧 上 升 。《 素 问 ・阴 阳应 象 大 论》 日: “ 阴静 阳燥 , 阳生 阴 长 , 阳 杀 阴藏 ” , 体现了“ 阳主
有精 神委 靡 , 全 身乏 力 , 纳差 , 小 便 清利 , 大便稀 溏 , 舌质
暗红 , 淡胖 , 苔薄白, 脉 沉 无 力 。证 系 阳 虚 阴盛 , 治 以扶
阳抑 阴 , 予 附 子 理 中汤 , 处方: 制 附子 1 5 g( 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煎
2 0 ai r n ) , 红参 2 0 g , 白术 1 5 g , 干姜 1 5 g , 甘草 5 g 。每 日1 剂, 早 晚分 服 , 晚上 睡前半 小 时 服 。7剂 。2 0 1 0年 9月 2 2 日再 诊 : 自述 睡 眠可 达 5 h , 精 神好转, 胃 口变
阴从 ” 的 思 想 。《 医理 真 传 》 亦 曰: “ 阳行 一 寸 , 阴 即 行 一
据症 状初 始认 为似 属于食 道 癌 , 但考 虑 患者病 情长 达 十年 之久 亦 不 大 可 能 , 结 合 多 次 做 上 消 化 道 钡 餐 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顽固失眠治验
用西药治疗无效的失眠症,应用中药安神镇静药治疗亦多无效。

而根据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原则处理,常获卓效。

例1:患者,男,51岁。

数年来失眠,每夜仅能入睡2小时左右,常常夜间12时左右即不能再入睡,开始时,应用少量安宁即可入睡七八个小时,以后虽用多种安眠药也仅能入睡两三小时。

加用中药柏子养心丹、天王补心丹,开始有效,以后再无效果。

近1年多来,昼夜均难入睡,即使强迫入睡,也仅能从晚22:00时睡到24:00时左右,以后再不能入睡。

审视其证,除失眠外,并见胃脘满闷,腹部时见悸动逆气上冲,头晕头重,大便稀溏,舌苔白,脉弦大紧。

诊为脾胃虚寒,湿郁不化,轮轴失转,心肾不交,拟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处方:附子10g,肉桂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干姜10g,泽泻log,猪苓10g,甘草10g。

服药4剂,胃脘痞满好转,睡眠增加,继服药10剂,胃脘痞满大减,睡眠每夜
约7小时。

例2:患者,女,42岁。

数年来头晕失眠,疲乏无力,轻度浮肿,有时连续数天不能入睡,有时又连续昼夜不止的睡眠两三天,睡醒后又连续七八天几乎不能入睡,在失眠的期间虽用多种安眠药及中药镇静安神药也难入睡片刻。

细察其证,除失眠外,并见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胃脘时痛,五心烦热,指趾反冷,或冬季手足冷,而夏季反五心烦热,舌苔薄白,脉弦细。

诊为中气不足,气
血俱虚。

拟健中补脾益气养血,十四味大建中汤加减。

处方:黄芪15g,肉桂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0g,白芍10g,附子10g,麦冬10g,淡大云15g,半夏10g,生姜3片,大枣3个。

服药4剂后,精神、食欲、胃脘疼痛、失眠均好转,每夜睡三四个小时,继续服药半个月后,
除他症继续改善外,睡眠增至七八个小时。

例3:患者,男,48岁。

七八年来失眠,每夜仅能入睡2个小时左右,记忆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日渐衰减,头晕而木,腰背困痛,怯冷,开始时应用安眠药尚能入睡2个小时左右,继而则无明显效果,加用中药镇静安神丸剂、汤剂,无明显效果。

审视其证,除以上诸证外,舌苔薄白,脉虚而无力。

诊为脑髓空虚,气阴俱衰。

拟填精补髓,益气养阴。

龟鹿二仙胶加减:龟甲60g,鹿茸4g,人参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0g。

水煎龟甲、枸杞子、何首乌;鹿茸、
人参研末服。

1个月后,头晕、精神均好转,睡眠恢复正常。

讨论
失眠相当于中医的不寐,也称“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病性虚多实少。

病机总属阳盛阴虚,阴阳失交。

《内经》认为睡眠不但与心有关,而且与五脏六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灵枢·邪客篇》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
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大惑论》篇说:“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并指出治疗原则是“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余宗其论,对心神不安者,治以安神养心;肝郁气滞者,治以疏肝理气;气虚者,给以补气;肾督亏损着,给予培补肾督;痰浊阻滞者,给予化痰;瘀血者,给予活血逐瘀等,常获满意的疗效。

《内经》之论寤寐非仅指在心,而是在五脏六腑,《灵枢》论寤寐隶属于五脏六腑阴阳出入,隶属三焦之交泰,隶属于心肾之交融,隶属于肠胃之大小,隶属于皮肉之解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