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验方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秘方:每天3片醋泡姜

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秘方:每天3片醋泡姜

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秘方:每天3片醋泡姜作者:佚名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第11期佚名路志正老人是北京各医院中目前还在出诊的最年长的一位大夫。

路老虽已91岁高龄,但却有40岁的心脏。

每年路老都会体检,检查结果都是一样,所有数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所有的结果都是“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弹性跟四五十岁的健康男性一样。

这让我们无法想象,是什么样的养生方法能让路老的身体保养的这么好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路老自述的养生经验吧:每天3片醋泡姜。

“我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 佚名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

”路老说,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

先圣孔子有句话“不撤姜食”,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长寿的了,有关专家分析这与孔子“不撤姜食”的饮食习惯有关。

路老还说:“姜味辛性微温,辛能散,温能祛寒,我开方经常用姜作为药引。

此外,姜皮能治浮肿,干姜治胃病,泡姜能治妇科病……但吃姜要注意‘不多食’,一次吃几片就够,或切成细丝或姜末拌于凉菜中,有和胃降气,增加食欲的作用。

吃太多则会导致胃热。

老年人如果咳有泡沫的白痰,可以吃姜,但是痰黄、干咳或无痰的,就不要吃。

当然凡事不绝对,比如你要是受凉了,或者晚上散步时出汗着凉了,喝点姜糖水,一出汗,病可能就好了。

”关于生姜的养身祛病功效,古已有记载。

除了春秋时,孔子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外,明代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生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与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相比,生姜是一种廉价有效的滋补品。

需要提醒的是,用作日常保健的醋泡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补药汤”。

这是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

而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

(摘自《健康快车》)相关链接醋泡生姜的制作方法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

最好使用鲜姜,鲜姜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消化。

苦参60g蛇床子30g百部30g益母草30g可加野菊花地骨皮各30g煎

苦参60g蛇床子30g百部30g益母草30g可加野菊花地骨皮各30g煎

中医实践与补遗-----特病专方:外洗皮肤湿疹苦参60g 蛇床子30g 百部30g 益母草30g 可加野菊花地骨皮各30g。

煎水洗涤。

每剂药可煎洗2~3次,配内服更佳。

【验证病案】:2008年,经我店营业员介绍,系同乡,一西府风翔之女,25岁左右,抱一女性儿童,一岁多,全身出满湿疹,从头到脚无一好处,密密麻麻,有流黄水处,有脱皮处,叫人看了真有点惨不目睹。

请我给治疗,说在家乡看了很多地方,均因小孩太小无法服药,也用了一些外用药,茵陈一类洗之,不见效。

听老乡介绍我治病挺好,故从家乡赶来。

查看了小孩的病情,我也有些为难,孩子太小,无法服药。

看来只有用外洗之法了,于是开出上方,令其煎出药汁,加水每天给小孩洗2-3遍。

一周后,小孩全身的湿疹就干燥了,又用一周,皮痂脱净,皮肤光净,孩子母亲高兴的不得了,一个劲的感谢,邀请有机会到她家去坐客。

该方前4味乃《名老中医之路》一书中龚志贤的秘方,我在实践中又加入了野菊花和地骨皮两味药,一清热解毒,一凉血止痒,使方子更为周全,临床使用多年效果蛮好。

特病专方------治疗高血压效方主方:白蒺藜30g 勾丁30g 菊花30g 茺慰子30g 川芎10g 怀牛膝30g 白芍30g 元参50g 炙龟板15 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水煎服日三服。

主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此方乃是我学习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的变通方。

张氏在书中谈到此方:所谓脑充血证(亦名类中风,即西医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

痰多者,加胆星二钱。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

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一两。

张氏这张方子是个名方,很多名医都爱用,我也学之,但是在运用中感觉,张氏之方治高血压时有效时无效,总是不理想,于是萌生在镇肝熄风汤基础上加减,后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效果较好,所以固定为自己的效验方。

路志正经验方

路志正经验方

路志正经验⽅路志正经验⽅字号:⼤中⼩⼀、百麦安神饮 组成:百合30克、淮⼩麦30克、莲⼦⾁15克、⼤枣10克、夜交藤15克、⽢草6克。

功能:益⽓养阴,清热安神。

主治:凡由⼼阴不⾜、虚热内扰,或⽓阴两虚、⼼神失养⽽引起的神志不宁、⼼烦易怒、悲伤欲哭、失眠多梦、善惊易恐、⼼悸⽓短、多汗,时欲太息、⾆淡红或嫩红,脉细弱或细数⽆⼒。

适应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解:思虑过度,⼼阴暗耗;或久病不愈,致阴⾎耗伤;或劳伤⼼脾,⽓⾎两亏⽽使⼼失所养,⼼神不宁。

故⽤淮⼩麦、⽢草、⼤枣益⼼脾之⽓;以莲⼦⾁、百合、⼤枣养⾎和营,以百合微寒之性,清内蕴之虚热;且淮⼩麦、百合、莲⼦⾁、夜交藤、⼤枣诸药均有安神定志的作⽤。

诸药合⽤,共奏养⼼阴、益⼼⽓、清虚热、缓诸急、安神定志之功。

煎法:上药以冷⽔浸泡半⼩时,加⽔⾄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暖瓶内。

服法:不分次数,欲饮⽔时,即取此药液饮之。

禁忌:肥厚油腻。

⼆、乌梅败酱⽅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茯苓15克、黄连4.5~6克、⽊⾹(后下)9克、当归10克、炒⽩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参12克、炒⽩术10克、葛根12克、⽢草6克。

功能:清热化湿,调⽓⾏⾎,健脾抑肝。

主治:由湿热下注所导致的长期腹泻、⼤便粘滞或带脓⾎、腹痛坠胀,或⾥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光⽩、⾆质暗滞、苔腻、脉弦滑或弦细数。

适应证:慢性⾮特异性结肠炎、肠炎、慢性胃炎、肝功异常等。

加减:⼤便脓⾎,⼝苦急躁,⾆红苔黄腻脉弱滑,势感邪实者,去太⼦参、⽩术等健脾益⽓之品,加⽩头翁、秦⽪、⼤黄炭、炒榔⽚等清肠导滞之味;胃脘痞闷,⾆苔⽩腻,湿阻⽓滞者,酌加藿梗、荷梗、佩兰、半夏、厚朴、苡仁等化湿理⽓之品;腹泻便溏,⾯黄乏⼒者,重⽤“四君”健脾益⽓;脘腹冷痛,畏寒肢冷,酌加淡附⽚、⼲姜、细⾟等温阳散寒药;⼤便滑脱,重⽤乌梅,加煨诃⼦收涩固脱;并发肠息⾁者,加莪术、僵蚕消瘀散结。

⽅解:本病多属“久痢”、“滞下”等范畴。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 5两1、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2、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制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3、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

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

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

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4、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5、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

6、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①加甘草,即是合用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

②加桃仁、芒硝、甘草,即是合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

③加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即是合用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

④加黄连,即是合用三黄解毒汤。

主治烦躁而心下痞。

方二、酸枣仁汤经方:酸枣仁2升甘草1两茯苓2两知母2两川芎2两黄煌方: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1、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

体质: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

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③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国医大师路志正辨治疑难病的思路

国医大师路志正辨治疑难病的思路

国医大师路志正辨治疑难病的思路高社光;路志正【摘要】国医大师路志正精通中医典籍,熟悉各家学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

本文从运用经典理论、经方、各家学说、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民间单验方,整体辨证观和调理脾胃等方面阐述了路志正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和临床经验。

%Great Mast Lu Zhizheng is proficient in the classic works of TCM,who is an expert in treating of ques-tioned diseases internal TCM. In this paper, the thought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from great master Lu Zhizheng in treating questioned diseases by using classic theories, classic prescriptions, theories of different schools, the morden TCM researches, folk formula, the who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view and regulating spleen-stomach and so on.【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路志正;国医大师;疑难杂症;经方;整体辨证观;脾胃;民间单方;民间验方【作者】高社光;路志正【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邯郸市中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本文引用:高社光,路志正.国医大师路志正辨治疑难病的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1-8.路志正教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首届国医大师,精通中医典籍,熟悉各家学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对儿科、妇科、针灸各科均有自己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主张综合治疗,并特别重视食疗,常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圆机活法,因而疗效高,屡起沉疴,被誉为治疗“杂症圣手”。

严重失眠验方--宁心安神汤

严重失眠验方--宁心安神汤

严重失眠验方--宁心安神汤
组方:龙骨、牡蛎、丹参、赤茯神、炒酸枣仁、花生叶、夜交藤各30g,合欢皮15g、甘草6g。

辨证加减:
1、心阴亏损加北沙参、麦冬、五味子、柏籽仁;
2、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
3、心脾两虚加人参、白术、远志、龙眼肉;
4、胆气虚怯加白芍、远志、菖蒲;
5、肝胆郁热加黄芩、栀子、龙胆草;
6、痰热扰心加胆星、黄连、枳实、竹茹;
7、心火亢盛加生地、黄连、竹叶卷心;
8、余热扰膈加栀子、淡豆豉;
9、肝气郁滞加柴胡、白芍、玫瑰花。

用法:日1剂,水煎3次服3次。

功效:适用于各种严重失眠,症见入睡困难,易醒、每晚睡眠累计不足3小时,或早醒后不能再入睡,甚或通宵不眠!。

中药治疗失眠的土方秘方

中药治疗失眠的土方秘方

中药治疗失眠的土方秘方对于失眠这个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中药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土方秘方。

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中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秘方和相应的使用方法,以供参考。

一、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调节身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和改善失眠等问题。

据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具有镇静安神、调理睡眠的功效。

使用方法是将冬虫夏草研磨成粉末,每天晚上用温水冲服。

二、黄精茯苓丸黄精茯苓丸是由黄精、茯苓等中草药制成的丸剂,被认为是治疗神经衰弱和失眠的良药。

它可以帮助舒缓情绪,平稳神经系统,促进睡眠。

服用方法是每晚睡前服用5-10粒。

三、乌鸡白凤丸乌鸡白凤丸是一种具有补益脾气、安神培颜功效的中草药配方。

它可用于缓解失眠、焦虑等身心疲劳问题。

服用方法是每晚睡前用温水冲服。

四、枸杞子枸杞子是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养肝明目、安神补血等功效。

它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

枸杞子可以炖汤或泡茶,每天睡前饮用。

五、龙眼肉龙眼肉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草药,对于失眠、焦虑等问题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它可以帮助平衡阴阳,调节神经系统。

方法是每天晚上吃10颗龙眼肉。

六、当归当归是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妇科和神经系统调理。

它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改善失眠、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问题。

使用方法是泡茶或炖汤,每晚睡前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失眠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具体剂量和疗程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此外,中药治疗失眠只是辅助措施,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饮食调理等。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失眠的土方秘方有很多选择,如冬虫夏草、黄精茯苓丸、乌鸡白凤丸、枸杞子、龙眼肉、当归等。

这些中药能够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缓解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失眠前,建议咨询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食用安全和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路志正验案三则

国医大师路志正验案三则
DOI:10.13935/j.cnki.sjzx.191013 作者单位:1.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北京 102600;2.中国中 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通讯作者:杨惠卿,Email:374478942@qq.com
转化过程的 机 制,上 下 表 里 脏 腑 相 连,复 杂 病 证 之 间存在哪 些 有 机 的 联 系。 辨 其 真、判 其 伪,何 为 主 症?何为从症?路老从纷繁复杂的病症中,切中要 领,化繁为简,使复杂的病情迎刃而解。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虚劳)
骨髓 增 生 异 常 综 合 征 (Myelodysplasticsyn dromes,MDS)是一 组 异 质 性 后 天 性 克 隆 性 疾 患,其 基本病变是 克 隆 性 造 血 干、祖 细 胞 发 育 异 常,导 致 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1-2]。表现为骨 髓中各系造血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外周血中各系 血细胞 明 显 减 少,演 变 为 急 性 髓 系 白 血 病 (Acute myeloidleukemia,AML)的危险性很高。临床表现无 特殊性,最 常 见 的 为 缓 慢 进 行 性 贫 血 症 状,包 括 面 色苍白、乏 力、活 动 后 心 悸、气 短,老 年 人 贫 血 常 使 原有的慢性心、肺疾病加重。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可 降低患者 的 抵 抗 力,表 现 为 反 复 发 生 的 感 染 及 发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突发性耳聋;泄泻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ThreeauthenticcasesofChineseMedicalMasterLuZhizheng
YANGHui-qing1,FANGLing1,LUZhi-zheng2
(1.DaxingHospital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2600;2.Guang′anme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验方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秘方验方2015-01-11简心渡惑阅1817转17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失眠症临床上所常见,失眠重症,顽固性失眠亦不少见,中西药频投,反复不愈,颇为难疗,痛苦万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医师路志正教授被誉为杂病圣手,诊治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疗效颇佳,经验丰富,侍诊于侧,获益良,不揣愚陋,管窥如下。

1法自心出重圆机近年来,随路师侍诊十次,诊治顽固性失眠或原有其他疾病但以失眠为主症的病人共73人次,其中男47人次,女26人次;年龄以40〜60岁患者最多,为52 人次,占总数的71. 1 % ;所伴疾病以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胃肠病、肝胆病、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为多见。

在73人次中,路师亲拟治法30余法,处方主方73张。

所拟之治法,常用的依次为:益气养血(阴)法、疏肝和胃法、调理心脾法、调理肝脾法、调理脾肾法、和解枢机(少阳)法、交通心肾(泻南补北)法、运(醒)脾和胃法、温胆安(育)神、和胃降浊(逆)法、清心宁神法、疏肝解郁法、益气固卫法、养血柔肝法等15法。

路老临证从脏论治,重视脾、肝两脏。

从脾论治为主的处方治法有:调理心脾、调理肝脾、运(醒)脾和胃、调理脾肾(健脾益肾)、柔肝理脾等法共47次。

从肝论治为主的处方治法有:疏肝和胃、调理肝脾、养血柔肝、疏肝解郁、柔肝理脾、清肝益肾等法共42次。

而涉及心(神)的23次,肾20次,最少是肺1次。

从腑论治、重视胃、胆两腑,涉及胃论治的有:疏肝和胃、运(醒)脾和胃、和胃降浊(逆)、温胆和胃等法共28次。

涉及胆论治的有:和解枢机(少阳)、温胆安(育)神、温胆和胃等法共25次。

无明确涉及大、小肠及膀胱者。

通过对治法的频次分析,总结了路老治疗失眠的点滴经验。

首先,重视五脏功能的调理。

在脏腑方面,重视脏,依次是脾、肝、心、肾,最少是肺;在腑方面,主要为胃、胆,基本不涉及大、小肠及膀胱。

从脏腑相连表里考虑,首重脾胃,次之是肝胆,再次之是心肾,与路老治疗疑难杂病,重视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是相一致的。

其二,重视气、阴、血精微物质的顾护,长期的失眠会耗伤气阴血,导致气阴血虚衰,气阴血虚损可致阳不入阴、阴阳失和而导致失眠或使失眠加重,所以益气养血(阴)为单次出现最多的治法。

其三,路老所列30余法,是因所治之病例,绝大多数是长期的、顽固性失眠并都伴有一或几种疾病,病情复杂,病机多出,一种治法难以控制病情,往往是两三种治法并用而取效,所以辨证论治,法自心出,圆机活法是关键。

2用药如兵贵灵活在路老所开73张主方处方中,用中药184味,应用频次在25次以上的由多到少依次为:生牡蛎42次,薏苡仁38次(炒薏苡仁36次,生薏苡仁2次),炒苍术37次,白芍36次(桂白芍19次,炒白芍14次,白芍3次),白术35次(炒白术31 次、生白术4次),生龙骨34次,半夏33次(竹半夏24次、姜半夏7次、法半夏2 次),黄连32次,茯苓32次,厚朴31次(厚朴花19次,厚朴12次),炒杏仁30 次, 枣仁28(炒枣仁27次、生枣仁1次),西洋参28次,五爪龙27次,太子参25次,共15味。

184味药中只用1次的中药为44味,2次药20味,3次药16味,既精细,又灵活,用药如用兵。

特上之二,注重前理脾胃。

用药以调理脾胃药频次最高,如慧取仁、炒苍术、白术、半夏、茯苓、厚朴,次之为镇静安神药,如生牡蛎、生龙骨。

清心泻火药中的黄连,理气化湿药中的炒杏仁亦常选用。

特点之二,注意调理气血。

益气药占15味药中的后3位,益气药频次最高的为西洋参,其次为五爪龙、太子参。

西洋参与太子参功效均为益气养阴,特性是补而不燥,养而不腻,而五爪龙味甘、微苦、性平,不单是补气强壮药,具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之功,并有黄英补气之功而无黄英壅滞之弊。

柔肝养血药中的白芍,养血安神药中的枣仁亦为常用之品。

特点之三,选药精细,注意炮制。

如应用白芍,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选桂白芍19次,炒白芍14次,白芍3次;应用半夏根据不同疯隋分别选竹半夏24次,姜半夏7次,法半夏2次。

同时注意白术、厚朴、慧改仁等药物不同炮制方式的应用。

特点之四,注重配伍、常用对药。

如炒杏仁与炒改仁、生牡蛎与生龙骨、苍术与白术、黄连与肉桂、茯苓与泽泻、知母与黄柏、莆梗与苏梗等。

特点之五,药物内服外用相结合,应用茶饮及浴足药,提高疗效。

3典型病例患者,女,56岁,初诊:2009年12月6 13,主因“10余年因感冒后出珊怕冷恶风失眠,加重6年”就诊,入眠难,易醒,每晚只能睡3〜4小时,有时彻夜难眠,经服多种中西安眠药物,未见好转,易患感冒,稍遇冷即感咽哑,咳嗽,发憋,畏寒恶风,头部昏沉,神疲乏力,双目干涩,纳差,胃皖胀满隐痛,暧气噪杂,大便澹薄,每日1〜2次,小便频数,夜间起夜4〜5次。

既往患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近日查谷丙转氨酶(ALT)55 u / L,谷草转氨酶(AST)86u / L,甘油三酯(TG)3・ 1 mmol / L,血糖(GLU)7 mmol / Lo 形体偏胖,面色晦黯,EI唇黯,舌体胖,质暗红,满布裂纹,苔黄腻花剥,脉沉弦细。

中医诊断:不寐,胃皖痛,消渴病(证属气阴两虚、湿浊中阻、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失眠,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

治法:益气固表,和胃降浊。

处方:五爪龙30 g、生黄罠12g、炒杏仁9g、炒取仁30g、厚朴花12 g、石斛12g、炒山药15 g、炒防风】2g、内金12g、黄连10g、炒苍术15 g、桂白芍15 g、合欢皮15 g、醋香附12 g、炒枣仁20 g、生龙骨先下30g、生牡蛎先下30 g、娑罗子10g、竹沥汁30毫升为引。

24剂,每日I剂。

茶饮方:小麦30g、百合15g、炒山药15g、生孩:仁30g、炒改仁30g、竹节参15g、合欢皮15g、绿萼梅12g、紫石英先下30 g, 7剂。

两日1剂水煎代茶,频饮。

痹消散浴足,每晚1次。

二诊:2010年1月9日,睡眠稍好转,易醒,头部昏沉及神疲乏力减轻。

怕冷,皖腹稍胀满,大便软,每13 1〜2次,舌暗红多裂纹,边有齿痕,苔淡黄腻花剥,脉弦细滑。

处方:既见效机,上方去山药、香附、竹沥汁,加竹半夏10 g、炒枳实15 g、生姜2片,14剂。

痹消散浴足每晚1次。

三诊:2010午1月23日,入睡好转,晚上可入睡5〜6小时。

夜尿2〜3次,有尿不尽感,精神转佳,面色转润,神疲乏力均减轻,口唇黯减轻,纳可,大便稍稀,有时腹胀肠鸣,感冒咳嗽今冬未再发作,仍有背冷畏寒,舌淡暗,边有齿痕,有裂纹,苔白稍腻花剥,脉弦小滑,双寸略大。

治法:益气固卫,养血柔肝,理脾滋。

肾。

处方:生黄芪20 g、炒防风12 g、炒杏仁9 g、炒苡仁30 g、厚朴花12 g、葛根15 g、蔓荆子10 g、炒柏子仁30 g、茯苓30 g、炒苍术15 g、炒白芍15 g、夜交藤15 g、丹参15 g、川芎10 g、知母12 g、枸杞12 g、山萸肉15 g、炒枳壳12 g、生龙骨先下30 g、生牡蛎先下30 g、生姜1片。

21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0年3月20 13,经治疗睡眠好转,晚上可睡6小时。

今冬至春感冒咳嗽未再发作,稍有畏寒乏力,偶有心悸胸闷,夜尿I〜2次,精神转往,面色转润,口唇黯好转,双目稍干涩,纳食可,舌暗淡,边浅齿痕,有裂纹,舌苔薄白稍腻,花剥,脉弦小滑。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消痞,温胆宁心。

处方:南沙参I5 g、太子参I2 g、炒杏仁9g g-,炒苡仁30 g、藿苏梗后下各12 g、玉竹12 g、黄连10 g、炒黄苓I2 g、炮姜8 g、竹半夏10 g、茵陈12 g、枇杷叶12 g、黛蛤散I2 g、娑罗子12 g、甘松6 g、炒枳壳I2 g、生龙骨先下30 g、生牡蛎先下30 g、炙甘草8 g、竹沥水30毫升。

14剂,煎服法同前。

五月后回访睡眠如常。

按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古医籍中又称不得眠” 目不瞑” 不得卧”等。

《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对目不瞑”提出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的治法和方药。

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少阴病热化阴虚火旺证不寐用黄连阿胶汤,虚劳病虚热烦躁证不寐用酸枣仁汤,太阳病上焦郁热证不寐用栀子豉汤等治疗,开启了不寐辨证论治的先河,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一》中记载了治疗不寐用丹砂、琥珀等一些重镇安神药,以及在半夏秫米汤基础上,拟选温胆汤等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中记载了真珠圆育阴潜阳治疗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心神不安之不寐。

明张介宾、李中梓,清沈金鳌、叶天士、唐容川等都有所发挥。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方药中等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问世,把不寐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等七型,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交通心肾等十一法治之,可谓全矣!本案患者患有多种疾病,久治不愈,导致气阴两虚、湿浊中阻、气滞血瘀、脾肾不足而失眠兼诸症,久病及肾,症情复杂,久治不愈。

一二诊路老先以益气固表,和胃降浊法两法合用,方用玉屏风散和三仁汤加炒枣仁、黄连、生龙骨、生牡蛎等药,以扶正固表,化湿降浊,和胃安神扭转病势,达到益气固表,和胃化湿以安神,如《素问逆调论篇》日阳明者胃脉也。

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

……胃不和则卧不安。

此之谓也。

”三诊继以益气固卫,养血柔肝,理脾滋肾三法并施,方用玉屏风散和三仁汤及杞菊地黄汤化裁顾其本,终又以益气养阴,和胃消痞,温胆宁心三法和璧,方选养胃汤、黄连温胆汤和三仁汤加减善其后,治疗四月,十年顽疾四诊而向愈。

纵观本案治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前后呼应。

所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辨证跟师路志正老师以来,发现老师对许多顽固性的失眠都有好的疗效,而且方中也看不出多少特殊的安神药。

后来我在三芝堂总结了路老一些病例,发现路老治疗失眠都是从辨证入手,同样是失眠,但有不同的病机,如有的属于心肾失交,有的属于肝胃失和,有的属于中焦湿热等,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例如有一位失眠患者,男性,47岁,患失眠多年,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平时靠服用安眠药物维持,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属于现代医学代谢综合征),服用多种西药,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求路老中药调理。

诊时见其面色晦暗,舌体胖,质暗红,苔黄腻,脉滑。

平素饮酒应酬较多,经常口干苦,偶有胸脘胀痛,足趾关节偶有肿痛,便秘溲黄。

路老给他开了芳化湿浊、和胃降逆的方子: 处方:藿荷梗各12克,竹节参15克,厚朴12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竹半夏10克,白蔻仁6克(后下),菖蒲12克,郁金12克,茵陈12克,茯苓30 克,炒枳实15克,苦参10克,六一散(包)2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