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球上足迹》课件
合集下载
《月球上的足迹》课件

作与竞争的平衡等。
05
月球探索的意义与影响
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促进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月球探索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关于月球的详细数据和样本,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理论研 究和实验验证。
深化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认识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其探索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演化等重大问题 。
月球基地计划
一些国家和组织正在计划建立月球基地,实现长期驻留和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目 标。
03
月球上的足迹
阿波罗计划的历史背景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 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 任务,旨在实现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并 探索其表面。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航天史上最具挑战 性和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推动了航天 技术的巨大发展,并为后来的太空探 索奠定了础。
月壳是月球最外层的薄壳,厚度约50 千米左右,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构造 单元
月核位于月球的最中心,厚度约 1000千米左右,主要由铁、镍等金 属元素构成,是月球内部最重的部分
0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早期的望远镜观测
望远镜观测
天文学家使用望远镜观测月球, 记录和描述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地图的绘制
基于观测数据,天文学家绘制了 早期的月球地图,帮助人们更好 地了解月球的结构和形态。
推动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
月球探索所涉及的航天技术、机器人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对整个空间科 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影响
激发探索精神与好奇心
月球探索激发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推动了科 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月球探索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 聚力,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05
月球探索的意义与影响
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促进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月球探索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关于月球的详细数据和样本,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理论研 究和实验验证。
深化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认识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其探索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演化等重大问题 。
月球基地计划
一些国家和组织正在计划建立月球基地,实现长期驻留和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目 标。
03
月球上的足迹
阿波罗计划的历史背景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 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 任务,旨在实现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并 探索其表面。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航天史上最具挑战 性和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推动了航天 技术的巨大发展,并为后来的太空探 索奠定了础。
月壳是月球最外层的薄壳,厚度约50 千米左右,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构造 单元
月核位于月球的最中心,厚度约 1000千米左右,主要由铁、镍等金 属元素构成,是月球内部最重的部分
0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早期的望远镜观测
望远镜观测
天文学家使用望远镜观测月球, 记录和描述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地图的绘制
基于观测数据,天文学家绘制了 早期的月球地图,帮助人们更好 地了解月球的结构和形态。
推动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
月球探索所涉及的航天技术、机器人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对整个空间科 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影响
激发探索精神与好奇心
月球探索激发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推动了科 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月球探索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 聚力,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2018-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ppt优质课件

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 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 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 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2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 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 飞跃。”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 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 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 行的国家。
仅供学习交流!!!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 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 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 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 这是巨大的飞跃。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3
课外延伸:
“阿波罗”号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 了现实,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 过,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9
升空
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
眺望火箭升空
从发射架上看火箭升空
精品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最新中小学课件
10
登月
7月20日上午7点32 分,登月舱和飞船脱离
(这是“阿波罗”宇宙飞船的“鹰”号登月舱正向 月球表面缓缓降落。天空中悬挂的是地球)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新人教版

学习了关于人
类登上月球的知识 后,你有何感想? 有何启示?
最后的太空电邮
[西班牙《阿贝赛报》2月4号报道]就在“哥伦比亚”号航 天飞机失事前一天,宇航员兼随机医生劳雷尔.克拉克向自己 的家人和朋友发出了她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在这最后的太 空电邮中,克拉克这样说道:
“我在远离我们奇妙的地球的高处向你们问好!这里的 景色美极了。这是一次美妙的航行,我们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24小时都在做科学实验。我只能给你们写上短短几句, 因为时间太宝贵了……下面的景色美得让人难以置信,南极的 极光照亮了整个地平线,地球上的城市也在闪闪发亮。从这 里可以看到四分之一的新月躺在地球怀抱中,可以看到广袤 的非洲平原,河流在崇山峻岭中冲出自己的道路……就连星星 的闪光也与平时不同……谢谢所有多年来一直支持我进行这项 探险事业的人们。当我在我们共有的地球上空飞过的时候, 我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整个地球的美好力量。”
• 一句话: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筛选信息
• 自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 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 示意图”。
• (看谁最善于捕获信息并重组信息)
过程 时间
事件
1969.7.16上午 “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
发射后2分42秒 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 1969.7.16 三名美国航天员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前往月球。7.21日11时56 分20秒,飞船月球表面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 ● 1971.4.19 前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 ● 1975.7.17 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太空对接 ● 1981.4.12 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 1986.1.28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生空72秒后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包括一名女教师,这是当今最惨重的航天事故
24月亮上的足迹精品PPT课件

书法 晋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嫦娥奔月
•圈读法: •快速阅读,一目 十行,凭直觉把 重要的信息圈出 来。 •圈点什么呢? •包括重要的数据 、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等。
作者简介:朱长超 男,1944年10月生,上海市南汇人。
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后又攻读 哲学方法论专业,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的研 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 思维的历程》、《月亮上的足迹》、《人 生的智慧》等50余种,已发表的各类文字 在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亮上的足迹 》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七年级上13册 第24课。简单的介绍了1969年7月人类第 一次登录月球的大致过程。
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肯尼迪愤愤地说道。为了迎接苏联人的太空挑战,
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美登月计划出师不 利,几经波折1961年5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宣布要在此后10年内实现 载人登月。 为了登月,美国航天局以1965年和1966年的两次“双子座”计划作 为铺垫,为登月提供了至少3方面的关键经验:长时间太空飞行、太空行走和飞 船对接。在此期间的一些无人探测项目也为登月作了准备。 但“阿波罗计划”
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 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 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 伐桂树, 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 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 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 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 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 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遥遥在望 一条孤独的小船,比喻孤零唯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4 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③到2050年,我们真的要被挤成照片了吗? ④放心,虽然预计人口峰值可达90亿,但我们也不一定非得挤得像罐头 里的沙丁鱼。如果把这90亿人都堆到美国——也就是地球陆地面积6%的 陆地上,那里会成为人间地狱吗?并非如此,那里的人口密度甚至不会 超过今天法国巴黎大区的966人/平方千米。
⑤事实上,在2050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区会拥挤不堪。孟加拉国是 其中之一。这个南亚小国的人口密度已经很高(约1050人/平方千米),而 其人口在未来40年内还将增长40%,达2.22亿,超过现在的巴西,但其 面积仅为巴西的1/60。埃及的人口也很稠密,但并不是在全境。在这个 大部分国土为沙漠的国家,90%的人口聚集在尼罗河河谷。在这片不比 比利时大多少的土地上,居民人数是比利时的8倍。也就是说,今天这 里已经人满为患,而到2050年,这里的人口还将翻一番,密度将达到 3000人/平方千米。这样一来,那里简直就无法生活了。而在其他地区, 人们出于自愿挤在一起。人们放弃乡村,进入城市的趋势将愈演愈烈, 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我们的数量从未如此众多,从未如此集中 在这样小的区域中。1900年,只有10%的人口在城市生活。今天,超过 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能高达70%。因为在 未来40年里,预计每天将有20万人进入城市。
D.宇航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保工作,防止登月安全事故不要发生。
(点拨:B项删掉“使”;C项将“即使”改为“虽然”;D项删掉“不
要”)
4.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描写
(1)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
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练习:
课后练习二: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 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 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 想像,写一段二三百字的短文。
27
神往:心里向往。
合算: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
海域:指海洋的一定范围。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一叶孤舟:像一片树叶那样一条单独的船。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的样子。
11
19
20
据说了为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 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 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 到底值不值?
21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 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 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
我们要从现 在起打好扎实基 础,为人类的 “每一步”做出 自己的贡献。
23
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 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一的喜悦 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24
拓展延伸
• 想象:月球上有什么? 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如果你是宇航员,当你踏上月球的一瞬间,你有
茫茫夜空,皎皎明月,引人遐思。
面对月亮,你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 词和传说?
1
——
又小 疑时 瑶不 台识 李镜月 白,, .飞呼 古在做 朗青白 月云玉 行端盘 。。
2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将花月夜》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1.在文章的最后,阿姆斯特朗太到了登月 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 上月球的“一小步”的:这一小步,对一 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地整个人类来 说,是巨大的飞跃。”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同学们看完课文,回想一下的命运是怎么样的?这样合适吗?
摄影机的影像 讯号传回地球
安装在月面上的 地震仪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三、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 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历经195个小时。
按时间顺序写的。
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 什么?
这些数字体现科学纪实文准确性、科学 性、真实性的特点。
登月过程:
1.登月准备 2.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 4.返回地球
二、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 事? (注意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 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
探测
月球车天线将
精 确 距 离
用 以 测 量 月 球 与 地 球 间 的
月 面 上 的 激 光 反 射 镜 ,
商烟泊
女笼秦
烟
不寒淮
笼
知水
亡月
国笼
恨沙
,,
隔夜
江泊
犹秦
唱淮
后近
庭酒
花家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苏轼
<<水调歌头>>
月亮上的足迹
gun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 方向)。 观测并测度(情况)。
合算:指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
yù 海域:指海洋的一定范围。(包括水上和
七年级上册课件 24月亮上的足迹

•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 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 程碑。 这段议论起什么作用?
• 加深读者理解。 感悟:记叙文、说明文中加入议论,都是
起这样的作用。
用词准确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 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 的中和点。
大语文课件 设计制作:张国生
月亮上的
足迹
作者
自读
归纳
扩展
新闻链接
首位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逝世
美联社2012年08月26日报道,首位登上月球的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25日逝世,享年82岁。美国总统 奥巴马对阿姆斯特朗逝世深表悲痛,并赞扬他是美 国最伟大英雄之一。
1969年7月20号,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 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他当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 一大步。”这句名言永远镌刻于历史中。
• 登上:无感情色彩。
本文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 • 时间顺序。
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
1. 点火发射。 2. 绕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 3. 向月球进军,进入登月轨道。 4. 换乘登月舱,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
登月舱开始降落月球。 5. 在月球工作。 6. 登月舱启动,进入预定轨道。与去那里等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 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 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登月时间为什么从“年”到“秒”?
• 突出这件事意义重大。 • 突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
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
感悟:越重大越需要精确;反之则模糊。
第11段中有一段议论,它是:
• 加深读者理解。 感悟:记叙文、说明文中加入议论,都是
起这样的作用。
用词准确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 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 的中和点。
大语文课件 设计制作:张国生
月亮上的
足迹
作者
自读
归纳
扩展
新闻链接
首位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逝世
美联社2012年08月26日报道,首位登上月球的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25日逝世,享年82岁。美国总统 奥巴马对阿姆斯特朗逝世深表悲痛,并赞扬他是美 国最伟大英雄之一。
1969年7月20号,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 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他当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 一大步。”这句名言永远镌刻于历史中。
• 登上:无感情色彩。
本文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 • 时间顺序。
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
1. 点火发射。 2. 绕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 3. 向月球进军,进入登月轨道。 4. 换乘登月舱,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
登月舱开始降落月球。 5. 在月球工作。 6. 登月舱启动,进入预定轨道。与去那里等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 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 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登月时间为什么从“年”到“秒”?
• 突出这件事意义重大。 • 突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
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
感悟:越重大越需要精确;反之则模糊。
第11段中有一段议论,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