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县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组织部门: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浙江省水文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审定:章国方吴玉琛审核:许文斌尹其方编制组负责人:俞建军伍远康(浙江省水利厅、水文局)汪小泉姚爱珍(浙江省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中心站)主要参加人员:王亚红郑日红蔡临明劳国民何晓珉王贝黄志珍陈欣倪宪汉(浙江省水利厅、水文局)何晓云陈渊潘淑萍刘建明田旭东黄欢李晓伟喻志钢(浙江省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前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随着我省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开展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也是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生态省建设,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省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1996年编制了《浙江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方案》,并经省政府浙政办发[1996]91号文批准实施。

该方案的实施,为我省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由于该方案实施已近10年,我省江河湖库的环境功能有了较大变化,需对原方案进行调整.省水利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的统一部署,于2002年编制完成了《浙江省水功能区划》,并两次征求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及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为做好《浙江省水功能区划》与《浙江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方案》的衔接,提高可操作性,省水利厅、省环境保护局于2003年联合组织工作班子,在《浙江省水功能区划》和《浙江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在市、县水利、环保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共同编制了《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推荐下载

浙江省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推荐下载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1 法律法规 ..........................................................................................................................1 2.2 技术标准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3 4.1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4 4.2 环境风险分析与对策 ......................................................................................................4 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 5.1 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5 5.2 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6 5.2.1 评估指标及分值 ...........................................................................................................6 5.2.2 评分方法 .......................................................................................................................6 5.3 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11 5.4 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11 5.4.1 分级矩阵 .....................................................................................................................12 5.4.2 级别表征 .....................................................................................................................12 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13 6.1 企业概况 ........................................................................................................................13 6.2 环境风险物质 ................................................................................................................13 6.3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14 6.4 环境风险受体 ................................................................................................................14 6.5 环境风险等级 ..................................................................................14 6.6 环境风险分析 ................................................................................................................14 6.7 问题和建议 ....................................................................................................................14 6.7.1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存在的问题 .................................................................................14 6.7.2 对策建议 .....................................................................................................................14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编制市、州、县(含县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时的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市县空间规划评估范围主要基于《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的要求,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 规”)为主体,同时根据市县地方规划编制实际,可涵盖生态环 境保护、综合交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林地保护等各专项 类空间规划内容。
5.3.1 基础图件 ................................. 14 5.3.2 评估成果图件 ............................. 14 5.4 附件 ............................................ 16 6 附则 ................................................. 16 附件 1 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资料收集清单 .................. 17 附件 2 市县专项类空间规划参考名录 ........................ 20 附件 3 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指标表 ...................... 21
26新增基础设施市域县域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对比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市域县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的土地开发综合整治复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道路及交通设施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用地中心城区住房建设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总规居住用地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居住用地情况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

附件1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1)2.2标准、技术规范 (3)2.3其他参考资料 (4)3 术语与定义 (5)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6)4.1环境风险识别 (6)4.2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6)4.3环境风险分析、现有风险防控措施差距分析与实施计划 (7)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8)5.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8)5.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10)5.2.1评估指标及分值 (10)5.2.2评分方法 (13)5.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26)5.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28)5.4.1分级矩阵 (28)5.4.2级别表征 (31)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31)6.1 总论 (31)6.2 区域环境概况 (31)6.3 企业概况 (32)6.4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33)6.5 环境风险分析 (33)6.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35)6.7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36)6.8 附图 (37)附表1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38)附表2 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分依据 (76)1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浙环办函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浙环办函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浙环办函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附件1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1 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3修订版);《浙江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版);《浙江省化工行业生产管理规范指导意见》(浙经信医化〔2011〕759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2014年4月)。

宁波市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案

宁波市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案

宁波市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案目录一、修编范围 (3)二、修编原则 (3)三、修编依据与标准 (4)四、区划水平年 (5)五、修编技术路线 (5)六、修编方法 (7)七、技术要求 (8)(一)基础信息核实勘误 (8)(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 (9)(三)地表水功能区划分 (10)(四)技术报告编制 (11)(五)信息系统开发 (12)附件1.拟列入省版的饮用水源地清单 (14)附件2.大中型水库名录(32座) (17)(一)列入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的29座大中型水库名录 (17)(二)未列入饮用水源地的3座大中型水库名录 (18)附件3.小(一)型水库名录(97座) (19)附件4.全市省级河道 (32)附件5.全市平原区市级河道 (33)附件6.全市山丘区市级河道 (34)附件7.全市平原区县级河道 (35)附件8.全市山丘区县级河道 (42)附件9.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表 (45)附件10.渔业养殖用水区调查表 (46)附件11.农业灌溉用水区调查表 (47)附件12.工业用水区调查表 (48)附件13.排污需求水域调查表 (49)一、修编范围(一)《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5年版)中宁波市范围内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二)2005年版划分方案实施以来,省政府已同意调整批复的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三)2005年以来新增的集中式饮用水源。

(四)2005年版划分方案中未划分水功能区与水环境功能区的地表水区域。

(五)2005年版划分方案基础信息资料存在误差的水域。

二、修编原则(一)贯彻保护优先、兼顾发展、方便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做到功能分区科学合理、调整依据充分、管理实施便捷,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以流域、水系为单元,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及远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域功能区的要求,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江河源头水、引供水河道、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区等的保护。

三区三线的划定方法及技术路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_20190711_

三区三线的划定方法及技术路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_20190711_

‚三区三线‛的划定方法及技术路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主讲人:张冬单位:陕西丝路城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时间:2019年5月01背景问题02概念、原则、区别2.1‚三区三线概念界定2.2划定原则2.3区与线的区别03三线的特征3.1生态保护红线3.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3.3城镇开发边界04三类空间的划分4.1总体要求4.2划分方法及技术流程4.3空间规划底图编制4.4空间开发评价4.5三类空间划分与确认05三线的划分5.1生态保护红线5.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5.3城镇开发边界06三区三线空间管控CONTENTS目录01背景问题我国自然资源部成立并负责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监督,宣告了我国的规划改革已经确立了编制统领式的空间规划、重构空间规划体系的路径。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要求‚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简称‘三区三线’)‛,可以看出,经过了多地差异化的试点探索后,‚三区三线‛的划定成为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

‚三区三线‛作为空间规划中进行自上而下刚性传导、统一管控的核心政策工具,在空间规划编制的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的概念、划定方法和管制措施。

比如广东省和浙江省在空间规划实践中界定的生态空间是包括农用地在内的广义的生态空间,而安徽省和宁夏界定的生态空间则是不包括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狭义的生态空间。

控制线空间关系示意图(《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控制线空间关系示意图《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整合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力量,不断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试点的基础上,联合组织编制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

02概念、原则、区别⏹“三区三线”概念界定⏹划定原则⏹区与线的区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之欧阳体创编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之欧阳体创编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报批稿)杭州市人民政府二OO八年四月前言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实施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精神,加快实现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三个转变”,增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快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紧急通知》(浙环发[2006]55号)工作要求,结合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发挥环境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全面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各功能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为基础,以分区管理、分类指导为原则,以实现各功能小区的主体功能,制订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协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目的,遵循《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规律,将杭州市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功能区。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划,明确各功能小区的环境保护与产业准入基本要求的过程。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规划工作是在浙江省环保局统一指导和协调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的,以杭州市各区(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将各区(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拼接,在空间上合并生态环境小区形成大杭州的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区划原则,以完整性、协调性为重点,从杭州全市的角度,对各功能区划分的科学性进行分析,重点关注跨边界,跨流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协调,以确保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合理性。

规划的实施将为杭州市政府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政策,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产业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浙江省市、县(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
指南
(试行)
2014年8月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目 录

前 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依据和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市县区划定位和主要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区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区划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区划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分区方法和技术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环境功能区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区划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区划的技术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环境功能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环境功能综合评价指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功能区识别与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主导因素法识别环境功能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与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环境功能区的命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4.5 分区界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其他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分区环境目标与管控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分区环境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管控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负面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工作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确定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调查、收集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文本编制和边界核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区划论证及公众参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区划批准实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成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文本与说明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功能区登记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图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数据库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管理与信息公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资料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数据库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信息公开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